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电视剧《都挺好》正在热播,身边看过的人都说好看。好看的原因,除了剧情和表演到位之外,关键在于它直面了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的核心问题,引发了大家的共鸣。</h3><h3> 总结起来,苏家这个原生家庭存在着“三无”问题,即无独立人格,无正确是非观,无正常夫妻关系,这些问题的总根源在于“不懂爱”。</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无独立人格</font></h3><h3> 一个成熟的人一定有独立的人格,简单说就是自主性比较强,有独立意识,表现为习惯独立思考,独立实践,有能力控制情绪。</h3><h3>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都挺好》里面的人物。</h3><h3> 首先看苏母,这个表面强悍的女人,其实非常缺乏独立人格。她本能地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她所有的快乐和人生的意义都来自外界的评价。她身为女性,却自甘被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奴役,她以大儿子会读书为荣,残忍地扼杀女儿上清华的梦想。</h3><h3> 她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实践的能力,基本上以他人的评价作为自己做事的依据和落脚点。她喜欢大儿子的原因是大儿子会读书,上名校,可以为自己挣面子。她喜欢老二,是因为老二会讨她欢心。她不喜欢女儿的原因是女儿是别人家的,“我又不指望你养老。”</h3><h3> 苏母是家里的总病根,连她都缺乏独立人格,在她影响和控制下的其他人就难免丧失独立人格了。</h3><h3> 苏父就不用说了,这个男人在女儿认为母亲偏心,恳求他主持公道时,总是打岔回避,实在是窝囊。在老婆去世后,本来自己能照顾自己,却像个孩子一样任性,求关注,让子女给自己做饭买房找保姆。</h3><h3> 苏家老大看起来是这个原生家庭最大的受益者,其实也是受害者。他从小被看作家庭的荣耀,所以他爱面子,将整个大家庭的责任背负在自己身上,活得很累很累。连老大媳妇都指责他,开口闭口说自己是苏家长子,却忘了自己首先是老婆的老公,是孩子的父亲。</h3><h3> 老二从小就趋炎附势,一门心思讨母亲欢心,他看不起父亲,嫉妒着哥哥,欺负着妹妹,更是缺乏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h3><h3> 唯一具有独立人格的是老三明玉,但她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正是因为从小在家里得不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受尽了歧视,所以她才努力靠自己去改变命运,但她身上始终有一种不安全感,那种害怕被抛弃的心理暗示驱使着她拼命工作和挣钱,却不敢让自己进入新的亲密关系。</h3><h3> 我们每个人都是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的,刚开始我们柔弱不堪,所以我们感觉自己很无力,我们便把自己与父母(养育者)想象成一个整体,这样我们才会获得安全感。</h3><h3> 随着我们逐渐长大,我们要实现与父母在精神上的分离。 如果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或者长大后没有得到及时的完全的分离,就会影响个体的人格独立。</h3><h3> 缺乏人格独立的人,往往缺乏自我意识和自省意识,将人生问题归结为他人或外界环境,将人生的幸福完全建立在外界对自己的看法上。</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无正确是非观</font></h3><h3> 正确的是非观,简单地说,就是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要是非不分。</h3><h3> 苏母在解决三个孩子的矛盾时,完美展示了她的是非不分。老二那时在上大学,周末回家,让妹妹给他洗脏衣服。妹妹说,自己在全力准备高考,没有时间洗衣服。老二见自己强压无效,就搬出苏母来压制。苏母居然就真的让备战高考的明玉给游手好闲的哥哥洗衣服。</h3><h3> 老二后来发现妹妹没给自己洗衣服,而是在学习,就故意把音响开得很大声,以此干扰妹妹学习,发泄心中的不满。不料此举吵着了老大,老大出来训斥,苏母才出面调停,让老二不要影响哥哥学习。</h3><h3> 另外,在女儿明玉上学问题上,她也没有一碗水端平,她为了两个儿子上学、找工作、结婚,分别卖了两间老宅,而女儿想上清华,她却坚决反对,逼着女儿考了省钱的师范生。就连小时候吃早餐,女儿永远是开水泡饭,而两个哥哥都是鸡蛋火腿。</h3><h3> 苏母如此,苏父又缺位,自身是非观也有问题,所以就造成了两个儿子的大问题。大儿子时时处处以大家长的身份自居,多次指责老二老三没有照顾好父母,而没有意识到,父母并没到需要悉心照顾的程度。</h3><h3> 更何况自己出国十年,根本就没怎么跟父母在一起待,哪有资格指责弟弟妹妹。自己失业,还不顾妻子的反对,坚持要将父亲接到美国。给父亲买房,还要买大的,还不肯卖老宅,还不忍心让老二出钱。</h3><h3> 老二的是非观问题最大。他从小就依附家中最有权势的母亲,以此来赢得有利地位。他看不上哥哥死读书,看不上父亲窝囊,以哥哥的身份欺辱妹妹。所以他啃老,还觉得自己啃得有理。他超前消费,日子过得紧巴巴,还指望着一夜暴富。</h3><h3> 在原生家庭中,如果父母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仅凭个人的喜好和一时的心情去评判事物,这就会让孩子没办法形成正确的是非观。</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无正常夫妻关系</font></h3><h3> 正常的夫妻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双方既要相互依靠,又要彼此独立。夫妻关系应该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有了正常的夫妻关系,才会有温暖有爱的家庭,才会培养出有情商有幸福能力的子女。</h3><h3> 苏父一辈子生活在妻子的阴影下,在老大考上斯坦福大学后,苏母弟弟一家过来打麻将吃饭,苏母在桌上高谈阔论,吹嘘老大上了名校,老二找了一份好工作,苏父极不情愿地在做饭,眼神中分明流露着不满和愤怒。</h3><h3> 饭桌上,苏母让苏父去拿东西,苏父转头让老二去拿,老二眼巴巴看着母亲,苏母立即就指责起了苏父,而苏父又是以他一贯的沉默应对。所以,这个唯唯诺诺的父亲,让孩子们都没办法依靠和信任。女儿明玉在控诉父亲不作为时说,父亲隐瞒收入建立小金库,结果被母亲发现,最后被母亲打嘴巴被罚下跪,受尽凌辱而不敢反抗。</h3><h3> 苏父与苏母的夫妻关系极不平等,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暗潮涌动。当苏母去世之后,苏父在短暂的伤心和不适之后,马上就有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感觉。</h3><h3> 在父母关系模式的影响下,苏家三个孩子在生活中屡屡碰壁。老大不懂得尊重妻子,不把妻子孩子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时时处处以孝子自居。他在与上司的沟通方面也存在问题,缺乏主动性,总以为像小时候一样,只要自己表现优秀就自然会赢得上司的厚爱和尊重。抱着这样的思维,他得罪了上司,人到中年,母亲去世,自己却失业在家。</h3><h3> 老二无论是在夫妻关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不愿意付出,喜欢投机取巧,幻想着靠自己的花言巧语和小手段赢得他人的爱。</h3><h3> 老三讨厌看到父母那样的夫妻关系,所以她逃避感情,抗拒亲密关系,她很痛恨自己的母亲,却不知觉地成为了母亲强势的模样。</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不懂爱</font></h3><h3> 无独立人格、无正确是非观、无正常夫妻关系——原生家庭存在的三无问题,归根结底在于不懂爱,总根子在强势的苏母身上。</h3><h3> 苏母表面上爱两个儿子,但实际上她爱的是自己。老大学习好,又是长子,所以自然受宠。说白了,苏母爱老大,是因为老大会读书,考了名校让自己脸上有光,甚至是光耀门庭。老二虽然学习差,但嘴巴甜,会逗苏母开心,所以苏母也很宠爱她。</h3><h3> 苏母的对孩子的爱很功利,以有没有回报作为考量的标准。老大让苏母脸上有光,苏母又爱面子,自然这是最好的回报。老二嘴巴甜,能哄苏母开心,这是精神上的回报,苏母自然也是很爱老二的。</h3><h3> 独独老三是个女孩,以后要嫁人成为别人家的媳妇,苏母也没指望女儿养老,所以就不太重视她。偏偏老三是个很有平等意识和反抗精神的女子,她每每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抗争,经常搞得苏母下不了台。在苏母眼中,本来就不指望这个孩子给自己回报,而她还那么让自己不省心,所以,对女儿就没有爱只有愤恨了。</h3><h3> 真正伟大的爱应该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令被爱者感觉舒服的。一个家有真正伟大的爱,才会有正常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才会让孩子建立独立的人格,拥有正确的是非观,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h3><h3> 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和父母之间是正常成年人应该具有的独立关系。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所言,“情感上的独立并不意味着你要同父母彻底断绝联系,而是说你既是家里的一分子,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意味着你可以做自己,你的父母也无须改变他们原本的样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