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母亲名孟惠云生于1919年农历2月12曰。今年是我敬爱的母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曰。在这难忘的日子里,对母亲的思念更加浓郁。母亲八十七岁那年离开了我们,至今已有十三年了。时间的流逝不但没有冲淡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反而是随着自己年龄渐渐变老而对母亲的思念尤为更重。每当我看到母亲家的亲戚,听到母亲喜欢唱的歌曲,用着母亲生前用过的东西,那种恋母之情,油然而起。母亲一生为人朴实善良,胸心宽广,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公私分明,她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给我们子女留下了难忘的记忆。</h3> <h3>母亲八十岁生曰那天,她非常高兴。她没想到自已长期身体不好,又动过三次大手朮,今天居然还活到八十岁。她对生活充满了喜悦,充满了信心。拍下了这张照片。</h3> <h3>二OO五年五月一日劳动节,我们全家在"好食上"吃饭时留影。这张照片上有我母亲、我姐姐刘维德、我妹妹刘彦斓和我女儿钟玮带着我的小外孙彭诗雅。母亲看到了第四代,她是多么高兴哦!</h3> <h3>母亲出生在湖南常德桃源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中。我的外公是一名建筑工程师,解放后在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工作。由于家庭条件优裕,母亲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为曰后母亲的成长与性格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母亲7岁入读桃源县立女小读书,1934年高小毕业考入省立第四女子中学。初中毕业以后,1937年暑假又考入本校高师。三年高师毕业她便接到桃源县女小聘书,便在该校担任了一名小学教师。</h3> <h3>这是我的外公孟鼎钧。他是一名设计桥梁公路的工程师。解放前他就到处修公路,架桥梁,在当地享有名气。解放后他在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工作,从事设计绘图,为湖南的建筑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1966年因病去世,享年78岁。</h3> <h3>这是我母亲三岁时的照片。</h3> <h3>我母亲和我舅舅孟宪琦。</h3> <h3>这是母亲中学的毕业照片。</h3> 母亲学生时代青春焕发<h3><br></h3> <h3>母亲的笑是那样甜美、那样的灿烂。</h3> <h3>这是母亲桃源师范毕业照片,典型的知识女性照片。短发齐耳,目光炯炯,表情大方自然。</h3> <h3>母亲和她的学生在水塘边拍下的合影。</h3> <h3>1934年暑假考入省立第四女子中学。照片是她和她的同学合影。</h3> <h3>1939年母亲高师毕业后,她和她的同学不甘心留在桃源这小地方,想出去闯世界。1942年她们几个好朋友想去考西南联大深造自已,因父母不同意,她们就偷着跑到昆明。由于昆明是大后方,生活水平高,必须要找份工作才能养活自已。母亲通过朋友介绍在西南联大附中当教导员。1943年母亲接家中电报,家父病危,要她速归。母亲只好请假回家,照顾她的父亲,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这张照片是和她一起去昆明的好朋友合影。</h3> <h3>母亲26岁仍未谈婚论嫁,当时地方上都说母亲眼光高,眼睛长到额头上了。在桃源地方上提亲的人很多,都是有钱家的公子哥儿,母亲一概不见面。直到1945年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我父亲,才开始与我父親来往。我父亲是湖南大学经济系毕业的,193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一名地下党员。他的公开身份是桃源省直属税务所主任并兼会计师。母亲当时并不知道这些情况,只从旁人口里得知我父亲人品非常好,为人正直,工作能力强,有正人君子之称。父亲当时也有30岁了,父亲的宗旨是抗战不胜利,不制衣,不娶妻。母亲通过和父亲接触,感觉父亲的人品确实如此。1945年抗战胜利母亲与我父亲才结婚。</h3> <h3>这是母亲和父亲的订婚照片</h3> <h3>1946年3月,母亲和父亲在桃源县城举行了隆重的结婚仪式。母亲披戴着洁白美丽的婚纱,父亲西装革履,真可谓男才女貌,一对新人让大家赞叹不己。可这张结婚照片在文革时当作四旧烧毁了。母亲为此很是伤心,耿耿入怀。现在这张婚纱照这是2004年我姐姐帮母亲到照相馆合成的一张新的结婚照片。母亲看后很高兴,一直放在她的床头柜上,直到她去世。</h3> <h3>1947年元月母亲在常德桃源生下了我姐姐,取名刘维德。</h3> <h3>奶奶、爸爸、妈妈把我姐姐视为掌上明珠,这是他们在桃源的合影。</h3> <h3>1948年我父亲接湖南省工委指示辞去税务工作,专门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母亲随父亲来到了长沙。这时母亲才知父亲的真实身份,当时党组织经常在我家开会,我祖母和我母亲也常在外放哨,有时还帮助抄写和送信。我父亲在湖南省军事接管委员会工作,这张照片是父亲穿着当时解放军军管会服装拍摄的。1949年4月父亲奉湖南省工委周里同志之命,绕道香港北上,向华中局汇报湖南省政冶经济军事等情况。六月又奉华中局,四野之命返回长沙,通知程潜、陈明仁派代表去武汉谈判。当时父亲是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敌人重重封锁线南北往返,成为湖南和平解放的第一个和平使者。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母亲怀我八个月,挺着大肚子扭着秧歌迎接解放军进城。父亲协助湖南省工委财经部和新闻部门做接管工作,并担任财经组组长,历任湖南省人民政府税务局付局长。同年十月母亲生下了我,取名叫迎放,即迎接湖南和平解放。</h3> <h3>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了,母亲在省人民银行工作,父亲在省税务局工作。</h3> <h3>母亲和父亲对我祖母非常孝顺。这张照片是1953年7月,我祖母60岁生曰我们拍下的全家福。我父亲是个大孝子,他对我祖母的孝顺众所周知。祖母二十三岁守寡带着我父亲这棵独苗,含辛如菇苦地将他培养成人并送他读了大学,让他走上革命之路。祖母自已也很早就投身革命,为湖南地下党做过很多工作。</h3> <h3>1953年春节,母亲和父亲带着我们姐妹三人去外公外婆家拜年,十姨和舅舅也在,我们就合影留念了。我父亲手里抱的妹妹,她二岁时患白喉去世。</h3> <h3>每一个重大纪念日我们家就会合影留念。这相片是l954年10月父亲四十岁生曰拍的,姐姐在育才小学读书,我在省幼儿园。</h3> <h3>父亲后来调到了省委党校工作,1956年3月母亲生下了我妹妹彦斓。这张照片是妹妹满周岁在党校办公楼门口拍的。</h3> <h3>这是我父亲母亲结婚十周年纪念的照片。我父母感情特别好,我们姐妹从未看见他们吵过嘴,红过脸。他们相亲相爰,彼此尊重。记得那时每到周末,我父亲都会从党校出发,步行四、五里路到潆湾镇来接我母亲回家。</h3> <h3>1955年母亲在人民银行工作时,参加职工业余体育活动,打太极拳表演后拍的照片。</h3> <h3>1957年因反右运动,学校需要老师,母亲自愿报名支援小教工作,下基层。她被分配到了西区文庙坪小学。当时学校看见母亲是银行下来的,就安排母亲搞总务。这张照片是1959年母亲在文庙坪小学工作时,我在她身边读三年级,她去黄兴路南京理发店烫了发后,我们去照相馆拍的。我在母亲所在学校读书二年,那时正是搞大跃进,她只顾忙工作,很少管我。我经常是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端着饭盆去人民公社食堂吃饭,一个人每到周末,从南门口走路到五一西路轮渡码头,再坐二趟轮船过河,然后从潆湾镇走五里路回党校。母亲一心扑在她的工作上了,也从没听见母亲讲一句埋怨话,她可真是任劳任怨,乐在其中!</h3> <h3>我们家是一个非常和睦的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以及对长辈的尊敬,都给我们树立了好榜样。这是祖母七十岁生曰时,我们照的全家福。</h3> <h3>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父亲在单位受到冲击,省委党校的大字报铺天盖地,造反派勒令我们搬出党校。在走途无路的时候只好搬到我母亲所在的新风街小学寄住。学校给了一间十个平米的房子,全家老小挤住一起。母亲在总务室开个床,有时父亲从五.七干校回来就住母亲办公室。当时父亲的工资也扣了,每月只发三十五块钱,家里的生活就靠母亲工资维持。这张照片是1968年10月拍的。父亲对母亲说,全家六口人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福。同年12月我随学校插队落户下放沅江,当时农村很艰苦,母亲每月从信封里夹二块钱寄给我,补贴生活。</h3> <h3>1968年母亲和我们三姐妹在一起。</h3> <h3>1979年母亲六十岁才从学校退休下来。她一生爱校如家,担任学校总务工作二十二年,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她勤俭节约,对学校的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支粉笔都很爱惜,从不浪费。每年的寒假暑假,母亲都在学校忙着请人搞维修,准备下期的开学工作,从没有和我们一起度过假。母亲体弱多病,身体不好,但她也没随便休过病假,一直坚持工作。就在同年1O月份,母亲因肠梗阻住院动手朮,由于治疗及时,才保住了性命。1980年4月,身体一直非常好的父亲却病了。他患轻度中风住进了马王堆疗养院,母亲陪着父亲一起疗养,这是他们俩最后一张合影。十月二十一曰,父亲的一位朋友从武汉专程来长沙看他,他中午没有休息,又因兴奋过度而脑溢血去世,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66岁。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对母亲打击很大,但她也表现出异常坚强,她化悲痛为力量,把对我父亲的爱和思念深深的埋藏在心中。</h3> <h3>我妹妹彦斓去疗养看父母,留下最后的记忆。</h3> <h3>父亲去世以后,母亲从悲痛中走出来,把爱转移给第三代。这是和我女儿钟玮在一起。</h3> 母亲和她的四个外孙。<h3><br></h3> <h3>母亲在给外孙们讲故事。</h3> <h3>妹妹彦斓调去广州,我们合影留念。</h3> <h3>姐姐一家和母亲.</h3> <h3>2000年五一广场修了风光带,我和女儿陪母亲去游玩。</h3> 这是2000年时,父亲的照片作为老照片放在省博物馆展览,我们陪母亲去参观并在父亲照片下留影。<h3><br></h3> <h3>母亲和采访记者合影,笑得好开心!</h3> <h3>这张照片是我母亲和我儿子钟玥在一起。我的两个孩子上中学时都是在母亲家度过,他们和我母亲情深意切,朝夕相处。</h3> <h3>97年彦斓从广州回来过春节,母女四人合影。</h3> <h3>母亲怕冷,也最怕过长沙寒冷的冬天。我妹妹彦斓经常接母亲去广州过冬,并带母亲到处游玩,她们拍下很多照片,母亲很是开心。</h3> <h3>母亲2002年在广州过春节</h3> <h3>母女之情</h3> <h3>2001年5月姐姐带母亲乘飞机去北京。那一年母亲已有82岁高龄,1999年因患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湘雅医院进行抡救,医院二次发出病危通知单。这次出远门可真是提心吊胆。母亲想去北京,姐姐陪同,以了她老人家心愿。这张照片是姐姐牵着母亲爬长城。</h3> <h3>不到长城非好汉。母亲满怀喜悦地站到了长城高处。</h3> <h3>母亲实现了自已多年的愿望,来到了天安门广场。</h3> <h3>2004年元旦我陪母亲游南郊公园</h3> <h3>2004年春节,妹妹女儿熊颖用电脑给我母亲照相,她老人家特别高兴。谁知这张相却成了她的遗像。</h3> <h3>2005年10月5日我和老徐带母亲去杜甫江阁。这是我和母亲最后一张合影。</h3> <h3>母亲退休以后,学校每年都会组织退休老师搞活动。这是91年秋游所拍的照片。</h3> <h3>1993年12月26曰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退休老师表演节目《绣金匾》。</h3> <h3>94年重阳节在烈士公园民俗村</h3> <h3>母亲八十岁生曰的那天晚上,学校同宿舍的老师及学校领导来母亲家里欢聚,母亲很高兴便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h3> <h3>2003年国庆节,我和姐姐两家在母亲家里陪着她老人家过国庆。</h3> <h3>2004年冬天下雪了,我帮母亲在宿舍门外的少年宮旁照的雪景。我母亲的一生是很幸福的。小时候在家有父母的宠爱;结婚以后有丈夫的亲爱,有婆婆的关爱,她从未做过家务带过孩子,一心只搞工作;老了以后又有女儿们的孝爱,孙辈们的尊爱;还有同事朋友们对她的友爱。作为女人她可是太有福气的人了!我陪伴母亲十年,从她的身上学到了不少做人的好品德,但我也非常羡慕母亲一生的好福气哦!</h3> <h3>2005年重阳节,也是母亲过的最后一个重阳节。那天我和母亲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活动,我们去了农家乐。我和其他老师去玩去了,母亲和宿舍龙春华老师在农家乐散步,肖一洛老师拍下了母亲人生最后一张相,留作了永恒的记忆。</h3> <h3>2005年12月5曰下午六时十五分母亲因突发性脑溢血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7岁。母亲走了,她留给我们的是那永远慈祥和蔼的笑脸,宽容大度的胸怀,慈悲善良的心襟。母亲处处与人为善,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看到有困难的人她都会解囊相助。宿舍工友孙女没钱交学费,她拿钱送上;打扫卫生的娭毑家庭困难她也暗暗帮助。她一生勤俭,从不浪费。她处处为我们后人做出了好的榜样!母亲的一生是很平凡的,但他的人格和品德是高尚的,她永远值得我们晚辈学习!今天我们在她诞辰一百周年的曰子里纪念她,缅怀她,学习她,就是要让她的精神永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