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深圳

程和平

<h3>  1983年3月12日,我们从西安火车西站乘坐军列南下,火车行驶三昼夜到达深圳,初到异地,兴奋不已,不顾舟车劳顿,欲览南国风光,第二天一大早三五成群上街。</h3><h3> 当年深圳属边境小镇,基础设施落后于内地,距广州120公里,开车要一整天,中间要过河摆渡四次,与香港是几米宽的一河之隔,沙头角镇内共用一条街道叫中英街,其交往便于内地,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受港澳影响,与内地差异较大,当地人日用消费品,基本从香港带过来,本地人用过境证到香港打工,生活水平高于内地。口岸进出探亲华侨,来自全世界,把各国风俗带到深圳,白话、潮州话、客家话、闽南话及英语等各种语言交汇在此,穿衣千奇百怪,我们穿衣样式、色调单一,与他们反差很大,我们这些“北方人”在当地人眼里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br></h3> <h3>街上广告牌林立,站在街中望去,难见建筑本体,字为繁体,词汇夹杂外来用语、如公共汽车叫巴士,第一次在这里听到。外汇卷、港币优于人民币,尤其是进口商品,只收外汇卷或港币。在内地吃惯了小作坊、地摊饭,根本找不到,大饭店,价格昂贵,也无北方廉价面食,我们衣着简陋、自卑,不敢涉足,超市各种洋食品、水果,玲琅满目,不知其名,未尝其味,囊中羞涩,不敢问津,自去至回,空腹返回!</h3><h3> 回到驻地,争吐所见所闻;“美容院”“超级市场”“酒家”都是初次听到,未去之人百思不得其解,“美容院”原来是理发店,“超级市场”就是可以自己挑选商品的商场,“酒家”如同内地饭馆。在这里第一次见到穿牛仔裤,第一次照了彩色照片,第一次见到外汇卷、港币 ,第一次见到种类繁多洋水果、食品。</h3><h3> 以下是中英街照片<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