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r></h1><h3> 释文:人本论</h3> <h1> 人本论主要谈学习书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并书写了不同历史时期书家有关人的因素、书家主体对书法学习和书写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书法观念,不仅是每个人学习书法应尊循的思想原则,也是学习继承和发展我国书法艺术的重要指导思想。本论主要从意在笔前,情忎抒发,书如其人三个方靣谈以人为夲的思想观念。并书写相关书论26幅。</h1><p><br></p> <h1> 释文 :意在筆前</h1><p><br></p> <h1> “意”,即意向、意图、意想,指书者在落筆前,对整幅作品章法佈局的构想、酝酿或预设。此外,“意”还含有创作之欲望等。意在笔前是书法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书法创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原则。书家在落笔之前必须谋篇布局,打好腹稿。方能更好的驾驭笔墨,做到心手相畅,写出筆意连贯的优秀作品来。那种随心所欲地率尔操笔是不可能写出技术含量高的优秀作品的。“意”与“笔”的关系是历代书家十分重视和强调的。成公绥在《隶书体》中曾说:“工巧难传,善之者少。应心隐手,必有意晓。”晋卫铄说:“有心急而执笔者,有心缓而执笔者。”并进一步指出:“意后笔前者败,”“意前笔后者胜。” 王羲之对意的阐述更为明确:“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总之,意在笔前就是下笔前凝神静虑,调动各种技能潜力与学餋知识儲备,主客观融汇互济,倾注笔端,一发而成妙笔佳书。当然“意在笔前”更多的体现在创作态度与概略的预想和谋篇上。并非将创作意图百分之百地“设定程序”,否则有悖于艺术创作中“无意于佳乃佳”的理想自在境界。</h1><p><br></p> <h1> 释文:清 王澍:“书法以人为本。”</h1> <h1> 释文:王羲之 : ”意在笔前”</h1><p><br></p> <h1> 释文:汉 杨雄:”言心声也,书心画也。”</h1> <h1> 释文:唐 孙过庭:“智巧兼优,心手双畅。”</h1> <h1> 释文:晋 卫夫人:“意后筆前者败,意前筆后者胜。”</h1> <h1> 释文:情忎抒发</h1> <h1> 书家的情忎抒发不仅是书法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表现,而且对书法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书法的创作过程是书家的情忎借笔墨的抒发过程。只有书写中做到了“任情咨性,然后书之” 才能写出展现真情至性的上乘之作。张怀瓘认为:“文则数言难成其意,书则一字己见其心。”书法之所以能一字见心,就在于书法具有抒发情忎的特征。书法以线抒情,不仅表现在以线代形的简化,而且还在于线条与人心都具有多变的节奏性。所以说,线条节奏的变化反映了内心情忎的变化。不同的心理情绪会产生不同的线条形态;而不同的线条形态,也反映出不同的心理状态。人之喜怒哀乐皆可通过书法的情忎表现力,表现出书者不同的情忎色彩。正如陈绎曾所说:“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h1><h1> 书法创作与人的心情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书法能夠抒情达意,而且还表现在书法创作也离不开情忎的催化。历史上的书法名作不都是出自性情,发之情忎的吗?如果没有安史之乱所致颜真卿国破家亡的际迂,就没有情如潮湧、气势磅礴的巜祭侄文稿》。如果没有苏轼贬谪黄州的凄苦处境,就没有起伏跌岩,气势奔放的《黄州寒食诗》没有情感的书法,也就不可能产生忎人肺腑的艺术魅力。</h1><p><br></p> <h1> 释文:唐 孙过庭:“情动行书。”</h1> <h1> 释文:清 王澍:”情绪不同,书随以异。”</h1> <h1> 释文:唐 孙过庭:“涉乐方笑,言哀己叹。”</h1> <h1> 释文: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h1> <h1> 释文:东汉 蔡邕:”欲书先散怀抱,任情咨兴,然后书也”。</h1><p><br></p> <h1> 释文:唐 虞卋南:”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h1> <h1> 释文:唐 欧阳询:“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h1> <h1> 释文:元 陈绎曾:“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则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h1><p><br></p> <h1> 释文:书如其人</h1> <h1> 书如其人是书法本体论的集中反映,也是儒家强调艺术家自身修養的文艺思想。书如其人的渊源大致可追溯到东汉杨雄:“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宋代儒学的复兴,道德的强化,使书法有了载道的功能。后人由文及书,由书及心,开启了由人论书的思想。唐刘公权提出:“心正则笔正。”明项穆说:“人正则书正。”清代画家松年说:“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即优,不但人人主其笔墨,更钦仰其人……历代工书画者,宋之蔡京、秦桧,明之严嵩,爵位尊崇。书法、文学皆臻高品,何以后人吐弃之,湮没不传?实因其人大节己亏,其余技一钱不值矣,吾辈学书画第一先讲人品。”清刘熙载对书如其人作了全面概括,他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己。”比较客观的态度是:除了历史上己成定论的政治立场有亏的书法家,不宜取法外,其余书家均值得研究和取法。</h1><h1> “字如其人”更多意义上表现为字和书者性格的关系上。大家知道众多人“学宗一家,” 却 “变成多体”,姿态各异。其因概由学书者的不同性格所形成。正如孙过庭所说:“质直者则径侹不遒;刚很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染于俗吏。斯皆独行之士,偏玩所乖。”孙过庭所列九种不同性格的书者,书写姿态不一的表现,充分说明书法风格与书者性格有着相应的联系。“书如其人”如的就是人的性格境界,其人生情怀、体悟、性情、道义都是书法赖以生存的深厚土埌,只有不断培土施肥,才能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来。</h1><p><br></p> <h1> 释文:宋 苏轼:“书如其人”</h1><p><br></p> <h1> 释文:柳公权:“心正则笔正”</h1> <h1> 释文:元 盛熙明:“夫书者心迹也。”</h1> <h1> 释文:清 姚孟起:“清心寡欲,字亦精神。”</h1> <h1> 释文:松年:“吾辈学书画,第一先讲人品。”</h1> <h1> 释文:清 赵孟頫:“右軍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h1> <h1> 释文:清 刘熙载:“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h1> <h1> 释文:明 项穆:“故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人品既殊,识見亦异。”</h1> <h1> 释文: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h1><p><br></p> <h1> 释文:傅山:“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h1> <h1> 释文:梁实秋:“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掋不诬。”</h1> <h1> 释文:清 刘熙载:“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h1><p><br></p> <h1> 释文:明 项穆:”心为人之帅,心正则人正矣;笔为书之充,笔正则书正矣。人由心正,书由笔正。”</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