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春布德泽,万物生辉。在春光明媚的季节,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一年一度的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月隆重拉开了帷幕。</h3> <h3>以我校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月为契机,初、高中语文组紧紧围绕我校“导学、导思、导练”模式统筹规划,合理部署,为附中语文和法治教育添动力!</h3> <h3>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活动月语文组高度重视,高潮迭起,异彩纷呈。我校“入门期”和“撑门期”18位教师精心准备,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语言典雅生动、仪态端庄、讲解精准、挥洒自如,昭示着新时期青年教师独特的活力。</h3> <h3>评委组皆是我校优秀资深语文教师,心中自有丘壑,出口便成文章。他们运筹帷幄,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比拼促进创新,让课改的春风吹遍校园。</h3> <h3>薛晓园老师做《社戏》一文的第二课时,“四个一”将课堂环环相扣,巧妙设计。即“记住一句话”、“说清一件事”、“认识一个人”、“吟咏一处美”,由点到面再到线,这也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学生抓文眼,理情节,赏环境,析人物,悟主题,既进入文本,发散了思维,又对学习小说的学法进行的归纳整合,可谓一举三得。</h3> <h3>安全与法治李俊婷老师主要讲述生活中的用电安全,回归生活,引导学生们主动找寻生活中存在的用电隐患,以现实中的用电事故警醒学生,同时交给学生安全用电的策略,增强了实用功效。</h3> <h3>法治教师张丛扬借生活中的案例深刻地剖析毒品的危害,针对初中生好奇的心理,构筑坚固的心理防线。劝导学生谨慎交友,提高警惕,有技巧地对“引诱”和胁迫说“不”,让“远离毒品,关爱未来”,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学生心中。</h3> <h3>杨凤琴老师所教授贺敬之的《回延安》。本课以信天游的形式贯穿,以听唱陕北民歌《兰花花》《赶牲灵》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诵读课文,学习感知信天游的内容及形式特点,思考信天游的写作特色,同学们练习写作信天游来赞美自己的家乡,层层推进,充分感受民歌自由奔放的豪情。</h3> <h3>董五可老师本次作课讲的是南宋诗人陆游名篇《书愤》。遵循新课标和新课改主张的“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原则,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语文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课堂里渗透,董老师大胆创新课堂,先学后教,采用“导学、导思、导练”的教学思路,结合“自学、检测、交流、展示、练习、总结”的教学步骤,完成了一堂完整、有效的公开课。同时结合高考考查需求,在教学环节中与时代相联系,与热点相结合,完成了情感价值态度的教育渗透,使得课堂不仅生动有效,而且有价值有高度。</h3> <h3>陈芝丹老师讲解《桃花源记》,努力践行“学、思、练”模式,环节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板书设计新颖别致,让学生透彻理解柳宗元复杂的心境。</h3> <h3>杨慧老师在授《木兰诗》一课时,重在引导学生多角度、立体地赏析人物形象,提高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引领学生欣赏古典文学,提升古典文学修养。本课教学亮点是让小组合作多角度思考木兰形象经久不衰的原因,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具有阳刚阴柔之美的木兰形象,并当堂作诗赞颂木兰。学生积极性很高,通过师生共同阅读、感悟、表达和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更好地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愿望。</h3> <h3>周倩楠老师从读、品、悟三个层面来讲授萧红所著的《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过程以情感为主线,以默读为主,批注感悟为辅,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由的感悟和体验,课堂预设与生成和谐统!</h3> <h3>在《夜归鹿门歌》一诗的赏析课上,王于溪老师匠心独运,她以诗歌扩写为依托,在丰富学生想象力、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巧妙地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并让“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式雨润万物般植入了学生诗歌鉴赏的思维中。学生丰富的想象、灵活的思维,老师切实的点评、恰到好处的知识链接,让听课的老师无不称叹;学生洋溢的写作热情、精美绝伦的扩写文段,又把课堂推向了高潮……</h3> <h3>毛娇娇老师所授课的内容为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这节课以欧阳修的诗歌《再和明妃曲》导入,新颖独到。在小练笔环节,让学生为昭君写悼念词,既能考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也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h3> <h3>韩伟伟老师所做《小石潭记》。课堂围绕“学思练”模式展开教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梳理作者的游览顺序、品析景物特点、写作手法。指导学生联系作者和背景来思考乐和忧的关系,利用微型写作,加深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有的放矢,收效显著。</h3> <h3>郭佳老师作课内容为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蜀相》。课堂将传统与创新有机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形式完成教学。课堂上,小组自学、合作、探究,对诗歌进行诵读并赏析,注重把握关键字词,练习并系统地掌握答题技巧。学生基本形成赏析诗歌应具备的思维,提升学生面对诗歌时的敏感度和答题能力。学生不仅更加懂得诗人杜甫心系家国的伟大情怀,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奋发进取的决心,努力做新时代的追梦人。</h3> <h3>李亚妮老师在讲授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旅夜书怀》时,通过学生课后预习作业导入作者杜甫以及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深入分析诗句内涵,挖掘一字一词背后的深情。教师在学生展示过程中适时深入点拨,引用其他诗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杜甫的羁旅之愁,漂泊之悲,身世之叹。</h3> <h3>韩亚雄老师在教授《孙权劝学》时,在标点的揣摩中把握语气,在语气的揣摩中把握情感,在情感的把握中理解人物的心理与性格。标点的揣摩会显得更小,更细,更能映照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结合历史细节,将对人物的内心揣摩上升到对人物形象的整体理解。引导学生着眼大历史,训练学生的整体性思维。</h3> <h3>王海桃老师在讲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板书,在学生自我展示中加深四字词语的印象并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表演法的运用,在丰富学生课堂体验的同时,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课堂并不是教师的自我展示,而是师生一体,密切合作,共同推进的教学过程,让他们明白,言行一致,人恒敬之。</h3> <h3>李佳老师讲授的是《安塞腰鼓》。以朗读导入,在导学环节设置了两个问题来整体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导思部分是课堂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排比句的作用,学习排比句的写法。导练部分播放舞蹈视频《千手观音》,这是课堂的一个亮点,既培养了学生通过赏析安塞腰鼓学习赏析另一种艺术形式,同时检验本课的重点也就是排比句的学习是否落实好,也拓展了本课的美点,使学生明白美的表现方式的多样性,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h3> <h3>宁芹老师授课的内容是杜甫的《登高》。学生发言积极,能够鞭辟入里地阐述自己的见解;课堂内容充实完整,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板书设计简单直观,直指主题。</h3> <h3>刘凤龙老师讲授《竹里馆》一诗,课堂以“叩访诗佛、诗苑泛舟、妙笔生花”三个环节为主线,让学生充分了解王维,感悟王维“禅、隐、画、声”的人生特性和诗作特点。赏析时引导学生以意象、画面、手法等维度为抓手,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旁征博引,以诗解诗,丰富了课堂的内容。课堂尾声指导学生写(画)出诗中蕴含的意境美,把握王维诗画合一、清幽绝俗的特点,感受经典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h3> <h3>学生练习展示</h3> <h3>春水初生,春林初盛。3月20日,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月语文组步入优秀教师课堂展示环节。初中部青年教师李佳把创新理念植根于课堂,从“读、赏、写”三个环节展开教学,让学生充分感知我国陕北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风民俗,深深体会改革开放后贫困的西北地区迫切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h3> <h3>高中部青年教师李亚妮老师展示《阁夜》一课,课堂教学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体会诗圣杜甫内心复杂的情感,感受诗人身经动乱仍能感时伤世,心系天下苍生的博大胸怀。课堂上李老师旁征博引,不仅拓宽了知识容量,而且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后推荐学生读冯至先生的《杜甫传》,体现了读整本书的教育思想。</h3> <h3>初中部教研组长李程老师就李佳老师的课做了精彩点评。李程老师认为李佳老师的课堂教学凸现了审美教育,以“读一读,品一品,练一练”一线珠串来寻美,品美,成为贯穿全文教学的手法,整堂课既有朗朗读书声,又有学生凝神静气的思考;既有师生互动的画面,更有学生展现自我的环节,变“泛读感受”为“精读赏析”,授课方式变“碎问碎答”为“主问题设置”,符合新教材、新课标的要求,取得了本质的变化。</h3> <h3>高中部教研组长杨瑜老师,针对李亚妮老师所做的《阁夜》一课展开点评,语言优美不失中肯,她指出李亚妮老师扎实的专业素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挚爱都是推进创新课堂,高效课堂的基石。杨老师同时对青年教师提出殷切希望,倡导青年教师要从细处着眼,时刻关注学生,“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其言谆谆,其意切切,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目标明确地成长。</h3> <h3>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校特邀太谷中学优秀语文教师李劲梅老师做专题讲座。李老师高瞻远瞩,目光敏锐,紧紧契合高考考纲,结合自己从教多年的经验,以具体实例为载体,着重介绍诗歌、小说、散文和政论文的教学方法,针对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李老师强调必须彰显写作者个性思考,发散思维。认识有高度、论证有深度、联系现实有鲜度,接地气的讲解让所有语文老师受益匪浅。</h3><h3>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李老师立足文本,为青年教师树立光辉的榜样。在她的引领下,所有语文教师必将刻苦钻研考纲,揣摩试题,深入文本,重力挖掘,做真真正正、平凡优雅的语文人!</h3> <h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次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月不仅推动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学习路径,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激发全校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扎实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创新思维的教学理念夯实基础,让附中教育迈向新的征程。</h3> <h3>细水流年,与生语,繁华落尽,与生同。中高考改革背景下,得语文者得天下。创新是一种内驱力,把握当下,放眼未来。创新教学模式,激活学生思维,语文教学任重道远,附中语文组定会铭记初心,锐意拼搏,团结奋进,在三尺讲台方寸之地,高举创新旗帜,拓宽语文的内涵,提升语文的高度,积淀语文的厚度,让语文教学不断壮大,花香满神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