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南阁古村行

蓝雪冰舒

<h3>位于雁荡山北部仙溪镇的南阁古村,虽然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其实还是一处尚未真正开发的古村落,来来往往的大街上有着浓厚的市井气息。一到村子门口,一眼望过去五座牌楼呈一字排列,雄伟古朴,非常壮观,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h3> <h3>进入村子的第一座牌楼是“世进士”,往里走分别是“恩光”、“尚书”、“会魁”和“世大夫”。这些牌坊都是明朝时期所建,在清朝顺治年间因兵事牌楼群被毁,后来又在清朝道光年间被重建。所以在保留着明朝时期的建筑风格上,又融入了清代江南民居式的建筑特点。</h3> <h3>这五座牌楼均为木石结构,为单间歇山顶重檐式建筑,具有明显的明代古殿式建筑特色。每个牌坊高五米,正反两面花纹图案,雕饰一致。牌坊顶端龙吻脊饰,龙飞凤舞。牌楼梯状三个层次,各以飞檐翘角、琉璃石瓦、鲤鱼脊梁的屋盖。在牌楼群下面,是用红褐色的鹅卵石铺设着各种图案的乡村街道,人来人往,这些鹅卵石也被磨得如玉石般光洁,其实在这里的每一块鹅卵石都存留着古老的记忆。</h3> <h3>宾贤牌楼为章一㷆立。章一㷆,字伯勉,号陟瞻,天性仁孝,博览群书,学问渊博,和睦宗亲,促建南閤宗祠,重修地方族谱,功绩卓著。官任衡州府耒阳阳县知县,重视农业生产,关心民间疾苦,兴办教育,培育人才。甲申之变后,清兵入关,浙江沦陷,满清政府下令强迫汉人剃发模仿满族,有留发不留头之严惩。但章一㷆,重民族气节,不愿弃明投清,刚正不阿,在太平县被威逼,以死自誓,留国诗一首,然后怀中塞石块投河自尽。当时,村里已备石料和木料,为他立宾贤牌楼作纪念,因改朝换代,未建成功。</h3><h3>中华民国十年间,在南閤章家祠堂里,还为他立了“为国捐躯”的匾额以作旌表。2008年,南閤村民在章一㷆原祖基“鸿胪第”前横路上重建“宾贤”牌坊。</h3> <h3>在南阁古村的街道两旁,还能见到由石头建成的房子,也是历史非常悠久的古建筑,成为了南阁古村一道别致的风景。这些石头房子都是用石头堆积而成,门前就是小院,小院四周的围墙都是用石块垒成,层层叠叠,那些被岁月打磨过的石头,光滑而有质感,触摸它们,有一抹温软从心头滑过。</h3> <h3>村子里除了石头房子,也有着很有年代感的木头房,门檐上还有着七八十年代的大字,古老的房子里依旧住着当地的村民。</h3> <h3>牌楼群也是南阁古村的灵魂,是村子文化的精髓,住在这里当地的人们都热爱牌楼群。走到村子尽头的最后一块“忠节门”牌坊,是后来为纪念“忠节名臣”章纶而建,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h3><h3>章纶(1413年-1483年4月28日),字大经,温州乐清(今乐清雁荡山北麓南阁村)人。明朝名臣、藏书家。正统四年(1439年)章纶登进士第,官授南京礼部主事。景泰年间升任礼部仪制郎中。因“性亢直,不能偕俗”、“好直言,不为当事者所喜”,在礼部侍郎位二十年不得升迁。成化十二年(1476年),章纶辞官回乡。成化十九年(1483年),章纶去世,年七十一。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获赠南京礼部尚书,谥号“恭毅”。著有《章恭毅公集》、《困志集》等。</h3> <h3>“忠节门”牌楼整体风格参照原五座牌楼,为木石混合结构,两条石主柱,八株圆木柱,高十多米,牌楼正面上方镶嵌“圣旨”金字,上挂“忠节门”匾。前圆柱楹联为“乡间万物无双景,天下牌楼有一街”,后楹联为“凤山朝暮毓英才,宝地夕旦培俊杰”。其结构斗拱梁最多,横梁上雕刻的“八仙过海”都非常精致,从建筑学角度看,它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h3><h3>“忠节门”也是章纶一族六代为官,一脉尽“忠”的象征。</h3> <h3>南阁古村总是能看到很多坐在路边休闲的老人们,这是他们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h3> <h3>如果到雁荡山,除了看大好的自然景观,不妨也到南阁古村感受一下这里的人文气息,在牌楼群前沉思遐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