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唯美的冬日,欠自己的一场旅行,是时候兑现了!</h3><h3>一个人的旅行,连攻略都懒得看,一个人到陌生的地方,一个人面对所有的未知……当你出发了就会知道,只有自己也可以出发,一个人旅行到底有什么意思。背着背包的路上,看天,看雪,安安静静,不言不语都是好风景……</h3><h3><br></h3> <h3>诺迪康,百服宁,滴鼻液,藿香正气丸,Vc板兰根,红糖,花生米……带上有备无患。诺迪康胶囊:其主要成分就是圣地红景天,诺迪康胶囊最大的功效就是能治疗高原反应,而且治疗的效果相当不错。</h3><h3>板蓝根:板蓝根不仅可以预防感冒,而且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高原上空气干燥,每日早上起床鼻子里面都会有血嘎巴,甚至流鼻血,而每日早晚各一袋板蓝根就是缓解这种症状的最好方法。藿香正气滴丸:在高原不建议携带效果更快的藿香正气水,因为其苦涩难服。如果是夏天就要带一点藿香正气水了,它的另外一个功效就是防蚊虫叮咬的效果奇佳!藿香正气滴丸的功效就是治疗胃肠感冒,因为高原地区米饭不用高压锅很难蒸熟,而且如果路上吃了凉的或者不易于消化的食品,很容易胃肠感冒,此时的藿香正气滴丸就是十分必要的了</h3><h3>布洛芬缓释胶囊:用于治疗感冒或感冒引起的发热,还可以缓解轻度至中度的各种疼痛,如头痛、牙痛、痛经、关节痛等疼痛,又因持续疗效可达12小时,早晚各一粒,非常方便服用。红糖:主要是补充能量,进入高原后我每天都以喝红糖水为主,当然酥油茶也很好!花生米:是我拿来代替巧克力的,因为不喜欢甜点,同时花生米有坚果的效果,防饥饿,价格亲民,携带方便。</h3> <h3>成都一卧龙一四姑娘山双桥沟一丹巴全程320km,途经成灌都汶高速,进入耿达,卧龙峡谷,在邓生沟保护站进入云海天路,翻越巴朗山,海拔将近4000多米,在猫鼻梁欣赏四姑娘山的全景,到达双桥沟游玩,下午四点往丹巴赶路,晚上八点到达。<br></h3> <h3>第一道闭门羹一双桥沟!开饭店的都回家过年了,好在唯一的一家小店还在营业,有快食面吃,已经是人品大爆发啦😂😂😂</h3> <h3>车子驶离双桥沟大概5公里,车胎被铁钉刺破,司机在更换备胎,一路上根本找不到开门营业的汽修店,直到丹巴才换下备胎。</h3> <h3>沿达维河小金川丹巴。看到嘉绒大桥就说明进入了丹巴县城,下了车迫不及待找饭吃……</h3> <h3>很丰盛的晚餐,藏式火锅,耗牛肉、酥油茶……才三百多点,超值!👍</h3> <h3>丹巴一金川一色达,全程380km,行一车约8小时。这天早起拍摄晨曦中的甲居藏寨,由于天气不大好之后进入金川县,在观音桥镇午餐,下午继续乘车经翁夺,抵达色达县城入住。由于色达海拔较高,今天不安排参观五明佛学院的参观,接下来的一天我们有一整天时间来感受色达。</h3> <h3>色达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接壤。色达在藏语里的意思是“金马”,因历史上曾在色达境内出土了一块马形的金块而得名。这里一直保留着原始的生活状态,有广阔的草原、纵横的河曲、密布的湖沼、巍峨的雪山,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温较低,长冬无夏。色达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宗教文化博大精深,也是《格萨尔王传》的发祥地之一。色达县的四大文化即格萨尔文化、部落文化、宗教文化、黄金文化,都有相当的影响和吸引力,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文化内涵丰富,被誉为“格萨尔文化艺术之乡”、“黄金文化之都”、“雪域神孤部落生息之所”、“英雄庆功之地”。</h3> <h3>《格萨尔史诗》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演唱篇幅最长的英雄史诗,共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仅从篇幅来看,已远远超过了世界几大著名史诗的总和,代表着古代藏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传统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古代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民族交往、道德观念、民风民俗等问题的一部百科全书。这部口头传承了千年的宏伟史诗,国际学术界有人欣喜地称之为“东方的《伊利亚特》”。</h3> <h3>格萨尔博物馆是色达县标志性建筑之一。博物馆内设英雄塑像厅、格萨尔文物展览厅、格萨尔唐卡展览室、格萨尔唐卡研究室、格萨尔彩绘石刻研究室、格萨尔文化研究室,以格萨尔文物多、收集完整、文物质量和研究价值高、格萨尔文化研究功能全等特点,成为重要的格萨尔文化研究、观赏中心。</h3> <h3>由于冬季闭馆维护,这一次我没能进馆参观,只能外观……留下小小的遗憾!</h3> <h3>一整夜翻来覆去,喉咙很干,头痛发热,我知道是高反症状,虽然酒店配有供氧机,但忍住了没开!自己都不知道这一晚上是怎么熬过来的……第二天五点多起床,赶去佛学院看日出,没有早餐吃,吃了两粒诺迪康和红糖水就出发五明佛学院。神奇了,这一天象打了鸡血一样的精神,下午还看了天葬。这次的色达行,就像"劫后余生"。不过有些事情总要去经历,很多人认为,一生必须要去一次色达,我也有同样的感受。虽然这次身体有各种的不适,但心灵上却感受到了雪域佛国的神圣壮美。亲眼看到了信徒们磕长头,匍匐在地上,心中怀揣着那份坚定的信仰……</h3> <h3>今天是农历的“小年”,色达县城里静悄悄的,路上的行人三三两两。由于寒冷加剧了高反,整个人一直都迷迷糊糊的,街上的饭馆大多都关门回家过年了,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家,只有四五个人围着吃火锅。他们很热情邀请我一起吃,原来他们在色达已经呆了两天,我看了看锅里的,实在没胃口,弱弱的问了老板,有没白粥?还真有,最后一碗……</h3> <h3>今天壶里的是红糖水~“液态红景天”!这是经过数次人肉试验证明的。在经历一晚的高反的折磨,第二天一早空腹上山,喝几口就象打了鸡血一样,一整天都没事……</h3> <h3>色达一炉霍一道孚一康定,全程410km,行车约9小时。早餐后离开色达,经翁达镇进入317国道。中午在道孚用餐,午餐后经龙灯大草原,八美土林,塔公草原远眺雅拉神山。玛尼河谷片片经石让我再次感受到藏民族的信仰的虔诚。翻越海拔4300的折多山</h3> <h3>对于放置这些石头的藏族人来说,它每天经历的风吹日哂、电闪雷鸣,都意味着将镌刻其上的咒语与六字箴言重新又吟诵一遍,重新又积累一次功德。在他们心目中,过去未来、前世今生、离合悲欢,就在这朴素的石块和宗教信仰里匆匆而过、灰飞烟灭。是因,也是果。是幻,也是真。是结束,也是重生。在不知道沉寂了多少年的时间里,块块玛尼石,经过无数双手的抚摸、额头的亲吻、目光的凝望、经声的颂祷,已注满祈愿,注满虔诚,成为信仰与涅槃。</h3> <h3>折多山简介: 折多山为大雪山一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有雅砻江,右为高山峡谷地带,有大渡河。折多山最高峰海拔4962米,垭口海拔4298米,与康定市的海拔落差达1800米,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因此有"康巴第一关"之称,折多山既是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翻过了折多山,就正式进入了康巴藏区。"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写成汉语就是"折多"二字。折多山的盘山公路确实是九曲十八弯,来回盘绕就象"多"字一样,拐了一个弯,又是一个弯,难怪当地人有句话叫:"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h3> <h3>还有半壶酥油茶,翻越折多山靠它了……</h3> <h3>神汤温泉鸡蛋,果然是不一样👍</h3> <h3>在神汤腐败了一晚,好吧,海螺沟继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