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北京的鲁迅中学,位于西单西南侧的新文化街上。窄小的街道、不起眼的门房,要不是在门口问了一个正在送邮件的快递员,怎么也想不到这是所学校。</h3> <h3>学校始建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前身“笃志学堂”,是基督教圣公会创办的;</h3><h3>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御史黄瑞麟奏请设立京师女子师范学堂。</h3><h3>民国时期,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改建北京女子师范学校,1924年改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鲁迅曾于1923-1926年在此执教。</h3><h3>1949年,改名为“北京第八女子中学”;</h3><h3>1972年,改称“北京市第一五八中学”;</h3><h3>1996年,更名为"北京市鲁迅中学"。</h3><h3>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校址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百年沧桑,几经修缮,耗资千万,现在看到的是青砖雕花,木制红绿回廊相连,房舍错落有致,环境古朴典雅。</h3><h3>这座庭院的一草一木,见证了整整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h3><h3>现在学校占地15000余平方米,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2个班,高中18个班,有学生1000余人。</h3><h3><br></h3> <h3>从进大门到这需仰视才能见的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只有几步的距离,可见这所学校的寸土寸金同时也知这所学校的前身。</h3><h3>门口两边各有一棵丁香树,看着不大,听老师讲却已有百年历史。树干苍劲弯曲,见证着历史的沧桑;树枝挂满花蕾,好似朝气勃勃的孩子。</h3> <h3>透过楼门洞就看见坐落在一跨院正中的鲁迅塑像。</h3> <h3>民国12年(1923年),鲁迅到学校执教(也就是在这里结识了学生许广平)。</h3><h3>民国20年(1931年),学校毕业生为刘和珍、杨德群烈士建立纪念碑。</h3> <h3>学校是由三跨院、四组二层小楼楼组成。</h3><h3>这是一跨院。</h3> <h3>二跨院。</h3> <h3>三跨院。</h3><h3>每个跨院的大小一样,四组楼都是砖木结构的二层精致小楼。</h3> <h3>楼门洞里的壁雕</h3> <h3>学校的兵乓球场地</h3> <h3>刚刚进校医务室,就碰上一个摔倒、疑似手腕骨折的学生,校医让我帮忙处理……没时间了……</h3> <h3>能在此读书真是一生难忘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