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燕子</h3><h3>图:燕子,网络</h3> <h3> 阳春三月,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一行三人驱车西行于关中腹地,耳边清脆的鸟鸣,路边柳梢绿了,花树上一束束的小花在阳光照射下分外妖娆,好舒服!好惬意!好一派大地回春的自然景象!</h3><h3><br></h3><h3></h3> <h3> 车子行进到眉县附近,我们干脆调转车头朝秦岭山方向驶去,汽车在乡间小路上逶迤前行,我们高兴地聊着天南地北的佳话,忽然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座宏伟的大坝,定睛细看,坝上红色的五个大字映入眼帘,“石头河水库”,我震撼了,脑海里极力搜巡,这是石头河水库?这不就是70年代农业学大寨运动时父辈们为之辛劳,为之改天换地的地方,好大的堤坝。</h3> <h3> 沿着坝体“之”字形台阶拾级而上,我们来到了坝顶,清冽冽的库水静静地躺在水库里,两岸岱青色的山体更加宁静、庄严。</h3> <h3> 望着眼前这一切,父亲那慈祥的面容俘现在我的眼前,父亲是一介书生,能写会画,曾任职于兴平县政府部门,文革期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农村回乡劳动。记得,有一次父亲回来告诉母亲要母亲照顾好我们兄妹三人,他要和全大队青壮劳力去眉县修水库,母亲为他收拾好行囊,父亲拉上架子车,放上行囊、镢头、铁铣和乡亲们西行了。</h3> <h3> 几个月后,父亲回来了,黑瘦黑瘦的脸膛。吃饭时我问父亲的劳动情况,父亲便给我讲起他们艰苦奋斗的经历,我们这离眉县100多公里,他们全程拉着架子车步行,到达目的地后,每村一个营地,简陋的棚子是他们的宿舍,邻居的哥哥是伙夫,每吨简单的野菜汤和玉米面的杠子馍是他们的伙食,工地上人山人海,肩挑人扛,就这样战天斗地,起早贪黑,父亲的语言是温和的,脸上洋溢着辛劳的微笑。十几年后,大坝修成了,宏伟的石头河水库便展现于世人的眼前。</h3> <h3> 记得父亲曾经告诉我:石头河水库为省级水利工程,1970年5月列入省办项目,1971年7月开工,1989年完工。水库大坝建于太白、眉县、岐山三县交界处的斜峪关口。坝型为粘土心墙砂卵石坝壳土石混合坝,最大坝高114米,坝顶高程808米,长590米,宽10米,坝底宽488米,库容量1.47亿立方米,下游各县可利用灌溉良田128万亩,年发电量446万度。</h3> <h3> 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真不可思议,如此浩大的工程,无现代化的设施,竞然俢建的这般辉煌、这般完美,造福于人类,这是怎样一种精神,我在心里由衷地直呼“人民是伟大的”。</h3> <h3> </h3> <h3> 当夕阳渐渐沉没的时候,一股凉意悄悄袭来,我们三人不约而同地呼出,回家吧!“春”向我们挥手,再见了“石头河水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