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而优雅的城市~琅勃拉邦

平子

<h3>  有这样一个国家,与我国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山水相连,共饮一江水。</h3><h3> 这条江,我们将其叫做澜沧江,流出国境后,便被称为湄公河。</h3><h3> 这个与我国一衣带水的睦邻友邦,就是老挝,同时又叫寮国。</h3><h3> 当我未踏上这片土地以前,可以说,寮国对于我来说,是既熟悉而又陌生。说对它熟悉,仅仅是从地理上知道有这么一个邻居,对它的名称熟知而已。陌生才是真实的,因对它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自然就不属于本人主动前往旅行打卡地啦。</h3><h3> 老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流浪汉,浪迹天涯跟着走。老伴对我叨叨说:去老挝的琅勃拉邦看看吧。他的理由是,那里古朴、宁静,可观赏、玩味的东西多……</h3><h3> 于是,2017年3月2日,我们便乘坐QV814包机,从成都直飞琅勃拉邦,开启了“琅勃拉邦一地六日游”。</h3><h3> 六天五晚游程,是旅行社组织的每月一次的大拼团包机,总共有一、二百人吧,内含若干个不同类型的小团。我们选择的是十三人小团,称为精品团,仅参与包机而已,到达目的地后,就独自活动了。</h3><h3> 我们这个所谓的精品团,十三人的诉求又各有差异,依据交纳团费多少,分住四家不同类型酒店。我们俩和另来自成都的二位女生,被安排同住洋人街旁的小巷客栈。这家客栈相对来说,条件要好些,出行十分便利,主城区内各主要游览景观地,都可以徒步自由行。对于我们这等“散漫”之人来说十分适合。</h3><h3> 有团友认为自己下榻酒店条件不如我们好,要求调整。地陪阿丽如是解释说:因为每个人的要求不一样,参团费也就随之不一样,所住酒店自然就有些许差异。该团友马上提出:我们愿意加钱也住这里可以吗?阿丽道:这里酒店的房间十分紧张,早已预订出去了,现调根本不可能……</h3><h3> 直到本次行程走到最后,我们才知道,不仅是住宿条件不同,游览景点也有多寡之分。最后一天的下午,我们住在小巷客栈的四人,特地单独安排游览了城内的另一座皇家寺院——维苏寺和一处民俗村。阿丽对其他团友说:如有人也想去游览,现补💰也是可以的,不去的,就在车上等会,休息。</h3><h3> 常言道:一分价钱一分货,此话还真不假哦。旅游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享受,就应图个舒适、方便,自然就要舍得,别太过份“精明”。</h3><h3> 老挝是个被佛敎浸润的国家。琅勃拉邦古城,则是老挝古时的首都,同时也是佛教中心。尽管后来其首都迁到万象,但佛教中的地位,并未因此而改变。犹如陈酿老酒,储藏时愈久远,醇香愈纯愈浓。它与老挝其它城市相比,有着不同凡响的气质与风度。</h3><h3> 它是一座散发着古文明的城市,一座透露着温文尔雅的城市,一座值得细细品味的城市,故而是一座去了就忘不掉的城市。</h3><h3> 这座古老而散发着浓浓佛教韵味的文明城市,座落在湄公河与南坎河冲刷、切割的三角半岛上,且距离我国云南不远,被联合国列为文化遗产名录。</h3><h3> 在这座古城内,看不到行色匆匆的过客。映入眼帘的,多是悠然与闲适的散淡人……</h3><h3> 在那里,它能让人去除浮燥,静下心思。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望天上云卷云舒。以一种豁达的心态,笑对人生,从容、淡定……</h3> <h3>  香通寺~建在湄公河与南坎河交汇的一处髙地上。由塞塔提腊国王于1559─1560主持建造。曾作为王室宗庙供奉着勃拉邦金像。在琅勃拉邦现存的大约50座较大的庙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典型的老挝建筑风格。是老挝最美丽的寺庙之一。</h3><h3> 五彩斑斓的生命树、老国王的金马车、低矮层叠的特色屋檐、造型各异的描金壁画……均是香通寺最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h3><h3><br></h3> <h3>  皇宫博物馆位于湄公河畔,洋人街上普西山南侧大门正对面。是琅勃拉邦古城最著名的寺庙之一。</h3><h3> 皇宫博物馆为历代国王的寝宫。直至1975年废除君主制,遂将王宫改建成博物馆。</h3><h3> 在这里可以看到澜沧王国的遗迹和许多国家的文物,包括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赠送的礼品。其中有一幅绣着黄果树瀑布风景画的刺绣,在那些藏品中,属于上乘的啦。</h3><h3> 整座皇宫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华贵而雍容……</h3> <h3>  国王塑像</h3> <h3>  留影纪念</h3> <h3>  游人如织</h3> <h3>  佛塔如林</h3> <h3> 维苏寺是琅勃拉邦古城内的另一处著名寺庙。曾经也是一座皇家寺院,其屋顶所用的瓦片,全是来自老挝南部的优质楠木。寺内供奉着一尊高僧的蜜腊塑像。</h3> <h3>  维苏寺的塔銮</h3> <h3>我们下榻的小巷客栈就坐落在这条巷道里</h3> <h3> 一对准新人正忙着拍婚纱照呢</h3> <h3>  在古城内随处都可见到佛像</h3> <h3>  我们下榻的小巷客栈,宁静、整洁、小巧。</h3> <h3> 客栈只有这为数不多的上下两层客房。</h3> <h3>  地陪阿丽,是一位中挝混血姑娘,热情、大方。</h3> <h3>  老伴提着刚买的黑糯米饭信步于洋人街</h3> <h3> 黑糯米饭,是最受朗勃拉邦居民亲睐的传统手抓食品。</h3><h3> 欣赏美食,是我们每次出行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h3><h3> 老伴坐在我们栖身的酒店房门前,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刚从街上买回的黑糯米饭。这可是他的最爱👄。唉唉😔在国内,现在可再也尝不到这么😘纯正的、香喷喷的黑糯香啰——老伴一边有滋有味地吃着,品味着,一边自言自语地如是道</h3><h3> 瞧他那神态,简直是享受、惬意、爽极了。</h3> <h3>  拿着上百万元的钞票,感觉自己忒有💰。</h3> <h3>  湄公河畔享用午餐。</h3><h3> 一顿午餐就花掉十三万基普。咱过的啥日子哟,大手大脚的,挥金如土呀!</h3> <h3>  漫步在琅勃拉邦的街头巷尾,均让人感受到无比的安宁、祥和,是一种别样的享受!</h3><h3> 琅勃拉邦西萨旺冯大街~通常称为洋人街,也有人叫作法国街(老挝曾经是法国殖民地,至今仍常有许多法国人和欧洲人来此旅游)。它是古城最繁华的街道。古城内最重要的王宫博物馆、香通寺、普西山、迈佛寺,以及学校及各种商铺、货币兑换、酒店等等,均分布在这条主街上。晚上的夜市,清晨的布施仪式都在这条街上举行。</h3><h3><br></h3><h3><br></h3> <h3>  洋人街上的僧人比游人多</h3> <h3>  位于洋人街的一所学校</h3> <h3>  美丽静谧的小巷</h3> <h3>  值得在这留下身影。</h3> <h3> 同行是你和我</h3> <h3>  琅勃拉邦的街道、巷道里,多呈现出古榕参天、翠绿的植物、以及盛开的簇簇鲜花,把古城装扮得妩媚动人。</h3><h3> 咖啡馆的客人、街头上的行人都透露出一份恬静和闲适……</h3> <h3> 这些欧美人一杯咖啡可在此打发一整天的时光</h3> <h3>  祥和的乡村苗寨</h3> <h3> 老人、小孩,还有她家门前的小摊。</h3> <h3>  大人、摇篮、小孩与狗同在屋檐下</h3> <h3> 登上浦西山顶,琅勃拉邦市容市貌尽收眼底。落日余晖给古城披上一层神秘面纱,如影似幻,妙不可言……</h3> <h3>  </h3> <p class="ql-block">  每当夜幕降临后,琅勃拉邦古城,显得既繁荣而又不失宁静,完全没有一般闹市的喧嚣。</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夜市,连叫卖吆喝声都难以听见,更别说争执吵闹声了。摊位的主人无一例外地静静坐在自己的摊位上,任顾客随意翻看挑拣,不论成交与否,均报以微笑。始终保持着一种超然出世的淡然心态。“勿以物喜,勿以己悲",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他们这种从从容容的生活态度和那浅浅的笑容,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窝间,印记在我的脑海中。 </p> <h3>  这些纯手工制作的灯罩漂亮吧</h3> <h3>  别具一格的、浓郁的民风民俗画,让人眼前一亮。</h3> <h3>  琅勃拉邦的笑 </h3> <h3> 特色小吃诱人</h3> <h3>  当家的小姑娘。手工制作的实用工艺品,,最受游客亲睐。</h3> <h3>  能当家的乖巧姐弟俩</h3> <h3>  幸福的一家三口</h3> <p class="ql-block">  凌晨五点,天未亮,人们便早早地来到洋人街,等待着每一天的例行布施。</p><p class="ql-block"> 这些整整齐齐坐在小櫈上的人们,一望便知均是外来的游客。因为只有向那些小商小贩购买布施物品,才能够较舒服地享受着小商贩提供的小櫈。</p><p class="ql-block"><br></p> <h3>  每天清晨雷打不动的布施就此拉开序幕</h3> <p class="ql-block">  这位老妪,一看便知道是当地的虔诚信徒。</p><p class="ql-block"> 她早早地带上当天煮好的第一锅糯米饭,虔诚地跪在街边,恭敬地等待着从寺庙来的出家人。这一幕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才是人间最原始、最朴素、最真诚,最庄重和最神圣的施与受。</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团友小张和小丁,亦加入到布施的行列,亲身体验琅勃拉邦特有的佛教风俗。</p><p class="ql-block"><br></p> <h3>  静静地等待着僧人前来化缘</h3> <p class="ql-block">  琅勃拉邦的僧人,有过午不食的传统习惯。一天只吃两顿,早餐和中餐。</p><p class="ql-block"> 在琅勃拉邦,僧人早上出来化缘,只要是有信众布施,他们必须接受,不能拒绝。但当接受的食物超过自己的食量时,会将超过量的部分,转施给需要食物的贫苦人。</p><p class="ql-block"> 而对于那些过期或即将过期的食品,吃不了多余的食物,便丢进身旁的空篓子里,亦或转施予等候在一旁小孩子的袋子里。小孩则把这些食物又拿到小商贩处,以换取自己需要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  琅勃拉邦布施,已传承、延续了500多年。</p><p class="ql-block"> 僧侣们三百六十五天,每天清晨均会披着醒目的袈裟、赤着光脚、风雨无阻地排着长长的队伍,从各自的寺庙出发,来到古城沿街接受布施。布施结束,又排着长长的队伍,沿着小路返回各自的寺庙。</p><p class="ql-block"> 这经久不衰的佛教风俗,激起了游客们的极大好奇心,纷纷参与互动起来。</p><p class="ql-block"> 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感官上的冲击,更是视觉上的盛宴……</p> <h3>  化缘归来</h3> <p class="ql-block">  在老挝,凡家有未成年的男孩,家长都必须将其送进寺庙当一段时间的和尚(一般是半年左右)。犹如有些国家,成年男子必须服兵役一样。接受佛法的教义、敎规培训洗礼,使之懂得应有的礼仪、为人与善之道。寺院还会培训他们一些技能,以备进入社会后有一技之长。</p> <h3> 寺庙里的小沙弥</h3> <h3>  出家人的时光</h3> <h3>  寺庙里的小沙弥在学做木工</h3> <h3>  寺庙里的一角落</h3> <h3>  寺庙里的一个小角落</h3> <h3>  佛像在这里随处可见</h3> <p class="ql-block">  今天自由活动,与老伴漫步来到两江交汇处,到南坎河对岸逛逛。走不了几步不是到了寺庙,就是遇着和尚。不由得想起了形容尼泊尔“房屋没有寺庙多,人没有和尚多”那句话。</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话放在琅勃拉邦古城,也是再形象不过的了。</p> <h3> 静静的湄公河</h3> <h3>  湄公河与南坎河交汇处</h3> <h3> 行走在横架于南坎河上的简易竹桥,似有一种穿越的感觉……</h3> <h3>  寻常人家的俩千金</h3> <h3>  民俗村村民正制作灯罩</h3> <h3> 古老的造纸术 </h3> <h3>  古老的织布机</h3> <h3>  村民纺纱织布</h3> <h3>  民居小苑内的盆栽兰花</h3> <p class="ql-block"> 琅勃拉邦的菜市场和它的夜市一样,没有喧闹、没有吆喝。交易均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完成……</p><p class="ql-block"> 市场上的东西有认识的、也有从未见过的,因语言障碍,只能瞎猜。</p> <h3>  像是烧烤过的蜂蛹</h3> <h3>  卖菜的姑娘和她的小摊</h3> <h3>  这好像是蝙蝠哩</h3> <h3>  啥玩意?</h3> <p class="ql-block">  青苔?我们上世纪六十年代困难时期,将其称为小球藻,还是一种营养品呢。</p> <p class="ql-block">  老伴掩饰不住的滿足~有口福啊!又提着一坨香喷喷的黑糯米饭返回酒店。</p> <p class="ql-block">  光西瀑布是老挝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离古城不到30公里,车程约需一小时左右。</p><p class="ql-block"> 眼瞅着光西瀑布秀丽的景色,让我倏然间联想起黄龙那五彩缤纷、层层叠叠,逶迤而下的钙化池。</p><p class="ql-block"> 黄龙瀑布显得高贵冷艳,高不可攀、可望不可及。</p><p class="ql-block"> 而光西瀑布则平易近人多啦,她张开怀抱,任由人们跳水、游泳、嘻戏玩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戏水……</p><p class="ql-block"> 难怪有那么多的欧美人喜欢在这儿尽情地撒欢,这儿成了他们理想中的伊甸园。他们也为光西瀑布增了色添了彩、俩厢交相辉映成趣!</p><p class="ql-block"><br></p> <h3>  也傍桑荫学种瓜</h3> <h3> 瞧老伴那个认真、小心劲。</h3> <h3> 2017.3.2─3.7</h3> <h3><br></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