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一中校友陈国达题",校友陈国达,联谊会名誉会长,以其创立的“地洼学"名扬四海,为国家勘探石油和有色金属矿源作出巨大贡献,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h1><h1>第一届理事会:1986年7月20日,在会城圭峰宾馆举行了第一次新会一中同学联谊聚会,参加学友118人,宣布成立“新会一中同学联谊会",选出15人组成的理事会,任期一年,并推举出会长、副会长、顾问。起草了《会章》初稿,出版了4期《学友通讯》。</h1><h3><br></h3><h1>第二届理事会:1987年8月2日,在新会一中风采堂召开了第二届同学联谊会,参加学友130多人,决定将《新会一中同学联谊会》改名为《新会一中1949年前同学联谊会》,修改、通过了《新会一中1949年前同学联谊会章程》,选举由33人组成的第二届理事会,并推举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聘请4名师长为名誉会长。向县民政局申请登记成立《新会一中1949年前同学联谊会》,并获批准,共出4期《学友通讯》。</h1><h3><br></h3><h1>第三届理事会:1989年8月6日,在新会侨联大厦召开了第三届同学联谊会会员大会,170名学友出席,换届选出第三届理事会共38人,推选出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聘请7位师长和学长为名誉会长。改版《学友通讯》,从12期开始,从油印改为铅印,本届共印发7期。与母校合作举办以"社会主义在中国"为题的1991年国庆征文比赛奖。</h1><h3><br></h3><h1><br></h1> <h1>第四届理事:1992年11月1日,在新会经贸大厦9楼,举行了第四届同学联谊会会员大会,214位学友出席,换届选出第四届理事共53名,推选出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聘靖12位师长和学长为名誉会长。从1993年11月7日开始,经年度学友联谊聚会一致通过,把会名“新会一中1949年前同学联谊会“改名为"新会一中老学友联谊会",改名后一年内已有1949年后毕业的新会一中学友80多人参加了联谊会。《学友通讯》从第19期开始,改名为《一中老学友》,第四届共印发4期,1994年11月6日会员大会通过修改联谊会章程,名为《新会一中老学友联谊会章程》。</h1> <h1>第五届理事会:1994年11月6日,在新会经贸大厦9楼,举行了第五届学友联谊会会员大会,223名学友出席,换届选出第五届理事53名,推选出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聘请16名师长、学长为第五届名誉会长。</h1><h1>印发了21至27共7期《一中老学友》。</h1> <h1>梁启超的表兄谭镳先生是一中第一任校长,1998年,哲嗣谭广行先生,在会城石涧紫水公园(现大石头公园),重建谭镳纪念亭“晞晖园”。</h1> <h1>在谭广行先生的资助下,印发了《重建谭镳先生纪念亭碑专刊》。</h1> <h1>晞晖园内纪念亭</h1> <h1>聚贤堂</h1> <h1>1998年9月,以“新会市第一中学老学友联谊会"的名称为重建谭镳先生纪念亭碑记立石。</h1> <h1>第六届理事会:1998年11月1日,在新会经贸大厦9楼,举行了第六届学友联谊会会员大会,273位学友出席,换届选出第六届理事共61人。推选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敬请了17位师长、学长为终身名誉会长,任期四年。</h1> <h1>过去每年向民政局登记,由于新会一中不同意任联谊会主管单位,故只有挂附于民政局。2000年国务院民政部发文通知全国的社会团体,强调必须有主管部门才准登记。联谊会遵此规定,写了报告给母校,正副会长到母校恳求母校担任主管部门,均不同意。最后请示市统战部张国富部长,汇报联谊会十多年的活动情况,答应由统战部担任联谊会的主管部门,才得以重新登记。</h1><h1>2001年9月7日,经新会市民政局发给联谊会社团法人登记证书,把联谊会名称变更为"新会一中学友联谊会"同时启用新的联谊会印章。</h1> <h1>印发有7期会刊,从第33期起,改刊名为《一中学友》,从2002年5月印发的第34期《一中学友》起,更改封面设计。</h1><h1><br></h1> <h1>增加封底图案</h1> <h1> 第七届理事会:于2002年11月3日上午,假座新会酒店二楼春苑厅召开校友代表大会,有海内外校友、新会区领导、嘉宾共463人参加。区委副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社浓,区委常委、秘书长伍锦泉,区政协副主席、区委统战部长张国富,统战部副部长伍军红,区民政局局长曾美云,以及南方大学新会校友会会长苏创成等到会祝贺。区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张国富,区民政局长曾美云,联谊会名誉会长曾里,南方大学校友会会长苏创成,旅美校友梁灼耀、梁永源兄弟,旅港名誉会长李明活等上台讲话。</h1><h1>推选出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顾问和名誉会长共18人。</h1> <h1> 一中校友联谊会网站,于2002年5月1日开通。</h1> <h1> 经2002年11月3曰校友代表大会,463名代表一致接受区有关领导同志更改会名的建议,经民政局2002年12月24日批准,将原"新会一中学友联谊会"更名为"新会一中校友联谊会"。</h1> <h1> 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2001年落实发还了旅美校友梁灼耀先生座落菱东路52号的祖屋(父亲买后仅住了一个多月,是一中校长)。2001年春,借给校友会做会址,挂上"一中校友会"牌子。</h1> <h1> 第七届校友联谊会上发出"筹建新会一中校友会馆倡议书" :</h1><h1> ……为了与新形势的要求相适应,联谊会第六届理事会经过反复酝酿,决定从第七届理事会诞生之日起,向海内外全体一中校友发出“筹建新会一中会馆倡议书"。</h1><h1> 校友会馆计划建在会城东边银洲城对面,建筑基础面积为380平方米,拟建五层,预算建筑及装修费295万元,设施费68万元,合计363万元,力争在本届4年内或稍长时间竣工,会馆各层功能如下: ……</h1><h1> 为了不辜负广大校友的期望,为了使建馆工作落实到实处,为了在建馆过程中有严格的管理监督机制,理事会经研究决定成立“新会一中校友会馆筹备委员会",由黄连武校友任筹委主任,起汝基、曾纪谦校友任筹委副主任,下设国内资源部、海外资源部、策划部、财务部、设计部、施工监理部、联络部、资料室,由会长黄连武兼任国内资源部部长;副会长赵汝基兼任国外资源部部长;副会长、秘书长曾纪谦兼策划部部长;副会长吴秋成任财务部部长;新会建筑设计院院长施炳驹校友任设计部部长;新会建筑公司总工程师李锦勋校友任施工监理部部长;副会长、副秘书长黄翔任联络部部长;理事范均尧任资料室主任。</h1><h1>……</h1><h3><br></h3><h1>以上内容摘自会刊</h1> <h1> 2013年左右,一中校友会会址楼房拆了重建,建成后楼房再没挂上校友会的牌子。</h1><h1> 2018年8月15日,去电民政局查讯,会址还是登记在菱东路52号。</h1><h3><br></h3><h3><br></h3><h1>看后有什么感想,</h1><h1>有后续信息,</h1><h1>在评论里写下。</h1><h3><br></h3><h1><br></h1><h1><br></h1> <p>2020年9月,经七四届同学的班主任黎惠娟老师说这个组识已取消几年了。黎惠娟老师是一中55届的毕业生,1974年后任一中副校长。在一中校友会的发展历程中,在校友期刊的记载中知道她曾担任过职务,也知道我的小学余老师也有职务。</p><p>一中校友会,从一中老学友会到一中学友会再到一中校友会,一路艰辛走来,一路发展壮大,一中校友会的永久会址已选定,蓝图已逞现,可惜不知什么原因最终没有实现。</p><p> 续记于2022年11月2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