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中十大事件的故事

不老松(炳)

<h3>为了纪念长征,我特地从网上搜索并下载了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编辑、制作了《红军长征中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的美篇。</h3><h3><br></h3><h3>两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路程,环境艰辛恶劣,红军战士都走过来了,还有什么可以难倒他们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发生的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h3> <h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h3><h3><br></h3><h3>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h3><h3><br></h3><h3>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h3> <h3>长征,是用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h3><h3><br></h3><h3>长征,是人类精神坚定无畏的象征。</h3><h3><br></h3><h3>十个历史事件,十段永恒传奇。</h3> <h3><font color="#ed2308">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font></h3><h3><br></h3> <h3>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惨重的一战。<br></h3><h3><br></h3> <h3>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h3><h3><br></h3> <h3>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h3> <h3>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之东的企图。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人。</h3> <h3><font color="#ed2308">历史事件之二:遵义会议</font></h3> <h3>湘江血战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h3><h3><br></h3> <h3>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会后又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h3><h3><br></h3> <h3>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h3> <h3><font color="#ed2308">历史事件之三:四渡赤水</font></h3><h3><br></h3> <h3>3万:40万。红军和国民党军队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h3> <h3>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的精彩一幕: 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 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 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人间隙穿过; 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br></h3> <h3>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1960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时,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作。</h3> <h3><font color="#ed2308">历史事件之四:巧渡金沙江</font></h3> <h3>1935年4月6日,中央红军直逼贵阳,坐镇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而正当云南孙渡纵队急忙入黔救驾时,红军却反向穿插,乘虚进军云。</h3> <h3>昆明告急,蒋介石从金沙江防线回撤三个团。滇西北金沙江沿线成了几乎不设防的地带。4月29日,红军虚晃一枪绕过昆明,兵分三路,直扑金沙江。</h3> <h3>5月3日,红军夺取皎平渡,靠着找到的7条小木船和当地36名各族船工顺利渡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h3> <h3><font color="#ed2308">历史事件之五: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font></h3> <h3>1935年5月25日至29日,中央红军两次上演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h3> <h3>5月24日夜,红军先头部队1团突然出现在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并夺取一条木船。翌日9时,营长孙继先率领17勇士奇迹般强渡成功。</h3> <h3>然而,水急船少,红军无法迅速通过。</h3><h3>安顺场北320里外的泸定桥成了唯一通道。</h3><h3>红2师4团于5月29日6时赶到泸定桥。</h3> <h3>此刻,泸定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16时整,由连长廖大珠等22人组成的突击队,踩着摇晃的索链向对岸冲去,一个队员倒下了,后面的仍奋勇向前……至19时,红4团击溃川军,一举占领了泸定城。</h3> <h3><font color="#ed2308">历史事件之六:突破腊子口</font></h3> <h3>腊子口,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跨越的最后天险,周围群山耸立,峡道宽仅8米。腊子河从峡口奔涌而出,只有一座1米多宽的木桥可通行。山后,敌人三个团纵深部署,企图堵死红军北上之路。</h3> <h3>1935年9月16日下午,红军先锋红4团向天险发起冲锋。由于峡口太窄,兵力无法展开,从下午攻到半夜,连续十几次冲锋都告失败。</h3> <h3>关键时刻,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苗族战士毛遂自荐,第一个攀上绝壁,把突击队员悄悄带到敌人背后……</h3> <h3>拂晓,红色的战旗插上腊子口,北上通道打开了。</h3> <h3><font color="#ed2308">历史事件之七:直罗镇大捷</font></h3> <h3>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蒋介石企图以3倍于红军的兵力,将中央红军、陕北红军以及先期到达的红25军一起消灭。</h3> <h3>如何站稳脚跟?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认真分析,决定在陕北富县县城西北方向45公里的直罗镇布下口袋阵。</h3><h3><br></h3> <h3>1935年11月20日,国民党东北军先头部队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进入直罗镇。同时,第106师、111师也进入直罗镇西北地区。</h3> <h3>21日拂晓,战斗打响。红1军团自北、西北、东北方向,红15军团自南、西南、东南方向,同时发起进攻。至24日上午,红军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击毙第109师师长牛元峰,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西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h3> <h3><font color="#ed2308">历史事件之八:血战独树镇</font></h3> <h3>1934年11月26日,孤军远征10天后,不足3000人的红25军在河南方城独树镇突然遭到国民党步兵和骑兵4000多人的猛烈攻击。</h3><h3><br></h3><h3>当时风雨交加,能见度较低,衣服单薄、手脚冻僵的红军战士立时陷入被动。大多数战士的枪都没能打响一一寒冷的天气,早已把枪栓冻结。</h3><h3><br></h3><h3>危急时刻,军政治委员吴焕先手持大刀带头冲入敌阵……直至副军长徐海东带领石梯队跑步赶到,才击退强敌突出重围。</h3><h3><br></h3><h3>独树镇战斗是决定红二十五生死攸关的一场血战,红二十五军以不足三千人的兵力数次击败兵力高于自己数倍的重敌,粉碎敌人妄图将红二十五军围歼于长征路上的险恶意图,并保存了红军力量。</h3> <h3><font color="#ed2308">历史事件之九:激战嘉陵江</font></h3> <h3>1935年初,为了向川西、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云、贵、川的作战,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h3><h3><br></h3> <h3>3月28日晚,担任渡江主攻部队的30军在四川苍溪县塔山湾主渡口强渡,撕开了四川军阀的西岸防守。与此同时,31军、9军也分别在鸳溪口和阆中以北渡口直插嘉陵江西岸。</h3> <h3>历时24天的渡江作战,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达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各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歼敌一万余人。</h3> <h3><font color="#ed2308">历史事件之十:转战乌蒙山</font></h3> <h3>1935年11月19日,红2、6军团近1.7万人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h3><h3><br></h3> <h3>1936年2月下旬,红2、6军团向安顺地区转移,因敌人已在前方布下重兵,遂向乌蒙山北麓前进。</h3> <h3>3月2日至29日,红2、6军团在威宁、镇雄、昭通、彝良一带的乌蒙山区进行了千里大辽回,与10倍与已的敌人展开回旋战,并在以则河、得章埧等战斗中,给围追堵截之敌以沉重打击。</h3> <h3>之后,红2、6军团迅速移师云南,于4月下旬顺利渡过金沙江北上。</h3> <h3>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红军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一开始见到雪山,觉得非常壮观。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夹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夹金山。</h3><h3><br></h3><h3>总之,夹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h3><h3><br></h3><h3>到了夹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爬雪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和雪的世界。风雪刺得红军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h3><h3><br></h3><h3>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万余人,士气高昂。但张国焘却以种种借口延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向中央索取更多权力。为维护红军的团结,党中央于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随后又对红军序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br></h3> <h3>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行军队左右两路,平行前进。右路军由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等率领,自四川毛儿盖出发,进入草地。经过7天的艰苦努力,右路军到达草地尽头的班佑地区。左翼为林彪的红一方面军,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学生等。右翼为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三十军和红四军。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垫后,走左翼行军路线。</h3> <h3>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 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h3> <h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h3><h3><br></h3><h3>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h3><h3><br></h3><h3>惠于中华文明熏陶的华夏儿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等为基础的民族精神,除了作为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外,还作为一种传统、一种信念存在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况下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这种精神的力量。</h3> <h3><font color="#ed2308"> 七律·长征</font></h3><h3> 毛泽东</h3><h3><font color="#ed230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font></h3><h3><font color="#ed2308">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font></h3><h3><font color="#ed2308">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font></h3><h3><font color="#ed2308">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