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重新审视课程</h3><h3>首先思考“什么是幼儿期的指导的问题”,幼儿期的指导受到教育观、儿童观与发展观等的制约。</h3><h3><ol><li>关注每一名幼儿的成长。</li></ol>保育活动是在幼儿主动的作用于环境的过程中展开的,因此环境的创设十分重要。</h3><h3>幼儿园知道计划原本就是为了促进每一名幼儿发展的指导计划,应该以每一名幼儿获得适合幼儿期的生活体验为出发点。</h3><h3>2.指导计划与教育课程。</h3><h3>如果说教育课程就是具体的经验与活动的话,那么指导计划就是那些经验与活动的开展。指导计划是个园课程的基础,指导计划具体化的实质是每一名幼儿的真实生活的展开。</h3><h3>3.给游戏以一席之地的指导计划。</h3><h3>让幼儿焕发生命活力的游戏,是幼儿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开展的游戏,这种游戏比教师预设的游戏,更富有新意、更具有能动性、更充满激情,在幼儿的自主的游戏活动中潜藏着计划性。</h3><h3>教师根据教育目的与内容来创设环境,制定活动计划,然后把主动权交给幼儿,并在实际活动中重构环境,给予适当的援助。</h3><h3>4.改变观念。</h3><h3><ul><li>摆脱活动至上主义。</li><li>破除框框与指责。</li></ul>5.给教师的建议。</h3><h3>教师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儿童观与发展观。从孩子的立场出发,仔细的观察与倾听幼儿。</h3><h3>二、重新审视活动。</h3><h3>1.活动观的演变。</h3><h3>2.经验的变化。</h3><h3>3.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h3><h3>三、指导计划与环境创设。</h3><h3>1.教育课程的展开与环境的关系。</h3><h3>从幼儿的需求出发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原则,否则活动会是无效的,教师要学会等待时机。</h3><h3>2.作为生活基础的环境。</h3><h3>幼儿园的墙面装饰应该从量感、质感、色彩、配置等方面精雕细刻,教师要开动脑筋。幼儿日常生活的视觉空间,应该是充满美感的、和谐的。</h3><h3>3.培养幼儿创造环境的能力。</h3><h3><ul><li>给幼儿提供刺激的环境。</li><li>诱发幼儿主动探索,促进幼儿开展活动的环境。</li><li>幼儿为其自身而创设的环境。</li></ul>4.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环境设置。</h3><h3>环境中隐含着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是教育课程展开的不可缺少的因素。</h3><h3>5.与幼儿经验和活动相吻合的环境设置。</h3><h3>6.教师作为环境所起的作用。就是这一特殊的环境本质上就是教师的人格人性。</h3><h3>7.幼儿同伴相互作用的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来自同伴的刺激,比来自教师的自己更加接近,他们自身也更容易激发他们的自主性。</h3><h3>四、关于保育的评价。</h3><h3>1.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变迁。</h3><h3>2.孩子在评价教师。孩子在评价教师是否能够根据他们的发展实际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援助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活动,内容是否合适幼儿会比较是更早地作出评价。</h3><h3>3.幼儿需要恰当的评价与认可。对待孩子七分表扬、三分批评,获得被人称赞的快感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于价值标准比对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认可。</h3><h3>4.教师的指导观与指导的评价。决定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指导的策略的是教师的指导观,具体而言就是指导计划的制定。</h3><h3>5.发现长处与自我评价。</h3><h3><ul><li>把握每一名幼儿的发展状况。</li><li>检查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li><li>促进教师与幼儿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他人。</li><li>提高教师与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li></ul>6.记录幼儿的成长。</h3><h3><ul><li>兴趣爱好的倾向。</li><li>自我表现的状况。</li><li>与同伴的交往。</li><li>与教师的交往。</li><li>与环境的相互作用。</li><li>生活的方式。</li></ul>7.在关系中的成长。</h3><h3>幼儿的发展与成长是在教师认真记录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对其进行审查的基础上逐渐显现出来的。</h3> <h3>高杉老师认为,所谓保育是在幼儿自主的作用于环境,开展主体化活动的过程中推进的活动。为此,需要准备相应的环境,提供适当的环境,这句话解释了保育的内容与方法。</h3><h3>只有全面的包容幼儿,正视幼儿的各种问题,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凭借自己的力量或借助教师的援助去解决问题,才能够培养幼儿的生存能力,才能够使幼儿不断地进行新的挑战与尝试。所以,不要排除意料之外的行为,要在指导计划中容纳可能发生的所有行为。高杉老师的课程论是强调动态性、重视过程性的。</h3><h3>高杉老师认为,在大部分幼儿眼中没有不可能的事情,这也为他们的探索与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应该提供合适的材料,一个幼儿创造探索、操作的机会。废旧物品往往更能刺激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h3><h3>从游戏前的准备到游戏后的整理,全部由幼儿自己来完成的话,幼儿就会对物品有深刻的把握和理解,获得操作使用物品或工具的必要经验。这是幼儿认知物品的性质、颜色、形状、大小、场所和空间,以及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的良好学习机会。游戏前的准备也就是环境的创设,游戏后的整理关系到下次活动的开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