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方好友醉美贵州行(下)

刘振刚

<h3>  2019年2月27日~3月5日,我们金东方好友一行10人结伴醉美贵州行。从南京机场出发飞抵遵义,先后游览了遵义、黄果树、天龙屯堡、织金洞、贵阳市区甲绣楼、龙里、荔波小七孔桥、西江千户苗寨、凡净山、侗寨大金寺、镇远古镇等贵州代表性景点,然后从铜仁乘飞机返宁,历时七天。</h3><h3> 贵州与全国同步与时俱进,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代。"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已经成为过去,"夜郎自大”、"黔驴技穷"也只是远古的传说。我们所到之处,但见村镇繁华、风光秀丽,特别是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牢牢地在贵州人民心中扎下了根。</h3><h3> 图为贵州铜仁机场。</h3> <h1><b>  第三篇 西江千户苗寨、凡净山、侗寨大金寺、镇远古镇</b></h1> <h3>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部,共居住1380多户,6000余人,苗族人口占总人数的99.5%。</h3><h3> 这里是中国历史上苗族五次大迁徒的聚居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独有,世界独存。<br></h3> <h3>  我们到达时已是晚上,苗寨的千家灯火把寨区构画得更加美丽壮观。</h3> <h3>  据介绍,西江苗寨2010年被评为贵州十大魅力景区,2011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村落及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h3> <h3>  这是景区的正门。</h3> <h3>  西江苗寨苗族风情古朴浓郁,洋溢着独特的民族歌舞、民族习俗和民族服饰、银饰等风情,具有歌舞海洋、芦笙的故乡等美誉。</h3> <h3>  苗寨特有的穿斗式木质结构杆栏式楼群誉为"民族建筑的瑰宝"。待明日天亮,可看得更为清楚。</h3> <h3>  苗寨还有特色的饮食歌舞文化。到达当晚,我们就体验了一把负有盛名的"长桌宴"。</h3> <h3>  观景台是观赏晨景、夜景、全景最佳位置,两旁建有观景长亭,在这里可以一览这享誉海内外的“千户苗寨“的雄姿。</h3><h3> 这里是“看西江知天下苗寨"的见证。</h3> <h3>  在观景台租套苗服,以山下苗寨全景为衬景,拍照留念是不错的选择。</h3><h3><br></h3> <h3>  从山上下来,我们经过一片田园,现也开发成了田园观光区。</h3> <h3>  桥头的说明图上介绍,苗族是一个种植水稻的民族,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9000年以前。这片田园区面积为400多亩,海拔在850米到900米之间。实际上这只是西江广大稻田的一部分。这里土地肥沃,水量充足,西江苗家世世代代在这里耕田种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江人。<br></h3> <h3>  清晨,西江千户苗寨撩开了她神秘的面纱。苗寨四面环山,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h3> <h3>  寨内吊脚楼层层叠叠,顺山而建,又连绵成片,气势恢宏。形成了其独特的背靠青山,脚踏玉带,一水环流的美丽。</h3> <h3>  苗寨里到处显示纯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比较久远,而且比较完整。保存着2000多年的历史记忆。</h3> <h3>  原始的石板路。</h3> <h3>  多处可见的廊桥。</h3> <h3>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题"以美丽回答一切“。这是对西江苗寨最好的诠释。</h3> <h3>  再见了,美丽的西江苗寨。</h3> <h3></h3><h3>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西南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h3><h3> 图为梵净山山门。</h3> <h3>  梵净山的闻名与开发均起源于佛教。“梵净”乃“佛教净界”。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h3> <h3>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也是武陵山脉的标志。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观,是旅游不可多得的一个地方。</h3> <h3>  我们一行购160元/人缆车票,原想省去一段爬山路的辛苦,节约时间和体力以求登高,未料山上风雨交加,大部分人作半途而返。只有金超伍、马敏夫妇俩一马当先,圆了登山之愿。<br></h3><h3> 图为他俩在山上冒约10级大风中勉强获得的宝贵留影。</h3> <h3>  转而求其次。经打听,山下有座大金佛寺,距离只3公里左。于是我们租了辆小车,直奔而去。</h3> <h3>  这座据说是梵净山规划的最大寺庙,,是于2010年5月才落成的。</h3> <h3>  大金寺的旁边,还有个寨沙侗寨。这个侗寨2008年还被省民委列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h3> <h3>  侗寨崇尚傍河而建,跨水而居,因此侗寨就出现了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吊桥等。</h3><h3> 在寨沙侗寨最富民族特色特色的便是寨沙吊桥。本是作为大型停车场连结侗寨的便捷通道,由于寨沙吊桥不仅注重了桥的实用性,更注重了桥与人文地理、历史沿革、街道景观的协调配合,随着时间的变迁,寨沙吊桥已经成为寨沙侗寨一道亮丽的景观。</h3> <h3>  走进侗寨,寨门、广场、钟鼓楼、农家乐、64栋二层吊脚楼为该寨的典型建筑。</h3><h3>&nbsp;</h3> <h3>  寨沙处于神奇的梵净山山麓,清澈的太平河从门前缓缓流过,河畔古树参天。整个寨子青山环抱,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寨沙侗寨&nbsp;,犹如世外桃源。</h3> <h3>  我们意外知晓了,在巍巍梵净山麓,有一个美丽的村寨叫寨沙。</h3> <h3>  我们最后游览了镇远古城。</h3><h3> 镇远古城自楚汉开疆以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中1000多年作为府、道、专属所在地。宋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赐名“镇远”,设州治,成为黔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重镇。</h3> <h3>  镇远古城,颇有一番风味,一条蜿蜒的舞阳河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看就像一幅太极图。</h3> <h3>  两城以一桥相连。</h3> <h3>  这座牌坊就矗立在古城北岸。</h3> <h3> 桥畔的镇远码头(米码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h3> <h3>  镇远古城至今仍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文物和古迹。仅3.1平方公里的古城区就有古建筑、古码头、古城峘、古巷道、古泉井等名胜古迹近200处。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h3><h3> 这是镇远博物馆。是利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邹泗钟祠而设置的。</h3> <h3>  馆内众多历史照片,讲述着镇远的古今。其中有胡锦涛同志在贵州时的照片。</h3> <h3>  这张照片告诉了我们"镇远"的来历。</h3><h3> 镇远自古以来为水路交通要冲,是连结中原与西南边陲的军事重镇。史书载“欲通云贵,先守镇远“。到了清朝,军旅浩荡已成为黔省一冠,所以镇远曾经战旗云集,威震远方。</h3> <h3>  愽物馆有一幅祝圣桥的老照片。</h3><h3> 大桥俗称老大桥,始建于明洪武初年间。是座东西向七孔大石桥,长135米,拱顶高12米,历史上成为黔湘滇古驿道上的咽喉要道,必经之桥。</h3> <h3>  古桥如今尤在。</h3> <h3>  站在桥上,可欣赏青龙洞风景区如画山水美景。</h3> <h3>  山青水秀,舞阳河两岸人家枕水而居。</h3> <h3>  镇远是一座“因军而起,因商而兴”的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古城,是湘楚中原西通滇黔至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水路重镇。素有“黔南锁钥、黔东门户”之称。</h3> <h3>  这里是厘金局原址。</h3><h3> 明清时期的大河关,相当于现在海关、税务合署办公的地方。凡过往船都要在此报关纳税,所得关税居贵州前三名。明代成化年间设税科司,清代改官钱局,后称厘金局。</h3> <h3>  厘金局的河对面是万寿宫风景区。万寿宫曾是古代山西会馆。</h3> <h3>  厘金局原址不仅是个古码头,也是镇远的极佳观景台之一。</h3> <h3> 镇远镇的古迹多得不胜枚举。</h3><h3> 这是古文庙的遗址。</h3> <h3>  这是始建于元代的炎帝庙遗址。</h3><h3> 就连古街上通行的公交车也是够老的。</h3> <h3>  我们还惊奇地发现了一座叫"和平村"的院落。</h3> <h3>  和平村,原名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是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抗日战争时期,关押改造日本战俘的场所。</h3> <h3>  和平村前后收容过日服六七百人,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见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见证。</h3> <h3>  和平村具有重大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现在也叫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和平村遗址,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我们更加绝无想到的是,堂堂镇远县县委和县政府的"衙门",其门面居然也是如此"老旧“!</h3> <h3>  政府大门上赫然写着"为人民服务"。镇远县党政机关不忘初心,通天理,接地气,保持着与镇远人民的近距离。</h3><h3> 据笔者了解,目前贵州省的GDP增幅位居全国前列,衷心祝福贵州山水更美丽,人民更幸福!</h3> <h1>醉美贵州行上、中、下三集完。</h1><h3>附金东方醉美贵州行成员名单:</h3><h3>金超伍、马 &nbsp; 敏、王亮亮、朱珊珊、王振祥、潘全凤、贺建平、施丽敏、徐振明、刘振刚。</h3><h1>本篇摄影、编辑、制作:刘振刚</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