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课下乡,交流碰撞——记我校彭可可老师送课到仲恺区第三小学交流活动

翟 志宏

<h3>春雨润桃李,细雨育新人。在这柳枝吐翠草长莺飞的三月,2019年3月13日,北师大惠州附小彭可可老师作为陈远刚名师工作室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送课下乡活动。</h3> <h3>本次活动在仲恺区第三小学如期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惠州市小学数学学科指导委员会成员、陈远刚名师工作室成员、仲恺区教研室领导以及潼侨镇数学科任教师共128人。</h3> <h3>彭可可老师和三小的刘老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上了一节“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展示课,本节课来自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章<br></h3><h3><br></h3><h3></h3> <h3>仲恺三小刘琪琪老师先上了第一节课,通过活动探究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教会学生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h3> <h3>彭老师以“夸夸我自己”为情境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引出帕斯卡,帕斯卡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h3> <h3>帕斯卡12岁就验证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的结论,十岁的你们能比他更早验证出来吗?</h3> <h3>活动一:验证直角三角形内角和,彭老师引导孩子们从最熟悉的三角板入手</h3> <h3>通过“测量、拼接、折叠、转化”的方法验证,让学生感受方法的多样性</h3> <h3>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层层递进的思考习惯</h3> <h3>活动二:合作探究——锐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内角和,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合作探究</h3> <h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究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内角和</h3> <h3>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教师评价循循善诱,学生发言有理有据</h3> <h3>从特殊到一般,从直角三角形到所有三角形,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h3> <h3>课堂总结三问,孩子们谈到自己本节课收获颇丰,彭老师还不忘表扬孩子们比帕斯卡更年轻就能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激励大家通过不断学习比帕斯卡验证出更多定理</h3><h3><br></h3><h3></h3> <h3>课下孩子们还久久不愿离开,和彭老师讨论自己的一些想法</h3> <h3>仲恺区教研员邹健来主持了课后研讨活动,两位上课老师先谈了自己的设计意图,以及课后反思</h3> <h3>新华学校刘老师高度评价两节课,认为彭老师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资源整合度、教师语言精确度、课堂学生参与度、学生愉悦度都得到很好的体现</h3> <h3>仲恺三小刘老师认为彭老师的课设计合理,遵循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探究方式开放大胆,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以及学生的自我生成,建议学生展示时要关注到台下所有学生的视野</h3> <h3>一众听课教师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观点</h3> <h3>北师大惠州附小郭爱平主任认为:许多老师只关注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过程,而忽略了“教什么?”本节课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学生怎样探索,怎样发现,怎样解决,而不是教一个结论而已,本节课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索的过程,掌握探索数学结论的方法!</h3> <h3>惠城区教研员杜飞霞主任则强调了四基四能的落实,要在课程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问题意识,可以从三角形的共性出发,也可以通过不同三角形的差异引出本课。</h3> 最后是广东省陈远刚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惠州市教育局教科院陈远刚老师作总结讲话并颁奖,他强调:教师一定要有责任心,认真备好课;还从一节课的所得、所失、所疑、所难、创新等强调课后反思的重要性。为本次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h3><br></h3> <h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活动如同一团火,跳动着炽热的教育情怀和最求,它辐射出来的教育理念和智慧,将会引导更多的老师走上探寻教育真谛的道路。</h3> <h3>彭可可老师课后坦言:参加本次送课下乡活动自己受益良多,有更多的思维碰撞才能够推陈出新,自己的学习以及教育创新永远在路上,希望下次能够更惊艳的表现,让更多孩子受益</h3>

学生

老师

内角

三角形

活动

探究

教师

帕斯卡

课后

仲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