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橙香橘黄,霜晴冻叶,正是冬日好时光。2023年12月25日上午,来自全省90余名老师参加了“国培计划(2022)”信息技术应用省级培训团队提升培训项目(人工智能)—开班典礼,并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培训研修之行。</p> <p class="ql-block"> 本次研修由宁夏大学张玲教授为我们讲授,他主要从两个方面给我们进行了讲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方面标准让信息科技课程“专起来”</p><p class="ql-block"> 经济与社会发展已进入深度数字化时代,对人们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出了全新的更高要求,数字素养已成为数字化时代社会成员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核心素养,即: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信息社会中的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课程的知识体系,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组织课程内容,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具体内容由内容模块和跨学科主题构成。第一学段包括“信息交流与分享”“信息隐私与安全”和“数字设备体验”;第二学段包括“在线学习与生活”“数据与编码”和“数据编码探秘”;第三学段包括“身边的算法”“过程与控制”和“小型系统模拟”;第四学段包括“互联网应用与创新”“物联网实践与探索”“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和“互联智能设计”。从学科专业的角度帮助青少年认识数字形式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践、建立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联,融入数字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利用数据和算法实现过程控制,维护个人数据隐私和社会数字安全,维护人与数字、人与算法、人与机器和社会协调发展。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这次课标的修订,让信息科技课程真正“专业”起来,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体系、学科解决问题方法体系和学科能力体系有了清晰的架构。</p><p class="ql-block">第二标准要求信息科技教师“强起来”</p><p class="ql-block">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没有受到应用的重视,专业发展严重滞后,大多数教师的学科能力还停留在办公软件使用、编程语言的简单应用和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层面,信息科学和技术的专业能力急需提高。因此,教师培训体系需要全面加强,强化培训工作组织领导,完善国家、省、市、县多级培训机制,构建面向不同对象、不同阶段、进阶衔接的全员培训项目体系。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学科的作用,共同为教师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提供支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密切关注教师理解和落实课程标准的问题和困惑,发挥培训团队和教研员的指导作用,做好培训设计和组织工作,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发挥高校教育技术学、计算机教育等相关专业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引领方面的作用,建立大学、企业、政府、中小学协同创新机制,在教研、教师培训、课程实验环境、教学指南和学生学习手册等项目与资源的设计和开发中共同作为、合作创新,打造、共享优秀成果,共同促进信息科技课程有效实施和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拓展教研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研模式,促进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推动区域内跨校大教研,推进信息科技学科共建共享,在“教研训一体化”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强大的教师队伍。</p> <p class="ql-block"> 国培学习,就是一次最美的遇见。走过的路,亦如风景,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学有所用,大胆尝试,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为乡村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开出教师成长生涯中最美丽的花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