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重游——陵园挥泪祭英魂

石头王子 鄒鋼

<h3>战地重游</h3><h3>——陵园挥泪祭英魂</h3><h3>文/原35535部队56分队七班邹钢</h3><h3> </h3><h3>经过几个月的筹划,我们原云南省军区35535部队56分队的湘籍参战退役老兵及部分家属共二十二人,放下工作,从湖南新化、长沙、湘西及广州各地来到云南中越边境曾经战斗过的前沿阵地与烈士陵园,回味当年战况,祭拜牺牲的战友。</h3><h3>在昆明高铁站会齐后,我们得到了在滇经商的河南息县藉邹林战友的大力帮助,他负责联络并安排了一台大巴。第二天清早,我们浩浩荡荡开赴河口中越边境,重游当年战斗过的一些阵地。</h3><h3>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回忆当年的情景,回味过往的青春,感叹战争的残酷,赞许战友们的坚毅顽强,勇敢无畏。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各自的记忆里重现出来,在轻松的笑谈中流动。</h3><h3>曾多省战友的夫人华华回忆说:“我娘家和多省家隔了一座大山,我们十五岁时就订了娃娃亲。多省入伍后,天空飞机频繁出现时,我婆婆就紧张得不能入睡,眼泪不停地流,每每连夜让人走来回二十多里山路,把我叫到她身边,说是见媳如见儿。只有准儿媳在身边时,老人家才觉得稍稍地心安些。”</h3><h3>初一听,我们都不太理解,觉得老人有些多愁善感。</h3><h3>当我们一行来到河口水头烈士陵园和南溪烈士陵园,几百上千座冰冷的坟墓,有序地排列在松柏常青的小山坡上,很多墓碑上都没有烈士遗照。当年,我们这些新兵,入伍才两到三个月,刚穿上有领章帽徽的军装没几天,根本就没有机会照一张军装照就上了战场。</h3><h3>这些烈士,基本上都是十七八岁、二十岁左右的战士,也有不少是二十多岁的连、排级军官。墓碑上的遗照里,一个个烈士,一张张英俊、年轻又显得有些稚嫩的脸。</h3><h3>牺牲的时候,他们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还沒来得及对养育他们的父母道一声“对不起,儿子忠孝不能两全”,还没来得及对亲爱的兄弟姐妹道一声“代我孝敬父母”,没有告别,甚至什么都没留下,为了保卫祖国,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永远躺在了远离故土的边疆。</h3><h3>不知有多少烈士没有照片留存,没有亲人前来祭扫,唯有边疆的青山相伴,静静地躺在这里与大都素不相识的战友相伴。</h3><h3>走过一块块墓碑时,我们都不约而同地举起了右手行军礼致敬。当年战事紧张,河口天气太热,有的战友牺牲后,来不及运回后方,便在异国他乡就地掩埋;有的被炮弹炸得找不到遗体。这些陵墓,有些只有墓碑和名字,墓中未必都埋有英雄遗骸。此刻,作为当年从战场上活下来的我们,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一下子浸湿了衣衫。从战火销烟中历练出来的坚强,倾刻间被击溃。</h3><h3>此刻,我们才真正地理解了多省战友母亲的牵肠挂肚。她害怕失去在部队作战的儿子,无奈而流泪,她先国后家,慷慨送子参军,深明大义。为此,她日夜担忧也不告诉儿子,只有唤准儿媳到身边,来求得一丝慰藉。此刻,我们对伟大母爱的敬意油然而生!</h3><h3>当年在前线作战时,父母是全然不知的,参战部队为了保密,也怕亲人担心,不允许战士和外界联系。从部队回来后,母亲跟我说起了一件事。前线作战正酣时,村里正在放映露天电影。晚上,母亲与大家一起去看电影,背后却有一些人指指点点,悄悄议论:“她可能还不知道吧,公社去年去参军的三个独子——我们乡下习惯把家中虽然有女儿但只有一个儿子的人称为独子,都在前线阵亡了,她却蒙在鼓里,还有心思来看电影。”</h3><h3>其实,当年我们公社的所谓三个独子,只有我一个人正式上了前线。到今天,这谣言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母亲回忆道:“当时只感觉隐隐有人指着我,不知他们说什么,也没怎么在意。后来才知道你那时正在前线打仗!我真是笨死了,你要是真的回不来,叫我怎么活不下去了?”</h3><h3>虽然是事后,每每说起这事,母亲都是眼含泪花,声音哽咽,充满自责。可以想见,母亲对前线的儿子有多么牵挂,多么担忧,又是多么无奈。</h3><h3>我们从水头烈士陵园走出来时,见到了一位民兵排长的妻子。她在这里守护陵园,很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了陵园的概况。当年,她丈夫罗奇忠与一位解放军干部交好,一同参战时,双方约定,万一谁牺牲了,活着的要为牺牲的守墓。</h3><h3>这么一句在战场上近乎玩笑的话,竟成了千金重诺!为了这个承诺,活下来的罗奇忠一直为战友守陵到2014年10月。因肝病即将去世时,他又把守陵任务亲手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可是民政局却不认可。后来,经一些在领导岗位的战友过问,民政局才每月补贴一千三百块钱,安排罗忠奇的妻子在这里继续守护陵园。他们夫妻两个接力守护,一守就是四十年!</h3><h3>四十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罗奇忠夫妇的一片忠诚!他们天天打扫,拔草,除污,隔一年就把几百上千墓碑上的字用油漆填写一遍,是为了那点工资吗?不是。一千三百元,对有些人而言,到酒店也就是一桌不含酒水的简单饭菜钱,压根就不能叫工资。他们是为了陵园的庄严,是为了对烈士的敬重,是为了对英雄永远的牵念!</h3><h3>在整个瞻仰过程中,我们一直心情沉重,但大家毫不顾忌地在陵园内拍照、留影,只是想让牺牲的战友多一份慰藉。来到陵园大门拍合影时,有战友家属不经意地说:“墓地不宜拍照。”我们听了虽然不快,但也没有责怪。对从战场上活下来的老兵,她们也许不一定理解;因为没有经历过生与死的过程,她们无法理解一个活着回来的老兵对牺牲战友的感情。</h3><h3>我说,躺在这里的烈士,都是我们的战友、永远的亲人,都是共和国的英雄。这里不是墓地,也不存在鬼神,这里只有英灵。这里排列着的,是英雄的阵容!英雄们的形象,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中,屹立在共和国的大地上。</h3><h3>告别烈士陵园时,耳边似乎又传来冲锋的号角。我们知道,那穿过陵墓穿透阴阳的号角声,正在诉说着万千思念。</h3> <h3>连长张仕杰</h3> <h3>一排长朱启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