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时间过得真快啊,不经意间,当初稚嫩的婚姻,已经走到了第三十个年头。</h3><h3> 三十年是珍珠婚。</h3><h3> 一颗小小的沙子,因为某一个偶然相遇,投入了珠蚌体内,一层层浸染,一次次包容,日久天长,成就了珠圆玉润的珍珠,熠熠生辉。</h3><h3> 婚姻,不也是这样么?</h3><h3><br></h3> <h3> 三十年前的今天,他二五岁月,我二一年华,青葱年纪,却已经是五年工龄的儿医老员工了,恋爱史也将近三年。</h3><h3> 那个时候还没有商品房。要结婚了,便眼巴巴等着单位安排婚房。儿童医院新盖的四栋宿舍楼里,很快便被来自四面八方的家庭填满。为了抢到最后一套两室一厅,我懵懵懂懂走进了婚姻。</h3><h3> 有人说,婚姻是一场赌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许是吧。</h3> <h3>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个时候没有婚庆公司,双方父母也不在身边,结婚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我们自己摸索着张罗。破旧的房子要粉刷装修,老家运来的木头要做成组合家具,一个小家庭需要的所有零零碎碎锅碗瓢盆要一一购买,酒席要订,糖果要包,客人要请……</h3><h3> 长姐如母。先生的姐姐长他十岁,给我们找了个空置的仓库,又请了个木工师傅做家具。师傅大概坚信慢工出细活,五十多平方米房子的家具,师傅硬是历时三四个月才做出来。好脾气的姐姐,天天晚上给师傅煮面条当夜宵。</h3><h3> 这套当年流行的全手工杉木组合家具,质量还真是不错,十多年后我们搬离,家具还完好如初。</h3><h3> 那个年代的家电很是紧俏,价格还畸高,家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有一个来之不易的故事。</h3><h3> 十八寸的孔雀彩电来自先生老家攸县,是托一个在县广电局工作的远房亲戚弄到的;半自动的高宝洗衣机,是我们在中山路百货大楼排了大半天队抢到的,尽管每次洗衣时宛如直升机发动,感觉还是挺高大上;165升的中意冰箱也是托了好多关系买到的,印象中花了两千多块钱,这价钱搁现在,都能买到不错的东东了……</h3><h3> 岁月流转,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品牌和商店,都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但当时,它们给这个刚刚诞生的小家庭,带来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让我们辛苦却沉醉其中。</h3><h3> 婚礼的日子也是我们随机选定的。没有翻黄历,也没有征求父母意见,就是两个人自作主张定了下来。公历三月九号,三个人长长久久吧。农历二月初二,成双成对的寓意。据说后来有人算了算,日子还挺不错,也算歪打正着吧。</h3><h3> 这是婚车。一辆伏尔加小轿车和一辆丰田面包车组成的迎亲车队,在小镇上也很吸睛,平日里晕车的妈妈,那一天居然精神抖擞,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h3> <h3> 这是伴娘。筹备婚礼的前前后后,同学同事倾力相助,至今感激在心。</h3> <h3> 闹洞房表演节目,不记得有些什么节目了,但看这笑容,很是开心。</h3> <h3> 嫁衣是蓝色毛衣配狗毛皮外套,至今没想明白这是什么搭配,只记得三月的长沙乍暖还寒,婚礼前夕,我内心很是焦急,生怕出大太阳气温骤升,那件狗皮外套没法登场。</h3> <h3> 亲友的祝福,写满了留言簿。</h3> <h3> 新郎新娘互相表决心。三十年相濡以沫,印证誓言成真。</h3> <h3> 参加婚礼的亲友合影。那个时候,照相还是一件挺麻烦的事情,也没有婚拍师全程跟拍,留下的影像资料极其有限。</h3><h3> 三十年光阴,如大浪淘沙,这些亲友中,有的走了,有的散了……</h3><h3><br></h3> <h3> 激发我回忆的,其实是这几张照片。父亲离世半年多,总会在不经意间触动心底的回忆,悄悄的,泪湿眼眶。</h3><h3> 三十年前相视而笑相依相偎的父女,怎能料想今日阴阳两隔,天各一方。</h3> <h3> 曾经打算,每年的三月九号,去照相馆拍张纪念照,一年一年,看岁月留痕,看时光不老。</h3><h3><br></h3> <h3> 四年后,儿子报到,手忙脚乱的日子里,之前的约定没能坚持,断断续续的拍了几张。</h3> <h3> 这是二十年前的今天,也是结婚十周年纪念日。</h3> <h3> 三十年,日子在平淡中度过,今天这个也算特别的日子,老大出差在外,善解人意的儿子代替老爸送了束花,还模拟老爸的口气写了几句四不像的情话。</h3><h3> 印在我脑海里的,是记不清哪年的三月九号,上小学的他,在门口花店讨了一枝花,用作业本上的纸写了一句话:你们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h3><h3> </h3> <h3> 独自在家的这一天,和闺蜜一起听了场交响乐。其实,生活何尝不是一首交响乐呢?</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