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亮点 <h1><b> <font color="#ff8a00">本期亮点</font></b></h1><h3><b><br></b></h3><h3> </h3><h3> 1、本期“精品赏析”,由钢笔画家吴志勇老师与大家共赏著名钢笔画家徐英德老师的《曾经千军万马》,领略作者寓物铭史,将技法与题材有机结合,互为生发的道妙……</h3><h3> 2、本期“佳作点评”值得一读,著名钢笔画家、评论家程庆拾老师用风趣的文字,轻松描述出宋书成、杨六南等画家的钢笔画小品创作特点及画理技法。</h3><h3> 3、在“你画我评”中,著名画家罗玉海精妙赏评了程庆拾老师的西域风情钢笔画佳作《幽谷灵影》,将意境、技法及老程多年创作实践经验铺陈开来,很有启发!</h3><h3> 4、“技法导航”,由钢笔画家王恩贶、张志安老师执笔,深刻阐述了钢笔画创作过程中的技法实践及心得体会。</h3><h3> 5、本期“争鸣天地”中,特别为您推介著名钢笔画家、中国钢笔画联盟副主席张军朝老师撰文《钢笔画的艺术灵魂》,引经据典,现身说法,从钢笔画的发展史作为切入点,深刻阐述了钢笔画艺术的画义本质。</h3><h3> 6、本期为您推出两条“资讯快递”:</h3><h3>(1)六位知名艺术家刘秉江、加布里埃勒•马扎拉、唐亮、余静赣、徐亚华、夏克梁的大作荣幸入选意大利皇家钢笔画艺术家协会首次举办的线条艺术大展;</h3><h3>(2)鞍山美协钢笔画研究会钢笔画培训基地正式挂牌运作。</h3> 精品赏析 <h1>徐英德</h1><h3><br></h3><h1><b> <font color="#39b54a">寓物铭史绘浓情</font></b></h1><h3><b><br></b></h3><h3>——钢笔画家徐英德《曾经千军万马》赏析</h3><h3> 吴志勇</h3><h3><br></h3><h3> 这幅作品,凡是涉猎钢笔画艺术的人应该都不会陌生。一座形象生动逼真、视角独特奇趣的木桥,简直是夺人眼球!画题名曰《曾经千军万马》,一下就把观众的思维带到了星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这木桥,饱含历史苍桑,桥桩已破损,桥面已倾覆,或年久失修、或已由新修公路替代,此桥几乎不能走人了。但却仍然保持着当年的战争姿态,千万红军穿插于此,运兵作战,小桥已是不堪重负,然而却硬是挺直了身板,无惧敌人连天炮火,承载着部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战役使命!这一幕幕场景,透过这个历史的遗迹,用硬朗、清爽的钢笔线条,展示在我们的视觉脑海中。</h3><h3> 可以说,徐老师这幅风景作品,最大的匠心之处不在于向观者展现精到的画技,而在于通过一个场景片断,勾起人们记忆深处的历史精彩!无论写生,无论长期作业,都应该带着一种目标感、题材感,或表现风物凄雨;或引人感慨唏嘘。可以单纯地描画景致,亦可以勾陈历史的记忆。哪怕同一幅景色,无心者告诉你的是风景、笔触、效果,有意者带给你的却是故事题材、艺术表现力及灵魂的触动!</h3><h3> 笔者曾经写过一篇拙文《给自己的画取个好名字》,看似让人不甚在意的小事,其实很多时候其艺术效果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徐老师这幅作品正是这样,也许从技法上看,许多优秀的画家也能画出不亚于徐师的画面效果,但唯因这个画名的起取,一下子就勾动出我心潮澎湃的历史思绪。画家、画匠的境界层次,在这里体现得昭然若揭。</h3><h3> 英德老师是安徽潜山人,年近古稀了。他作为中国钢笔画联盟资深理事,以多年从事年画、连环画、水彩画的功底,在钢笔画研究和创作生涯中硕果累累!从2008年钢笔画《古树人家》参加第三届全国钢笔画展获银奖,到这幅《曾经千军万马》在湖南辰溪全国新钢笔画艺术节上获铜奖等等一系列全国画艺活动中,徐老师的钢笔画作品可谓是题量丰富,水平高超,获奖不断,影响深广;忘不了徐老师画的鹅,画的农村大嫂,画的一系列风土人情……他的作品被多家机构及个人收藏。而且,徐老师近年来对钢笔画后继人才的培养更是不遗余力。当前在全国声名鹊起的“徽派新钢笔画”,成就了一批中青年钢笔画家,一批水平颇高的钢笔画精品渐渐问世,在业内引起不小的轰动。其中与英德老师所起到的核心作用是截然不可分开的!</h3><h3> 驻足《曾经千军万马》画前,我们震撼于老师高超的美术功底,钢笔画的硬线特性及黑白分明、灰度丰富的画面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h3><h3> 我在想,这么复杂的草木涧沟、林木繁森,能画下来就了不起了,但徐老师硬是把细节质感、远近虚实、主次轻重表现得卓尔不凡,身临其境,给了我们无数学画者深刻的感悟。看到那么多小草,是一根根画的吗?这该有多么的难啊!然而细观之下,我们又不难发现,徐老师的细节细致,真实入徽,却决不是像目前超写实画风那样点点死抠的。凑近看,除了明显大的草丛画出具体的形态,其它不吸引眼球的次要处都是以线层叠划表现出来的。这种画法既照顾了细节,又做到了主次得当,见微知著。换句话说,画画不是要按照原物是什么样子去还原,而是要按照反映到我们眼晴中的形态效果(错觉)去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树木森林,近看一团线束或色块,不见一片具体叶子,但一定距离上看,却感觉满目枝叶繁茂。这既是利用了错觉,也是利用了人的视觉经验,每种物象一定有一种不合乎原物实际的视觉错觉,把这种错觉还原,就是好的作品,完全不必依物索形,死描细抠。明白了这个理,对我们展开艺术的思维想象无疑是意义重大的。</h3><h3> 感谢英德老师的钢品佳作!感谢老师带给我们的一系列视觉盛宴!</h3><h3><br></h3><h3> </h3> <h1>徐英德</h1> <h3><b> </b>钢笔画家徐英德简历:<br> 徐英德,1950年生,安徽省潜山人。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钢笔画联盟理事。自幼爱好绘画,六十年代开始从事美术创作,涉及年画、连环画、水彩画及钢笔画等多种领域。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大型画展。钢笔画作品获奖情况如下:</h3><h3> 2007年,《荷塘鹅影》入选第二届全国钢笔画展获优秀奖。(西安)</h3><h3> 2008年,《古树人家》获第三届全国钢笔画展银奖。(天津)</h3><h3> 2010年,《宁静的小河》获第四届全国钢笔画展铜奖。(南京)</h3><h3> 2011年,《编》获第五届全国钢笔画展铜奖。(浙江温州)</h3><h3> 2012年,《曾经千军万马》获全国钢笔画艺术节铜奖,被湘西纪念馆收藏。(湖南辰溪)</h3><h3> 2013年,《晨曲》获全国第六届钢笔画展铜奖。(天津)</h3><h3> 2014年,《湖畔》《秋韵》入选由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举办的首届全国新钢笔画学术展。(鲁美大连分校)</h3><h3> 2015年,组画《横山之战》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第三届架上连环画展。(展出地:上海、北京等)</h3><h3> 2016年,组画《亲情大别山》(合作)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展。(展出地:沈阳、北京等)</h3><h3> 2016年,《秋恋》入选由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新钢笔画学术展。(上海)</h3><h3> 2018年,《庭院里的阳光》入选由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新钢笔画学术展。(上海)</h3><h3></h3> 佳作点评 <h1>宋书成</h1><h3><br></h3><h3> 宋书成《清溪小艇》</h3><h3><br></h3><h3> 书成兄,老钢骨了。</h3><h3> 认识起码十年,对其人其画,其品其情,应该比较了解吧。</h3><h3> 这两年,此兄大画不多,偏好小品,甚至一天群发数幅。尤重留白,纸上空出许多地方,往往给人没有完成之感。但这不是他图省事,而是刻意为之。</h3><h3> 这类钢笔画小品,据他给我"坦白",几乎都是临别人好的画作或照片。我曾对比过临作与原作,发现几点秘密,一是并非亦步亦趋的全临,而是有所选择;二是所临部分,也是按自己的感觉有所改造;三是用线轻松而灵动,全然无心而有意,十几分钟,半小时就完事,但那线质,那调子,那精准与情趣,实在让人叫绝。</h3><h3> 书成此法,如被钢笔画初学者借鉴过来,我想技法提升一定很快。其实,其他几位聪明人,如王骏、雅士和蔡靓几位,有时也是这样玩的,并获益颇大,我看值得推介。</h3><h3>这幅小品,意境宁谧清幽,走线率意洒脱,小中见大,的确颇妙。</h3><h3> 若不信,好好品味他的这幅画吧!</h3><h3><br></h3><h3> 执笔~程庆拾(古生)</h3> <h1>杨六南</h1><h3><br></h3><h3> 杨六南《渔舟与高脚屋》</h3><h3><br></h3><h3> 马来西亚著名水彩画家杨六南老师,结识不久,却一"见"如故,常常交流,彼此引为同调。我说的"见"即见他的画,进而"见"他这个人。</h3><h3> 六南兄首先以个性特出的水彩画名世,也兼好钢笔画,尤其是钢笔淡彩。从他陆续发来的作品中,我读出了什么是和谐与优美。</h3><h3> 这幅画作,描绘海边小景,两三只小渔船,背景则是当地特有的高脚屋。 钢笔线条造型为主,敷以淡彩,线与色统一得好,互为生发,越感出彩。由于有扎实深厚的美术功底,此作在画面造型、构图手段、空间处理,以及虚实远近表现等方面,都甚是娴熟到家。左下方的留白与淡淡的波光,何其灵动得趣, 观之令人心旌遥荡,倾情向往之,充分感受到从生活美到艺术美的特别升华。</h3><h3> 画如其人,此言信然!</h3><h3><br></h3><h3> 执笔~程庆拾(古生)</h3> <h1>吴志勇</h1><h3><br></h3><h3> 吴志勇《山雨欲来》</h3><h3><br></h3><h3> 雅士兄对钢笔画之执着与勤奋,知道的人无不感同身受。尤其是他的多思善学,目标明确,头脑清醒,对艺术的特别感知,均在普通人之上。</h3><h3> 这幅《山雨欲来》,虽是临写别人照片或画作,但明显有自己的理性的思考与追求。用线虽乱,但乱得有理,乱得到家。远空、溪涧、草坡、巨石,还有小树,共同构成画面。天空稍显压抑,画面气息凝重,正是山雨欲来场景与气氛的颇合于情理的个性化表达。</h3><h3> 初见此作,我曾写有"观雅兄《山雨欲来》"一首小诗:</h3><h3> 石间杂草何萋萋,</h3><h3> 流泉叮咚见青碧。</h3><h3> 纤树玉立薄云天,</h3><h3> 欲来未来待山雨。</h3><h3><br></h3><h3> 执笔~程庆拾(古生)</h3> <h1>凌一新</h1><h3><br></h3><h3> 《山.湖.羊》</h3><h3><br></h3><h3> 此兄不认识,此作颇熟悉。</h3><h3> 典型的精细+写实,典型的西方铜版画的风格承继,典型的传统竖式构图,典型的功力或实力派作品……</h3><h3> 幽暗空透的感觉,真好。</h3><h3> 宁谧甚至带着一丝忧伤的氛围,真好。</h3><h3> 远山刻划结实,真好。</h3><h3> 近湖水色溶溶,其好。</h3><h3> 几头男羊女羊,大羊小羊,造型生动切实,仿佛能摸到皮毛,嗅到淡淡羊味似的,真好。</h3><h3> 还有,云真好,波光真好,草真好,坡石真好</h3><h3>……</h3><h3> 一切的一切,真好。</h3><h3> 特别是此作的气氛与意境,实在太喜欢!</h3><h3> 真想作个牧羊人,在这样的湖光山色中,徜徉,观赏,陶醉,思念,发呆,哪怕身边,没有多情而美丽的一位牧羊女,好奇地看着傻傻的我……</h3><h3><br></h3><h3> 执笔~程庆拾(古生)</h3> <h1>雷世平</h1><h3><br></h3><h3> 雷世平《张伟老师写生中》</h3><h3><br></h3><h3> 世平兄,肯定是"著名钢笔画家"一枚。</h3><h3> 此老美术科班出身,造型功力深厚,从油画到钢笔画,绝对强劲老辣,游刃有余。</h3><h3> 他的用线之精到之潇洒灵动,钢笔画圈少人能及,只要瞧一眼,便能判断出自谁的手笔。再瞧,眼睛可能就"拔不出来"了,因为越品越有味道,用我老家一句俗话来说,便是"冷水泡茶,慢慢来味"。</h3><h3> 我曾列出心仪且敬佩的20位真正的钢笔画家,世平兄赫然在其中。</h3><h3> 此作初观,我便敢肯定,最多一刻钟搞定!</h3><h3>高度概括,以线立骨,浅墨铺之。若无这几小块淡墨,此作自然会逊色许多。</h3><h3> 居然坐着竹椅子,我太熟悉,太亲切!</h3><h3> 此刻,张老师是用油画来对景写生的吧,因为手上分明有一把油画专用刮刀。</h3><h3> 简洁如许,精彩如许,灵动如许,大气如许,佩服如许!</h3><h3> 点到为止,不饶舌了,诸君还是自己品吧!</h3><h3><br></h3><h3> 执笔~程庆拾(古生)</h3> <h1>韩秀强</h1><h3><br></h3><h3> 韩秀强《雪中太行村落》</h3><h3><br></h3><h3> 老友韩秀强,凭着大量描绘太行深山民居村落之雪景,已然形成某种品牌效应。</h3><h3> 我真想赠他一个"韩太雪"之艺名,但不知秀强兄能否认可?</h3><h3> 此作更是他这类画中之佼佼者,因为房舍更多,黑压压一片,更显厚重与朴实,仿佛就是太行老汉的一张经霜历雪的脸。</h3><h3> 但见矮墙夹道迎宾,红灯笼与白的雪,相映成趣。构图别致,看似随心适意,实经营有方,稳妥可爱。屋后之累累杂树,竟用传统中国画的点子辅出。</h3><h3> 在浅蓝的天宇衬托下,雪中山村一派宁静祥和气氛,八成快过年了吧?</h3><h3> 三头小黑猪,正摇头摆尾,在雪地上尽情撤欢呢!</h3><h3> 这就是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这就是和谐有致,也是和谐社会之具体而微的美丽的艺术性表达。</h3><h3> 的确,越看越喜欢,越赏越感动、佩服。</h3><h3>什么时候,真想向秀强讨上一幅?</h3><h3> 如不允,老程用画来换!</h3><h3> 再不行,不玩了。</h3><h3> 哈哈哈!</h3><h3><br></h3><h3> 执笔~程庆拾(古生)</h3> 来稿选登 <h1>吴志勇</h1> <h1>吴志勇</h1> <h1>吴志勇</h1> <h1>吴志勇</h1> <h1>程庆拾</h1> <h1>程庆拾</h1> <h1>程庆拾</h1> <h1>程庆拾</h1> <h1>程庆拾</h1> <h1>程庆拾</h1> <h1>钟敏华</h1> <h1>孙均铭</h1> <h1>刘洪江</h1> <h1>刘洪江</h1> <h1>刘洪江</h1> <h1>高勇</h1> <h1>高勇</h1> <h1>王朝荣</h1> <h1>王朝荣</h1> <h1>王朝荣</h1> <h1>王朝荣</h1> <h1>陈伟</h1> <h1>向以桦</h1> <h1>向以桦</h1> <h1>向以桦</h1> <h1>胡胜钧</h1> <h1>胡胜钧</h1> <h1>胡胜钧</h1> <h1>李正强</h1> <h1>李正强</h1> <h1>谢跃荣</h1> <h1>谢跃荣</h1> <h1>韩秀强</h1> <h1>韩秀强</h1> <h1>韩秀强</h1> <h1>胡金明</h1> <h1>士桐</h1> <h1>士桐</h1> <h1>杨六南</h1> <h1>龚小刚</h1> <h1>陈焕雄</h1> <h1>车明霞</h1> <h1>宋书成</h1> <h1>宋书成</h1> <h1>宋书成</h1> <h1>宋书成</h1> <h1>樊炳森</h1> <h1>樊炳森</h1> <h1>叶志军</h1> <h1>叶志军</h1> <h1>叶志军</h1> <h1>叶志军</h1> <h1>林师齐</h1> <h1>元涵</h1> <h1>刘军吉</h1> <h1>刘思远</h1> <h1>刘思远</h1> <h1>韩钰</h1> <h1>印国强</h1> <h1>朱海峰</h1> <h1>朱海峰</h1> 速写掇英 <h1>吴志勇</h1> <h1>刘长青</h1> <h1>刘长青</h1> <h1>刘长青</h1> <h1>刘长青</h1> <h1>王子江</h1> <h1>王子江</h1> <h1>王子江</h1> <h1>方渊萌</h1> <h1>方渊萌</h1> <h1>张治</h1> <h1>徐剑哲</h1> <h1>徐剑哲</h1> <h1>徐剑哲</h1> <h1>徐剑哲</h1> <h1>曲波</h1> <h1>曲波</h1> <h1>曲波</h1> <h1>曲波</h1> 它山之石 <h1>黄旭林</h1> <h1>黄旭林</h1> <h1>吳悦光</h1> <h1>吳悦光</h1> <h1>方渊萌</h1> <h1>周生</h1> <h1>士桐</h1> 你画我评 <h1><b> <font color="#b04fbb">平凡见奇峰</font></b></h1><h3><b><br></b></h3><h3> -----评程庆拾新作《幽谷灵影》</h3><h3> 罗玉海</h3><h3><br></h3><h3><br></h3><h3> 远望山似云,近看云若山。同义反复好似无意义,但看了程兄的近日钢笔画新作,以规则排线技法为之,名曰《幽谷灵影》,甚为震撼,更觉反复的意义!</h3><h3> 高山之颠,云开雾散,初云霁影,奇峰突兀,怪石嶙峋,白云悠远。一两孤树,二三雄鹰,三五岩羊,生机凸现。</h3><h3> 我在想,这是怎样的人生积淀?又是怎的绘画积累?</h3><h3> 画面的空间布局甚为传统,前、中、远景,黑、灰、白,远山的形态、近石的肌理,样样俱全,但作为一幅写实的钢笔画作品,却完全超脱了现实山形的性状,摆脱了现实岩块的束缚,画出了程兄心目中理想的高山之颠!高原之态!</h3><h3> 再一细看,那山、那石,所用线条,完全是平常的长、中、短的一致排线,完全颠覆了老师教我的线条走向要符合物体结构的理论基础,程兄用反复如一、平行如常的排线,就表现出奇峰异石、肌理分明的如重大山,创新是无疑的,探索是可嘉的!</h3><h3> 细思量,程兄的这幅小品,恰恰是作者久居新疆,观我大好河山、经年累月写生之积累;恰恰是程兄十年笔耕,现己绘画人生、潇洒磊落经历之沉淀。尽管超脱了现实的生态形状,但我相信,这必是程兄理想的精神家园,也是程兄对现实生态形状的深切观照:高山仰止,敬畏自然;空灵幽远,追逐艺境;境由心造,挥洒自如!</h3><h3> 厚积必薄发,突破必新晋。</h3><h3> 祝程兄艺术之路常青!</h3><h3> </h3><h3> 2019年3月8日</h3> <h1>程庆拾</h1> 技法导航 <h3>
</h3><h1><b> <font color="#39b54a">我画《诸葛村》 </font></b></h1><h3><b><br></b></h3><h3> 王恩贶</h3><h3><br></h3><h3> 自涉钢以来,我基本画的是自己熟悉的景物,《诸葛村》亦是如此。</h3><h3> 诸葛村,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亦是我的岳母家。四十多年前,每年都到那儿去过年,一连过了二十多年。去岳母家过年,什么事也不用干,除了与亲朋好友胡吃海喝外,每天我都背着相机到处转悠。村内200多座明清古建筑和七拐八弯的大小弄堂,我转了不知多少遍。对诸葛村,我比土生土长的夫人还熟悉。这么些年来,看着曾经是养牛、遍地烂稻草牛屎尿的大公堂,成了游客必到的诸葛亮纪念堂;看着一个不起眼的小村,成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旅游景区。</h3><h3> 兰溪这样的古村落众多。</h3><h3> 去年,陪一位出版社老总游古村落,他看了后感慨万千,知道我在画钢笔画,就建议“何不画画古村落”。画古村落,首选当然是再熟悉不过的诸葛村了。于是,春节过后,从几百张照片中选了一张较有特色的,就动笔了。诸葛村,现在又叫“八卦村”。得名于整个村落以钟池为核心,八条小巷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村外八座小山环抱整个村落,形成外八卦。我画的这幅《诸葛村》,画面下方古建筑倒影部分即为钟池。钟池边原有一口水井(位于画中钟池岸上两个人物的脚边),池中又有一口水井,则是后来村里人为了更符合“阴阳鱼太极图”而建的(即阴鱼的鱼眼)。画中左边黄金分割线处就是“大公堂”,据说是八卦之坎宮,修建于明万历年間。正門上有“圣旨”匾额一块,上书“敕旌尚義之門”。大门两边粉墙上写有“忠"、"武”两大字,以表诸葛亮逝后被刘禅封为“忠武侯”之意。</h3><h3> 大公堂周边,都是“青砖小瓦马头墙,肥梁胖柱小闺房”的古民居。其结构之精、布局之奇,令人叹为观止。</h3><h3> 对钟池这个地方,我熟悉得闭着眼睛也勾勒得出大致形象,所以画起来困难不大。但画屋后树木和钟池中倒影、水波纹,则是我的软肋。</h3><h3> 我动笔前先观摩了李景辉老师的《水乡家乡》、《岁月》和《那些年的望秋桥》,及其他钢笔画家的相关作品。仔细分析他们用什么线、以及怎么用线的技法,再结合自己习惯从左到右斜向上的排线画法,用于作品中。</h3><h3> 这次画水中倒影,我开始明白了一个道理,即并非岸上有什么,水中就完全是岸上物体的完整倒影。岸上物体的大小高低、前后距离,在水中分别呈现大小不一、错落有致、浓淡不同的倒影。画时,要非常注意,区别对待。还要视水波纹的变化而有所变化。这又是我学画钢笔画以来的一点收获。</h3><h3> 画这幅50×34cm的钢笔画,耗时25个小时。比画其他同样大小的画,省时多了。这完全得益于熟悉之故吧。</h3><h3> 我现在画的基本是兰溪古城的一批已经消失或即将拆毁的故旧建筑和风貌。看着一笔一笔的线条再现了古建筑、古风貌于纸上,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这种情愫,发自心底,温润全身,自己无法言说,旁人难以体会。</h3><h3> 都说画钢笔画耗时费力,损眼累颈,我却觉得这种愉悦身心之举,可能也有利于延年益寿呢。至于作品技艺如何、水平高低,我则全然不在心上,只要自己下功夫了,只要作品实在,只要画的过程快乐,这就足够了。</h3><h3> 退休后,我应邀从事地方志工作,这些古城建筑与风貌的写实钢笔画,可能对地方文史的传承与记载,也有点小小的作用吧。</h3><h3>附: 《诸葛村》,50×34cm,画25小时。诸葛村是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是4A级旅游风景区。</h3> 争鸣天地 <h1><b> <font color="#b04fbb">钢笔画的艺术灵魂</font></b></h1><h3><b><br></b></h3><h1> 张军朝 </h1><h3><br></h3><h3> </h3><h3> 作为书写工具,钢笔在人们的生活中长期扮演着实用性的角色,由其衍生的绘画表现形式、功能也多以实用形态存在,如建筑效果图、环艺设计、工业造型、广告装潢等;其艺术形态也一直体现在绘画艺术的浅底层次,如插图、速写、连环画等。在西方,尽管有米开朗基罗、梵高、希施金等绘画大师精彩的钢笔画作品传世,从19世纪开始钢笔画成为与油画、水彩并称的三大画种之一,但在业界及社会公众的眼里,钢笔画仍不过是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画种。</h3><h3>近年来,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各种艺术形式百花齐放,在一批甘愿忍受寂寞的钢笔画家的苦苦追索下,这一古老的西方画种开始在中国焕发出崭新的活力,无论从形式上、幅面大小上、色彩渲染上、工具使用上,中国钢笔画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合、提高与创新,呈现出与传统钢笔画不同的艺术面貌: </h3><h3>1 ,开始突破实用性、工艺性的局限,向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发展;</h3><h3>2 ,开始表现完整的绘画主题;</h3><h3>3 ,大幅面的画作不断涌现,改变着人们对钢笔画传统的认识观念;</h3><h3>4 ,创作技法、表现风格丰富多彩,更具多样性。</h3><h3> 然而,冷静客观地说,从历届画展呈现的作品综合来看,我们还应理智地认识到,中国钢笔画目前依然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特别是用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的标准来要求,还有许多的欠缺:</h3><h3>1 ,重大主题创作、能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精品力作数量很少;</h3><h3>2 ,理论研究相对滞后;</h3><h3>3 ,对实用性、工艺性作品与艺术作品的认识存在模糊概念;</h3><h3>4 ,拿习作当作品来展览的现象屡见不鲜;</h3><h3>5 ,重技法轻内涵、重形式轻思想、重写实轻个性的现象普遍存在。</h3><h3> 许多钢笔画作品看似画得很精细,但仅是机械地呈现物象,画中缺乏深层的意蕴,没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我们要把钢笔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弘扬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h3><h3> 一幅能称得上艺术的钢笔画作品,必按照艺术的标准严格要求,必须在我们的创作中注入艺术的灵魂。从某种角度讲,只要或多或少掌握些技巧,任何人都会将各种事物粗糙地或雅致地呈现在画纸上,而这未必就是艺术。托尔斯泰说:“画家是能够描绘一切事物的人。”舒曼则进一步说:“给人类黑暗的心灵带来光明,这才是艺术家的使命。”</h3><h3>这也就是说,真正的艺术品是两个层面的高度融合,一是基础层面的技法,二是让作品真正具有价值的艺术内涵。钢笔画也不例外。</h3><h3> 从技法层面来说,钢笔画有其独特的魅力,其通过点、线及各种线的排列组合,形成不同的块面,对所画事物既能做精细入微的刻画,也能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粗、细、扁、圆等多种不同笔尖的运用,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特别是黑白钢笔画,在创作中,色彩被排除,画面被限制在黑白两色中,这便是颜色本身具有了强烈对比的可能性,如果达到所要构思的效果,就会产生伟大的绘画性旋律,达到神灵化了的纯艺术境界,正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h3><h3> 在钢笔画创作过程中,线条就是画家心灵的流露,是表现,是抒发,也同样是说明和记录,具有高度的哲理性,其中蕴藏着精神、潜象、韵律和节奏的美感,体现作者的气质和修养。西方美术史上,用钢笔线条创造出独特艺术魅力的艺术大师比比皆是:法国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马蒂斯的钢笔画,提倡线运动的高度自由,其线条沿着形体轮廓自由运行,生动流畅,放而不狂;法国现实主义讽刺画家奥诺尔.杜米埃用一些抖动线条,围绕着运动中的物体轮廓反复描绘,使对象具有在飞速奔驰中的一种运动感;德国画家雷·谢瓦尔特的钢笔画充满幽默的情趣,整个画面用同等粗细的线条慢条斯理地随兴而至,让笔尖在纸面上滑行,不拘小节,不加修饰,又无力不从心和油腔滑调之感;意大利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的钢笔素描稿,气势磅礴,风格雄健,使作品具有强烈的雕塑感;荷兰画家梵高常用一组组短促的排线来表现飞旋的运动感,使画面充满着激情,有些甚至能表现出神经质的动荡不安情绪;俄罗斯著名画家希施金用一系列细碎的穿珠般的小线条组成画面,给人以一种精雕细刻,精美绝伦的感觉,犹如首饰匠精心制作的细活。</h3><h3> 这些大师,用自己的艺术灵光告诉我们,艺术绝不能墨守成规,刻意追随某种清规戒律、执意坚持已有的路子不去创新,只会把艺术引入歧途,失去生命力;艺术向前、向上发展的过程充满了烦恼、痛苦、不幸和磨难,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并能忍受得住寂寞和具备牺牲精神。</h3><h3> 如果一个艺术家能将自己的个性、激情、思想、阅历、美学追求与绘画原理完美结合,其作品就会充满灵魂的回响。只有当一幅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精神价值时,才称得上上乘佳作。对真正有追求的艺术家来说,只需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用才华和经历、思想和灵魂来创作出更多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h3> <h1> <b><font color="#39b54a">《窗外》创作心得</font></b></h1><h3><b><font color="#39b54a"><br></font></b></h3><h3><b> </b>张志安</h3><h3><br></h3><h3> 天气晴朗的早晨,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我的脸上,我慢慢的起床,走到了窗户边看了看外面,远处淡蓝的天空,明亮干净,清晨的朝气,在树与天空之间跃动,我在屋里感受着这份清新和恬静。</h3><h3> 在屋内看看窗外的风景,其实就是用一种观望外界的心态,过着简单安详的生活。无论外面风景多么优美宜人,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繁杂喧嚣,心已远,而身未动。</h3><h3> 我的心境可随窗外风景的美好而变得澄明恬静,也可随窗外恶劣的天气而变得惆怅郁闷,然而,我的身体却可以不受外界的影响,因为我在窗里,于是,我可以安然,无忧无虑的做想做的事。</h3><h3> 身在屋内,静静地看着窗外风景,此时此刻让我发现窗外建筑是那样的宏伟壮观,美不胜收!自从搬家到现在已经5年了,小区周边已经是高楼大厦耸立,焕然一新。原来每天和我朝惜相伴的窗外建筑风景也如此美丽,看着看着心里有一种感觉和冲动,为何不用我手中的一支钢笔,把这宏伟的建筑风景用新钢笔画的理念画在纸上呢?</h3><h3> 想起以前在网上看到很多老师所画的现代建筑群题材作品,宏伟壮观的景象,心里有一种想法,等到有一天,我的技法成熟了,也要把这壮观高楼大厦跃然纸上。但是此时此刻我已经按耐不住,虽然技法还没有成熟,但是还是迫不及待的拿起了笔和纸。</h3><h3> 准备工作做好了,但是怎么画怎么给题材取名,我前思后想想了很久,突然发现我是在窗内向外看,那就命题《窗外》吧。其实很多创作就源于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深入生活,生活就是我们唯一的创作源泉,看作者怎样去发现怎样去感悟。</h3><h3> 想法虽然很好,可是难度很大。经过仔细观察,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画面的黑白灰调子?我试着用铅笔把初稿完成,做了一些取舍后,再使用针管笔,以短线刻画画面的暗部和灰调子,经过多次叠加,渐渐达到理想的效果。</h3><h3> 在绘制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如构图上技法上,透视上等等。特别是画中高楼大厦如此密集,又太过居中,用笔不稳,心有躁动,我甚至几次都有放弃的想法,但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坚持完成了此幅习作。</h3><h3> 虽然在创作过程中尽量克服了一些自身问题,但是创作完成后依然有诸多不足。 </h3><h3> 此作的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不吝指正吧!</h3><h3> </h3><h3> 2019年3月24日 </h3><h3></h3> 资讯快递 <h3> “心语同源——六人钢笔画展”,是意大利皇家钢笔画艺术家协会首次举办的多位艺术家线条艺术大展。是将艺术家刘秉江、加布里埃勒·马扎拉(Gabrele Mazzara)、唐亮、余静赣、徐亚华、夏克梁(按龄高低排序)不同风格的线条艺术作品展示给人们。刘秉江以老一辈艺术家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画风演绎出不同人物的千姿百态;加布里埃勒·马扎拉(Gabrele Mazzara)继承了文艺复兴传统风格,用不同的排列线条技法勾勒出具有代表西方风格的艺术作品;唐亮以华润洒脱富有激情的独特“线之情”创作他眼中的景象;余静赣用哲学家的思想豪迈飞扬他手中的画笔另眼看世界;徐亚华崇尚写实用精细入微刻画美景;夏克梁则情有独钟的用签字笔和马克笔将中国老民宅鲜活表现。此画展呈现每一位艺术家个体艺术的独立创造性和个人艺术技法的独到性,其目的是通过此次画展,展现线条艺术之经典,彰显线条艺术之魅力,推动中国线条艺术的发展,实现画家所需要向往和追求的共同目标。</h3><h3> 主办单位:意大利皇家国际钢笔画艺术家协会、东南艺术馆、意大利米兰HOAA国际展览中心</h3><h3> 承办单位:意大利米兰HOAA国际艺术设计集团、东南e馆、中国林业出版社</h3><h3> 支持单位:东南电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奥文画材有限公司、西海基石教育·庐山艺术特训营</h3><h3> 支持媒体:美国《新华报》、《吴江日报》</h3><h3> 策 展 人:唐亮</h3><h3> 展览时间:2019年3月15日——2019年6月10日</h3><h3> 展览地点:苏州东南艺术馆详细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交通北路6588号</h3> <h3> 鞍山美协钢笔画研究会新钢笔画培训基地正式挂牌</h3><h3> 3月22日,由鞍山美协钢笔画研究会和鞍山艺帆画苑在位于鞍山站前的昊城酒店二楼鞍山艺帆画苑总部举行鞍山新钢笔画培训基地的挂牌仪式。</h3><h3> 出席仪式的嘉宾有鞍山钢笔画研究会主席成宗汉,副主席李述祖,鞍山艺帆画苑校长高旭光,鞍山鞍山龙御书画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宏,龙御书画协会副主席杨英臣,鞍山钢笔画研究会副秘书长李化钟以及艺帆画苑全体老师,钢笔画研究会部分会员,龙御书画苑会员,新钢笔画培训班的部分学员等50多人。</h3><h3> 新钢笔画培训基地的成立为鞍山钢笔画创作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新人的培训有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也为协会今后的活动提供了又一个良好的场地。</h3><h3>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鞍山的钢笔画一定会更加壮大。</h3> 编辑部通告 <h3><font color="#39b54a"> (1)作者把稿件投给刘长青、吴志勇、程庆拾或者发到群里即可。<br></font><font color="#39b54a">涉钢文稿投给吴、程二位老师。<br></font><font color="#39b54a"> (2)作品像素不低于500kb。<br></font><font color="#39b54a"> (3)投稿作品一定要属实名。否则不予采纳。<br></font><font color="#39b54a"> (4)本刊改为月刊,请大家周知。</font><font color="#39b54a"><br></font><font color="#39b54a"> 钢笔画集萃编辑部</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