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园地处农村,园里自然资源丰富,一年四季绿树成荫、瓜果飘香。</h3> <h3>春天里,孩子们在茵茵的草坪小道上数着星星点点的小野花;</h3><h3>夏天到,小哥哥小姐姐穿梭于菜园采摘黄瓜、西红柿……;</h3><h3>秋天近,宝宝们在桂花树下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享受着桂花雨的洗礼,</h3><h3>冬天至,大伙儿在晨露中观察着菜叶上霜花的瞬间变化。</h3> <h3>任何一个时期,幼儿园野趣圃是最热闹的一片乐土。这是一个天然游乐吧,泥巴石块、野花野果、蚂蚱金龟子、各种瓜果蔬菜,每一次劳作都是热腾腾的游戏,每一次游戏都舍不得结束。每天我们都会在野趣圃逗留数次,数一数小黄瓜长了几条?比一比玉米长得有没有我高?看一看青菜上小青虫爬过了没有?找一找大大小小的蜗牛都躲在哪儿了?每一天都感受着菜园的变化,每一天都陪着各种生物一起成长,时刻感知着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br></h3><h3><br></h3> <h3>一、初设计划 播种快乐</h3><h3>(一) ☞:《秋季蔬菜知多少》</h3><h3> 调查适合秋季种植的蔬菜。</h3> <h3>九月,当大地还是一片骄阳之时,幼儿园野趣圃里已是热闹非凡,各班孩子穿梭在泥埂上,议论纷纷,大谈阔论着自己班准备播种哪些蔬菜。<br></h3><h3>我们一起讨论着:哪些农作物适合在温度较高的九月播种?哪些农作物适合较为凉爽的十月下种?今年我们准备播种什么蔬菜?种子从哪里来?怎么来选种子?这么黑黑小小的一粒种子怎么就能长出青青嫩嫩的豆苗呢,真正是好神奇呀!<br></h3> <h3>猜想和假设是孩子建构知识的前提,而积极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启发孩子们去探索,并产生寻求答案的愿望。对于他们的疑问和猜想老师没有进行评判,只是引导他们可以从多方面去寻求答案,孩子们在热烈的讨论中明确了目标和任务,一个个兴致勃勃地回家询问种菜经验丰富的爷爷奶奶,让爸爸妈妈上网查相关的资料,孩子们将搜集到的相关信息认真地记录在调查表上。</h3> <h3>孩子的主动探究和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这些问题常常意味着创造性智慧的产生。当问题成为孩子们关注的焦点时,教师没有做暗示和表态,而是让孩子运用已有的经验去进行充分的猜想和假设,并尝试着通过多种渠道寻求答案,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愿望。</h3> (二)☞:《种子对对碰》<br>民主选定种植类别,收集蚕豆种子。 <span style="color: inherit;">收集种子也是一项有趣的任务。那么问题又来了,种子从哪儿来?去种子市场买呢?还是小朋友自己去收集呢?商量之余,小朋友一致觉得自己家里有蔬菜种子的,可以带一些来;有的则认为可以去种子铺里购买一些;还可以跟亲戚朋友讨要一些,如此甚好,种子收集的难题顺利解决。</span><br> <h3>当一盆盆大大小小、黑黑红红的不同种子呈现在小朋友面前时,孩子们惊叹了:“老师,没想到每一种种子都不一样的呢?”“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大小都不一样。”“谁认得出这些种子分别是什么蔬菜呢?”<br><br></h3> 太难辨认了,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给每一种种子画上蔬菜标记,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什么蔬菜的种子了。”这个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于是老师找来了相关蔬菜图片作参考,一场做标记pk大赛上演了。<br> 在之后的活动中,我们一起分类,哪些适合春季播种(暂时不考虑),哪些适合秋季播种。最终罗列出了萝卜、青菜、蚕豆、豌豆、 胡萝卜、生菜、香菜、大蒜等在秋天可以播种,通过民主表决,一致选定蚕豆为我们班种植的蔬菜。<br> <h3><font color="#010101"><p>每一次的生成活动都吸引着小朋友全心投入,</p><p>每一个难题的解答都是那么地惊喜连连,</p><p>每一点知识的获得都让小朋友自豪满满,</p><p>每一次的成长都让老师倍感欣喜。</p></font></h3> <h3>(三)☞:《快乐播种》</h3><h3>验证结果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实践。</h3><h3>通过亲身体验,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h3> <h3>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牛奶盒,装满泥土,当前期工作完成后,孩子们把一个个蚕豆种子虔诚地放进泥盒里,并三三两两小声嘀咕着:“哪一头塞进土里?会不会闷死?”“要不要露出点儿身体,让它们呼吸呼吸空气?”“一条黑线的地方发芽的,应该朝下的。”……</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孩子们摆弄着种子,捣鼓着泥土,互相嘀咕着,最终盖上薄薄一层土,悉心地浇水。</font></h3> <p>小蕊把蚕豆放进土里之后真诚地说:“蚕豆宝宝,你要快快发芽,快快长大哦。以后你就是我的宝宝啦,我天天来看着你、陪着你快快长大。”这些话深深地触动了周围孩子,“蚕豆蚕豆,快发芽,快快长;长大我们比高矮。”<br><br></p><p><br></p> <h3><font color="#010101">此情此景,孩子们的愿望多么单纯,孩子们的心灵多么纯净,我也被孩子们的童真童言感动了,“大家不要着急,豆宝宝会慢慢长大的,不过,需要我们细心照顾和耐心陪护”。</font></h3> 二、精心养护 见证成长 <br>(四)☞:《制作标签、设计记录本》《记录你的成长》<br>为了让孩子们的养护过程有所见证,使他们的观察更加细致,责任心更强,让简单的种植活动开展得更有意义,孩子的学习方法更有效,获得的经验更直观,于是,与孩子们一起设计了属于自己的标签,自己亲手制作了一本观察记录表。 从此的每一天,孩子们都会去种植区域里观察、对比自己和同伴的蚕豆宝宝,记录它们的点滴变化:四天以后,舒雅惊喜地发现“你看看我的泥土是不是有点松动了?原来盖的严严实实的,今天裂开一条缝了。”之后的日子里又有小朋友陆续发现:泥土松动——蚕豆破土而出,露出一段白白尖尖的小芽在空气里(这是根须)——嫩根扎进泥土——豆瓣裂开,长出一对胚芽——蚕豆苗在牛奶盒里逐渐长大……<br> 在这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的认真负责,看到他们以小主人的高度责任心精心地呵护着每一棵幼苗,细心地浇水、摘除枯叶、耐心地观察、认真地记录。当我们看到绿油油的蚕豆萁,生机勃勃地肆意滋长,我能感受到孩子们每天的坚持,只有每天坚持做好这件事才能呈现出这么好的绿色生命。<br><br> 你们在学习照顾养护蚕豆苗的同时,自身的成长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生活中你更会照顾小伙伴和弟弟妹妹了,你会学习别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能力,知道给多肉浇水要喷在根部,避免洒在叶片上,知道哪些植物喜欢干燥松软的泥土环境,哪些植物需要每天浇水等等,这所有的经验都来自于你们每天自主的观察、模仿、学习、探索。<br> <p>(五)☞:《记录你的成长》<br>每一天,孩子们都会在合适的时间记录蚕豆苗的成长与变化,“你帮我看看这个泥土裂缝怎么画?”“不对不对,这个小芽画太大啦。”“嫩叶子不能一下画很大,不然明天该怎么画?”“今天我要画子轩浇水的事情。”孩子们边记录,边聊天,分享着经验,对比着成长。</p><p><br></p> <h3><font color="#010101">翻看着窗台下一本本植物的生长记录中,我们看到了孩子又一大亮点:专注。其实植物的生长,每一天的变化不是特别明显的,只有专注地观察、记录、对比,才能感知到它们每天细小的变化,孩子们用自己的视角、独特的理解、稚拙的小手记录着它们的生长与代谢,共同见证生命是如此的奇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从一系列的活动中老师感受到了孩子们爱劳动、有责任感、有爱心、会照顾的好品质,以及积极参与劳作、细心观察、主动记录、不断探索的学习态度。</font></h3> <h3>(六)☞:《蚕豆苗搬家》<br>牛奶杯里的蚕豆苗,现在已经长出了四片叶子了,植株生长得越来越好,已经漫出杯沿,小夕提出:“蚕豆苗长出了好多叶子,住在杯子里肯定不舒服了,应该给它换个大盆了。”梦依说:“我们家的蚕豆种在田里的,”“我家的蔬菜都种在地上的”……小朋友纷纷议论着种在哪里好,最后一致商定,“搬家”,把蚕豆苗移植到幼儿园的野趣圃,每个孩子兴致勃勃地在野趣圃小一班的责任地里,拿上工具,挖好小坑,小心地将蚕豆苗移出牛奶杯,放进泥坑,盖上土。</h3><h3><br></h3> <h3>在这过程中也能看出孩子的笨拙与不知所措,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了难题:有孩子把泥坑挖太深了,会自己调整;杯子里的蚕豆苗拿不出来,急的泪眼朦胧,会寻求同伴帮助;移植的蚕豆苗东倒西歪,会小心地挖开泥坑重新种;蚕豆苗拔断了,能与同伴商量着分一棵给自己……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方式交往、交涉,团结互助,解决问题,也看到了他们更加团结,更有集体意识,这些都是他们在劳作中获得的宝贵经验。<br></h3> <h3>三、收获成果 分享喜悦<br>(七)☞:《除虫》<br>春季开学第一周,早操结束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奔向野趣圃,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哇,过了一个寒假,我们种的蚕豆萁长得好快呀,快跟我的腰一般高了呀…”孩子们非常的开心,因为他们自己种的蚕豆在慢慢长大,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h3><h3><br></h3> 在一片惊叹声中,突然小董大声的说:“看我的蚕豆叶子上怎么会有小洞洞的?”“老师,我的也有小洞洞”。大家都问,这是怎么回事啊?我请小朋友自己观察一下,能不能找到破坏豆苗的“凶手”。雅雅急切地说:“看,叶子下面有很多的小黑虫子”。经过老师的提醒,孩子们就想办法要把虫子杀死,不能再让它破坏豆苗了。薇薇说:“这种虫子应该用药水,才能把他们杀死。”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然后我们就找来水壶,兑好药水,在浇药水时还有小朋友默默地嘀咕着:“豆苗别担心,我来保护你。”“打了农药,小虫子就没有了,你们就会快快长大了。”<br><br> <h3><font color="#010101">从孩子们的自言自语中流露出的关心与爱护,是孩子们最真挚的情感。孩子们的情感逐渐地由外在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特征吸引,而慢慢对一具体事物的关心、关爱而产生良好的、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font></h3> (八)☞:《拔草、浇水》<br>四月,气温逐渐上升,温暖的阳光柔柔地抚摸着幼儿园西南角上那片绿意盎然的小菜园。8点45分,孩子们整装待发,有人手拿小铲子,有人戴上手套、有人提着小水桶……,向着菜园出发啦,劳动正式开始。<br><br> <h3>“老师,蚕豆萁下面的青草真多呀。”“我拔的青草为什么会断?还有一截在泥土里拔不出来?”“用小铲子不好,会把蚕豆萁一起铲断的。”也有孩子会提醒:“不能拉住青草叶端,要拔住靠近根的地方。”“要慢慢拔,不能突然使劲的。”伴随着老师的指导和孩子的摸索,杂草在他们的手下清除,水壶里的清水滋润着一棵棵豆萁,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蓄水浇水,玩儿得不亦乐乎。</h3> <h3>蚕豆在孩子们的精心养护下茁壮成长,在孩子们的眼中拔草浇水这一劳动形式,是一种玩乐的过程,是一种对生命成长的神奇探究。虞永平教授说:关注生命是儿童的天性。幼儿对生命的成长过程充满好奇,他们会精心呵护、仔细观察,会关注生命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会对生命充满感情,倾注热情。因此,种植对于孩子是一种有温度、有感情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观察实践、遇到难题、猜想质疑、尝试解决,只有亲历过程,探究结果,才能形成新经验的主动建构。</h3> (九)☞:《采蚕豆、剥蚕豆、吃蚕豆》<br>收获的季节总是让人愉悦的,初夏来临之际,蚕豆萁上挂满了豆荚,饱满的蚕豆在豆萁上探头晃脑,孩子们的脸上像绽开的鲜花儿一样灿烂。每个人手上拿着小篮子,穿梭在豆萁中,叽叽喳喳地聊开了:“哇,欣欣你看这个豆荚这么长,这么大,里面的豆宝宝肯定也是大大的吧。”“老师,一根豆萁上长满了豆荚,1个、2个、3个…结了11个豆荚呢!”“大丰收,大丰收呀!”嘹亮的笑声萦绕在野趣圃上空。 <h3><font color="#010101">摘了满满一大篮子的蚕豆回到活动室,孩子们摸摸这个,掰掰那个,猜测着豆荚里的豆宝宝长什么样?躺着几个豆宝宝?大小何许?围绕着蚕豆展开了讨论,“我家里吃的蚕豆不是这样的,外面没有皮的。”“我奶奶吧外面的豆荚剥掉,再烧的。”“里面的豆很好吃的,昨天晚上我们刚吃过。”稍作休息之后,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剥蚕豆、数蚕豆、比大小、比多少、比比谁的速度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之后话题一转,我们一起聊到了如何烧法,怎么烧好吃?有哪些常见的烹饪方法?小朋友吃过哪些蚕豆制品?老师参与着孩子们的话题,适时地引导,现场上网查找各种图片和预设的PPT,讲解着每一道菜的做法。让孩子们直面视觉效果,获得感性经验。最后罗列出了几种不同的烹饪方法,油炸豆瓣、油焖蚕豆、蒜薹炒蚕豆等,与厨房叔叔协商后,中午饭的菜给我们班开了小灶,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愉快的劳作课在孩子们剥剥、比比、数数、尝尝中悄然而过。</font></h3> <h3>《丰富的蚕豆制品》</h3> <h3>《剥蚕豆》</h3> 在收获果实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摘、掰、拔、拧、扣等多种收获方法,手的小肌肉群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并学会了合作,丰富了有关植物的知识和经验,了解了多种烹饪方法,品尝了果实的各种菜品,体验到了种植的快乐。<br> <h3>《食在蚕豆》</h3> <h3>这种以大自然中的“活教材”支持幼儿的学习,引导幼儿开展的探究活动符合《纲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br></h3><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 (十)☞:《蚕豆宝宝变形记》 <br> 在实施有关蚕豆的一系列活动中,除了种植、养护、收获和品尝,我们更挖掘到了活动背后的教育功能,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感受和创造美,我又带领孩子们动起手来,一起创造蚕豆变形记,孩子们运用小树枝、牙签、自粘纸、瓶盖等辅助材料,创造性地拼插、模仿性地艺术加工,赋予了蚕豆神奇的魔力,一件件或造型迥异、或惟妙惟肖的蚕豆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蔬菜是伴随我们一生的食品,它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形态各异而美丽,且便于造型。幼儿在生活中常常品尝它们,而我们的理念是进一步让其发现、感受生活中美,并积极地去创造美,来不断提升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是这一活动的设计初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教育是融会贯通的,通过带领孩子们实践探究生命的成长,亲历种子发芽、种植记录、见证成长、收获成果这样一系列的微课程,让他们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与种植的意义,这样的种植活动,让我也领略到了教育中探究的魅力,孩子们不但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观察、学会了质疑、学会了寻求答案,懂得了只有真诚地做好一件事,努力地付出,终有收获与惊喜。</font></h3> <h3><br></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谢欣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