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什么呢?我回想了下,对孩子说得最多的,竟然是“<font color="#b04fbb">听话</font>”、“<font color="#b04fbb">懂事</font>”……</h3><h3>在很多中国父母的意识里,孩子最好是父母说什么就去做什么,其他时间,就安安静静地待在一边。然而我们都忘记了,在孩子超出年纪的成熟和懂事背后,往往有着不为人知的委屈和隐忍。</h3> <h3>多少孩子因为家长的一句“要懂事”,喜欢的衣服不敢张嘴去要,有爱不释手的玩具也不敢张口去买,长大了,明明自己很为难,被人要求帮忙时却还是要义无反顾地答应......</h3><h3><br></h3><h3>很多孩子正是从小被父母要求的懂事和听话,造就了不懂拒绝的性格,一生都活在别人的眼光里。</h3><h3>最近有一部热播剧名字叫《都挺好》,剧中姚晨饰演的苏明玉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h3> <h3>苏明玉的母亲从小就偏袒两个儿子,有好吃的好喝的都给儿子,为了让大儿子上大学,甚至卖店了女儿明玉住的屋子,二儿子想要出去旅游,母亲二话不说就给了他2000块钱,而女儿想要考清华大学,需要1000块钱的补习费母亲都不愿意出。</h3> <h3>这样一个从小不被父母重视和喜欢的孩子,长大后成长为一个愿意为家庭出钱出力,却不想和家庭有太多情感联系的人。苏明玉在母亲突然心梗去世后,与家人决裂多年的她,主动出钱买墓地、办理后事;看到父亲衣服破旧,带他去商场买3000多一件的高档衣服……明玉<font color="#b04fbb">表面强硬,内心却极度缺爱,渴望得到家庭的温暖</font>,尽管她表现得很憎恨家人,内心却最在意。</h3> <h3>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爱哭的孩子有奶喝”,尤其是在多子女家庭,很多父母常常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不懂事”的孩子身上,对于懂事的孩子,因为一向体贴父母不添麻烦,反而让父母觉得她的懂事都是理所当然的,一旦偶尔有一次不懂事,就会被父母更加严厉地斥责。</h3><h3><br></h3><h3>所以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大多都是这样的一种情况:<font color="#b04fbb">恃宠而骄的孩子只知道索取,父母给予他的一切都觉得理所当然;而不被重视的孩子却表现得更加懂事,</font>因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获得父母哪怕一丁点的肯定和赞赏。</h3> <h3>《奇葩说》中有一期是讨论“没钱要不要生孩子”,谈及“懂事”,肖骁的一段话令人深思:“你们别觉得懂事是一个褒义词,<font color="#b04fbb">人为什么懂事?是因为环境所迫,没有别的选择,他必须懂事</font>。他最好不向我提任何能力范围以外的要求,他懂事!所以呢,别人家三口是和和美美幸福美满的一家子,我们家是无比懂事的一家子。”</h3><h3><br></h3><h3>心理学家曾奇峰在演讲中提到过:中国家庭中,大多存在一个”功利化的关系“。<font color="#b04fbb">父母爱孩子,往往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看“你有什么值得我去爱的地方”。</font>比如说有的家庭里父母会说:“你乖乖的爸爸妈妈才喜欢你”“你必须好好学习,爸爸妈妈才会爱你。”“你好好吃饱才是妈妈的乖孩子”......</h3> <h3>父母不停地在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只有按照大人的意思来,你才能被喜欢和爱。孩子对父母的爱和依赖远远大于父母的想象,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很多孩子不得不逼迫自己成为了一个懂事的孩子,以博取父母和家人的夸奖。</h3><h3><br></h3><h3>马伊琍曾在直播中,说出了一件自己最后悔的事。</h3><h3>是关于女儿爱马的,尽管女儿聪明优秀,但马伊琍却后悔曾经对女儿爱马管教太严格,使女儿过分“懂事”,虽然成为了人人称赞的乖孩子,却连自己的心里话都不敢表达。</h3><h3><br></h3><h3>后来马伊琍告诉女儿“你完全可以拒绝”时,爱马仍然说“我不敢”。</h3> <p style="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letter-spacing: 2px;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br>马伊琍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过于“懂事”的爱马,已经“懂事”到连“不”都不敢表达。<br>“这一切的根源,都在自己的身上”,马伊琍终于开始反省。<br>后来为了鼓励爱马,马伊琍花了整整个两个月时间每天与女儿沟通疏导,总算让爱马说出了内心的那句“我不愿意”。<br>马伊琍感慨:孩子的“错”只是没有迎合我们的节奏,可是凭什么每个人不能有自己的节奏呢?</h3><h3><br></h3> 家长要懂得欣赏自己的孩子 <h3>在有期《少年说》的节目里,有个叫袁景颐的女孩,说自己从小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里。而袁景颐妈妈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正是袁景颐最好的朋友,同班同学吴迪。</h3><h3><br></h3><h3>在袁景颐哭着跑下台之后,吴迪帮她擦掉眼泪安慰道:<font color="#b04fbb">“我妈妈也觉得你特别优秀,你也是我的别人家的孩子。”</font></h3> <h3>现实生活中似乎到处都是这样的父母,<font color="#b04fbb">只看得到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font>,总是用“别人家孩子”来打压自己的孩子。可是却不知道,自己家的孩子也许也是其他家长眼里的“别人家孩子”。</h3><h3><br></h3><h3>你觉得孩子整天爬高上低顽皮淘气让你十分生气,也许在别人眼里这正是手脚协调、动手能力强、四肢灵活的体现;你觉得孩子爱破坏,把家里墙上画得乱七八糟,也常常会把自己的东西翻得到处都是,在别人眼里,也许正在羡慕你有一个极具创造力、爱探索的好孩子。</h3> <h3>要知道,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或者一个人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与其绞尽脑汁去改造孩子,把他变成你喜欢的样子,不如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多给孩子一些自由成长的空间,让孩子去做自己。</h3><h3><br></h3><h3>因为我们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越来越优秀,将来能够有能力独自适应这个社会。然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谁又能保证家长想要孩子成为的样子,就更适合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生存呢?</h3> 如何培养一个真正“懂事”的孩子 <h3>我们想要孩子变得懂事,不是要把他从小培养得对家长言听计从,而是要让孩子从思想和认知上,成长为一个有正确三观和完整人格的孩子,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做呢?</h3><h3><br></h3><h1><b><font color="#ff8a00">01</font> </b><b>有时无妨包容孩子的小脾气</b></h1><h3>我曾经在马路上见到一个孩子哭闹,母亲就直接把她扔在原地,自己一个人径直往前走,丝毫不顾及周围的车辆和来往的人群,试图用这种方法对孩子产生一种“震慑”,让孩子服软听话。</h3> <h3>生活中似乎有很多父母都是这样,孩子一哭一闹,父母就以“不要你了”或者是别的行为作为威胁,孩子生怕自己被抛弃,不得不极力压抑自己的情绪,来讨好父母。</h3><h3><br></h3><h3>我们作为父母,也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在这种伤心、低落的情况下,还要这样瞬间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来讨好父母,内心该有多委屈?</h3><h3><br></h3><h3>我们要<font color="#b04fbb">允许孩子发泄内心的情绪,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我们可以温柔而坚持地表达自己拒绝的意思</font>,千万不要用决绝的态度和方式来伤了孩子的心。</h3> <h1><b><font color="#ff8a00">02</font></b></h1><h1><b>理解孩子内心的恐惧情绪</b></h1> <h3>很多家有男孩的父母,在面对孩子恐惧时都说过这样的话:“你是个男孩子,不能胆子这么小”,但是,孩子在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恐惧感是正常的。</h3> <h3>例如,当他们开始独自睡觉时,会害怕黑暗,并担心他们的父母会离开;生病时,他们会害怕打针输液;上学时,他们会害怕丢脸,被人嘲笑。我们要包容和理解孩子,因为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正常反应。</h3><h3><br></h3><h3>对于害怕的孩子,父母不应该去嫌弃和嘲讽,而是应该花时间与他们在一起并鼓励他们告诉他们怎么对抗恐惧,也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来消除孩子的恐惧。</h3> <h1><b><font color="#ff8a00">03</font><br></b><b>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b></h1> <h3>如果家庭的环境,让孩子一直习惯于服从,碰到问题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在踏入社会后,他也会习惯于听从,缺乏主见,性格过于小心翼翼,但很难有大成就。</h3> <h3>智慧的父母不会在孩子面前刻意展示自己的“威严”,会像对待朋友一样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尊重孩子的不同特性,允许孩子保留自己的个性。</h3><h3><br></h3><h3>蔡康永说:<b><u>爸爸妈妈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u></b></h3> <h3>愿我们的孩子能吃糖也会要糖,能独立战斗也有人依靠,会照顾他人也善待自己,能换位思考也坚持内心。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独特的自己!</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亲子阅读 陪伴成长</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