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母亲这一辈子</h3><h3>1937年的二月初十,不知道那是怎样一个天气,也不知道是明媚的早晨或是彩霞满天的傍晚,一个小女孩呱呱降落人间,疲惫的妈妈欣喜地看着襁褓中的婴儿,眼里充满无限慈爱。从此,孔庄(河北沙河西部村庄)村多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闺妮儿,大家都叫她香妮子,大名张秀香。</h3><h3> 小小的香妮子被父母宠爱的日子过的很快,仅仅一岁多点,,香妮子的妈妈便因病撒手人寰了。于是香妮子跟着姥姥长到了7岁,那年,父亲续弦了,又给香妮子娶了一位后娘。常言说有了后娘就有后爹,晴天的日头,后娘的舌头,自从有了后娘,香妮子的苦日子也就来了。后娘看香妮子咋看咋不顺眼,左不对,右不是,天天枕边风吹着,尤其是后来他们夫妻又生了儿子,香妮子的父亲也越来越不待见女儿了,一言不合就拳打脚踢。挨打就成了家常便饭。一次犁地的时候,香妮子没扶好犁耙,她爹便一锄头砸过去,硬生生把个锄把给砸折了。</h3><h3> 挨打受骂的日子还算平稳,后来,日本鬼子来了,生活越来越艰难,一家人曾经要讨饭过活。后娘派香妮子出去讨饭,香妮子没讨到饭,不敢回家,就在村边的碾场上玩,天快黑了,她爹找到正骑在碾碾滚子上玩的香妮子,拎小鸡般地一把揪起香妮子一顿暴揍。还有一次,香妮子和小伙伴们出去讨饭,看见一个日本女人和他的孩子,大家又害怕又好奇,说,谁敢去给那个日本女人要饭?天不怕地不怕的香妮子说,我敢!结果饭没讨成,日本小孩和香妮子扭打在一块,香妮子的头发也被薅掉一把,日本小孩甚至要放狼狗来咬人,后来,还好日本女人把小孩拉回去了。从此,香妮子的头顶留下了永远的一个印记:一小块没有头发的疤痕。多年之后,我问母亲,这块疤怎么来的(是的,香妮子就是我的母亲。)母亲一次次给我讲起过去的故事,眼神里依然充满了倔强。</h3><h3> 母亲的性格是坚强和倔强的,也许,苦难的童年锤炼了她的意志,15岁的母亲,就已经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了!后来,母亲一直是党员积极分子,即使有年纪大了,家境困窘时,有人劝母亲退党,就不用交党费了,母亲也坚决不退。一段时间,母亲还任过妇女主任,后来,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家里孩子多,还要种地,家里家外一肩挑忙不过来,才被迫辞去妇女工作。虽然不干妇女主任了,但是村里但凡谁家有事需要帮忙,谁家有纠纷需要调解,母亲总是义不容辞的全力相帮,耐心调解。小时候懵懵懂懂记得,母亲成天走东家串西家给人家调解矛盾,乡亲们见了母亲都是热情亲切的招呼着香妮子,姐姐,婶子……,我这个闺女跟着母亲似乎也很吃香,人见人夸,亲热的跟自家孩子一样,至今回想,母亲的善良和热情带给我们的都是满满的乡情乡意。 </h3><h3> 母亲一共生了我们兄弟姊妹七个,其中的含辛茹苦自不必说,父亲在1959年就为了党的事业离家出去工作了,那时还没有我,我的大哥和姐姐也就才一两岁左右吧。没有男人在家的女人,似乎能上天入地,母亲白天下地,晚上纺织,洗衣服一洗就是两篮子,还不忘开会学习热心乡里事情,我想,那时的母亲,真是个风风火火的女人! </h3><h3> 家里孩子们渐渐多起来,张口吃饭的多,挣钱的的少,父亲一个人的工资要养一大家子,吃大锅饭的年代,粮食短缺,饭都吃不饱,每次吃饭能用菜籽油炒个青菜都是改善伙食了,偶尔吃上一次肉,感觉那真是人间美味啊!甚至我小时候的理想,就是一天能吃上一个鸡蛋而已!后来分田到户了,农户的积极性一下子给调动起来,当年的粮食就大丰收,尤其红薯收了很多,家家户户的储藏窖都满满的,人们再也不会饿肚子了。但是,物质依然很贫乏,劳动力(指壮年健康男女)多又肯干的人家,日子就慢慢富裕起来,我家孩子多,劳力少,自然是捉襟见肘的状态,。</h3><h3> 一次,母亲和父亲因为10块钱大吵一架,父亲责怪母亲10块钱怎么这么快就花光了,!母亲气的直掉泪。虽然父亲在当时是吃香的“公家人”,所谓吃皇粮的,但是当时清廉为民还是干部的普遍作风,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全家七八口,还有几个还正在上学的孩子,谈何容易呢!尤其后来父亲又不幸病故,当时只有大哥和大姐已结婚成家,母亲悲伤过后坚定的支撑起这个家,越是艰难,母亲越坚强,她开始学别人试着做些小买卖,挣些零花钱。她去批发市场买回来许多货物在村里摆摊卖,到各个村里去赶集卖货,曾经我家里到处堆满了没卖出去的鞋子,背心之类的货物,哥哥,弟弟和我都被迫当过售货员。曾经我在心里埋怨母亲,上学的时候老不让我专心学习,放学就被派去割猪草,大点了又被要求在门市卖东西,再后来被要求给哥哥弟弟洗衣服,(因为我是女孩),后来,我长大了,也成家立业过日子,才慢慢理解了她,理解了生活的不易,和当时母亲的难处。一个农村妇女,没有上过学,有过不幸的童年,艰难的处境,却依然保持质朴的善良,对生活的热情,和勇于开拓的精神,这难道不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吗?</h3><h3> 母亲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两个哥哥也跟着做起来,八十年代,人们还不懂金融,贷款更是打死也不敢的事,母亲却勇敢的贷了一千元的款,又向亲戚借了一些钱买了两间门市,敲锣打鼓的开起了店面,于是家里日子渐渐好了一些,我上高中的时候,每个星期可以得到五元的零花钱了!</h3><h3> 在母亲的操持和大哥的协助下,二哥,三哥,四哥都陆续娶妻生子了,我和弟弟也结婚成家,她的孩子们逐渐都成家立业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母亲却中风了,偏瘫,右手和右腿都不好用了,合并糖尿病症,全力治疗也没有恢复,身体不便了,心却依旧好强,四荒八野的到处想去,有时还偷偷的乘公交去外地考察市场,急得我们几个子女火冒三丈,直到慢慢连楼也不能上了,需要我们轮流背上去,才慢慢安稳下来。就这样,她老人家还志向远大的说要开发西部山区,说那是值得开发的宝地。若干年后,果然如她所言,西部山区都已被人开发经营了,再想去承包个山头早已排不上号了,真佩服母亲当年的远见卓识啊!</h3><h3> 母亲病了十年,身体越来越差,逐渐柱上了拐杖,走到路上依然会慢慢弯下腰把路上的石块捡到一边,,遇到乞讨者不管真假总会给些零钱。她的脾气越来越像个孩子,偷偷吃甜食,悄悄跑出去很远玩,这会让她的病情加重,我很愤怒,像训斥孩子一样训斥她。我常常回忆当时情景,为啥要发那么大脾气呢?我该温柔的地劝她,那些焦躁的情绪为什么不能控制?把那些甜食都藏好不就行了吗!尤其是有了自己的私家车以后,常常想着:母亲在时要是有车多好,她要去哪里,就带她去好了!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势必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的遗憾了!</h3><h3> 我的女儿刚刚满月的时候,母亲终于撑不住了,又一次住进了医院,医生下了病危通知,哥哥告诉母亲:小芬生了个闺女,可好看了!虚弱的母亲躺在病榻上,迷蒙着双眼对我说:“好,好,等我病好了,给你看孩子啊!”弥留之际,母亲似乎很清醒,她看着围在身边的她的孩子们,眼角流下了泪水,我手忙脚乱的为母亲穿上袜子,她的脚很凉,袜子很紧,我很怕把母亲弄疼了,母亲舒了一口气,嘴角渗出一丝血迹,溘然与世长辞,那一刻,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h3><h3> 如今,距母亲离开我们已经14年了,每每想起,依然痛心, 母亲善良了一辈子,好强了一辈子,劳作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也将会让我们思念一辈子!母亲这一辈子,平凡而伟大!</h3><h3>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母亲:张秀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