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存瑞中学校门</h3> <h3>郅顺义先生题词</h3> <h3>程子华先生题词</h3> <h3> 在古老的伊逊河畔,流淌着这样的故事,一位英雄,为了新中国的解放,钢躯撑炸药,铁骨托大义。在巍巍的苔山脚下,孕育着这样的传奇,一群园丁,为了教育事业的进步,书卷传遗泽,粉笔抒正气。七十载追星逐月风雨兼程,存瑞中学始终秉承着“顶天立地,继往开来”的校训,在这片被英雄热血浸染的土地上,把“敢于吃苦,勤于守纪,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红色基因,注入一代又一代青春的生命里,在存瑞精神的感召下,培养了无数勇于拼搏,敢于攻坚的英才。<h3> 河北省隆化存瑞中学的前身是建于1945年的隆化中学,1948年7月,为纪念在解放隆化战斗中牺牲的董存瑞烈士,冀热察行署报请中央军委批准,将隆化中学改称为存瑞中学,成为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多年来学校以生本教育为基础,结合差异教育理念,组建起一批具有“存瑞精神”的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把英雄品格根植于每一位存中人身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英雄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教育成果。 “做存中人,铸英雄魂,攻坚克强,百炼成钢”。在以梁喜林校长为代表的新一代存中人的领导下,学校在传承存瑞精神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教育,在实践活动中磨练学生意志,紧扣时代脉搏,锻造社会责任感。打造了一个集“质量、内涵、文化、特色、信誉”五位一体的优质学校。</h3><h3><br></h3></h3> <h3>存瑞铜像</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正英气: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b></h3><h3><b></b></h3><h3> “一个国家、民族的英雄人物,就是这个国家的历史标本和精神典范,我们的历史怎么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怎么传承,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这些英雄人物展现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一极其丰厚、宝贵的精神遗产传承好。”传承存瑞精神既是存瑞中学的社会责任,也是学校育人的初心。据此,学校开展了大量具有英雄情怀特色的教育活动。</h3><h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隆化存瑞中学师生创作了大量关于董存瑞的歌剧、鼓词、快板和话剧来深入挖掘英雄精神。学校也多次组织走访烈士家属,收录了大量英雄事迹在校内进行宣传。存瑞精神不仅是这座学校的根,更是存中人的魂。历年开学之季学校都会组织学生隆重地拜谒董存瑞烈士,师生共同祭奠英雄。新生在这里初次认识英雄,了解英雄事迹,感悟英雄精神,并为英雄默哀。而后是以英雄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把战斗英雄董存瑞烙印在自己的生命里”是每一位入学新生首先要完成的蜕变。学生们要聆听英雄的成长故事和战斗事迹,观看电影《董存瑞》,学习《存瑞中学学生手册》……通过实践将英雄精神贯穿于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彻底根植在学生心中。与此同时,我校也特别注重与其他学校进行英雄文化交流,共同继承、弘扬英雄精神。2018年5月19-20日,我校组织部分师生赴怀来董存瑞家乡开展红色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我校师生对董存瑞的英雄事迹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愈发坚定了担当学习、继承、宣传、弘扬存瑞精神历史责任感的信念。</h3><h3> 在以梁喜林校长代表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倡导下,学校又走上了英雄教育的新征程。近年来学校组织设立了存瑞班,优先发挥模范先锋作用,成为各年级学做英雄,争做英雄的带头班,在校内掀起了学英雄的热潮。在课程建设中开展的英雄教育感召力更强,效果显著。独具特色的《英雄董存瑞》校本课程,把英雄教育植入课堂,让学生回到大力赞扬英雄的火红时代,重新拾起对英雄的敬意。由音乐组牵头组建的“英雄之声”合唱团,精心编排了由本校老师创作的《人民英雄董存瑞》组歌,传唱校歌《存中人》,让英雄教育如春风化雨,无声的走进每个学生心里。以语文组为依托的国学经典诵读和红色经典阅读活动也开展的有声有色。学生们在每年举行的纪念董存瑞烈士牺牲纪念日活动上,真情朗诵赞颂英雄的诗篇,汇报自己阅读红色经典的感受。总而言之,在整个中学生涯,每一位学生都能深刻感知到自己和英雄董存瑞的深刻联系。英雄的基因正因这座学校的传承,注入每一位年轻学子的心里。</h3><h3><br></h3></h3> <h3>参观董存瑞烈士陵园</h3> <h3>参观董存瑞烈士陵园</h3> <h3>参观董存瑞烈士陵园</h3> <h3>在董存瑞烈士纪念碑前宣誓</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传英名:开拓创新育特色,与时俱进谱新篇。</b></h3><h3></h3><h3> “继承英雄精神,勇攀质量高峰;发扬光荣传统,打造英雄团队”,是在新时期、新环境下,存瑞中学对教育教学新的思考,传承英雄精神新的使命。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自2009年开始,便着手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至今历时近十年。教改后的课堂模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改变为现在的尊重差异,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h3><h3> 教学改革上,学校以生本教育为基础,不断探索新的路子,于2017年5月引进了 “差异教育”,先后派出教师赴外学习近百人次,又在学校各年级确定了实验班,使课堂改革在全校范围迅速展开。2017年10月至12月,承德市教育局、教研室有关领导和中学教研室7位专家走进存瑞中学,观察课堂45节次,座谈交流18节次。几年来,每次走进存瑞中学的课堂,都能深刻感受到老师们落实“改”的行动,和之前比老师们不仅能控制讲的欲望,还学生认知的体验和学习的过程,更难得的是老师眼里有学生的差异,并且在教学设计的开始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尊重差异,避免在“齐步走”中学困生因“陪读”而受伤害,挫伤信心。同时,也避免在“齐步走”中学优生因“陪读”而受遏制,利用差异的能量,让这些学生在互教互学中得到更深刻的学习,感受助学的成就,促进学优生积极的生长。差异教育是更精细、更鲜活的生本,尊重差异,利用差异,改进差异,优化差异,弘扬差异,是教育的本质规律。</h3><h3> 为了全面了解学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下了大功夫。例如在导学案的目标设计分层叙述要求,完成导学案的质量分层要求,结果和成绩的认定分层奖励。比如年级举行的英语单次竞赛,在奖项设置时分层设奖,A、B、C三层学生达到的所在层次的标准即可获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杜绝教学育人一刀切”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关注度和积极性,特别是对提升该学科成绩靠后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而在导学案的使用上,教师把导学案视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要突出导学案的导学功能,本着“简单、基本、开放”的原则设计导学案。学习目标要分为前置学习目标、课堂达成目标。各备研组在共同研讨的基础上,对导学案进行了手术,导学案分为预习案、课堂案和作业案。每堂课先处理作业案出现的问题,继而对预习案进行评价和处理,最后在老师监控下,完成课堂案,课堂案实现了限时做、当堂展、当堂学、当堂教、当堂评、当堂获。完成之后再下发作业案,作业案和下节课的预习案分印在正反两面。如此倒链式环环相扣,配合日清周结的检测制度,真正达成了高校课堂,回归生本的效果。</h3><h3><br></h3></h3> <h3>差异势能教育理念展示课</h3> <h3>第六届课堂节教师汇报</h3> <h3>展示课板书讲授</h3> <h3>展示课指导学生</h3> <h3>市教研室张建伟老师做点评发言</h3> <h3>市教育局副局长肖俊泉“改革深处是课堂”</h3> <h3>第六届课堂节闭幕式</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铸英魂:德育锻炼成英骨,知行凝合四特魂。</b></h3><h3> </h3><h3> 为了传承优秀的革命传统,继承英雄的红色基因,存瑞中学一直在德育工作上推陈出新,大力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培养起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守纪,特别能战斗,特别奉献”的具有英雄主义的四特新人。</h3><h3> 习总书记曾说“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当今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创造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艰苦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这里说的劳动既包括脑力劳动,也包括体力劳动。所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人民,树立劳动光荣而幸福的情感十分必要。劳动教育自然是是存瑞中学特色教育的另一大亮点。特别是初中部围绕四季变迁开展的劳动教育,不仅深得学生喜爱,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在社会上广受好评。春季学生们播下希望的种子,种植各种农作物;夏季是文明卫生推广月,学生们走出校园,走上街道,自觉维护城市卫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存中学子走向原野,帮农民秋收,极大的锻炼了学生们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冬天每逢年关,为贫困家庭送去爱心,更是学校的一项光荣传统。岁月的推移,四季的变迁,变化的一批批带着红色基因成长的青春笑脸,不变的是存瑞中学培养具有英雄主义新人的育人初心。</h3><h3> 活动育人让存瑞中学的学生们更加立体的浸润在英雄文化的氛围中。去年学校组织存瑞部高一新生利用暑期开展了游学活动,参观了大学、工厂、科技博物馆,抗日战争地道战遗址,参加了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在军营进行了高强度的军事训练。这次游学走在了全市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前列,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意志品质的形成和锻炼,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校园实践日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另一面旗帜。中、高考期间,存瑞中学志愿者服务队进行了校园卫生打扫、保持等志愿服务。同时,利用校园实践日,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参观博物馆、电控厂,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真正把英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2017年12月19日,初三4班赵远莹、刘伊蒙同学在县医院门口拾到一个内装现金近4000元和其他财务、证件的小包一个,拾到后立即回到学校交给班主任李福顺老师,李福顺老师经过多方联系找到失主,最终将装有财物的小包返还了失主陶凤荣老人。12月25日上午,失主陶凤荣老人来到学校,在学校升旗仪式上向学校赠送锦旗,学校对赵远莹、刘伊蒙两位同学进行表彰,梁喜林校长向赵远莹、刘伊蒙同学颁发证书及存瑞奖章。赵远莹、刘伊蒙同学是我校众多拾金不昧同学中的又一典范,学校号召全体同学向赵远莹、刘伊蒙同学学习,学习他们的拾金不昧的优良品质,弘扬正能量,构建英雄文化校园,形成人人争做好人好事的良好氛围。 </h3><h3> 此外,“读书节”“科技节” “体育节”都为为学生展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提供了舞台。11、12月的艺术节,通过绘画作品展、软硬书法作品展、摄影展、班级艺术文化墙绘制、联欢会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极大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广大师生的文化品味,弘扬了以英雄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正能量。</h3><h3><br></h3></h3> <h3>隆化县金风电控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研学活动</h3> <h3>“共托明天的太阳——爱心手拉手 成长心连心”公益活动</h3> <h3>避暑山庄研学旅行活动</h3> <h3>参与交通管理</h3> <h3>我校领导与怀来存瑞中学校长合影</h3> <h3>我校学生参观怀来董存瑞故居</h3> <h3>失主陶凤荣老人向学校赠送锦旗——梁喜林校长接旗</h3> <h3>校长向赵远莹、刘伊蒙同学颁发证书及存瑞奖章</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树英德:坚守善道甘奉献,乐群敬业勤耕耘。</b></h3><h3></h3><h3> 英雄精神提供的是存中人的“骨头”,能拼敢做的英雄团队才是存中人的血肉。校领导对教研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变原有的教研组设置,成立了七个学科中心,进一步加强了学科教学研究和建设。近年来,在中心主任带领下,各学科中心开展了大量的教研活动,重点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学案设计,课例剖析,双课循环,交流反思几个环节。反复磨课,钻研探讨。研究除了多种实际有效的课型,在在年底的课堂节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能讲会教,勇于探索的英雄教师。课堂节实施五年来,大力推动了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理念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也坚定了师生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h3><h3> 言传身教,学做英雄,争做英雄,是每一个英雄团队的精神所在。英雄精神的传承也铸就了一位位杰出的教师。我校中学语文学科中心主任、年级教学主任刘冬明老师,曾在 2009年获得河北省论文大赛一等奖,2010年在语文周报(国家级刊物)发表一篇论文,参与国家级课题和市级课题研究各一项,2011年获得承德市中学语文评优课一等奖同时在承德市做展示课,2012年被评为承德市语文学科教学能手,2013年被评为承德市骨干教师,先后两次被授予承德市政府嘉奖,一次三等功。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评优课二等奖。毕业14年来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带过五届高三毕业班,2013年所教高三毕业班二本上线人数达四十余人。2016年所任课的高三二班,42人上一本线,6人在600分以上,杨阳以656分,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同时获得隆化县理科状元,张明伟同学655分获得隆化县理科第二名。</h3><h3>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学校将弘扬塞罕坝精神和“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存瑞精神相结合,不断赋予英雄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开展“两比两增强”活动,即与普通人群比待遇,不断增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意识,与人民教师的要求比差距,不断增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发扬“工匠”精神,通过开展教学评优、青年教师汇报课、技能大赛等活动,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经过老师们的辛勤努力,教研成果显著,涌现出一大批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学能手。2017年,教师参加市级评优课,取得优异成绩。段金磊参加语文评课获一等奖;张珂颖参加数学评优课获一等奖;王向红参加初中数学评优课获一等奖;王雪原、穆晓敏参加地理评课获一等奖;赵鹏参加生物评优课获二等奖。经市级评审委员会评审、市教育局审定:刘宏伟老师为承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静磊、董世武、刁微微3位教师为承德市中小学教学能手。</h3><h3> 研究自主管理的方法和策略,确定自主管理为学校的主要育人模式。开展班级自主管理竞赛活动。在英雄文化引领和英雄精神感召下,老师们不辞艰苦,辛勤工作,涌现出一批兢兢业业、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和英雄团队,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初中年级部。2017年中考再创辉煌,约占当年隆化县中考500分以上考生的40%,这是一份用第一与包揽铸造的辉煌。</h3><h3><br></h3></h3> <h3>班主任晚间加班开会</h3> <h3>课堂指导学生</h3> <h3>交流学习</h3> <h3>我校老教师回校探访</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传英名:开拓创新育特色,与时俱进谱新篇。</h3><h3></h3><h3>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无论是稳中求进推动教育转型,还是守护环境建设“美丽校园”;无论是完善制度,提升管理效益,还是激发活力构筑文化名校,存瑞中学都坚持最大限度的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谱写教改新篇章。</h3><h3> 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 希望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希望少年儿童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希望少年儿童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希望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成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为了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希望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的号召,培养青少年儿童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隆化存瑞中学搭建一所面向青少年儿童及家长的传播平台——红色家风课堂。隆化存瑞中学邀请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亲临现场,讲述前辈们的坚持初心、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历程,加深广大青少年对革命传统的认知,为孩子们心里“不忘初心,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种子获得更多的营养。同时也从不同的角度给新时代的年轻父母提供一些教育后代的正面帮助。新安教授向高一年级学生部分家长做了《科学做家长》的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百年来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家庭教育的误区以及如何做好家长,并进行了现场问题解答,讲座对学生家长们进一步搞好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家长来说可谓受益匪浅。短暂休息后,75岁高龄的罗新安教授又做了《不忘初心的爸爸》——罗炳辉将军奋斗的一生及罗将军家风的讲座,讲述了罗炳辉将军从奴隶到将军的一生,罗将军辉煌的革命历程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懈奋斗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存瑞中学师生,罗炳辉将军家训中“为国家、为民族,为民生、为无产阶级及劳动大众的解放而牺牲流血。”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家风的典范。红色家风是我党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对我国良好家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引领作用。</h3></h3> <h3>红色家风宣讲活动——罗新安教授</h3> <h3>罗新安教授讲述红色故事会——不忘初心的爸爸</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养英才:不息存瑞承遗志,桃李春风自吐芳。</b></h3><h3></h3><h3> “英雄伴我成长,我让英雄无憾”,是每一个存中人的不懈追求!在存瑞中学有一个学生心中最神圣的地方——“博士廊”,存瑞中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校友在这里一一被铭记。这些优秀的校友,是教师辛勤耕耘的骄傲和自豪,是存瑞中学丰硕的教育成果的精华和缩影,更是引领后代学子奋斗的灯塔。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首家中学生心理品质训练基地”“中宣部赠建全国百家期刊十佳阅览室”“校园文学理事单位”“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百佳示范校”“河北省花园式学校”“河北省优秀学校”“河北省德育示范先进校”“河北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同时,学校下大力量,集中精力抓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完成了20多个中学教学课题的研究,其中语文学科成为了“承德市高中语文学科基地”。在存瑞中学七十年的风雨历程中,作为河北省首批重点中学,学校得到程子华、陆定一、杨成武等老一辈革命家和省市各级领导的厚爱,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发展成绩斐然。几代园丁呕心沥血,诲人不倦,爱生如子,甘为人梯。几代存中学子发奋图强,立志成才,学有所成,报效国家。</h3><h3> “我们学校的升学率不是省内最优秀的,但经过几年英雄精神的浸染,学生们的精神品质一定是最好的。我们重视成绩,但我们更加希望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涌现出一批具有红色革命精神的年轻人,培养出新时代各行各业的英雄人物。让孩子们在未来的人生中回望这段中学经历时,能感慨隆化存瑞中学曾经给了我勇气和力量”存中老师如是说。</h3><h3> 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是可悲的奴力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英雄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在英雄主义的感召下,在改革创新的浪潮中,存瑞中学以它独有的红色精神,立德树人,创优争先,在这片育人沃土上熠熠生辉。正是有了对英雄精神的传承,对特色教育、活动育人的坚守,对教师队伍的磨练,对学生人生态度的责任,使存瑞中学一直矗立在区域精神高地之上,成为全市英雄教育的典范。</h3><h3><br></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