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这春光明媚的三月,我们四年级数学组迎来了第一次教研会——数学教材分析会。教材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基础,因此,组内成员都十分重视本次教研。纷纷对本册教材发表了各自独特的见解。</h3> <h3> 黄贝贝老师分析了本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的内容。她提出,<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四则运算,即加减乘除,是数学最基本的算术运算。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大量的整数四则计算和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的练习。对四则运算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对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及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以概括.继续学习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其主要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例1教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通过例2、例3教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及有关的运算:第三部分通过例4教学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最后教材结合混合运算,安排了一些简单的实际计算问题让学生去解答,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黄贝贝老师还对本班学生进行了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四则运算,对整数加、减法与乘除法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学生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的方式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及“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3.通过前面的学习活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h3> <h3> 邱珊珊老师分析了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的内容。她认为:<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本单元是在学生已 学过的“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能</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教学本单元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用多同的小正方体在小组中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再指导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进行 活最后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从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得到 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张莉老师分析了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本单元的内容是学习运算定律,主要包括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的分配律,以及减法和除法的性质,还有运算定律的一些简单的运用。将与运算定律有关的知识集中于-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教材在安排本单元具体内容时,不是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如介绍加法运算定律时.教材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介绍乘法运算定律时则安排了同学们植树的问题情境。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h3> <h3> 晏乐平老师分析了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她说:<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元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 与单位换算和小数的近似数。</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小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教材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加强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00000..的分数,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从而清楚地明白小数为什么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小数的性质则是本单元学习的另一个重点。学生知道小数未尾添0、去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它也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应用它可以对小数进行化简.也可以根据具体运算的需要,在小数末尾添上。或者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小数的性质已经涉及到小数大小的比较问题,但只是说明了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小数的又-.性质,它是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以及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是本单元所学的几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打好基础。学生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时,需要综合运用前面学过的计量单位和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知识,因此要求学生连一扎实地学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把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容易混淆。在学习时需注意区别。</h3> <h3> 沈建婷老师分析了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内容。沈老师说:<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四边形的内角和等。学生通过之前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 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三角形是常见的.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每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平个三角形。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定的关于三 角形的认识的经验,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为感受理解抽象的概念,自主探索图形的性质打下了基础。所以教材在设计上不</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获得。例如,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等,均是让学生在操作、探索中发现形成结论。</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同时,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探索图形及其关系的愿望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认识图形并进行探索。所以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h3> <h3> 李艳老师分析了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她认为:<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本单元主要"学习小数加减法,教材内容分三部分安排,第一部分主要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并总结出笔算方法。第 二部分主要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第三部分学习</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加法运算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在小数加减法里的应用,并进行有关的简便计算。</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加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联系,启发学生运用简便方法计算,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规律具有普遍意义,又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整数加减法到小数加减法数的范围扩大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整数运算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时,注意加强与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联系,以此来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较快地理解算理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计算法则。</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时,理解算法、掌握技巧难度不会很大;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因此,让学生充分运用旧知来自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学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回忆起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已有知识经验,并尝试用它来计算小数加减法。通过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懂得运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h3> <h3> 马小婷老师分析了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她认为: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平移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的,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连续平移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并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问题。</h3><h3><br></h3><h3>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用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的过程。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从而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h3> <h3> 张松利老师分析了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她提出:本单元主要学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单元所说的平均数是指算术平均数,即一组数据之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结合实际问题、进-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延伸,也为后续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奠定基础。</h3><h3>统计与生活 是紧密联系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两组数据的数量多少。 教学时应让学生感悟体会这一特点,并从中引发思考,体会 统计对生活的意义。</h3><h3><br></h3><h3>首先,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平均数,对于“平均”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其次,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并且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此简单的问题,并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h3><h3>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统计图,与同伴交流发现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申及创新意识。</h3> <h3> 陈天梅老师分析了《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她提出:<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鸡免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退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免同笼”同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在应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鸡兔</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教师在教数学时不能仅仅局限于问题本身,面应通过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型解题方法,获得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编排的目的和意义.将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始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也初步接触了多种解题策略,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会. 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初步具备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尚需进步培养。 在学习情感方面,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基于以上分析,在学法上,应当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手动脑参与研究、解决问题,并最终学会学习。</h3> <h3> 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大家在一起交流讨论,集思广益,每个人对本册教材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大家一定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