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3月10日星期天,我的第三场活动在旧金山Herbs Theatre 展开。<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旧金山金门交响乐团的大胡子指挥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音乐的盛宴,</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音乐会极为流畅,以李波老师的《马头琴的传说》开始,Angeline Kiang演奏舒曼的“大提琴协奏曲”殿后,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结束。</span></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一开场,老朋友李波的《马头琴的传说》就把观众带入无边无际的大草原,那远古的传说,向现代的人们叙述着不朽的传奇。</span><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舞蹈演员在台上演出,不可能每一次表演都一摸一样,演员的体力、心情、场地的条件诸多因素都时时对演出结果造成影响。音乐演奏也同样如此,同样的演员、同样的乐器,出来的声音可以完全不一样,场地、气候、观众无不影响着音乐演奏,影响演奏者的临场发挥。</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认识马头琴大师李波很多年了,看过他很多的演出。那一年在朋友张建东家里第一次见到李波,他不但马头琴拉得好,小提琴也拉得不错,居然还能记得《生活的颤音》的主旋律。</h3> <h3>昨晚上的演出是我感觉到最好的一场演出。马头琴在大乐队的配合下,把蒙古草原的原始、蒙古人民的奋斗呈现在听众的面前。</h3><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这首曲子是李波老师自己创作的,李波老师是内蒙人,中国第一代乌兰牧骑,他对蒙古草原的热爱,对马头琴的熟悉,给他创作这首协奏曲积累了十分深厚的生活基础。</h3></h3> <h3>演出结束前的几分钟的视频,快板、华彩......</h3> <h3>大师李波一家子与我的舞蹈学生</h3> <h3>李波与大胡子指挥</h3> <h3>昨晚上的惊喜在于听到了一个14岁华裔女孩拉的舒曼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她刚上台时表现出的镇定、礼貌、浅浅的微笑已深深地吸引了我,及至她左手坚定的按在把位上,右手满弓拉出第一个长音的时候,我才明白,今天的活动已经进入另一个高潮。</h3> <h3>当Angeline在G弦上拉完满弓一下子抬起弓的时候,全场观众几乎都站了起来,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我坐在音乐家杨智华的边上,此时音乐家也站起来在我的耳边说,这女孩真的太棒了。后来我见到李波,他说:“14岁的女孩就有如此功力,太不简单了,假以时日,她的前途未可限量。”</h3> <h3>小女孩是华裔,4岁学钢琴,5岁正式学习大提琴,已在各种比赛中揽金夺银,能说一些上海话。一听说我来自上海,立即用上海话与我对讲了几句。</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她的英文名字Angeline Kiang, 中文名字叫江芝霖,出生在美国,昨晚她的父母都在现场。下半场我有机会与她母亲聊了一些孩子的故事。</h3> <h3>在小女孩的身上我看见了久违的童真,一接触就知道她的成长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中国大陆现在这样的孩子也不少,但有些孩子的傲气令人反感,我从一些电视秀里以及一些朋友的口中知道不少这样的情况。</h3> <h3>写到这儿,我想起了3月3日晚上,我下午在南湾演完“杨白劳”后,驱车北向赶往旧金山交响音乐厅听华裔钢琴家George Li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当天是俄罗斯交响乐团为他协奏,指挥是俄罗斯最著名的钢琴家米哈伊尔•普列特涅夫。演出极为成功,充分显示出George Li 的音乐造诣的深厚。</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他在过去的音乐生涯中获奖无数,但他在替听众在他的音乐CD上签名的时候,那种谦恭,令我肃然起敬,那种发自内心的谦卑写在脸上。为什么在美国成长的这些古典音乐家们都是如此有亲切感?</h3> <h3>她在演奏中已完全沉浸在音乐里了</h3> <h3>看看她换把位时的干脆利落,运弓时的沉稳,你能想象这是一个14岁的女孩子的演出吗?</h3> <h3>我的舞蹈学生Lisa的朋友Amos Yang,他是旧金山交响乐团的大提琴声部的副首席,是Angeline现在的大提琴老师。</h3><h3><br></h3> <h3>2018年在旧金山交响乐团的中国春节音乐会中听过Amos Yang的演出,非常棒。</h3><h3><br></h3> <h3>我的舞蹈学生也去现场聆听音乐会。</h3><h3><br></h3> <h3>大胡子指挥大乐队为江芝霖的大提琴协奏</h3> <h3>结束本美篇前,让我们再来听一段舒曼大提琴协奏曲中的一段吧!它会完全颠覆你对14岁女孩的认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