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石之上有细节,</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川之间有学问,</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历史深处有趣味。</h3></font></h3> <h3>【刻文】</h3><h3> 迂叜堉書</h3><h1> 卧虎岡</h1><h3> 丙子秋末</h3> <h3>【注释】</h3><h3>1、迂叜堉:即王堉昌(1876~1938),字养斋,号高凉迂叟,山西稷山县城南门人,民国时期山西金石家。王堉昌幼承家教,从童年开始,在其父的教诲下,对金石考据即产生浓厚的兴趣。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辛丑科举人(因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反洋运动,山西被停止科考,王堉昌在陕西中举)。光绪二十八年四月初一,就读于山西大学堂中斋,光绪三十一年毕业,授予贡生名义。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至1937年,历任河北省武安县知县,山西省盂县、太谷、汾阳、五寨等县县长,山西省政府秘书处第一科科长及省文献委员会编辑等职。著有《盂县造像录》、《盂县金石志略》、《汾阳金石类编》十卷、补遗六卷、《稷山金石类编目录》、《愚民春秋》、《明朱沧起先生文集序》、《山西省道县沿革表》、《山西省各县名胜古迹古物调查表》、《历代编处纪元表•都邑世系表》及重印《二妙集》和《年谱》等。</h3><h3>2、丙子:即民国二十五年(1936)。</h3><h3>3、秋末:即秋季,秋天,四季中第三个季节的末尾。</h3> <h3>【赏析】</h3><h3> 民国二十五年(1936)秋末刻石。此摩崖石刻位于稷山县化峪镇四合庄村北紫金山老虎岭顶峰,凿于一悬崖边的巨石阳面,其刻文小字为篆书,大字系隶书,拓本高44厘米,宽113厘米,大字字径23〜26厘米,小字字径3〜3.5厘米。书丹人王堉昌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是年 61岁 ,他向山西省府辞去汾阳县长之职,归籍养病。其此处摩崖系他回乡后,考察飞云洞时途经老虎岭所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