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乡村记忆》文/洋滔(《达州日报》2019年3月8日)

胡有琪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沉重的乡村记忆</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序胡有琪诗集《瘦小的村庄》</h3><h3></h3><h3><br></h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洋 滔</h3><h3></h3><h3></h3><h3><br></h3><h3> 胡有琪是诗坛上一个勤奋而活跃的已出版6部诗集的成绩卓著的诗人,我先认识和熟悉他的诗,后来才认识他这个人,多年来,我对他的印象是不仅诗写得好,而且为人谦和,知识面广,很健谈,谈诗歌,谈美术,谈创作,谈政治,他都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他的见解似乎比起其他人更新颖别致,所以,我喜欢和他在一起探讨一些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和他一席谈,胜读十年书。胡有琪在花甲之年得了脑梗塞,由于治疗及时,恢复得很好。当他在医院病床上清醒过来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诗,这个视诗如命的人,深感生命的脆弱,时间的紧迫,住院期间右手不听使唤,就用左手艰难地写下了50多首诗,首首精粹,都是人生精辟的诗解,感人肺腑,由此,我对他更是敬佩。</h3><h3> 这部《瘦小的村庄》,收集了胡有琪2010年到2018年写乡村生活的部分诗歌。在乡村这个大千世界里,胡有琪诗歌的春天弥漫着一种新鲜的神秘的气息,在纵横交错的乡间小路边,我们看到,野草尖上的露珠拥抱着露珠,绽放的花朵写意着花朵。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白和别开生面的抒情,吸引着我们的好奇心和回归心。诗人的想象力很丰富,感情很奔放,意象纷纭,我们随着他开辟的乡村诗路,在大地阡陌漫游,看到了那片旷野上的房子、老人、天空、月光、断壁、雪、孤灯、阳光、音符、旋律……充满了快乐的或疼痛的诗意,听到了乡野的虫鸣,鸟叫,流水声声,蛙鼓喧天,感受到了诗人对那片土地的炽爱,乡村成了诗人灵魂的不朽的丰碑。</h3><h3> 胡有琪这部诗集里的许多诗歌,有一种我们意想不到的含蓄美,他比较注意意在言外,情在词外,状溢目前,不显不露,耐人寻味,如吃橄榄,从苦涩中嚼出不尽的甘甜;洗尽铅华脂粉,给人美感和强烈的震撼力。一首好诗不是读过就忘了,而是读过以后还想再读,还想从诗里寻找一点什么东西,又似乎在字面上找不到,但仍然觉得可以寻找到似的。“奶奶走以后 老屋是爷爷唯一的知音”(《老屋》,摘自胡有琪诗集《瘦小的村庄》。下同)“我的猎枪一声狞笑/成佛的就是麻雀”(《麻雀》)语法突然,突出,凸显,含蓄,委婉,深意。《老屋》是亲情在现实生活中的痛苦泣诉,爷爷失去奶奶的孤独是多么悲凉凄楚。诗人意味深长地对麻雀与众不同的描写,令人吃惊,读后我们会突然警醒和觉悟,这类别有意趣、别有洞天的诗,在集子里随处可见。</h3><h3> 胡有琪在表达对乡土的真情时,流动、合理、自然,隐忍里有难以抑制的呐喊,从现实中抽象出深刻的意义,他将我们熟悉的乡村意象直接入诗,被消解为单义性的、多层次的语义,准确把握诗的特质。罗中立的油画《父亲》问世以后,极大地调动了诗人们的创作热情,写了大量诗歌,但胡有琪的《父亲》却更为别致突出,诗人笔下的父亲“一辈子没有出过大山/却把大山培育得又高又壮//那年 他端起土碗喝酒/被一个叫罗中立的人发现 眼睛一亮/他说父亲的的确确是父亲的形象/大手青筋盘突 额头田埂纵横/眼睛里尽是沧桑……//我的父亲实在没有想到/这个萍水相逢的画家改变了他的风水/把他画到了国家级的画展上……//一幅画改变了罗中立的命运/但它改变不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命运/父亲终归还是默默无闻的农民”如果诗人没有对罗中立“父亲”和“我”的父亲的刻骨铭心的了解和情真意切的融合,怎能写出如此逼真动情的诗呢?读这首诗,我眼睛发亮,浑身发热,乡村的山、酒、土碗、田埂、风水等等和父亲“把大山培育得又高又壮”“大手青筋盘突 额头田埂纵横”的伟大形象,无不诗意地刻画出来了。尽管“父亲”改变了画家的命运,却没有改变自己“默默无闻”的“农民”形象,强烈的对比,沉重的乡村记忆,给人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感。胡有琪的《娘》又是一番景致,一种境界:“那时 我家的茶是免费的 娘的仁慈是免费的/发自内心的快乐是真实的//娘走了这么多年/许多的乡亲还拄着良心来讨茶喝/还管我叫兄弟/一说起娘 就有泪花在眼里发芽/那时 每一个人都像大姆指 变成娘的碑”慈善的母亲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服务的形象,和父亲一样伟大、光辉。“茶是免费的 娘的仁慈是免费的”,自然而然的描写,使母亲顿时高大起来,因而有了“每一个人都像大姆指 变成娘的碑”的全新的感叹。读起来一点也不发腻,我们身上的每一滴血里都沸腾着母亲的大爱和诗人的深情,诗人在奇特而真实的想象中建立同一性关系,把充满激情的语义合乎逻辑地提升到生命感受层面,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不断创新,富有弹性和张力,有琪代表乡村发声,是人类心灵和思想进化的诗歌智者,他用形象说话,用形象思维进行艺术构思,超越时空任骋驰,全凭形象巧生花。通过联想狂奔在极高致远的空间,突破上下古今的限制,感情鲜明真实,物象清晰感人,创造出具体丰满的乡村人物形象,显示出有琪超高的创作技艺。</h3><h3> 语浅妇孺皆乐咏,意深万古可流传。胡有琪诗歌注意炼字炼句炼意,同一题材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情景,形成不同的意境和美学效果。有琪独具慧眼,另辟蹊径,自成高格,是诗歌炼意的高手。“年轻时/奶奶是正宗的丰乳肥臀/哺乳期 她的乳汁一挤/就是家乡的一条河流……//如今 奶奶的乳房日益萎缩/瘦成两岸的沙滩/她的肥臀只是一个名词/瘦小的影子 遮不住一片落叶的哀……/炊烟扶不起弯下的腰/奶奶瘦成了村庄/村庄瘦成了奶奶”(《瘦小的村庄》)把奶奶和村庄融为一体,天衣无缝,读起来亲切自然。有琪善于突出名词、动词的地位,逼出新的语义,让词组承担描述作用,村庄就是奶奶,奶奶就是村庄。把村庄写活了,把人写活了。语言微小而大胆的变化,使诗的意境被置于新的、突兀的结合之中。有琪以此诗的标题作为书名,我想,应该是他精心思考的结果吧。</h3><h3> 在胡有琪沉重的乡村记忆里,有许多过目难忘的杰作佳制,他在远行的路上,“扯故乡的云擦汗/用故乡的辣椒暖心/我的行囊/总是装满故乡的鼾声/让我彻夜跌入故乡梦的陷阱/坐井观星//远行到天涯/我才发现/我的心还是在故乡的山坡上/和一株株玉米谈恋爱”(《远行》)句句心声,字字泣血,煎熬灵魂。《留守儿童》里的父母都是远方的太阳,只在梦中才抱着孩子瘦小的身躯,喊他,暖他。过年回来,父母带回的糖果他却嚼出一股穷酸味,让他看不到书本上的希望,匆匆忙忙的几天过去了,孩子反而更加忧伤。“车轮载着父母的蛇皮口袋赶路/他不再哭泣/只是在晚上让枕头失眠/发出老鼠啃东西的吱吱声//天刚微亮 他要赶着星星去牧羊/奶奶走不动了/羊 才是他生动的课堂”情感色彩与外延相反相成、矛盾混成,打破了日常语言的禁令,产生失范的语义联结,又以日常语言造就诗歌的独特深意。《那个年代,杀狗记忆》里,刀客一刀“捅进了狗的脖子/血 喷红了一天的云//临死前 那条狗没有看杀狗的人/却看了递刀人一眼/眼角滴下了一滴泪/那是它的主人 它曾救过他的命//狗死了/全村的人都吃到了喷香的狗肉/并在灾荒的年代活了下来/狗的主人却死活也不肯吃肉/反而哭了七天七夜//第八天/狗的主人活活饿死在杀狗的现场/他终于还了狗的一命/那天 天上的一朵红云/真像那条狗临死前伸出的舌头”明白如话,却让人心如刀剜,有诗人冷静而愤怒的追拷和无情的鞭笞,生动形象,活灵活现;而非凭空捏造,诗人之情水到渠成,合乎情理,创造出我们想象不到的境界,我们领悟到诗的思想并接受乡村沉重记忆的犀利剖析。  </h3><h3> 有琪有不少诗歌既有个别又有群体的生命意义,以“形”“神”“道”“无”为归心的精神世界,以灵性动感为轴心,讲出了栩栩如生的真实感人的乡村故事,“四壁空空 只有锄头镰刀作装饰”的《乡下老家》,“每当夕阳喊收工的时候/娘便准时烫一壶酒/等爹上座 看爹畅饮//一碟花生米/爹照样喝红西山”的《晚餐》,“始终不倒/是因为爷爷颤抖的目光里有一根支柱/爷爷没有倒/是因为土墙也在背后支撑他”的《土墙》,“在城里/楼房越修越高/地位却越来越低”的《农民工》……《谣言》对淳朴善良勤劳的姑娘的无情毒杀,枯枝残叶的凋零,是为等候来年明媚的花香碧绿。“蔡老大”虽然贫穷,却助人为乐,扶孤寡老人回村,一句话不说,真正感动了诗人和诗人的诗歌……干净利索,直抵人心。这些作品都是具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是胡有琪诗歌佛理的情感命名,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语言的精准把握,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敏锐的观察与深沉的反思,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h3><h3> 由于这部诗集限于写乡村生活,题材和语言难免有一些雷同现象,只要避免了这些问题,胡有琪将会写得更好,更受读者欢迎。</h3><h3></h3><h3>2019,1,31于重庆大学虎溪花园</h3><h3></h3><h3><br></h3><h3><br></h3><h3></h3><h3>杨从彪,笔名洋滔。中国作协会员,原西藏作协理事,拉萨作协副主席,《拉萨河》主编,拉萨市文联党组成员兼秘书长。</h3><h3></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