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长 长城内外是故乡

Z Ta大

<h3><b><font color="#010101">古今中外,凡到过万里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泱泱大国展风范,巍巍中华铺锦绣!古人真是伟大!在这种陡峭的山崖上是怎么上去修的军事防御工程?</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摄影师拍摄到部分万里长城,这些城墙大多沿山嵴建造。展示了万里长城的春、夏、秋、冬四季与清晨、上午、下午、黄昏等四时,古迹斑驳的城墙让这段照片令人无不感到惊奇……</font></b><br></h3> <h3><b><font color="#010101">万里长城,气势磅礴</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极目远眺,山峦起伏</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雄伟壮观,人间奇迹</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独一无二,举世无双</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崇山峻岭,绿树环抱</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穿过草原,跨越沙漠</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一条巨龙,屹立东方</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人类巨著,中华之魂</font></b></h3><h3></h3> <h3><b><font color="#010101">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军事性工程。长城始建于周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最早的关于长城的典故。国家文物局2012年宣布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5个省,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此前,国家文物局曾于2009年首次公布明长城调查数据,中国明朝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所使用的名称多有不同。如今登上长城,长辈会说,长城之所以这么牢固,是因为修筑时,用了成千上万的尸体打地基。</font></b><br></h3> <h3><b><font color="#010101">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7-8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 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长城修筑的历史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 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公元前七八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为了相互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 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长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 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长城以自卫。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 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1000~2000千米不等。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 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灭了六国诸侯,统一了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 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统一国家的大业。为了巩固统一帝国的安全和生产的安定,防御北方强大匈奴游牧民族奴隶主的侵扰,便大修长城。除了利用原来燕、赵、秦部分北方长城的基础之外,还增筑扩修了很多部分,“西起临洮,东止辽东,蜿蜒一万余里”,从此便有了万里长城的称号。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 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其中以汉、金、明三个朝代的长城规模最大,都达到了5000千米或10000千米。它们都不在一个位置上。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为多。清朝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 长城的防御工程体系绵延万里的长城它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以明长城为例,在万里长城防线上分设了辽东、蓟、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等九个军事管辖区来分段防守和修缮东起鸭绿江,西止嘉峪关,全长7000多千米的长城,称作“九边重镇”,每镇设总兵官作为这一段长城的军事长官,受兵部的指挥,负责所辖军区内的防务或奉命支援相邻军区的防务。明代长城沿线约有100万人的兵力防守。总兵官平时驻守 在镇城内,其余各级官员分驻于卫所、营城、关城和城墙上的敌楼和墩堡之内。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在2000多年的修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就总结出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经 验。2000多年一直遵循这一原则,成为军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据。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许多种结构方法。有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合等结构;在沙漠中还利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可称得上是“巧夺天工”的创造,在今甘肃玉门关、阳关和新疆境内还保存了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这种长城的遗迹。</font></b><br></h3> <h3><b><font color="#010101">长城的城墙是这一防御工程中的主体部分。它建于高山峻岭或平原险阻之处,根 据地形和防御功能的需要而修建,凡在平原或要隘之处修筑得十分高大坚固,而在高山 险处则较为低矮狭窄,以节约人力和费用,甚至一些最为陡峻之处无法修筑的地方便采 取了“山险墙”和“劈山墙”的办法,在居庸关、八达岭和河北、山西、甘肃等地区的长城城 墙,一般平均高约七八米,底部厚约六七米,墙顶宽约四五米。在城墙顶上,内侧设宇墙, 高一米余,以防巡逻士兵跌落,外侧一面设垛口墙,高2米左右,垛口墙的上部设有望口, 下部有射洞和擂石孔,以观看敌情和射击、滚放擂石之用。有的重要城墙顶上,还建有层 层障墙,以抵抗万一登上城墙的敌人。到了明代中期,抗倭名将戚继光调任蓟镇总兵时, 对长城的防御工事作了重大的改进,在城墙顶上设置了敌楼或敌台,以住宿巡逻士兵和 储存武器粮袜,使长城的防御功能极大的加强。</font></b><br></h3> <h3><b>关城是万里长城防线上最为集中的防御据点。关城设置的位置至关重要,均是选择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处,以收到以极少的兵力抵御强大的入侵者的效果,古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生动地说明了关城的重要性。长城沿线的关城有大有小,数量很多。就以明长城的关城来说,大大小小有近千处之多,著名的如山海关、黄崖关、居庸关、紫荆关、 倒马关、平型关、雁门关、偏关、嘉峪关以及汉代的阳关、玉门关等。有些大的关城附近还带有许多小关,如山海关附近就有十多处小关城,共同组成了万里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系统。有些重要的关城,本身就有几重防线,如居庸关除本关外,尚有南口、北口、上关三道关防。北口即八达岭,是居庸关最重要的前哨防线。</b><br></h3> <h3><b><font color="#010101">烽火台是万里长城防御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作为传递军情的设施。烽火台这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很早就有了,长城一开始修筑的时候就很好地利用了它而且逐步加以完善,成了古代传递军情的一种最好的方法。传递的方法是白天燃烟,夜间举火,因白天阳光很强,火光不易见到,夜间火光很远就能看见。这是一传递信息很科学又很迅速的方法。为了报告敌兵来犯的多少,采用了以燃烟、举火数目的多少来加以区别。到了明朝还在燃烟、举火数目的同时加放炮声,以增强报警的效果,使军情传递顷刻千里。在古代没有电话、无线电通讯的情况下,这种传递军情信息的办法可以说十分迅速了。关于烽火台的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要紧的是要把它布置在高山险处或是峰回路转的地方,而且必须是要三个台都能相互望见,以便于看见和传递。烽火台在汉代曾经称过亭、亭隧、烽燧等名称,明代称作烟墩。它除了传递军情之外,还为来往使节保护安全,提供食宿、供应马匹粮秣等服务。还有些地段的长城只设烽台、亭燧而不筑墙的,可见烽火台在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性。<br></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万里长城它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也是祖先留给后人最神奇的建筑。 堪称是人间的奇迹。</font></b><br></h3> <h3><b><font color="#010101">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 你知道长城有多长? 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 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 都说长城内外百花香 你知道几经风雪霜? 凝聚了千万英雄志士的血肉 博出万里山河一轮红太阳</font></b><br></h3> <h3><b><font color="#010101">太阳照 长城长 长城他雄风万古扬 太阳照 长城长 长城他雄风万古扬 你要问长城在哪里 就看那一身身一身身绿军装 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 你知道长城有多长? 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 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 都说长城内外百花香 你知道几经风雪霜? 凝聚了千万英雄志士的血肉 博出万里山河一轮红太阳</font></b><br></h3> <h3><b><font color="#010101">太阳照 长城长 长城他雄风万古扬 太阳照 长城长 长城他雄风万古扬 你要问长城在哪里 它就在咱老百姓的心坎上</font></b><br></h3> <h3><b>《长城》</b></h3><h3><b>【唐】汪遵</b></h3><h3><b>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b></h3><h3><b>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b></h3> <h3><b>《清平乐·六盘山》</b></h3><h3><b>毛泽东</b></h3><h3><b>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b></h3><h3><b>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b></h3><h3><b>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b></h3><h3><b>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b><br></h3> <h3><b>《登长城》</b></h3><h3><b>【唐】李益</b></h3><h3><b>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b></h3><h3><b>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b></h3><h3><b>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b><br></h3> <h3><b>《饮马长城窟》</b></h3><h3><b>【南北】沈约</b></h3><h3><b>介马渡龙堆,涂萦马屡回。</b></h3><h3><b>前访昌海驿,杂种宼轮台。</b></h3><h3><b>旌幕卷烟雨,徒御犯冰埃。</b><br></h3> <h3><b>《统汉烽下》</b></h3><h3><b>【唐】李益</b></h3><h3><b>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b></h3><h3><b>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b><br></h3> <h3><b>《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b></h3><h3><b>【唐】武元衡</b></h3><h3><b>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b></h3><h3><b>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b><br></h3> <h3><b>《经檀道济故垒》</b></h3><h3><b>【唐】刘禹锡</b></h3><h3><b>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b></h3><h3><b>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b><br></h3> <h3><b>《杞梁墓》</b></h3><h3><b>【唐】汪遵</b></h3><h3><b>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b></h3><h3><b>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b><br></h3> <h3><b>《听筝》</b></h3><h3><b>【唐】张祜</b></h3><h3><b>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b></h3><h3><b>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b><br></h3> <h3><b>《古筑城曲》</b></h3><h3><b>【宋】陆游</b></h3><h3><b>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b></h3><h3><b>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b><br></h3> <h3><b>《至广州第七十七》</b></h3><h3><b>【宋】文天祥</b></h3><h3><b>南方瘴疠地,白马东北来。</b></h3><h3><b>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b><br></h3> <h3><b>《送邢郎中赴太原》</b></h3><h3><b>【唐】姚合</b></h3><h3><b>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b></h3><h3><b>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b></h3><h3><b>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b></h3><h3><b>所从古无比,意气送君行。</b><br></h3> <h3><b>《阮公体》</b></h3><h3><b>【唐】徐晶</b></h3><h3><b>秦王按剑怒,发卒戍龙沙。</b></h3><h3><b>雄图尚未毕,海内已纷拏。</b></h3><h3><b>黄尘暗天起,白日敛精华。</b></h3><h3><b>唯见长城外,僵尸如乱麻。</b><br></h3> <h3><b>《过八达岭有感 》</b></h3><h3><b>【明】熊伟</b></h3><h3><b>烽火恰传边警至,鼓笳空奏凯歌还。 </b></h3><h3><b>谁知点点鱼台血,洒向秋闺作泪斑。</b><br></h3> <h3><b>《登万里长城》</b></h3><h3><b>【清】康有为</b></h3><h3><b>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 </b></h3><h3><b>且勿却胡论功绩,英雄造事令人惊。</b><br></h3> <h3><b>《七绝·偕登长城远眺》</b></h3><h3><b>李祚忠</b></h3><h3><b>飞行峻岭势如龙,跃上同登向碧空。</b></h3><h3><b>身处高台皆好汉?云山万里变无穷!</b><br></h3> <h3><b>《长城》</b></h3><h3><b>贵谷子</b></h3><h3><b>长城古老长城长,黄河原始黄河黄。</b></h3><h3><b>山峦叠蜒连瀚海,高视睨步接险岗。</b></h3><h3><b>抗击敌寇赞历史,孟姜女子悲典故。</b></h3><h3><b>千年万年皆风景,人民心中是国魂。</b><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