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图片摄影/胡子俊提供</h3><h3>文字整理编辑/徐英</h3> <h3>永不磨灭的番号——铁道兵第十师:</h3><h3> 铁道兵,这是解放军队伍中一个特殊的兵种,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铁军,大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解放战争,横空出世,他们为保证三大战役胜利,捣毁蒋家王朝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他们是如何用血与肉铺就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中铁二十局二公司蒙华项目9月25日组织项目全体职工观看《国家记忆》讲述《难忘铁道兵》——烽火岁月。大家眼睛紧盯着记录片一帧帧划过历史的印记,观看场面鸦雀无声,寄托着现代铁军对铁道兵的特殊情感。</h3><h3> 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铁道兵第十师。1984年1月1日,奉中央军委命令,随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为铁道部第二十工程局。这支曾经参战抗美援朝的铁军,“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是铁道兵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今,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仍是二十局人的真实写照。铁道兵十师,是惟一全程参与青藏铁路建设的团队。自1959年首次进入高原担负青藏铁路建设,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奋战在雪域高原,创造了13项中国及世界高原铁路建设之最,先后建成中国大陆第一段无枕无碴铁路——青藏铁路巴音河大桥,地球上惟一的盐湖路基——察尔汉盐湖路基试验段,上世纪世界第一高隧——关角隧道,本世纪世界第一高隧道——风火山隧道以及世界高铁第一高隧——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等知名工程。涌现出雷锋式的好干部梁忠孟,青藏铁路精神标本周玉成等一大批典型人物和英雄团体。特别铁道兵部队十师五十团十三连,不怕苦,不怕累,在青藏高原缺氧的情况下,坚持凤火山隧道奋战的辉煌功绩,名刻历史永存!英雄的铁道兵部队在这时期,有104名官兵为青藏铁路建设献出了宝贵生命。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设计等级国铁I级(重载铁路),工程规模是“北煤南运”新的国家战略运输通道,是一次性建成最长的重载铁路,是集运项目多,线路穿越地质条件复杂,重难点工程多的铁路。蒙华铁路MHSS-1标段,由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全长11.896km,总投资7.0221亿元。隧道所在范围内地层岩性为砂质新黄土、黏质新黄土、细圆砾土、老黄土、砂岩、砾岩、泥岩,有泥岩夹煤地层、湿陷性黄土,施工难度大,为该区段重难点控制工程。</h3><h3> 据悉,该项目在岗职工117名,老铁道兵34名。老铁道兵们“一带三”,他们发扬当年铁道兵披星戴月、顽强奋战的光荣传统,用铁的作风和纪律带动感染年轻人继续传承铁道兵精神。在他们的影响下广大青年干部针对施工中的重大难题:黏质老黄土遇水后初期支护开裂及水平岩层易坍塌等主要不良地质地段施工进行了研究,逐渐掌握了初期支护受力变化规律及受力形态,通过增加限阻器技术控制变形范围及方向,有效的解决了初期支护在受力变化后产生破坏的问题。加快了施工进度,保障了施工安全,保证了工程质量;在蒙华项目的战场上,老铁道兵们不断带新兵、带好兵,铁道兵十师的番号将永不磨灭!</h3> <h3> 青藏铁路是我国第一条通向世界屋脊的高原铁路,总体设计是东起青海省 西宁市,经湟源、海晏、哈尔盖、刚察、天峻、希里沟(乌兰\德令哈、格尔木,越昆 仑山和唐古拉山进入西藏自治区,再经安多、那曲、当雄到达拉萨市,全长2047 公里。从西宁至格尔木段834公里早在1958年即开始修建,1963年已通车到克 土。那时,西段的个别重点工程也曾开工,后因国家计划调整,工程停停打打,进 展比较缓慢,经过7年多时间,到70年代初,才由西宁通车到哈尔盖。1973年 后,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修建青藏铁路又列入了国家重点建设项加快这条铁路的修建对于巩固国防、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增强民族团 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领导对此极为重视。1973年11月9日,叶剑英 副主席在铁道兵关于下步任务的报告中批承:青藏、南疆两条铁路“能否加点力 量,提前完成。”12月9日,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尼伯尔国王时,也谈到青藏铁路的 修建问题。12月15日,李先念副总理指示国家计委、国家建委领导注意阅读和 研究毛主席同尼泊尔国王的谈话记录,并指出我们应当加快西藏铁路的建设 进度。”根据中央领导的批示精神,国家计委、国家建委经过反复研究,并报中央 领导同意,确定青藏铁路分两期建成:第一期工程,先集中力量修建哈尔盖到格 尔木段(后于1977年确定延长到南山口〕,第二期工程修建格尔木至拉萨段。因 自然条件复杂,二期工程的开工时间,需视科研和勘测设计工作进展情况另行确 定。同时决定,第一期工程由铁道兵担负施工。</h3> <h3> 为加强领导,密切协同,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证施工的顺利 进行,国务院、中央军委采纳国家计委、建委的意见,批准由西藏自治区、青海省、交通部、商业部、国家计委物资局、中国科学院、青海省军区、西藏军区以及铁道 兵等单位组成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青海省委副书记狄子才(铁路在青 海境内修建时\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巴桑1:铁路进入西藏境内后〕担任,副组长 由铁道兵副司令员何辉燕担任。</h3><h3> 铁道兵接受青藏铁路修建任务后,党委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针对高原修 路的特点,确定了一次部署,分期上场,逐段延伸,积极组织机械化施工,尽量减 少兵力投入的原则。全线共部署两个师:第10师担负哈尔盖至连湖段396. 4公 里,师机关驻乌兰;第7师担负连湖至南山口段286‘ 4公里,师机关驻格尔木。另 抽调独立汽车团6个连队、独立机械团2个土方机械连和直属通信工程第3营 配属施工。所有参加施工的部队统由铁道兵西南指挥部组织指挥。</h3> <h3> 在此之前,第10师部队为修建青藏铁路曾先后两次进驻青海。1959年3 月,该师基本完成清绿铁路任务后,第一次转人青海,担负泉吉东至格尔木段施 工任务;后因国家调整计划,于1960年11月收缩停工。此后,1962年【2月又率 2个团担负海晏至克土 24公里的施工任务。1963年11月通车后,调至河北准备 参加京原线施工。根据铁道兵的上述青藏铁路施工部署,该师此次已是三上高 原。他们接到命令后,于1974年2月派出先遣人员在青海乌兰设立指挥所,3月 份部队陆续开始向现场开进,5月份部分工点开始施工。随后,师机关于7月20 日由陕西安康出发,23日抵达乌兰,8月底,多数部队也按总的部署到达指定位 置6第7师于1975年3月开始陆续由襄渝线向青藏线转移,1976年连湖至南山 口段施工全面展开。根据中央军委批复,同年10月铁道兵西南指挥部改称铁道 兵第1指挥部,由田仁明任司令员,苏超、康慨先后任政治委员,并从四川成都移 驻青海乌兰(后又移驻格尔木以利于部队施工的现场指挥。另在成都设铁道兵 第1指挥部襄渝线指挥所,具体组织指挥该线的收尾工程4哈尔盖至南山口段,长683公里,地处青藏高原北缘,行经青海湖北侧,穿越 柴达木盆地,自然条件很差。全段线路高度均在海拔2700米至3700米之间,其 中大部地段在3000米以上,空气稀薄、严重缺氧,人力施工的工效一般比内地降 低20“,机械功率也较设计标准降低25?30“。沿线气候异常,最低气温零下 37摄氏度,最大日温差达到30摄氏度,年平均温度一般在零摄氏度左右,冬季 长达7个月(当年10月至翌年4月夂有的地段土壤冻结深度达2?3米。沿线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物资匮乏,工程材料和生活用品大部靠外地调运,有些地段工 程和生活用水也要靠汽车运送。线路所至多是沙漠戈壁、沼泽洼地、盐湖溃土,施 工非常困难;特别是32公里长的察尔汗盐湖区和57公里长的超重盐渍土地区 以及35公里长的风沙区等特殊地质地段,均需采取特殊措施进行处理,更增加 了施工的难度。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久经艰难困苦磨练的铁道兵战士一到工 地,就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高原缺氧带来的严重威胁,战风沙,斗严寒,闯盐 湖,过沼泽,展开了快速施工。有些地段,战士们驾驶着大马力的推土机、铲运机 等机械,全力进行机械作业,路基施工,从推土、压实到刷边坡、平路面,一次即可 成型。劳动热情之髙涨,操作技术之熟练,施工速度之快捷,工程质量之稳定,令 人赞叹不已。为了进一步争取时间,加快施工进度,各部队还积极改进施工方法, 开展科学技术试验,在路基土石方、隧道、铺轨架梁、上碴整道等工程作业中,组 织各种专业分队,实行合理分工,流水作业;在桥涵施工中,分别推广了拼装化施 工新技术和无碴无枕梁新结构,均收到了用人少、工效高、质量好、成本低的效 果。1976年8月,吴克华司令员、崔田民顾问、訾修林副政治委员到青藏线视察 工作时,深入检查了施工情况。对部队的施工机械化给予了很高评价,并针对实 际,对进一步开展机械化施工作业作了具体指示。铁'道兵领导的指示,对促进部 队机械化施工的开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h3> <h3> 座落在海拔3680米、全长4009米的关角隧道,是控制全线工期的关键工 程。这里地质情况复杂,多处断层切割,岩石松散破碎;同时,地下涌水量也很大, 每昼夜多达1万余吨。这座隧道,1958年8月西宁铁路局曾开工修建,后因国家 计划调整,于1961年停工封闭。经过10多年积水浸泡和自然风化,洞内塌方淤 积十分严重,地质条件更加复杂。1974年上半年第47团开始施工后,仅前期清 理工作就用了长达1年半的时间;先后处理大小塌方130多次,严重影响了施工 进度。特别是高原缺氧问题对隧道施工作业影响很大,同样的劳动强度,收不到 同样的劳动效果。据科学部门测算,关角隧道内之缺氧程度,大体与海拔5000多 米的高山相等,战士们在掌子面上划火柴作试验,儿根火柴捆在一起都点不燃。 塌方、缺氧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1975年4月5日上午,隧道出口一次塌方近 2000立方米,将正在施工的127名指战员全部封堵在洞内,情况十分危急。面对 生死的严峻考验,他们无所毘惧,同心协力,想方设法脱离险境。洞外,各级领导亲临现场指挥部队清除塌体,向洞内打钢管加强通风,全力组织抢救。经过洞内 外指战员14个小时的共同努力,终于在6日凌晨打开了洞口,被堵在洞内的人 员全部脱险。抢险过程中,铁道兵党委曾电令部队,不惜任何代价,采取一切措 施,保证人员安全,并派彭海贵副司令员飞赴现场。了解情况,慰问部队,组织恢 复生产。广大指战员在空气稀薄,条件复杂,石质破碎,险象环生的情况下,排险 情,闯难关,作奉献,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打通了这座高山长隧,为全线 通车创造了条件。</h3> <h3> 通过盐湖是青藏线施工中的三大技术难题(盐湖、高原、冻土〉之一,也是铁 道兵担负新建铁路施工任务以来碰到的新课题。这里的盐湖,表层是又厚又硬的 盐壳,下面是20多米深的卤水结晶盐。铁路经过的此类地段计32公里,加上两 岸的岩盐、盐渍土地段^共89公里,施工难度很大。这段线路地质情况也极其特 殊,有溶洞密布的盐溶,有硬似花岗岩的岩盐,还有状似海绵、质地松软、人走上 去稍一晃动就会陷下去的盐地,以及腐蚀性极强的盐卤区。这些地段,从施工到 用料,都必须采取特殊措施才能保证路基的稳定。为倮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根据 不同的地质情况和盐湖研究所多年的试验,决定采取机械压实地表盐壳、挖掉盐 壳换填砂石料以及打挤密砂粧的方法处理基底,然后再在湖面上铺筑路基。战士 们把这样铺筑的路基称作看不见桥墩的“砂桩盐桥”。担负施工任务的第7师第 34团,在这浩瀚的盐湖地带,安营扎寨,奋力拼搏,与盐巴展开了一场顽强的战 斗。他们住的是用盐块垒砌的“盐宫”,吃的是外地运来的脱水菜,夜以继日,不停 地向溶层挤砂,以盐裹砂构筑路基,有时还下到盐池处理溶洞。这年适逢百年不 遇的干旱,日久无雨,地表干燥,连盐地极度蒸发的空气都带有几分咸味,生活条 件异常艰苦。但是战士们以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叫自然界的丰富宝藏为人民服 务的崇高精神,任劳任怨,忘我劳动,总共打进砂桩5丨7万根、总延长13. 5万米, 灌砂5万立方米,挖盐壳3丨7万立方米,回填片石、卵石4万立方米,在盐湖上 筑起了一条牢固的晶体路堤,为我国在盐湖地带修建铁路积累了经验。</h3> <h3> 在距西宁一千一百多米的可可西里地区,有一座看上去不太高也不太险峻的山。青藏公路线路勘测组来到这里。时逢一阵暴风,紧接着就见几个火球顺着山坡滚来滚去,遇到坡坎就是一声轰隆隆的雷声,火球所过之处的草皮被烧的一片焦糊,情景非常壮观稀奇,也非常危险惊人,老首长告诉勘测组的同志:这就是藏胞们所叫的“滚地雷”滚地雷是由于这里海拨高、云层低而产生的。风趣的说:“我们今天遇到的又是风又是火,没有名字,战友们就叫他风火山”。从此风火山这个威风凛凛的地名就出现在青藏高原上,出现在地图上。由于风火山海拨4800米,每年平均气温为-2℃~-7℃ 最低可达-43℃,风雪天长达334天。</h3><h3> 一九七六年铁道兵第十师五十团十三连,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的可可西里,座落着风火山科技城。在风火山上有一段二百多米的还没有铺钢轨的铁路。它是我们铁道兵第五十团十三连四十年前修建的青藏铁路冻土实验路基工程,它是世界上在低纬度高海拨多年冻土地区最早的铁路。在青藏铁路建设中,环境最艰苦、任务最瑕巨的是在风火山冻土地段担负施 工试验任务的第10师第50团13连;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在青藏高原缺氧的情况下,坚持凤火山隧道奋战!回想起铁道兵那段不畏艰险、风餐露宿、并肩作战的五十团十三连光辉岁月;心情难以平静!这个试验场地座落在海拔4750米的唐古 拉山口。这里空气稀薄,气候严寒,素有“冰雪仓库”之称,常常狂风呼啸,大雪纷 飞,情况瞬息万变,常人难以适应。干部战士常年生活、劳动在这种环境里,许多人有高山反应,头晕脑胀,心慌气短,指甲凹陷,体重下降,有的甚至心脏扩大移 位。为了取得有价值的施工经验,该连从1975年至1977年间曾3度登上风火 山,坚持进行试验。1974年开始,科研人员和铁道兵第10师50团13连,开上海拔4750米的唐古拉山口风火山试验场,进行高原多年冻土铁路施工试验,开展科技攻关。</h3><h3> 风火山空气稀薄,气候严寒,素有“冰雪仓库”之称。指战员客服高山反应,发扬吃苦耐劳、拼搏奉献精神,进行科学实验,为青藏铁路施工取得宝贵的经验。担负试验施工的第10师50团13连被铁道兵授予“风火山尖兵连”称号。</h3><h3> 铁路沿线人烟稀少,工程和生活物质大部分靠从外地调运。青藏铁路的修建过程,是铁道兵战士无私无畏、艰苦劳动的过程,也是结合 施工实际,不断探索研究,进行科学试验的过程。由于各施工部队精心组织,大胆 进取,注意推广运用先进经验,因而工程进展比较顺利。哈尔盖至希里沟段从 1975年开始铺轨,1977年12月铺通,3979年9月办理客货混合列车临时运营。 希里沟至南山口段1979年7月铺到格尔木,9月铺到了南山口 ;经过一段试通 车后,1982年春节开始临管运营至格尔木。临时运营后,各有关部门共同对工程 质量进行了检査:哈尔盖至希里沟段于1982年8月进行初验,1983年2月交付 兰州铁路局接管;希里沟至南山口段于1983年12月进行了初验。通过检查,认 为青藏线是我国第--条高原铁路,已建成的哈南段经过一段时间的临管运营,证 明工程全部合格,其中60、达到优良,基本能够满足运营要求,建议国家正式验 收。到1983年底,铁道兵部队在风雪高原上连续奋战了 10个年头,共完成路基 土石方2315万立方米,桥梁8公里,隧道4.15公里,涵渠1 81公里,正线铺轨 682丨74公里,投资99342万元。</h3> <h3> 在修建哈尔盖至南山口铁路正线的后期,铁道兵部队还担负修建了茶卡铁 路支线。这条支线从青藏铁路察汗诺车站出岔,至茶卡盐场止,全长42公里,由 第7师担负施工。该师在全师范围内组建各类专业分队,实行机械化、专业化、拼 装化流水作业,工程进度很快。1978年进行施工准备,1979年3月全面开工,10 月开始铺轨,11月底即铺至茶卡,并于年底开出了第1列运盐专列,实现了当年 施工、当年铺轨、当年受益的要求。茶卡铁路支线建设,为快速施工创造了新经 验,受到了国家计委和国家建委的表扬。</h3><h3> 铁道兵部队长年坚持高原施工,艰苦创业,修建青藏铁路的事迹,不仅受到 当地群众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热情赞扬,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深切关怀和爱 护。1980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 总理万里考察西藏自治区工作回京途经青海格尔木时,曾专门视察铁道兵第1指挥部机关,看望了机关的干部、战士,并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胡耀邦总书记对 第1指挥部的领导说,你们铁道兵部队很辛苦,请向同志们转达我和万里同志代 表华国锋主席和叶剑英副主席、邓小平副主席、李先念副主席、陈云副主席向同志们的问候。 (胡子俊)</h3> <h3>这张照片是当年在风火山营房前拍的,前排左起为十三连三排长,高成泉,左二为袁国富指导员,左三为老连长陈仕富,左四为四排排长</h3> <h1> 胡子俊</h1> <h3> 春江花月春意浓,迎接敏威到边城。</h3><h3> 阳光灿烂心情好,祝贺战友又重逢。</h3><h3> 广阔天地结友谊,战友就是亲弟兄。</h3><h3> 但愿人生常相聚,经霜枫叶火样红。</h3> <h3> 战友情是碗老咸菜,虽然平常却韵味绵长.战友情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h3> <h3> 铁军战友喜相聚,薄酒一杯表心意。</h3><h3> 但愿今生常相会,皓首红颜成知己。</h3><h3> 四十四在风雨情,万紫千红皆艳丽。</h3><h3> 经霜红叶胜春花,夕阳晚照染云霓。</h3> <h3> 战友情是寒冬里的一缕阳光,是秋雨中的一把小伞,是生日时的一束鲜花,是夜行中明亮的恒星。</h3> <h3> 青藏高原到铁骑,五湖四海聚一起。</h3><h3> 广阔天地炼红心,荒原旧貌变新颜。</h3><h3> 四十四载未能忘,梦中常回值班连。</h3><h3> 今生有望返旧地,当以美酒祭先贤。</h3> <h3> 有一种情感,只能用心去感受!有一种情感,只能用心去珍藏!但这种情感不能被简单的划归为朋友,它超出了朋友的界限和范畴,这就是战友情!</h3> <h3> 青藏高原炼红心,战友相别到如今。</h3><h3> 春秋阻隔难晤面,两鬓染霜情亦真。</h3> <h3> 战友情不一定人人都有,但有了就铭刻一生,但有了就渗入心髓融入血脉,就抹不去忘不掉。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感到珍贵。</h3> <h3>这张照是袁国富同志当文书时与通信员刘学山战友的合影。</h3> <h3>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面对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面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h3> <h3>这张合影是二零一九年二月十日山东淄博籍战友联谊会的合影。</h3> <h3> 想当初,少年幻想青年盼望,在胸前开放为一朵大红花,我们在激动和喜悦中,拥抱了渴望已久的荣幸,实现了当兵梦,从军以来,我们把父老乡亲的叮咛,变成脚踏实地的行动,把领导的教诲、战友的关爱、朋友的提醒化为激励追求开放思想的动能,才有军旅岁月一个又一个成功。</h3> <h3> 这张照片是袁指员和妻子的合影</h3> <h3>这张照片是肖书栋和湖北籍战友王新刚战友的合影,可惜王新刚战友在道碴场施工中牺牲了,我们永远怀念他。</h3> <h3> 这张照片是十三连山东甾博战友肖书栋战友</h3> <h3>这张照片是肖书栋战友在道碴厂打靶时的情景照</h3> <h3> 这张照片是肖书栋与妻子的合影</h3> <h3> 战友情,就是理解与信任;战友情,就是支持与尊重;战友情,就是宽容与接受。战友头碰头,功名利禄抛脑后;战友手拉手,知心的话儿说不够。</h3> <h3> 岁月流逝四十载,战友情深难忘怀。</h3><h3> 但愿今生常相聚,夕阳晚照幸福来。</h3> <h3> 战友在相处的日子里,让我们的感情更加浓厚,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当你脱下这身军装要离去的时刻,我的内心有说不出的留恋,想想我们往日一起训练、工作过的熟悉的身影就要离我远去,心酸的感觉阵阵来袭。愿把所有的感情融入对你的祝福:快乐每一天。</h3> <h3> 容颜易老真情在,志在四方男释怀。</h3><h3> 春暖花开战友聚,铁军战友入梦来。</h3> <h3> 少时含泪别父母,一腔热血入军中。 白日操行眼会意,夜间急令心传钟。 沙场硝烟等闲视,疆土边关舍命争。 三载树木小有成,离别新泪不觉浓。</h3> <h3> 战友之间的感情不受于时空的限制,而接受时空变化的检验。</h3> <h3> 男儿紧握三尺枪,献身国防殊荣光。</h3><h3> 怀揣祖国和人民,日防夜守卫岸疆。</h3><h3> 寒九夏酷练本领,豺狼若来把命丧。</h3><h3> 巍巍中华昂首屹,铮铮铁骨壮诗行。</h3> <h3> 从左至右毛福喜(十一连)吴岁满,柳岁祥,赵觐麟。</h3> <h3> 战友情,是哨位下的两个身影,是上下铺的切切私语,是花丛中的促膝谈心,是队列行进中激情跳动的心!</h3> <h3> 1978年赵觐麟在乌兰农民菜地里留念</h3> <h3> 今朝战友喜相逢,明都酒家兴正浓。</h3><h3> 举杯换盏劝君饮,酒入心房情更浓。</h3><h3> 而今常忆军兄弟,再期来日盼重逢。</h3> <h3> 携笔从戎战友情,烽烟四秩亿征程。</h3><h3> 浪击海岛托云月,风刮松山荡壑峰。</h3><h3> 曾记京都我迎送,重回旧部你陪行。</h3><h3> 蓉城相距几千里,举酒碰杯何日逢?</h3> <h3> </h3><h3> 人生履历最厚重最坚实最光荣的,莫过于军旅生涯。因为军人所肩承的神圣使命是保卫祖国,保卫人民。人生友谊最亲密最崇高最难忘的,莫过于战斗友谊。因为战友之间负有共同的革命目标,并以生死相托。所以,战友情非同一般,是军人永志不忘的最深情结,值得珍惜与歌颂。</h3> <h3> 十三连炊事班副班长柳有成,甘肃人。</h3> <h3> 战友情,是哨位下的两个身影,是上下铺的切切私语,是花丛中的促膝谈心,是队列行进中激情跳动的心!</h3> <h3> 战友之间的感情不受于时空的限制,而接受时空变化的检验.战友情是杯白开水,虽然清淡却能解渴;战友情是碗老咸菜,虽然平常却韵味绵长.战友情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战友情是寒冬里的一缕阳光,是秋雨中的一把小伞,是生日时的一束鲜花,是夜行中明亮的恒星.</h3> <h3> 军营一别三十年,岁月如飞两鬓斑。</h3><h3> 图书室里长聚首,俱乐部外喜聊天。</h3><h3> 追忆往事难尽意,展望今朝遮望眼。</h3><h3> 历经坎坷身康健,扬眉吐气写新篇。</h3> <h3> 中国梦,咱老百姓的梦。老战友44年再聚首如诗、如歌、如梦,盛事、喜事、圆梦事;这是胡子俊在青海察汗诺车站时的工作照。</h3> <h3>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十师五十团十三连(风火山尖刀连)</h3> <h3> 这张照片铁道兵十师五十团十三连,左一,袁国富指导员和赵靓磷司务长。</h3> <h3> 从左至右刘立胜(原十三连给养员提干后在后勤处财务股)安营长,尚指导员,赵觐麟。去年七月天水。</h3> <h3> 尚指导员和夫人巩嫂子。</h3> <h3> 2018年9月16日,湖北潜江袁国富教导员和夫人嫂子家中晚宴。过去的情现在的义永记心里。</h3> <h3> 安营长和嫂夫人。(2018.7)</h3> <h3> 上图十三连姬俊杰连长和嫂夫人。(拍照于宅小区)。</h3> <h3> 袁国富教导员和姬连长在其家里。</h3> <h3> 图片中安营长左边的是柳岁祥。</h3> <h3> 柳岁祥连长</h3> <h3> 袁国富指导员一一教导员</h3> <h3> 华振环指导员现在的风采依旧。</h3> <h3> 这张照片是,铁道兵十师五十团十三连第一任司务长,尚奇。</h3> <h3> 这张照片为铁道兵十师五十团十三第一任指导员,华振环。</h3> <h3> 这张照片是铁道兵十师五十老连团十三连连长,陈仕富。</h3> <h3> 这张照片是,安营长和夫人。</h3> <h3>这张合影是二零一九年二月十日山东淄博籍战友联谊会的合影。</h3> <h3>各位战友: </h3><h3>今天,我们铁道兵十师五十团的张北籍战友:胡子俊,方林,赵廷清,邓喜春,邓玉平,胡子俊,史崇峰,胡海贵,宋尚兵,刘贵,黄平,屈仲文,左右海,郝广军,曹利军,冯亮,王云,王和,白风祥,白国兵,田旺,黄敬成,苏和胜,吴金,孙万金,薛和,马向来,秦仕成,金昌仁,张贵珍,扬柳川,等从各地汇聚在一起。首先,为参加此次聚会的铁道兵十师五十团张北籍老战友,前来参加聚会的各位表示真诚的问候!向此次聚会的筹办人和发起人胡子俊,方林等几名热心的战友,致以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为战友们搭建了一个友谊的平台,让战友们在退役后多年的今天,能再次相聚在一起;让战友们在张北县重见故友、叙故交、喝薄酒、品清茗,尽情享受战友相聚的开心与快乐。 </h3><h3> 回首军旅生涯,苦乐与共的峥嵘岁月,凝结了我们情深意厚的战友之情。训练场上,我们摸爬滚打、锤炼意志;射击场上,我们有的放矢、大显身手;林荫道上,我们畅谈理想、谈笑风生;大树下,我们乡音未改、促膝长谈;小树林里,我们思念亲人、倾吐心声;边境线上,我们坚守岗位、守卫边疆。发黄的相册,记录着我们渐渐长大的青春,记录着我们日趋成熟与不断丰富的人生历程,记录着我们在部队所经历过的难忘岁月和我们在部队朝夕相处的美好时光。如今这一切都成了我们永生难忘的回忆,深深地印在了你我的心中。当年,我们曾经在绿色的军营一起学习、生活、战斗,在部队结下了深厚的兄弟友情与阶级感情。我们的这份友情经历了生死的考验,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这次聚会的初衷就是为了共同回味军旅历程,重温友情,再话当年;就是为了搭建互通互动平台,沟通战友信息;就是为了团结起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如有困难,应多找找战友,战友一定会尽力相帮,哪怕是互相闲聊,互相倾诉,也是一种需要,一种安慰,一种精神寄托。 </h3><h3> 四十四个春秋,弹指一挥间。真挚的战友情,把你我紧紧相连。这么多年来,为了生活,我们四处奔波,各自忙于各自的工作与家事,彼此间联系少了、问候少了、相聚少了。由于某种原因,退役以后,竟然还有好多战友彼此从未联系过。尽管如此,我们在绿色军营结下的友情,任凭时光的流逝,绝不会随风而去。相反,我们的战友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沉淀为醇香的美酒,喝一口都会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h3><h3> 亲爱的战友,这些年来,大家都在家庭生活和事业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有的同志在单位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同志一手创办的企业已经颇具规模,更多的同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在部队培养的扎实过硬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要继续发扬部队的团队精神,永葆军人的本色,唱响“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奋发进取”的主旋律。 </h3><h3> 最后,愿战友们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大展宏图,在人生征途中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祝战友:友谊地久天长!祝战友的明天更加美好!祝我们的战友聚会长盛不衰!祝各位战友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平安幸福! 让我们期待今后常相聚,虽然我没参加聚会! 心情也格外高兴!谢谢大家!</h3><h3> 铁道兵89122部队机修连徐英敬上!</h3><h3> </h3> <h3>这张照片前排左起为:刘贵,田旺,白风祥,苏和胜,刘春秀,赵廷清,黄敬成,刘喜春,刘喜春夫人,二排左启为:邓玉平外甥,宋尚兵,田进先,史崇峰,王玉,邓玉平,白国兵,屈仲文,薛和,马向来,后排左起:吴金,孙万金,金昌仁,王河,冯亮,郝广军,胡子俊,张贵珍,曹利军,胡海贵,黄平,杨柳川 ,左右海,秦仕成,方林,冯亮</h3> <h3> 在部队的军营,工作、训练和执行其它艰巨复杂任务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敢打、善打硬仗的勇猛、顽强作风。如果说这种作风植根于全体官兵磐石般的团结,那么,“战友”这一亲切的称谓,所产生的感情效应,则是这种团结的一种源泉。</h3> <h3> 铁道兵第十师五十团张北籍战友合影留念。</h3> <h3> 胡子俊,史崇峰等战友合影留念</h3> <h3> 战友情,兄弟意,随缘相逢合个影。</h3> <h3> 战友情如鲜花,绽放青春香艳牵挂,战友情如古诗,传承铁血书写真挚,战友情如大海,波澜壮阔祝福不改.......战友情是一种人间至情,战友情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和军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h3> <h3> 铁道兵十师五十团战友合影留念</h3> <h3> 相聚就是一种缘分。有人说,我在佛前苦苦求了五百年,才换回你的一次回眸。那么,我们从祖国四面八方走到一起,是在佛前求了多少年?因为共同的人生理想,我们从祖国的天南海北相聚在一起,相聚在这所锻炼成钢的铁军大学校;开始我们即短暂而又漫长的军人生涯。</h3> <h3> 铁道兵十师五十团张北籍战友在张北缘聚合影留念。</h3> <h3> 在这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部队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处充满着浓浓的战友情,而这种战友情是人民军队本质的反映,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其他任何军队区别的标志之一。</h3> <h3> 要说:“人的一生有‘三同’,同床,同窗和一同扛过枪的。”同床的当然是自己的妻子,同窗的就是自己的同学,一同扛过枪的当然是自己的战友。现在,在这军校,我们既同窗,也一同扛过枪,那么,这又算什么呢!所以,在军校,我们既是同学,也是战友。这份一同吃过苦受过累的战友情谊,这份同窗而读的学生时代,都告诉我们:不是兄弟,胜似兄弟!</h3> <h3>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十师五十团张北籍战友随喜逢缘聚餐合影留念。</h3> <h3> 战友情深似海,聊不完的知心话,叙不尽的战友情!</h3> <h3> 相逢的酒,我还没有喝够,战友啊,请不要把那热泪流,人生总会有聚有分,常聚常散的那一刻,才是最难忘的时候,脱掉了军装,并不代表我们不再重逢,只要记住,我们曾相识在军营,只要记住,我们那时正年轻,不管我们走多远,天涯海角好吧,我们的一颗心啊,总会在一起跳动。</h3> <h3> 我们叠起了发旧的军装,多少回忆都已珍藏,昨天是你送我步入军营,今朝又是你伴我回乡,多彩的军营生活啊,那是苦辣酸甜的交响,拿起放下的是这行李,拿不起放不下的却是那份情肠,不当兵,你永远不知兵的滋味,而当了兵,自己却永远成了一个兵,那颗滚烫的心啊,永远属于了那方热土。</h3> <h3> 战友情!就像一壶陈年的老酒,年代越久情越浓。虽然天各一方,但割不断彼此的牵挂和关怀。曾经朝夕相处,同甘共苦,胜过手足亲情。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想起战友的身影;无论遇到何等困境,身边总会有战友的真情。</h3> <h3> 没有了军号,没有了海魂衫,没有了方块被,但我们还有回忆。没有了海边的风,没有了练兵场的正步与齐步,没有了沙角天空下的日日夜夜,但我们还有友情。</h3> <h3> 人有七情六欲,其中亲情、友情、爱情贯穿于人们一生,是人世间不能割舍的情。而在我的感情历程中,一种最难忘的、最刻骨铭心的感情却是战友情,它既是友情,又可谓生死情、患难情,含金量最高,贯穿于我的大半生,彰显着它的价值与分量!不论深浅都不会有干涸的时候。因为它蕴涵着独特的人生价值观,让我一直在回味,在留恋!</h3> <h3> 战友是天,战友是地,有了战友就会顶天立地;战友是风,战友是雨,有了战友就会呼风唤雨;聚是一团火,散化满天星。</h3> <h3> 日月如梭,春秋几度,世人何情颇深,三载共渡,怎能忘战友情谊最浓,摸爬滚打,擒拿格斗,扬起漫漫征尘,苦辣酸甜,孰知其中滋味,忆起当年投笔,恰是少年时,潇洒风流,绿装红星,举手间,皆是兵味十足,旧情重叙,喜战友相逢,共叙别情,人生如梦,以酒道尽真情。</h3> <h3> 战友们,人生短暂,情谊无价。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并肩,以我们曾有的豪情当歌,用我们深厚的友谊为凭,互帮互爱,团结拼搏,一致向前,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为我们祖国的国防事业做贡献!</h3> <h3> 有一种情感,只能用心去感受!有一种情感,只能用心去珍藏!但这种情感不能被简单的划归为朋友,它超出了朋友的界限和范畴,这就是战友情!这种战友情不一定人人都有,但有了就铭刻一生,但有了就渗入心髓融入血脉,就抹不去忘不掉</h3> <h3> 今天,你我从四面八方相聚在这里,相逢就是缘,相聚就是歌,让我们敞开心扉,把酒当歌,共谋我们战友发展之大计,共叙灿烂人生真谛,共诉离别相思之情,共结纯真高尚友谊!现在我提议,让我们共同举杯,为我们的相聚,为我们各自的家庭幸福,为我们真挚深厚的友谊,干杯!</h3> <h3> 亲爱的战友,让我们今日欢乐地相聚,尽情享受战友在一起的欢歌笑语。我要献上一万个祝福:最重要的一句是保重身体!因为这次聚会还没有结束,我们又期待着下一次相聚。</h3> <h3> 战友的深情厚谊</h3> <h3> 青藏奔驰的列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