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本是平凡人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 畅
</h3><h3> 10天中,我花费了大把时光读完了《平凡的世界》三部曲。在奢想书中各个人物都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时,才发现当时的社会却时刻对你述说不可能!
</h3><h3> 我们都只是平凡人,那个时代就是如此残酷,作者路遥用含蓄的语言抨击这个社会,最后穷困潦倒,没等到这书感动世人就早早离开了这个世界,人世的挫折总会出现……
</h3><h3>令我印象最深的孙家二哥少平,他本是那么地热爱读书,丝毫不亚于班长顾养民。但10年后,顾养民是一个医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孙少平却只能天天摸黑采煤,这一切都是因为孙少平只是平凡人,他若不辍学打工,那么一家连最便宜的黑馒头都吃不起。
</h3><h3> 对啊,有时生活就是这么实在、无奈。也许你不懈地付出,努力不会为你带来什么;可若不努力就意味着你永远不能翻身,你只能活在社会底层。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改变现状!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一句话:“我的努力也许不会给我带来我想要的成功,但不努力就永远不会成功!
</h3><h3> 就如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原本也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农,但他却有更远大的理想,敢于尝试的勇气,即使家中积蓄少的可怜,却依然敢于借钱!而且会向这目标不断努力,尽管多么艰难,但他成功了。他开办了砖厂,砖热卖;招用村民,让村民有钱挣,他也从此变成了一位成功人士。生活中总有许多机会摆在你面前,但最困难的是你有没有勇气与信心下定决心!
</h3><h3>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孙少安本是一个平凡人,但他通过不断努力让生活不平凡!
</h3><h3>又正如孙家小女兰香,原来想主动辍学回家干活,可孙家不同意,就算上街要钱也要供女儿上学,兰香也是抹着泪念到大学。兰香十分聪明,同时又比他人更加努力,常常已经深夜还在苦读,最后考上大学。要知道,能考上大学的,一个省没几个。
</h3><h3> 虽有先天优势,但与后天的勤奋密不可分,一个又一个平凡的人,通过努力,让生活不平凡,《平凡的世界》用一个又一个鲜明,有个性的人物,极具讽刺的语言揭露那是社会的不公,但又在和一个又一个平凡之人诉说,我们虽不过如此,但我们要打破如此,成为不平凡的人!
</h3><h3> 然而回想我们自己,我们之中并不存在什么高层之家,都是世界上的一个非常平凡的人,但若你努力,你也可以不平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桃花源记》有感
</h3><h3> 丁乐颖
</h3><h3>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战乱频繁的社会环境中,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即是作者所渴望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h3><h3> 作者将他心中的“世外桃源”以文字勾勒,读完文章后,我仍意犹未尽,仿佛桃花源中美好和谐的生活,曾经真切的存在过。“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句话将我引入其中,浮想联翩;在这勃勃生机,桃花盛开的林中透着一阵阵清香,无不使人忘却心中的烦恼与忧愁享受这自然美景。
</h3><h3> 陶渊明先生以武陵人误入桃花源中,而带我们道出了渴望和平的想法与感受。在当时黑暗,腐败,封建的社会中,桃花源确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h3><h3> 如今的科技时代,处处是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我国早已避免了战乱带来的损失与伤痛;而叙利亚政府与叙利亚反动派之间的内战已经持续了多年,给国家和人民所带来的损伤数不胜数,中东战争也不知何时才能尘埃落定;这也不禁让人联想到桃花源中和平,美好的幸福生活,以及历经千百年历史风雨的中国发展成至今的和谐社会,无纠纷与战争,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与现代社会中藏匿着的自私,自大的丑陋的事物保持距离。而不是让它们侵蚀了人们的内心。
</h3><h3> 《桃花源记》中的描绘带我们领悟了作者所向往的生活,也让我们意识到当今幸福生活的美好和来之不易;我们不能让欺骗与自私等丑陋的思想笼盖湛蓝的天空,笼盖我们的心灵,应努力去维持和平的社会,与人们和平友善相处,将理想中的“世外桃源”现实化,享受当下的安定生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厚黑学》有感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元瀚</h3><h3> 我是一个纯真的小孩子,善良、可爱,对社会充满着信心。没错,我就是个愚昧的孩子,道德常识蒙蔽了双眼,《厚黑学》帮我揭开了眼前这条彩布。都说“害人之心不可能,防人之心不可无,可是,没害过人又怎么知道呢?
</h3><h3> 这本书休型巨大,页数繁多,字体细小,可这一整本书都充斥着人性之恶,人之常情,不是吗?这与其励志成功的鸡汤不同,它是从一个更现实的层面来探讨社会,成功的秘决无非四个字:脸厚,心黑。
</h3><h3> 韩信胯下之辱,勾践王卧薪尝胆。若韩信脸皮不厚,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时来气,将那人杀死,那么他将永无翻身之地。若勾践王心里不黑,不够厚颜,那么他的国家将就此消失。一代奸雄——曹操,为何能一统三国,不就是他心机深厚,做事谨慎,有着“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其一”超出世人想象的做事风范吗?
</h3><h3> 人情不过是保护自己的借口,善良,不过是弱者的防护盾,多少人在这个社会上,因这个东西,被耍得团团转,就是为了能持有那一片自以为是的颜面,为了那根本不值得一提的称赞。我们总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这个社会的傀儡,想要成功往往要走与众不同的道路,但假如那点不厚道常会在众人的质疑下改变自己的主见。有哪个人可以老老实实地把事业做大?在这个暗流涌动的职场上,努力可以说在那些关系户面前,要本不值得一提,要么把别人挤出去,要么被人挤出动。如果脸皮不厚,怎么放下身段去讨好客户,如果心不黑,怎么狠下心把对手挤掉?
</h3><h3> 同学教主李宗吾给厚黑程度划分了等级,然而厚黑的最高境界却令我大吃一惊——“厚而无形,黑而无包。”当年刘秀就是因为以厚待人,从不处心积虑陷害他人,才成了深受人民爱戴的一代君王。
</h3><h3> “菩提无树,心如止水”这才是学拂的正果。“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可无。”厚黑,厚黑,不厚不黑才是厚学的最高境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读《傅雷家书》有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陈慧琳</h3><h3> 《傅雷家书》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傅雷对两个儿子的敦敦教诲和他们之间的父子情。
</h3><h3> 在信中可以看出,每当傅聪有不解的东西或内心有困扰时,傅雷都会慢慢开导他。傅雷在书中写过这么一段话:“孩子,你尽管忙,家信还是要多写,即使短短几行也可以;你不知道父母常常在心里惦念,沉默久了,就要怕你身体是否健康;我一星期就是精神很不安定,虽则忙着工作,肚里老是有个疙瘩;一定要收到你的信才‘一块石头落地’!”这不仅是傅雷对于为何要写家书的意义,更是一位父亲对于孩子深深的牵挂。
</h3><h3> 在以前那个时代,通讯设备都不发达。唯一可以保持联系的就是写信。当时傅聪远在国外,一封家信要经过几天,甚至几星期的时间才能收到。可以想到傅雷等待孩子回信时,那种担忧、焦虑的心情。他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出息。所以,他对两个儿子都非常的严厉。那么,他如此严厉的教育,他成功了把两个儿子教的有出息了吗?是的,他成功了。
</h3><h3> 因为他的成功,所以现在我们不少的家长也开始效仿傅雷的教育方式。他们也非常严厉的对待自己的孩子,可这样的话孩子就会有出息了吗?恰恰相反,这样做还摧毁了不少的孩子。孩子们的童年也并不美好,并不快乐。那么家长们不成功的原因在哪呢?他们只看到了表面的现象,却没看到深层的内涵。傅雷的确很严格的对待自己的孩子,但他更注重的是教育,而不是严厉。“棍棒底下出孝子”,注重的不是打,而是打后的教导,打只是为了让孩子的印象更深刻。但很明显,现代家长只学会了打,却没有学到傅雷身上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
</h3><h3> 这本书也让我开始理解我的父亲。从古到今,父亲似乎都是一个严厉,不苟言笑的人物。但《傅雷家书》却让我懂得:不管是父亲或是母亲,他们虽并未做出对孩子的爱,但他们都是爱着自己的孩子的。同样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也有着深厚的爱。
</h3><h3> 《傅雷家书》不仅适合青少年阅读,同样也适合亲子之间共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陈昀臻</h3><h3>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会因为过去的卑鄙庸俗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有价值最为壮丽的事业—为人民的解放而斗争。”这一句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人引用作为座右铭的文字,正是出于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h3><h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伟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这本书主要告诉了我们:保尔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但是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经历一系列人生的挑战。“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战斗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这句话很好的照应了保尔的一生。他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险阻与挫折,他永远都不会放弃,这样反而使他愈挫愈勇,更加坚强,他绝不会向命运屈服,而是坚强的克服种种困难,以另一种的方式践行着他的生命的延续。保尔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他磨练钢铁般的意志,拥有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他的一生都是有价值的,他把自己都献给了世界最伟大而壮丽的事业—为人民的解放而斗争。</h3><h3> 但是,当今社会,我们的生活又有没有过得有价值呢?我认为生活过的有价值不仅是要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有充分的安排,还要我们不懈怠,不放弃,努力坚持的朝着自己的理想迈去,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属于自己。可是,现在能够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如今,许多人都爱上了玩游戏,整天都对游戏爱不释手,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但是,还有许多人爱上了手机,整天都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并且还与手机过起了日子,每天都要它陪在身旁。甚至还有些人每日的生活总是像一个来往匆匆的过客,每天都是庸庸碌碌的,过着无聊而平淡的生活,但总是周而复始的重复着一些小事罢了:工作,吃饭,休息,并且任何事都不做,无聊又没趣。这大概就是他们的人生旅途吧。但是,如果他们能像保尔那样,让自己的一生变得有价值,有意义,有趣味,然而不会枯燥乏味,那么我想他们就会有所变化,并且焕然一新。</h3><h3>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动之余,我还静静地深思着,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活的不一样,并且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最有价值的生活。但不管怎样,唯有自己去探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桃花源记》读后感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付宇涵</h3><h3> 东晋时期,战乱频繁,百姓被官僚欺压,兵荒马乱。遍地黄土飞扬、尸横遍野……在这样一个惨淡的时期,和平显得多么尊贵,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不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吗?
</h3><h3> 在作者陶渊明笔下,桃花源中落花片片漫天飞舞,土地平旷,袅袅的炊烟,碧绿的菜畦,三组在院子里散落着一派祥和,仿佛我们也在和村民交谈,而在渔人的奇妙行踪之中,他一路标记着,想再度来到这片和谐的土地,而人们也都急切的想要来到这里,这样的小小太平世界,谁又不去愿追求呢?
</h3><h3> 而桃花林终究是一个美好的幻想,并非存在于现实之中的。正是因为官僚帝王为了一己私利而互相讨伐是桃花源仅仅是片片桃花罢了。
</h3><h3> 回头再看看现在虽然已是和平的时代,但仍有忧患。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认可、不接受中国,从技术、市场、军事等各个方面围困中国。而我国国人却没有忧患意识,慢慢坐以待毙,习以为常,甚至人们也为了一己私利侵犯他人。
</h3><h3> 我们像渔人一样来到小小和平中,却也慢慢因私利"不复得路"。
</h3><h3> 所以我们难道不应该当下的美好生活,为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吗?人们绝不能"未果,寻病终",而没有访求美好生活之人了。
</h3><h3> 作者之所以把渔人做的标记抹去,是桃花源就此消失,是不是因为要湮灭渔人的私心,并希望人们不再为私利战斗,退一步海阔天空呢?我们不能让我们如今的生活受到威胁,向桃花源一样,无去无踪。尽力而不尽利,不要让现在的生活变成仅仅存在于想象中的世外桃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宛如梦中的事物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林珉</h3><h3> 我似乎来到一个梦中的世界,它是缥缈的,如同幻境一般;却有真实,似真似梦。这是哪儿?我是谁?世界又从哪里来呢?
</h3><h3> “我们的本质原来也和梦境一样,短短的一生,就在睡梦中度过……”这是莎士比亚在巴洛克时期说的一句话。当我看到这一句话,就不免紧张了起来:我们的人生究竟是真实的还是只是一场梦?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结局--------步入黄土。再想想,假如当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时,也许会发现过去发生的事情就好像做了一个长长的梦一般,而那黄土才是最真实的、最亲切的。再这样一想,我便害怕起来。我们也许不是贪生怕死之人,怕的不是死亡和黄土,可能是在那时,以前经历过的事就像幻影一般盘距在你的脑中,而你又无法真切地回味过去,这真是令人叹息。
</h3><h3> 原来我已经被乔斯坦·贾德一《苏菲的世界》的作者牵着鼻子走了。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h3><h3> 乔斯坦·贾德会用魔法,他既是个作家、高中哲学教师,也是一位魔法师。他用魔法在一个富有哲学而又像童话的世界创造了14岁少女席德和她的父亲艾勃特,而艾勃特又像乔斯坦·贾德一样为女儿创造了同样是14岁少女的苏菲和神秘哲学家艾伯特。倘若这本书中没有出现苏菲和艾伯特,我们又将如何成为一位旅人在哲学的旅程上开始思考呢?
</h3><h3> 当我们知道了人生似真似梦,“宛如梦中的事物”,我就忍不住想提一提“巴洛克”一“形状不规则的珍珠”。我原来对于巴洛克,对于哲学可谓是一无所知,直到我读完了《苏菲的世界》,才勉强算是略知一二。巴洛克时期的口头禅“把握今天”和“不要忘记你会死亡”。死亡是人人的归宿,即使你活在梦中还是活在美好的童话世界中,死亡是命运,它让你醒来。尽管如此,巴洛克的口头禅倒是点醒了我们:尽管最后会面临死亡,但现如今,过好眼前生活不是最重要的吗?就算它是一场梦,就算我们宛如梦中的事物,也要且行且珍惜啊。
</h3><h3> 这个世界是一场梦吗?我们也是梦中的事物吗?像我这样紧跟在乔斯坦·贾德、苏菲和艾伯特的身后的人,我不知道。尽管这个世界是宛如梦中的事物,我们也要过好当下,珍惜眼前,最后面临死亡,步入黄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勇于向命运挑战</h3><h3>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林颖</h3><h3> 寒假这个充电站离我越来越近。拿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卧在床上。好奇心让我一口气读完了它,而它也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h3><h3> 书中的主人公——保尔,他是一个革命战士,也是个集齐普通的年轻人。保尔他不向命运屈服,在他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坚持与命运做斗争,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生活中,种种困难他都用自己那颗毅力的心去接受一切折磨,保尔的生活情况我不得不佩服。</h3><h3> 现在想想我们的生活,过着无忧无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怕一点点小挫折都不经承受。记得有一次,因为考试的成绩让我不由地想放弃学习,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学习没了信心,因为那次的放弃使我一落千丈,退了100多名。读完这本书,使我恍然大悟,保尔也是个普通人,为什么他做的到,你却做不到?</h3><h3> 人生就如炼钢那样磨炼自己的意志,不屈不挠的锻炼自己,什么都不怕,变得更强大。“钢铁”是信念、毅力和斗志精神,走到那堆火焰中,你要想尽一切办法走出,而不是停留在远处不知如何是好。保尔身上体现出那种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他对生活充满自信,明确自己人生目标,在斗争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h3><h3> 我们常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的道路是蜿蜒曲折的,人生经历中我们一定会遇到困难,但这些困难并不是解决不了,它需要你去静静体会。既然你有缘分来到这个世界,你就应该做一个更好的自己,给自己一个没有遗憾的生命,让人生充满无限光辉。一个人都会向着目标前进,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当你在实现的过程中一定会想过放弃,你的路是坎坷的,谁都没有一条没有困难的路,实现你的梦想后,你就会站在悬崖边大声呐喊“我做到了!”</h3><h3> 保尔的精神给我一个启发,勇于与命运做斗争,不怕困难,怀着一颗坚强的心走到最后,给生命增添一道美丽色彩。走过一条条不平的路,回忆起那时成功的你,你会感到自豪和快乐,在放弃的那一刻,一定会更加努力的走下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生短暂,珍惜眼前。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青晴
</h3><h3>——阅《你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后感
</h3><h3> “一颗丸子”一个音乐专栏作家,也是此书的作者。“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一个会做梦的憨人,却遵规遵矩地活了20多年。”她与大多数人一样,有梦想有恒心,努力过,也失败过。她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败,却又不甘心成为一个失败的人。
</h3><h3> “你曾幻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吗?”“你有自己的人生,你的独特是不可取代的。”“失败不等同于失败者。”一句句直戳内心的话,随着是观看的深浅慢慢浮现出来。
</h3><h3> 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终于将这本书看到了结尾,却又意犹未尽,总想将书再打开翻阅翻阅。其中最吸引我的却是一个章节中不起眼的一句话。“我们总是设想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一遍,生活就会打开新的篇章,其实每个现在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与其对过去望眼欲穿,还不如从现在开始对未来充满期待。”
</h3><h3> 是啊,事情总会翻篇,何必沉迷过去,珍惜当下,才是我们所该做的。正如革命烈士邓中夏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把时间看的极为珍贵。当时,常有人找邓中夏天南地北的胡扯,不得已,他便写了一张五分钟谈话的纸条,贴在书桌上一坐提醒。结果他自己不但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教育了喜欢闲聊的人。如著名作家史铁生,他坐在轮椅上,才知拥有健康双腿的幸福;躺在床榻上时才只坐在轮椅上写作的幸福;当生命垂危时方知睡在床榻上思考的幸福,因为经历过,所以石铁生把健康看得十分重要,把时间看的十分珍贵。
</h3><h3> 人不能一直活在过去,而抛弃了现在和未来。或许你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艰难,或许你在低谷中咬牙坚持,因此才会渴望回到过去。可是不要忘了,重来一次你也会后悔,为什么不选择抬头看呢?
</h3><h3> 人生本就不长,为何不好好珍惜?我们来自过去,却总是妄想再回到过去,好像这样就可以重新选择,可以抹去痛苦的回忆,拉长幸福的剧本,遗憾和残缺也都会变得完美。但那只是你美好的幻想,就算时间倒流,那也只是人生在重蹈覆辙,遗憾并不会减少半分。就算回到过去你的生活也一样平淡无奇,你依然要一并承受成长过程中需要付出的惨痛代价。
</h3><h3> 所以,我很感谢那些经历,有些幸福让人觉得短暂,有些不堪让人觉得漫长,但他们至少是世界上真实的存在,是我生活中美丽的旅程。既然我没有时光机,那我过好现在就足够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桃花源记》有感
</h3><h3> 伊如海
</h3><h3> 《桃花源记》是一篇文言文,不过三百多字就描写了一个渔人见到世外桃源的场景。还有许多引人深思的地方。
</h3><h3> 在《桃花源记》中先是写了渔人发现桃花林,到进入桃花源,再到离开桃花源,最后是再寻桃花源,作者清晰的思路很让我佩服,但我却不知为何渔人会"诣太守"。渔人还忍心破坏这样一个美好,、安宁、和平的世外桃源吗?他不是已经答应了桃花源中人“不足为外人道也”吗?既然如此,他到底是为何会带着太守的人去破坏桃花源的宁静呢?
</h3><h3> 后来,我想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人的欲望在作崇。若没有欲望,渔人定会守口如瓶;若没有欲望,外界的人也不会去寻找桃源;若没有欲望就不会有战争;若没有了欲望,百姓都会安居乐业,也就不会生渴望有世外桃源一样生活。所以,作者在最后用“遂迷,不复得路"和“欣然规往,未果。”来减少桃花源的真实感,使桃花源亦真亦幻。
</h3><h3> “人类属于地球,而地球不属于人类”这句话是课文中的,让我印像深刻。是啊,人类就如同一棵小草、一只蚂蚁、一粒尘埃一样,都只是地球的一部分。我们又凭什么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我们又有什么权利来改变地球?仅仅只是因为我们有思维有能力吗?我们应该做的是保护地球而不是改变它。
</h3><h3> 同样,若真有陶渊明所说的桃花源,那外界的人不是应当去保护它吗?正是因为人类没有这个觉悟,所以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才是虚构的。就算在现实生活中有,那也是极少的。陶渊明借《桃花源记》写出了他的社会理想,也表现出了他关心人民的疾苦。
</h3><h3> 欲望每个人都有,但我们要学会控制它而不是让它来操纵我们。不要让自己成为欲望的傀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炼成钢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浩祥</h3><h3> 夜已深,躺在床上的我如释重负地放下了书。经过了七八个小时的阅读,书的内容竟将我的思想完全占据了。保尔这位少年的成长经历,无疑是让我难以忘怀的。
</h3><h3> 原本只是一个调皮好动,甚至将烟灰洒在神父家饭团上的小男孩保尔,竟随着年龄和意志力的增长,最终成为了一名功绩累累,身残志坚的钢铁战士,以笔代刀继续革命生涯。是什么让他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呢?我想,是社会的历练与人生的磨难打造了他如钢铁般的意志。
</h3><h3> 保尔在小时候就被学习开除,只能在车站食堂打工。在那里,他见到了社会最黑暗的一面。后来又因救助水兵朱赫来被关进监狱。他参加了军队,当过侦察兵,也当过骑兵,在一次战斗中受了重伤,差点牺牲。伤好后重新参加工作,却又得了伤寒,只得前往海滨休养。他希望回归工作的愿望又被一次车祸打破。他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依然强忍病痛,在床上完成了口述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一书,最终成功出版,也使他拿起了他的新武器——笔,开启了新生活。
</h3><h3> 历练与磨难让保尔深陷痛苦,但是他却能够化磨难为前进的栋梁,重获新生。与保尔相比,我们所经历过的历练和磨难又算些什么呢?但就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苦难,也能够促使我们成长,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拥有一颗更加强大的心灵,</h3><h3> 躺在轮椅上的霍金,下身瘫痪,但却坚持不懈地研究物理,探索宇宙,终获得了巨大成就,被人们称为“宇宙之王”。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身处一个无声无光的世界里。但她却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h3><h3> 关了灯,眼前一片漆黑,而保尔的故事仍在眼前闪闪发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呢?答案在嘴边呼之欲出:“百炼成钢”。</h3> <h3> 读《桃花源记》后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诗淇</h3><h3> 在每个人的心中也许都会存在着一个桃花源。这个桃花源也许是你向往的地方,也许是你的梦想;可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也可能是存在过却消失了的,更有可能是压根不存在的。 </h3><h3>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写的在他心中的桃花源。在陶渊明心中的桃花源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美。“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每一个字,字里行间都让我体会到了桃花源,桃花林的美。如果要用两个字来形容,那么我觉得“美好”这一词就再合适不过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读这几句古文时,我在脑海中仿佛就联想到了居住在桃花源中的人们无忧无虑,在平旷的土地上走着;在整齐的房屋中穿梭着;一抬头便能望见良田、美池、桑竹;到处都能听见鸡鸣狗吠;人们都安闲快乐。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啊!</h3><h3> 在开始,我还不理解这篇古文的时候,我以为这纯粹只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写的是一个村庄里人们的快乐生活。可往后越读,才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作者陶渊明在前部分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桃花源里的景,桃花源里的人,桃花源里的气氛。就在我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时,作者却突然像开了一个大玩笑似的将故事来了个转折:桃花源其实是不存在的!没错,这一切都是陶渊明想象出来的,在他心中的桃花源,在现实中是找不到的。“</h3><h3> 这个桃花源便是作者陶渊明所向往,所梦想的地方,同时也是当时处于战乱时代的百姓们所希望的:一个平静,没有战乱的桃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这是桃花源人来桃花源的原因——因为战乱。我觉得同样也是因为战乱,才让陶渊明构造出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百姓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桃花源吧。</h3><h3> <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流浪地球》有感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初坛
</h3><h3> 一开始,我买这本书仅仅只是因为当时网络上的资讯对此书所改的电影的高度赞扬而产生的好奇。但此类科幻书籍似乎有一种奇特的魅力,让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h3><h3> 有三位巨人撑起了中国科幻界:一位是王晋康,他用自身对人性的思考和平实的语言为我们带来了一篇篇引人深思的科幻故事。一位是科幻小说中的诗人——何夕,这位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条理清晰、结构分明的故事,融合微观与宏观于一体,为世人谱写波澜壮阔的篇章。最后一位是中国科幻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刘慈欣,他曾以长篇科幻小说《三体》一举斩获雨果奖,他的文章以清晰完整的世界观而闻名中外。
</h3><h3> 这本书让我开始好奇这个美丽的世界,我迫不及待想知道这个世界的起源,我想知到世界的规律是否只是上帝的一个玩笑;想知道超越光速能否穿越时间回到过去;还想知道宇宙大爆炸之前的世界到底有多么神奇。
</h3><h3> 文章中对人性的把控十分到位,看了让人觉得潸然涕下。在流浪地球的故事里人们因政府对他们的欺骗而愤怒不已,一场枯拉朽的战争爆发了,政府军在人民叛军的强烈攻势下相继失守了多个大洲,战到最后仅仅剩下了5000人,那5000人在人民的怒火下斥责下被解除太空服在寒冷的地表上,血液渐渐被冻干。而在那时太阳氦闪瞬间爆发,留下了一群目瞪口呆的人们。
</h3><h3> 我不禁开始反思,如果世界欺骗了我,报复是必需的吗?冲动左右着我们的行为,一念之间就是天差地别,只有保持冷静才能更好的面对困难与挫折,而不是让冲动影响我们的行为。
</h3><h3> 韩信小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施舍,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胯下之辱"。也正是这的胯下之辱使得韩信做事冷静下来也成就了后来的齐王。
</h3><h3> 诸葛亮唯有用马稷一次冲动了,用了个纸上谈兵的人,招致街亭之败,更间接导致了整个北伐事业的失败。诸葛亮用马稷就是一次明显的错误。彝陵之战失败后,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曾对诸葛亮说:“马稷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令人费解的是智慧超人的诸葛亮还会将如此重大的任务交给只会读死书的马参军。就算是让马稷锻炼锻炼,或者试一试他的真实才能,也只能从小处着手。世人称:“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而诸葛孔明这一次就太不谨慎了,重用马稷为先锋这个“赌注”下得实在太大了,不仅使这次北伐失败,而且差一点连自己都成了司马懿的俘虏
</h3><h3> 所以以冲动面对生活只会让事情变的更遭糕,冲动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只有冷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只有让我们的头脑冷静下来才能不畏惧任何困难勇往直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