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我的搭班老师叫梁音子,同事们都喜欢叫她音子。孩子们则喜欢叫她音子老师。今天,我来到我们俩共同耕耘的教室,听她给孩子们讲故事。</div><div> 一年级的孩子进入校园,他最需要的是什么?他最需要的是安全、自由和爱。而讲故事则给儿童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好玩、有趣的故事可以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开始。</div><div>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所以规矩要立好。”音子老师解释,就是要针对孩子的特点来教学,一年级的孩子普遍有很强的表达欲望,但不善于倾听。所以课堂上音子老师采用分组教学的模式,两两一组,你说他听,他说你听。让孩子既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能听到不一样的声音。</div><div> 音子老师以讲述绘本故事的方式,让幼儿在听《牙齿大街的新鲜事》故事的同时,帮助幼儿了解我们口腔中各个牙齿的名称和功能,并通过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等方式,让幼儿知道龋齿的由来以及对人的危害。活动设计非常好!本次活动虽然有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教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时,比较简单、仓促,,老师也可以适当扩充一些知识点,如正确的饮食习惯、多吃对口腔有清洁作用的蔬菜水果也能帮助我们预防龋齿。老师们陪伴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看着孩子们一点一点长高,见证着他们一点一滴的成长,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是老师们最大的快乐。</div><div> 音子老师是个非常认真、谦虚的老师。一次次的磨课,一次次的教学设计整改,让音子老师的课上得非常成功。精美的课程设计,看出音子老师课前的辛苦付出,漂亮的板书充分显示了音子老师扎实的基本功。</div><div> 在亦小,老师们尽管忙碌,他们却都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光里和专业的成长上。这种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的精神的确让人叹服!(杨双老师)</div> <h3>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亦校到处都让人感受到井然有序。学生选课走班,下课后走廊里没有吵闹的声音,只有匆忙的脚步声。他们的学科教室里同样生活着有序的班集体,有集体就需要有规范。学生走进这间教室,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否则,这个集体就会乱成团。比如交送作业的規范每天什么时候交作业?作业放在哪儿?为此,有的教室专门放置了盛放作业的篮筐。过去,往往是学校层面上制定一个全校适用的管理规定,但在实施过程中因为学生选课的差异,时间的不同及取消行政班级的限制,很多规定没法“一刀切”的通知下去。于是,在亦校的校园里,到处可见通知平台,老师和社团或者项目组将重要信息发布到信息板上,每天不滚动播放,学校认为获取重要信息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如果重要信息自己都不曾注意,以后怎么会适应社会,走向更宽广的生活呢?亦校的放手管理法让学生方方面面得到锻炼,虽然只是中学,但与大学生活是无缝接轨的。这里的学生一定会在学习中适应社会,在锻炼中走向成功。(杨阳老师)</h3> <h3> 无论我们使用的是哪个版本的教材,也无论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多么的严谨和完善,它都只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内容、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为教学管理者提供教学评价的工具和依据。早有学者们指出教材的相对固定性与语言学习者多样化之间的矛盾。除此之外,有些教材对教学过程与步骤的规定过于精细,对教法的规定过于详细严格,可能使教师成为只会根据教材按部就班的执行者。</h3><div> 所以,我们要学会在课程中和教学中整合入一些生动,活泼,生活化,有趣味的语料,从而让每个学生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持久的学习动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同时,额外语料的补充,也有效地避免了老师们因为只能机械的教授课本而成为过于“按部就班”的执行者,新鲜的语料,利于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div><div> 今天,我们三年级的英语老师们为孩子们启动了一项“Sight Words Challenge” 计划。他们准备为孩子们启动视频词的自主学习和竞赛。这是老师们在进行主教材之外的补充材料教学,也是对新教学形式—— “自主学习,集中过关”的探索和试水。(杨爱君老师)</div> <h3><font color="#010101"> 课堂中我们所关注的焦点可以分为这样几类:一类是关注讲什么;二类是关注怎么讲;三类是关注怎么学。这三类背后所对应的反思又是什么呢?第一类关注讲什么,备课的时候更多地在考虑讲的内容,而对于如何讲,讲完之后的落实考虑的较少,只能寄寓在孩子们的自觉性上。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习两极分化非常明显;第二类关注怎么讲。教师更多注重了课堂的结构,但结构的呈现主要是以教师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为目的。大量的结论都是预设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诱导学生得出自己心目中的答案,这样就算完成任务。而且不允许课堂上出现超出自己预料之外的问题,即使出现也会一句带过;第三类关注怎么学。角色潜移默化发生变化,从学的角度来看教学流程,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学习一篇文章。诚然,学生的思想是鲜活的、灵动的,这就要求老师的思考也要跟进。这样,课堂就会迸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而这也与教育心理学上教师的几个成长阶段所吻合,希望自己也可以像亦中的老师学习,尽快的过渡到关注学生的阶段。(张鑫老师)</font></h3> 中午,阳光正好,春草仍黄。陪着小溪流班的孩子们到操场锻炼身体。孩子们像撒了欢似的疯跑。在一个沙坑旁,我看到了一群撅着屁股忙碌的男孩子。走近一看,他们正在进行着一座新世界的开发和建设。近处的孩子兴奋地吆喝:“看,我推了一座山!”围在一起的孩子则打通了一个地道,还有的在挖排水渠。这群建筑师们丝毫没有因为我的到来而停下手中的忙碌。阳光下,这里的沙子似乎被翻了个遍,没人阻挠他们,没人提醒他们要讲卫生……孩子们就是在这个小小的沙坑里让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无拘无束地生长着。<div> 那边,小溪流班的女孩子们则用跳绳相连,在“火车头”高老师的带领下围着操场散步,十几个孩子把自己想象成一节一节的车厢,还有专业的报站员。多么有趣的孩子,多么有生气的学校!如果一切能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自然如春风般吹醒万物!(张海宁老师)</div> <h3> 近日,我有幸拜读了李希贵校长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读后感觉受益良多。联想到自己20年的教育生涯,顿觉惭愧不已,想想自己曾经的“一刀切”式的教育,实在是对不起那些个性突出、特点鲜明的“特殊”孩子。再看看亦庄实小的教育环境,处处彰显着智慧,时时透视着尊重,面面显示着包容,我印象中的“特殊”孩子在亦庄实小反而成了一块块璞玉,成了老师手心里的宝。在亦庄实小老师们的眼中,没有所谓的差学生,没有印象中的后进生,老师们更关注的是否发现了学生的特长,是否根据孩子的特点定制了适合他们发展的课程。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花朵,迟早都会开放,只不过是花期不同而已。</h3><div> 我们的教育需要等待,需要为每个孩子定制不同的营养餐,他们都会如期开放。尊重了孩子的个性,顺应了孩子的天性,遵循了教育发展的规律,还担心孩子的未来吗?(杜越文老师)</div> <h3> 亦小的校长史丽英,在她的便民服务时间,我没能听清楚老师对的称呼,我一直称呼她史校长。但是今天的课间操时间,在我带领孩子们经过楼梯和走廊去操场做操时,我和孩子们在二楼拐角处邂逅了史校长,孩子们走到她身边,恭恭敬敬地鞠躬说:“英子老师好”,然后安静地走开,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在这样一所没有全校性活动,校长也没有全校性讲话的校园里,孩子们感受到的是身心的安宁和精神的愉悦。</h3><div> 二年级小竹苗成长营的英若枫老师也是孩子们口中的英子老师,她是孩子们的朋友,在孩子心中她就是大姐姐,她如姐姐般关心体贴孩子,但是需要孩子动手,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事情,她一定让孩子们亲自动手,从不包办。课堂上,她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她会用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给孩子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她善于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强化孩子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div><div> 这是我今天要写的亦小的两位英子老师,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亦小老师的芳华,由此也想到了冯小刚导演的《芳华》:不管哪个时代,总有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保留着自己内心最初的坚持。(李珊老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