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祭

鸽子张

<p class="ql-block">母亲已经离开我们三年整了。</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春天的清晨,医院的护士打来电话告之了这个噩耗。虽然我已有思想准备,但还是泪如雨下。打车赶到了母亲住的医院,在ICU病房前心至冰点,久久不敢挪动脚步。从此以后,我认定这是人世间最无情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每毎想起母亲,都是她健康的样子,而病中的母亲放置在我记忆的角落里,一直不愿触碰。</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终于明白:“问世间,情为何物?”乃人生思念至亲的情怀呀!</p><p class="ql-block">母亲是孟子72代孙,是宋抗金名将孟珙的后人。外祖父是清末的举人,后任北平铁路局总调度,因为将军之后被授予少将军衔。母亲自幼酷爱学习,在北师大女附中学习期间成绩优秀,1946年秋,北京大学哲学系只招收17名学生,而报考者数千人,母亲以第九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1950年毕业后她先后在北京交通大学和西安西北大学当教师。母亲为何从北京调到西安的?1953年,著名革命家、教育家和历史学家候外庐先生被国务院任命为西北大学校长,他力邀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的父亲一同前往,候先生认为学习中国历史文化,西安是独一无二的"沃土",父亲毫不犹豫就同意了,母亲也随父亲来到这所大学。我四岁那年,祖母带着我和哥哥也离开北京前往西安与父母团聚。</p><p class="ql-block">母亲在这所大学教书育人40多年,直到68岁那年才退休。</p><p class="ql-block">其实母亲当教师的经历并不总是阳光明媚,和风细雨。</p><p class="ql-block">1958年,母亲被下放到陕西贫困山区的岚皋县莲花乡。那年,父亲被借调到北京历史所参与候外庐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编辑工作。家中的四个子女无人照料,只能将在北京的祖母请到西安。祖母还带来了我的堂弟,一个老人带五个孩子,困难可想而知。不知道那时候母亲 是怎么想的?她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啊!一年后母亲回来了,我清楚地记得我睡在小床上,妈妈坐在床边为我剪脚指甲的温馨场面。母亲给我讲了许多她当"农民"的故事,全都是让母亲感动的有趣的事情。"下放"的一年,母亲布衣粗食完全没有了城市知识分子的文弱娇颜,她还用自己在大学选修的"生理"卫生专业知识,救治了不少病人,成了当地农民夸赞的医生。</p><p class="ql-block">母亲原本在大学教授马列主义理论,后调到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三年灾害"时期,我患上了浮肿病在家休养。在这期间母亲从图书馆借来了一大摞的"长篇小说"让我阅读,其中印象深刻的有前苏联阿.托尔斯泰著的"三部曲"、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曲波的《林海雪原》、柳青的《创业史》、矛盾的《子夜》等等,每部长篇小说母亲都会给我讲讲小说的历史背景、主人公的命运及人生经历与祖国命运的息息相关的问题。母亲鼓励我读那些"大部头",明知道我不可能有多深的社会背景理解、对人物世界观的把握及对社会颓废的批判,只能浮浅的看看故事的情节及结局。但母亲希望我通过阅读,能够有所思考并提出问题。我经常会去问母亲一些问题,她都耐心的讲给我听。记得我看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主人公高加林向往城市的文明生活,在城市里积极奋斗。城市的女朋友谈梦想,说现代化,而他家乡的姑娘只能说屋里,谈农活,相比之下,农村的那位没了层次。但他几经折腾又被城市的陷阱“送回”了农村,回到农村的高加林,望着“满川厚实的庄稼,望着浓绿笼罩的村庄”泪如雨下。许多读者认为那是高加林背叛了爱他的农村姑娘巧珍的"罪有应得",他是当代的陈世美。但母亲理解高加林的追求,认为是作者寄予主人公的肯定,高加林是有梦想,有激情,,敢于挑战,不忘初心的人,作者笔下的高加林不是批判的对象而是被赞赏的。看矛盾先生的《子夜》,并不是母亲对我的要求,而是母亲为中文系学生开得课,我翻看了她的备课笔记,《子夜》是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是大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它反映的是大都市生活的全貌、主流。思想意识。主要有三个方面一、表现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和悲惨命运,说明实业救国道路是走不通的。二、表现当时中国社会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驳斥了托派的中国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三、民族工业为何要自我保护。我对这部文学作品感到好奇就去看了,说老实话没看懂,因为不懂经济学,许多名词不知所以然。多年后,有一次与母亲聊天,我将在南大学习到的资本市场和股票知识告诉母亲,她很懊恼地说,当年讲"子夜"时,因为不了解何为股市?行情、暴涨暴跌?给学生们有的方面都讲错了呀!</p><p class="ql-block">"文革"十年是母亲教师生涯中最黑暗的日子。因为她是教授现代文学的,那些文学巨匠都成了"牛鬼蛇神",母亲自然也成了所谓的"吹鼓手",成了"大毒草"的耕耘者。在被批斗和关"牛棚"的日子里,母亲始终坚持正派、正直和正义的做人的原则。她总是说"请不要贬低‘学术权威’,我不够格,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母亲在接受外调时,不受利诱,实事求是的评价她的同学和老师;“文革”结束后,又以慈悲和善良之心原谅打骂过她的年轻教师和学生。</p><p class="ql-block">母亲性格开朗乐观,喜于助人。记得在大搞阶级斗争的年代,许多人对“牛鬼蛇神”避之不及时,她却走进了一个这样无助的家庭,为他们生病的孩子问医送药并叮嘱孩子一定要“多喝水,别坏了肾”。这并不起眼的举动,却让那孩子深深地感受到了世间的温暖。几十年后,当年的孩子说到母亲时仍然忆犹未尽。母亲在下放农村,在校内劳动改造,到教育薄弱的学校支教……都与当地的普通人关系很好。兰皋农村的妇女主任、县剧团的演员、学校食堂的饮事员等都是母亲的好朋友。母亲总是兴致勃勃地与我们谈她的所见所闻,没有任何的抱怨和烦恼,从这些故事中,我强烈的感觉到她非常尊重他们的生活态度,欣赏他们的纯朴和直接。母亲在延安大学和汉中大学的讲课都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曾经碰到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聊天中她得知了我的出身。她说她的父亲是母亲的学生,听父亲说,孟老师讲课生动有趣且充满激情,许多其他专业的学生都来“蹭”听,中途无人溜出,课毕总是满堂掌声,母亲不出教室,学生们绝不先行。</p><p class="ql-block">作家刘亮程说:“一个人心中的家,并不仅仅是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是长年累月在这间房子里度过的生活。”我从小到现在的家,经历了很多。最出彩的依然是母亲的样子,母亲不太擅长于家务,但她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将一个简陋的家变成了充满书香气息的地方。虽然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但为我们买书母亲从不含糊。小时候看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连环画等,都是母亲带着我们一次次到新华书去买,缺少了其中的一本都使她很着急。这些成套的连环画是我最早接触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启蒙,而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老版连环画也是我童年最美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母亲的为人处事对我而言是受益一生的,感谢母亲给予我的价值观,督促我一辈子做个好人!</p><p class="ql-block">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有谁能违背颠扑不破的自然规律呢?</p><p class="ql-block">春的花,春的风,春的雨,春的气息……</p><p class="ql-block">大自然的仪式感温馨而庄严,</p><p class="ql-block">春之祭一一</p><p class="ql-block">我对母亲的缅怀与感恩安放于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腹有诗书气自华,</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最是书香能致远。</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上大学时的母亲气质非同一般。</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不用急,不用急,父母还是会站在原地等我们,但时光从来都不会慢下脚步等待。老舍先生说:<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span></h3> <h3>"十年浩劫"结束后,母亲又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一一研究影视戏剧理论。她发表了不少学术论文并带了该专业的研究生数名。在80多岁时还在报纸杂志上陆续发表了29篇文章。</h3> <h3>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母亲作为访问交流学者到英国爱丁堡大学传播中华文化,深受学生们的爱戴与好评。</h3> <h3>母亲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唐诗宋词几百首张口就来。但她总感到自己被时代抛弃了,她曾说:"我对于纳米技、互联网、电脑和手机都不懂,真成了‘文盲’呀。"我安慰母亲说谁也不可能样样都精通,术有专攻,我太羡慕你有满腹诗书,才华横溢!</h3><h3><br></h3><h3>人间四月天,</h3><h3>是最美的季节,</h3><h3>也是母亲选择远行的时候,</h3><h3>千般无奈,万般不舍,</h3><h3>放开母亲的衣襟,</h3><h3>挥手告别!</h3><h3>让岁月沉淀我们的思念,</h3><h3>春风化雨,杨柳佛面,</h3><h3>青草依依,水流潺潺,</h3><h3>母亲已成为一种情怀,</h3><h3>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h3><h3>祝</h3><h3>母亲永远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