<h3>你站在这里,就是一首诗!</h3><h3>诗画浙江,诗画圆明。</h3><h3>行走在圆明新园诗情画意的山水画卷,</h3><h3>晨诵、午读、暮省。</h3><h3>让研学旅行充满生命的诗意,意味悠长。</h3> <h3></h3><h3>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置身于“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万园之园,开启通向精神源泉的行径,真正走近经典,亲近传统,怀着敬意与温情,踏歌而行,从而成就德行,涵养心性.
研学六种具体方法:探究、体验、团队(小组)情境、问题、模拟。在吟诵活动中全面体现。以文化的角度,艺术的形态,活动的手段,体验的方式。从知识技能的动态显性学习,提升到美好情感德性升华,隐性的激发。<br></h3><h3></h3> <h3></h3><h3></h3><h3></h3><h3> 赋能,顾名思义即赋予能力或能量,最早出现在积极心理学中,旨在通过言行、态度、环境的改变给予他人正能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才智和潜能。赋能是双向的,它包括了自我赋能和赋能予他人。
情境中的经典吟诵,动态地感受诗画江南,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创造研学体验的情景记忆。通过分组对歌、情境演绎等互动参与,成为研学旅行中的双向体验,体验是教育的本体,身临其境的体验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家国情怀,获得进步与成长。<br></h3><h3></h3><h3></h3><h3></h3> <h3></h3><h3>诗画圆明/情境中的经典咏流传
上善若水/以诗文涵养道德心性
诗画圆明,行走的课堂。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我的学习”与“和同伴一起的学习”情景交融,就如水的不同形态奔流,成长自己,也泽及他人。
洞天深处《观书有感》/源头活水;</h3><h3>坐石临流《兰亭集序》/曲水流觞;
武林春色《桃花源记》/清澄不改;
三潭印月《赠汪伦》/深藏潜修;
夹镜鸣琴《苏堤.乾隆》/容清纳浊;
天池瀑布《望庐山瀑布》/爆发力量;
欢乐福海《登鹳雀楼》/海纳百川;
上下天光《岳阳楼记》/水天一色;
杏花春馆《清明》/润物无声。<br></h3><h3></h3> <h3>诗画圆明课程探究之(一)</h3><h3>歌诀乐读《兰亭集序》</h3><h3>曲水流觞-流动的声能</h3> <h3>在古代,中国士人的游与学紧密结合。</h3><h3>《兰亭集序》是先贤们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h3><h3>“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以自然物象作为人的知识视野、道德品格的象征,激发人的情操志向。</h3> <h3>《兰亭集序》充溢韵致的书风与美文珠联璧合置身于“祟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极视听之娱”。</h3><h3>抒发乐山乐水之情;与友人雅集,一觞一咏,或悲或喜,情景交融,文思喷发。</h3><h3>把自然形态的美和人的情感之美和谐结合。<br></h3> <h3></h3><h3></h3><h3>从《兰亭集序》中解读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四大要素:
</h3><h3>课程导师:“群贤毕至,少长咸集”。</h3><h3>课程内容:“一觞一咏,畅叙幽情”。</h3><h3>课程目标:<br></h3><h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研学旅行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
课程时空: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盛会之日逢爽心恰人的天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打开五官深度感受与体验;“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在大自然中观察、触摸、发现。
</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h3><h3></h3> <h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h3> <h3>仰观宇宙之大</h3> <h3>俯察品类之盛</h3> <h3>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h3> <h3>信可乐也!</h3> <h3></h3><h3></h3><h3></h3><h3>一路行走、一路品读;人在画中、诗在心中。
在情境中诵读,把书本上的文字符号切换成一幅温暖的画面,形成人与人之间,人与情境之间共鸣和谐的声能。借以触及到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境界,这是能量的转换与升华。 (文/吴航娟)2018.3.16<br></h3><h3></h3><h3></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