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记忆

姚姥爷

<h3>婺源唐开元年间设县,天复元年县治由清华迁至弦高,历代承袭迄今。1938年改称蚺城镇,1947年又以朱熹别称紫阳而改名紫阳镇。1949年5月1日县城解放,1952年成立婺源镇,1953年改称城关镇。</h3><h3>城区三面环水,西面靠山,形似鞋状半岛。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从农村考入婺源中学读书,之后一直在县城工作和生活,记忆中的老城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当年城区只有一条星江路横贯东西,街上人稀车少,整齐干净,路两傍是高大的法国梧桐树,街道两边则是商业区和机关单位,大部分是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砖混结构三层以上的房子很少,星江路两侧64条青石板铺筑的旧街巷,勾通相连,呈叶脉状分布。老城街巷大多不长,且很狭窄。最长的当属东门街,约500米长,2.5米宽,大部分小巷都不足百米长,宽在两米以内,有的不足一米,胖点的人穿过都有些困难。正是这些纵横相连的街街巷巷,演绎了老城一千多年的悲欢离合,恩爱情仇!</h3> <h3>这是清代婺源县治城图</h3> <h3>上世纪八十年代城关镇街区地名图</h3> <h3>老城的街巷名称很多是以行业而定,像龙船巷、卖鸡巷、盐行巷、猪行巷、油家巷、碾巷、当店巷等;有的则以居民姓氏而定,像石家巷、程家街、何家巷、金家巷、胡家巷、朱家巷等;有的则以建筑而定,像大庙街、四柱牌楼下、董家祠巷、王家祠坎底、石牛巷、玄帝巷、八角亭、先儒街、衙前巷等;有的则以地理位置而定,像东门街、南门街、北门街、西门街、小东门巷、小西门等。</h3> <h3>每条街巷都有一些精美的建筑,或官宦府第,或家族祠堂,或商人住宅,或乡民故居,它们是老城的精华所在。</h3> <h3>这些坎头巷垴,建造精美,古朴典雅,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蚀,依然完好,还继续在发挥作用。</h3> <h3>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是老城生命的源泉,正是他们的锅碗瓢盆,正是他们的油盐柴米,正是他们的鸡鸣狗吠,正是他们的喜怒哀乐,正是他们的婚丧嫁娶,正是他们的忠孝礼义,才赋予了老城无限的生机与魅力!</h3> <h3>虹井,据说朱熹之父朱松出生时,井中气吐如虹,经日不绝。宋建炎四年,朱熹在福建建阳出生时,此井紫气贯天。朱松有铭文曰:道如斯人,如水在地,汲之益深,有味外味。</h3> <h3>这些建筑都有些年头了,墙内的两座牌坊依然完好,字迹清晰可见,每座牌坊都有一个凄美的故事,都有一段辉煌的历史。这些故事或记载于史册,或流传于民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h3> <h3>灵顺庙(即五显神寺),每年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有众多信徒膜拜五显大帝,重修后香火依然旺盛。</h3> <h3>这些是重新修复的古建筑,尽管都是假古董,但有总胜于无,毕竟是历史的再现。</h3> <h3>老城有很多水井,是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和消防的重要设施,水质非常好,可以直接饮用。随着自来水的普及,很多水井已经废弃,少部分居民还在使用。</h3> <h3>文公庙,元初始建,之后历经多次兵祸火患,多次修复。清光绪元年重修,两侧加建追远祠和报功祠,庙前分立修道、凝道牌坊,“文公阙里”牌坊庙门,庙苑大门口还立有“助田牌”和大小官员下轿下马警示牌,文革时拆毁,2014年又在虹井傍的原中医院地址上重新建造,虽无当年神韵,但好歹也为后人纪念朱子提供了一个场所。</h3> <h3>北门这排通往河边的台阶应是目前老城保存最完好的古建了,过去有木桥通往河对岸,是重要的出城通道。</h3> <h3>从保安门通往河边的这条古道古色古香,2017年的特大洪水将其冲毁后用混泥土修复,也是不得己而为之。</h3> <h3>古城原先有瑞虹、环带、嘉鱼、宝婺、弦歌、壁月、保安、锦屏八座城门,如今只有保安门还算完好,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瑞虹门(又称小东门)原先也是一条重要的道,可惜被房地产开发的大潮淹没,只有空灵灵光秃秃的一个城门洞,如同一具没有灵魂的木乃伊在寒风烈日中哀叹。真搞不懂为什么总有人热衷于毁真古董,造假古董!</h3> <h3>西门是老城的低洼地,每年涨洪水都要淹到,2017年的特大洪水淹到了房顶,惨不忍睹。为免除洪患,只有搬迁,西门老城将成为历史。</h3> <h3>星江河,婺源的母亲河,也是老城的护城河,由古坦水和段莘水在武口交汇而成,流经乐安河直至鄱阳湖,过去是重要的航道,婺源的木头、茶叶等特产就是通过这条航道运往各地。如今居民还常常到河边洗洗涮涮,构成一幅幅美丽生动的风景。</h3> <h3>廉泉在东门大桥南旧墙内,是一眼两米见方的石凿泉池,素有“旱涝不盈涸,风摇亦不浊”之誉,是朱熹荣登进士后回乡扫墓游玩发现并题名。</h3> <h3>从2015年开始,政府开始进行老城改造,力度空前,老街老巷大都在改造之列。居民搬迁后,老城十室九空,到处残垣断壁,己毫无生机活力。如此大规模的老城改造是老城的生命重塑还是空前浩劫,大家都在试目以待。天佑蚺城!</h3> <h3>后记:这组图片是本人多年来在老城的街头巷尾,犄角旮旯所拍,或相机,或手机,属于随手拍一类,没有多少艺术成份。婺源老城的资料本人所知不多,图文编辑水平还很低劣,失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不吝赐教。但对老城的这份情感,我和很多生于斯,长于斯的居民一样,实难割舍。大规模的老城改造已经开始,记忆中的老城很多场景将不复存在,惟愿这组图片能帮老城永远留在你我的心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