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这话说的在理,春天万物苏醒满目葱茏,正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踏青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在青山绿水间陶冶自己的心情。所以,历代文人墨客更是与踏青结下了不解之缘,吟诗作赋,为春游大抒雅怀。</p><p class="ql-block">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骚客用尽了所有华丽的语句来形容赞美春天,把春天的大地变成一幅清新美丽的图画。春天,白日渐长,人易犯困,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p><p class="ql-block">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正是踏青春游的好季节,可是今年不知道为什么,碰上了几十年未见的梅雨天气,厌恶的梅雨断断续续,时大时小地下个不停,整整下了近一个月左右,真让人厌烦,今天终于雨停转晴了,随着阵阵春风,又正好是星期天,我们带着“春天”,踏上了春游踏青之路。(“春天”是我孙子的小名)</p><p class="ql-block"> 昨天(2019年3月10日)我们一家人开车自驾游到了大余丫山,行程一个多小时,丫山风景区,位于大余县城东约10公里处的黄龙镇境内,因最高峰双秀峰呈“丫”字形而得名,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和国家登山基地。关于丫山地名的来历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唐代地藏王到南方巡视,路过此地时,看见这里水秀山美,便有心选择这里作为建寺宝地。却不曾想他从云层落下时下脚过猛,将山峰踩为两半,状若“丫”字,丫山便由此而名。</p><p class="ql-block"> 含饴弄孙,那是祖孙三代亲人团聚的快乐之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幸福。自从孙子春天出生以后给我们这个家带来了新的生气、带来了更多的温暖,他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开心和快乐,他身体稍有一点不适,都让我们心疼、紧张、牵肠挂肚,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咸,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可是和孙子朝夕相处的那种感觉,那种快乐,那种心情是任何语言都无法比喻的。现在孙子已经二岁了,看着他一天天,一年年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感到非常的开心和快乐。虽然两鬓斑白了,脸上皱纹也多了,身体也感到有点力不从心和疲惫了,但是我们无怨无悔,家庭和睦高歌赞,心中无怨天地宽,淡泊人生度天年,阖家幸福到永远。今天带着春天过丫山玻璃桥时,看到他那种愉快,兴奋和没有一点惧怕的感觉我们开心极了,真是苍天有眼,托祖上的洪福,黄家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每天儿孙绕膝,家人团聚,笑语满堂,全家人身体健康,快乐幸福,这不就是我们追求的天伦之乐吗!</p><p class="ql-block"> 2012年3月13日儿子开车又带我们到大余丫山景区住了一晚,去年十月份峻工落成的天空之镜观景台真是太美了,仿佛身处仙境,宛若步入天空之门,在这如梦如幻境地,心静舒展,心旷神怡。背面是云里雾里的天空和大山,退后三步就是万丈深渊,对面站着的是来自各地的旅游观光者,我虽然是个业余京剧爱好者,年近七十了,也从不喜欢在任何场合下演唱,平时就是自娱自乐,但在这种仙景下也情不自禁的放声唱了一首《我住长江头》京歌,并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肯定,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大家都以为我是拍电视剧的,有的人还问我是不是戏剧学院的,很多游客想到天空之镜上摄影留念都不由自主的停住了脚步,并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下了这美好的瞬间,游客们的这种素质和精神真是太感人了,我为他们点赞,并再次感谢他们的鼓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百度上搜索了几遍,歌曲【我住长江头】这首歌唱的人很多很多,但京歌【我住长江头】除原唱杨健老先生以外还没有找到第二个人唱,杨老先生京剧世家,生旦净末丑,他唱的是旦角,用的是假嗓子,唱的特棒,非常好听。我唱的是老生,用的是真嗓子。金义老师说这首京歌原版G调用的是超高唱法不适宜大众,他的录音是降B调理应适合大众音区,请我试唱检验一下他就知道了。听了我唱以后他说唱的真好调门也合适完美。说实话这首京歌好听难唱,想唱的因种种原因都放弃了像我这样追求完美的人实在难找。金义老师是文艺界的专业人士,他的点评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鼓励,谢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