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协原副主席吴善璋,艺术成就和书法作品有何造诣?

《环球丝路》

<h5></h5><h1><b><font color="#010101"> 吴善璋:书法的时代意义</font></b></h1><h5> 文摄/李光荣</h5><h5> <br> 攀登时代文艺创作的高峰之路如没有学术理论的支持那一定盲人瞎马式的旅程。执笔善璋先生,不是我对书法理论有多深的领悟,只缘于我对先生致力于中国当代书法事业,多年来所做的努力和探索的尊敬。特别是对开展推进书法批评的不懈努力的尊敬,惟恐于事无功,断无妄评之意。</h5> <h5><font color="#010101">  任何一门艺术,首先要有它的美学价值,书法艺术也不例外。书法首先是按照时代审美观,体现人文修养的艺术。评判一幅书法作品的优劣,脱离不了中国历朝历代“书以人贵”的基本标准。因为好书法要“存乎其人”,也要应和时代的召唤。新时代的书法不再是旧有个体圈子式的审美意识,而是书法家放眼全球的博大格局以及担当时代文化复兴的博大胸襟。解读吴善璋先生的人生价值和艺术成就,当建立在这样一个与时俱进的认知之上。</font></h5> <h5><font color="#010101">  2019年春节刚过,我与著名书法家李景杭先生访了原中书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吴善璋先生。聆听请教了先生对于新时代书法家创作应该体现什么样的时代特色的智慧见解。他认为,笔墨当随时代。书法风格融铸了书家对文字的理解,更由于对历代书法经典的卓越成果的继承,以及涵泳书法过程的思考。他说,书家创作认识的深度,体现了他对美学修养认知水平的高度。</font></h5> <h5><font color="#010101">  作为书法家,确立与时代和人民同行的书法创作价值取向,关乎一个书家的艺途能走多远,攀多高的问题。书论云“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不同时代书法艺术有不同的追求和风格。今天我们讲守正创新,讲继承发展,是众多书家都在不断探索的课题。我以为,当代的书法应尚“为”,就是书法家能否创作出满足人民对书法艺术美好向往与需求的作品,善璋先生当属为此奋斗止之列。</font></h5> <h5><font color="#010101">  作为同时代在塞上古城共同成长起来的书友,李景杭先生对善璋先生的书道历程如数家珍。他认为,善璋书艺不仅蕴含晋唐宋元明清的机理,其推陈出新所彰显出的是帖学中清新潇洒、隽秀动人的当代风貌,他的每一件作品中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浓郁的“情”,这即是他对书法理解的高度。 </font></h5> <h5><font color="#010101">  景杭先生一往深情地评述说,在共同求索的四十多年里,善璋书艺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经历了三次书体风格的变化,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他苦练基本功,从蝇头小楷的字幕,到擘窠巨书,从信笔涂抹到出规入矩,其背后的艰辛惟有自己知道,这是他第一个阶段从传统楷书入手,渐转入行楷而有所得。</font></h5> <h5><font color="#010101">  第二阶段的行书作品,已步入游刃有余,书我俩忘之境界,线条质量已从传统规矩,进入书艺之“道”的美学层次。写字凭感觉而出神入化。这从他新世纪诸多作品中可见端倪。第三阶段是近十年来的作品,已经从传统行楷书的羁绊中脱胎而出,天马行空,在书艺的海洋中任情挥洒,苍劲中求润泽,匀称中呈变化之趣。达到了新的艺术境界,而又不失传统法度。对此评论,吴善璋认为,自己没有李景杭先生说的那么高,那么神,楷书写得不那么好,只是能写罢了,李景杭先生的话充满了友善和情义,捧场的意思居多,在此我深表感谢。同时也应向他所述的那个水平努力。</font></h5> <h5><font color="#010101">  善璋先生书艺之路昭示我们,一个人一生只要坚持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认为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他以“我为书法生”的精神作为自己的理想,而艺术之路上之所以成功,除了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外,最重要的是同时应该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素养,这是通向艺术成功之路的不二法门。浸透着吴善璋与时俱进的时代脉搏。</font></h5> <h5><font color="#010101">  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成就,都是以那个时代的书法创作成果为标志的,当代书法也不能例外,善璋先生在宁夏生活了60年,他的艺术价值和成就充分体现在翰墨之间,多年来他视书法为生命,作为两任中书协副主席,在任职期间,仍不断地在书法创作方面而努力,水平也一直在提升,善璋先生几十年来勤耕不辍,潜心钻研,从楷书入手推及篆隶行草诸体。对历代书法大家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孙过庭、米芾、等人的名帖名迹认真临习研究,并借鉴汉简、敦煌遗书、晋人残纸等,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境界,拓宽自己的艺术襟怀,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他的作品是新时代书法创作中值得关注的一家。</font></h5> <h5><font color="#010101">  中国书法字体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倡导者和实践者,一个书法家作品的形式特征和意境趣味等都反映着所处时代现实生活中的人文特征和审美理想。善璋先生的书法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具有时代性,从楷书入手推及篆隶、行草诸体,可说笔笔有出处,横竖撇捺皆有渊源。其书法作品在点画的活泼跳荡以及每一笔都体现了他的人文素养和风格个性,可以说是用活了古人笔墨,是古人笔墨时代化的有效果的尝试。</font></h5> <h5><font color="#010101">  在吴善璋看来,书法是要为人民服务,但不只是满足大多数人的欣赏需求,书法家还有另一项社会职责,那就是引领和培养人民高尚的生活情趣。书法活动是千百万人的事业,如同体育活动一样,需要众多的“粉丝”来参与,方可形成良好的书法氛围。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他们的书法鉴赏能力不会始终停留在较低水平上,书法家要树立尊敬人民的时代新观念,因此也应当把人民当做书法艺术最重要的服务对象,因此也有责任有义务引领人民大众提高书法欣赏和书写水平,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并且与他们一路同行,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让更多的人分享传统书法带给人们的愉悦和精神享受。</font></h5> <h5><font color="#010101">  善璋先生是一位善于思考、勤于总结的学者,他对社会和人生,对一些学术领域有真知灼见。近年来,特别是在书法的实践和理论上建树颇丰。他在《人民政协报》撰文表达了一个鲜明的观点;新时代要求书法家在确定创作方向和规划创作道路时,首先要以人民为中心来思考、决策和行动,将自身事业的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的大局相顺应,使自己的艺术服务于更多的人,发挥更大的影响。也只有这样,艺术家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才能更多地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回馈。</font></h5> <h5><font color="#010101">  行笔至此,我似乎感悟到了善璋先生不忘初心的书艺情怀,所承载时代书法的意义,也深切地感受到他从一个普通书法爱好者夯实走向书法大师的履痕足迹。正如善璋先生所言;真正将书法推向历史高峰,推向传统文化高峰的,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每一个书法家特别是年轻的书法家,应因此而鼓舞,因此而奋发,勇扛大旗,勇挑重担,不负党和国家的信任,不负时代与民族的重托,书写自己的不悔人生,用优秀的作品为人民服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贡献全新的书法力量。老一辈书法家,则应发挥人梯精神,助他们成功。</font></h5><h5><font color="#010101"> 采访结束时,在我询问善璋先生有什么想法时,他说道;我已步入人生的晚年,唯一的想法是审视自己的创作,找到短板和缺口,发起最后的冲锋,以期晚年变法的成功——写出在当代书法的历史回眸中,还值得一顾的作品,我也相信充满创作激情的晚年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彩。<br></font><font color="#010101"><br></font></h5><h5><font color="#010101"> 李景杭:宁夏硬笔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顾问,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原副主席兼楷书委员会主任、宁夏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宁夏文史馆研究员。<br></font><font color="#010101">擘窠书(bò kē shū)大字的别称,最初是篆刻印章用语。古人写碑为求匀整,有以横直界线划成方格者,叫“擘窠”。一般书体为楷书。<br></font><font color="#010101"> 感谢李景杭先生协助采访。</font></h5> <h5><b>  吴善璋简况</b><br> 吴善璋,江苏苏州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一级美术师,宁夏文史研究馆馆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顾问、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名誉主席、宁夏书协名誉主席等。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行书委员会主任、硬笔书法委员会主任,宁夏文联名誉主席。 </h5><h5> 书法作品入选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20世纪书法大展、千年书法大展等国家级书展十多次。作品代表中国方面参加过多次国际间书法联展,书作收录《中国现代书法选》《中国当代书法选》《全国著名书法家作品集》等数十种大型书画集。作品收藏于黄帝陵、炎帝陵、黄鹤楼、中南海、周恩来纪念馆、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图书馆等处。出版有《吴善璋书法作品)专集。</h5><h5> 【本文经吴善璋先生审核同意发布】</h5> <h5> 作者简介:李光荣,资深文旅出版传媒人,《环球丝路》杂志总编辑,《中国乡旅》、《诗行中国》文旅智慧丛书策划出品人,中国乡村旅游自由行平台“去村里网”创始人、执行董事,近年来,带领其团队为区内外二十多个城市的政府部门和近百家文旅企业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策划出版了上百种文化旅游图书刊物及平面出版作品。</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