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正月十五晨,乘机出发,雪上留痕!</h3><h3>开始2.19至2.24日 无锡之旅 </h3> <h3> 无锡梅园 </h3><h3> 上次到梅园来是1981年10月5日,那时我和几位同学在上海大学毕业实习,利用国庆假期游览苏杭。时间过去了近40年,到梅花开放的季节访问梅园的期望从未间断过。2019年 2月20日,小雨还是时下时停,我终于在梅花开放的日子走进了无锡梅园。 </h3><h3> </h3> <h3>无锡梅园是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发家致富之后建造的私人园林。但是当园林建造完毕后就免费对周边村民开放(当时的荣巷还地处乡下),那个时候的人有这样的分享精神真是殊为难得。</h3><h3> 当年荣宗敬办六十大寿,梅园迎来了从上海、苏州、常州、镇江、南京、武汉、济南等地赶来祝寿的嘉宾,以及无锡本乡本土的贺客,多达一万三千余人。上海过来的甚至还专门包了一辆火车。来者其中不乏各界名流,如有蔡元培、穆藕初、宋子良、虞洽卿、陈光甫等。外国友人沙逊父子、哈同等。当然,黑道上有杜月笙、张啸林还客串了一把各自擅长的京剧。</h3> <h3>因为不是休息日,又小雨时下时停,梅园游人不多。</h3> <h3>梅园正值最佳赏梅期。在蒙蒙细雨中走进梅花的海洋,真是让人目不暇接。粉色、红色、白色,单瓣,重瓣……著名的品种有素白洁净的玉蝶梅,有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绿萼梅,有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有胭脂滴滴的朱砂梅,有枝杆盘曲、矫若游龙的龙游梅……</h3> <h3>梅海</h3> <h3>红梅,白梅,黄梅(腊梅)同镜</h3> <h3>掩映在梅花的花海中的开原寺原是梅园的家庙,于1930年由荣德生先生捐资建造,1933年建成。现在是无锡地区著名的佛教文化景观。 </h3> <h3>庭院中的梅</h3> <h3>一株造型优雅的腊梅</h3> <h3>寒雨中傲放</h3> <h3>滴滴泪</h3> <h3> </h3> <h3>造型优雅的梅桩</h3> <h3>《山园小梅二首》宋.林逋<br></h3><h3>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h3><h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h3><h3>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h3><h3>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h3><h3>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h3><h3>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h3><h3>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h3><h3>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h3> <h3>沿着荣巷街冒雨去‘’荣毅仁纪念馆"参观。</h3><h3>特意绕道长桥 。老桥是由荣德生先生作为出资人之一建造的。</h3> <h3>展馆详细介绍荣氏家族的历史与荣毅仁的一生</h3> <h3>纪念馆园景</h3> <h3>荣氏老宅</h3> <h3>图书馆</h3> <h3>游览鼋头渚公园</h3><h3> </h3> <h3> 鼋头渚是横卧无锡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h3> <h3> </h3> <h3>凭着对清朝末代状元刘春霖题字的记忆,终于找到了38年前,我们几位大学同学合影的‘’鼋渚春涛‘’刻石。</h3> <h3>站在原位置上留影,发给老照片上一起合影的同学们</h3><h3><br></h3> <h3>乘船游太湖</h3> <h3>烟波浩渺的太湖</h3> <h3> </h3> <h3>三山岛又叫太湖仙岛,位于太湖东北角鼋头渚西南。</h3> <h3>岛上林木繁茂,琼楼玉宇,瑶池灵洞掩映其间,建有仙岛牌坊、会仙桥、月老洞、天都仙府、天街、太乙天坛、灵宵宫、大觉湾、仙佛洞等景。</h3> <h3>天门</h3> <h3>天街</h3> <h3>去年立冬前曾去三门峡,专程到函谷关一游。在三山上又见‘’函谷关‘’。</h3> <h3>雨中‘’寄畅园‘’</h3> <h3> 寄畅园位于无锡市惠山东,其创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前身是秦氏家园,故名“秦园”。此园第一代园主秦金,号凤山,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秦观的后裔。在明嘉靖年间,他曾先后任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等五部尚书,为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利用原惠山寺“南隐”和“汇寓”两僧舍,初步奠定了园林的雏形,因秦金号“凤山”,故初名“凤谷行窝”。<br></h3> <h3>原园内景观二十处,现在园内的主要景点有:锦汇漪、七星桥、知鱼槛、郁盘 礼堂、凤谷行窝、邻梵阁等。</h3> <h3>凝秀</h3> <h3>水上亭台</h3> <h3>墙上镶碑帖</h3><h3><br></h3> <h3>又见腊梅</h3> <h3>老树古寺</h3> <h3>楼台会</h3> <h3>天下第二泉 </h3> <h3><br></h3><h3>灵山风景 </h3><h3>在去灵山的18道弯的路上。</h3> <h3> 无锡灵山景区位于无锡马山的太湖之滨,占地面积约30公顷,规模庞大、气势恢宏,集自然山水与佛教文化于一身,融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于一体,拥有88米神州之最哦,灵山大佛成就了今天令世人称道的“灵山胜境”。</h3> <h3>灵山景区包括灵山大佛、祥符禅寺、小灵山、灵山文化园,九龙灌浴,灵山梵宫等景点。</h3> <h3> </h3> <h3>‘’抱佛脚‘’</h3> <h3>惠山古镇,地处无锡市西、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它以古祠堂群密集分布为特色,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h3><h3> </h3> <h3>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号称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是无锡地名“无锡锡山山无锡”的发源地。</h3> <h3>打着伞,顶着春雨,走在石板路上,感受古镇风貌优美的环境,丰富的景点无不洋溢着江南浓郁的风情。</h3> <h3>古镇古老的气息,没有喧嚣,只有古老的祠堂、照壁、牌坊、会所、寺庙、青砖石径、小桥流水和斑驳的墙体,突然觉得自己好像被那种悠长的古韵所包围,仿佛有种穿越千年的感觉……</h3> <h3>元宵节,热闹的南长街</h3> <h3> 无锡作为江南水乡,古运河穿城而过 。无锡南长街是紧邻运河岸上的一条因水成街、因水成路的老街。<br></h3><h3> 正值元宵节,这里人潮汹涌,热闹非凡。人们在节日之夜观灯欢度佳节。辛弃疾词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用来来比喻今天雨中的南长街倒是别有景致。</h3><h3> </h3> <h3>有热闹的商业街,也有静静的小巷。无边的春雨丝丝如帘,从这条巷子进去,从那条巷子出来,用心感受小巷的宽度、曲直和这里曾发生的故事......</h3> <h3>避雨</h3> <h3>乘上游船,沿着运河缓缓漂行,看两岸青砖黛瓦,赏临水岸上的老屋,弄堂......</h3><h3> </h3> <h3>当游船从横亘在古运河上的清名桥洞穿过的时候,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老桥像眼睛一样注视着运河历史的沧桑变化已经有400多年了。难怪陪我同游的朋友说;老无锡人喜欢唤清名桥为“运河眼”,除了因为清名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外,也许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h3> <h3>与无锡商委领导、物流协会会长、物流企业家在一起</h3> <h3>与部分北京物资学院无锡籍校友聚会</h3> <h3> 感谢无锡迅杰物流总经理张YZ女士为我精心 安排的无锡之旅。</h3><h3> 我与张总相识于2003年。那年11月在清华大学举办了全国第一届物流企业经理高级培训班,我荣兴的被邀请讲授"现代物流"课程,张YZ总经理即是当时参加学习的学员。</h3><h3> 2004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组织国内的物流专家和企业家到日本参加AOTS研修,这也是日本政府第一次为中国人创办的物流研修班,巧的是我与张YZ女士正好同行。在日本二十多天的学习,参观,考察中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h3><h3> </h3> <h3> 江苏迅杰物流有限公司创建于2000年,经过18年的发展,公司的业务范围由整车运输拓展到集运输、仓储、配送、冷链物流、3PL、SCM,信息技术等综合性物流企业。</h3><h3> 在日本一别后,时光一晃十五、六年过去了,我和张总再也没有机会见过面,我们信息的沟通却从未间断过。这次到在无锡的会面、交流,大家非常高兴,收获满满。</h3><h3> </h3> <h3>2月24日晨,乘高铁回京。 </h3><h3>冒雪出发,雨中游玩,驾雾回京。结束无锡之旅。</h3><h3><br></h3><h3><br></h3><h3>(附:经常看到朋友们做的美篇,欣赏图文并茂的好作品,非常羡慕。在夫人的鼓励下尝试一下,做的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