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周一</h3><h3> 早上进教室发现早读还是拖拖拉拉地一直没开始,忍住不发声,尹葉不住地催同学们赶快拿出《日有所诵》,7分钟后终于开始早读了。读了杜牧的《赤壁》,读了《汴河怀古》,勉勉强强能背了。后面的15分钟用来温习了第一单元的课文,读得最好的是《桂林山水》,声音婉转动听,清新秀丽,也算对得起这样灵动的文字。</h3><h3> 第一节语文课开始了,状态不是很好,我还是停下来提醒了好几次纪律。</h3><h3> 大课间从教室里排队到操场,一路小跑,越跑越散乱,到了操场更是懒懒散散地挪动步子,升旗仪式结束后的跑步男孩子们更是找到了一个撒野的空隙,跑得一团乱,按照惯例,一件事没按规则做好,自然是要反复多练,直到做好为止。今天的表现,男孩子自然是免不了跑步练习的。第一遍,仍控制不住地疯跑、冲刺,也不生气,停下来,回原位,重跑,第二遍,有人讲话,停下来,重跑,第三遍有人并排跑想要超过前面的人,秩序乱了,停下来,重跑,第四次,整整齐齐,安静有序,节奏恰当。问“明天就照这个节奏跑,清楚了吗?”“清楚!”“别埋怨高老师,咱们早就约定过,没坐好的就要不停练习,直到做好为止。能理解吗?”“理解!”</h3><h3> 我们班的孩子,顽皮,难管,内心是阳光的。</h3><h3> 下午,全班的男生都留下来练习课堂常规,令人惊讶,坐如钟,站如松,回答我的每一个口令都斩钉截铁,果敢刚毅,起立坐下都绝无一点含糊,没有任何多余动作,练习快速出教室排队,也是快、静、齐还顺带满足了高老师的强迫症,站得尤其笔直,身姿个个挺拔。原定要练习半个小时,结果15分钟就已经达到了效果。问“需要几分钟能把书包收拾好。”“一分钟!”“行!整理书包!排队!”</h3><h3>等我出去也早已是站得笔直。明明那么优秀,平时这么吊儿郎当是为何?搞不懂你们了。</h3><h3> 下班后家访继续,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甘孝玲珑妈妈的一席话,指给我看阳台上的黑板架,说:“孩子要这样一块黑板,每天回家都会模仿高老师上课的语言、姿态,甚至是每一个转身,照着高老师的样子给妹妹上课。高老师是她小小年纪里最大的偶像。”</h3><h3> 也许,我要做得更好,孩子也能做得越来越好。</h3><h3><br></h3> <h3>周二</h3><h3> 三月的共读一本书开始了,昨天陈俊豪的妈妈就将书送到了学校。每次我在讲台上将纸箱拆开的时候,他们在下面都激动万分,拿到书,笑得别提多开心。</h3><h3> 三月看的第一本书是梅子涵的《戴小桥全传》,班上的孩子们对于作者梅子涵并不陌生,提到的时候纷纷都还记得上学期在小散文上面读到过他写的《男孩的童年》,大家都非常喜欢,印象深刻。而《男孩的童年》正是《戴小桥全传》的后记,大家的兴趣也就更浓了,听到这儿,纷纷翻看目录确认。</h3><h3> 这次要读的这本书,也是男孩儿的故事。他们每一天都哇啦哇啦,打打闹闹,来回奔跑,尘土飞扬,开心得要命!他们每一天都有天才的灵感——踢足球派个特务。上课把小便小在裤子上。写作文别的不写,只写裤子。小纸条粘在别人后背上的功夫,炉火纯青。中午吃饭抢汤喝,结果警察来抓了。下课回家,把别人的书包背走了。读读,你的童年心情就怒放了。成年人也读读,就欣赏童年了。</h3><h3> 学过两篇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三年级暑假也看过叶圣陶的《稻草人》,当时在翻开书之前我跟孩子们说:叶圣陶先生写的这本书是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孩子们说:高老师,我知道,你说过,这些专门为我们小孩子写书的人心里都装着星星。✨</h3><h3> 是的。梅子涵也是一个心里装满星星的人。</h3><h3> 这样介绍他,再合适不过:</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他叫梅子涵。</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大学校园里,他是梅教授;</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儿童文学的路上,他是著名作家;</h3><p style="text-align: left;">在爱他的孩子那儿,他是子涵伯伯子涵叔叔子涵哥哥,</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不过总有一天,</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他一定就成为真正的子涵爷爷了。</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他是一个在黄昏来到孩子窗边的点灯人。</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用文学点亮灯柱,</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于是窗外的路上亮了,</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孩子和父母的生活里有文学了。</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文学真好,日子轻盈、浪漫、诞生很多的爱。</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他讲着经典,讲着优秀,讲着文学里的高度,</h3><p style="text-align: left;">他还讲着童年、讲着长大、讲着做一个像像样样的人,</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讲着的时候,很多的人欢喜了,又落泪了,</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他也落泪了,他喜欢,</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大家称他是一个诗意的演说家,</h3><p style="text-align: left;">他像那个花婆婆一样,为世界做着“第三件事”。</h3><p style="text-align: left;"> 我这样读给孩子们听了。每次只要我开始读,多闹的教室都能立刻安静下来,他们说,喜欢听我读,读什么都喜欢。</h3><p style="text-align: left;"> 有的孩子是没看过绘本《花婆婆》的, 我想多跟他们讲讲,可是提了几句就不得不下课了。</h3><p style="text-align: left;"> 下次一定把剩下的讲给他们听。一位老婆婆,她告诉年轻的叙述者,许多年以前,当她还是一个名叫艾丽丝的小女孩的时候,她曾经答应过爷爷三件事:<font color="#167efb">第一件事是去很远的地方旅行,第二件事是住在海边,第三件事是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font>前两件事不难,难的是第三件事。直到有一年的春天,她喜出望外地发现山坡上开满了一大片蓝色、紫色和粉红色的鲁冰花时,她知道什么是她要做的第三件事了。整个夏天,她的口袋里都装满了花种子,她把它们撒在了乡间的小路边、教堂后面。</h3><p style="text-align: left;"> 梅子涵在为这个世界做着“第三件事”,还有很多人在做“第三件事”,陪在你们身边的我也是想要做好“第三件事”,你们也要。</h3><p style="text-align: left;"> “第三件事”像我们的一个暗号,只要我提到,你们便都知道。</h3> <h3>周三</h3><h3> 其实自从上学期我写第一篇美篇开始,一直都有陆陆续续的收到学生写的。他们记录生活,记录美好,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情绪。</h3><h3> 谭紫琳也写,她写的不多,也不常发给我看,当我打开她的美篇才发现每一篇都有我,会一直跟我说“高老师,我很爱你;我会一直爱你的”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我心里的感受,说是甜甜的吧,不为过,被人爱着自然像舔了一口沉在杯底的蜂蜜,闪亮、明净、清甜。可是又有些酸酸涩涩,说到底有些愧疚,她想要更多,可我能给出去的所有都被分成了52份。爸爸妈妈亏欠的爱跟陪伴,总是会令人不安的,需要更多的关注和认可。看了她发过来的美篇后,我迟疑了很久,回了信息:高老师也会一直爱你❤️</h3><h3> 她回过来的是笑脸,我仿佛真的看到她在笑。我告诉过她,大人的事别强加在在自己身上,女孩儿要过得明媚些才好,这个世界太美了。</h3> <h3>周四</h3><h3> 经典阅读课来了,平常闹得不得了的男孩子也静下来读书了,《戴小桥全传》不说大道理,只是把童年重现给每一个人看。孩子们说到里面每一个人物都忍不住大笑,荒唐却又真实。</h3><h3> 把你心中的男孩儿们画下来吧✨</h3> <h3> 周五终于能把第一单元留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课上了。</h3><h3> 《走,我们去春游》</h3><h3> 想着这个周末正好是个好天气,带着口语交际课上制定的春游方案去实践一下也不错。</h3><h3> 春天就这样渐渐住进孩子们眼睛里了。</h3> <h3> 我很开心,你们无论去到哪个地方,一定会找到图书馆,安安静静地看会儿书。还能经常收到你们在图书馆或者书店里看到的有趣的书后拍下来分享给我的照片;在假期,偶尔还会发信息跟我说最近读到的一些有意义的书让你明白了一些道理,小孩儿的世界里道理好像都很简单,可要明白起来也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可是,你们总是越做越好。</h3> <h3> 教学《忆江南》这首词的时候,备课花了不少心思,配图也花了很多心思。我才觉得,美的事物,充满了仪式感。我才觉得有的古诗,有的文章,在合适的季节里读,感觉真是太不一样。</h3><h3></h3> <h3>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也好;是“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也好;是“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也好;是“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也好。</h3><h3> 反正,这春天啊,是真的来了。</h3><h3> 我们要一起做一些比春天还要温暖的事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