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7年,第一期段生龙书画研修班开班,至今已进入第三个年头,一群痴心人,大家聚在一起,尽管水平参差不齐,或零基础,或写了几十年,但入班以后一切归零,我们在段老师引领下,从篆隶到行楷,从芥子园到宋画,体会书画用笔、用墨的不同,同时还学习了相关书论,画论及与此相关的美学、哲学,以俯仰自得,游心太玄。</h3> <h3> 大家因为共同的爱好相聚,因共同的爱好造就我们一个相同的生活习惯,培养一种共同的生活情趣,提升一种相同的生活格调,在共同学技增知的同时,我们也结识了一位共认的好人,他就是我们的段生龙老师。 </h3><h3><br></h3><h3><br></h3><h3> 他为人师表,德艺双馨。</h3><h3><br></h3><h3> 他和善可亲,益师益友。</h3><h3><br></h3><h3> 他勤奋苦学,令人歉佩。</h3><h3><br></h3><h3> 他金针度人,诲人不倦。</h3> <h3> 学员们如是说</h3><h3><br></h3><h3><br></h3><h3> 跟段老师学书画收获很大,进步较快,段老师是一个真性情,接触最自然,相交最真情,老师身上有种赤子之心,老师的为人率真、质朴,段老师对学员十分关爱,对学习十分关注,用最朴实的语言,最易懂的方法,讲授最直接的技能,他本人更是三更灯火五更鸡,为了表达最清透的课件,经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很让人敬佩,为了釆写最及时的资料、最真的山水风景,他总是风里来雨里去,走进深山,走向自然。</h3> <h3> 他是精艺求精的人。</h3><h3><br></h3><h3> 他是苦学勤奋的人。</h3><h3><br></h3><h3> 跟段老师学书画,心安、艺精、人舒畅。</h3><h3><br></h3> <h3> </h3><h3> 名家学者如是说</h3><h3><br></h3><h3> 导师姜宝林说:段生龙是2004年入姜宝林工作室的,他字写的很好,很有书法根柢。老段是一个朴实、厚道、求知若渴、刻苦勤奋的人。他经常工作到深夜四五点,他致力于南太行写生,以天地为画室,流连山中数月不归,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飞跃性发展。</h3> <h3><br></h3><h3><br></h3><h3> 赵力忠老师说:生龙业精于勤,谦逊好学,自强不息,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好习惯,他路子走的长远、扎实。</h3> <h3><br></h3><h3>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李树声教授说:李可染创造的对景写生创作为中国画开了个新境界,而段生龙的写生与李可染先生开创的路子是异曲同工,又有不同,他是在姜宝林指导下按中国画的规律“师造化”,很多画是写出来的。</h3> <h3><br></h3><h3> 著名山水画家、中国美术出版社原总编辑陈大利:段生龙的作品特点是重心得而非重临摹,重形式、重变化,通过作品就能看出他对山水的态度,对南太行的感情。他是在研究,是用心做学问。</h3> <h3> 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刘龙庭:看了段生龙的作品,觉得不是争名逐利之作,不是那种一朝成名之作,段生龙做学问是踏实的,严肃的,感觉像张仃的画,也像李可染,也像姜宝林,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这是一种带有学术性的,格调很高。</h3> <h3> 著名画家、前中国美术馆馆长杨力舟说:段生龙的每一幅作品都有新意而值得欣赏和玩味,修养到了,情调足了,给人感受很深。</h3> <h3> 段老师金针度人,诲人不倦</h3><h3> ( 段老师教学要点摘抄)</h3><h3><br></h3><h3><br></h3><h3><br></h3><h3> 中国艺术是哲学的,平面的,对立的,阴阳的。西方艺术是科学的,三维的。</h3><h3><br></h3><h3><br></h3><h3> 项穆书法雅言:“知克己之私,加日学之新,勉之不己,浙入于安”。</h3> <h3> 陆严少说:中指拨动,是用笔的诀窍,但要用到创作中,必须经常训练,其法把注意点时刻放到中指上,使中指觉到有重量,而且好像有长一节的感觉,无事时,空手拨动中指,让它本能的自会拨动,积久之后,对用笔大有帮助。</h3><h3><br></h3><h3><br></h3><h3> 由技入艺,由艺入道。</h3><h3><br></h3><h3> 书以载道,文化是根本。</h3> <h3> 飞鸟入林,惊蛇入草。</h3><h3><br></h3><h3> 力透纸背,入木三分。</h3><h3><br></h3><h3> 逆入回收,力在其中。</h3><h3><br></h3><h3> 藏头燕尾,一波三折。</h3><h3><br></h3><h3> 欲右先左,欲下先上。</h3><h3><br></h3><h3> 一点是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每一笔始终贯穿在整幅作品中。</h3><h3> 我们坐船是要到对岸,方法是船,是通过船到达彼岸的。</h3> <h3> 万物静观自得,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悟,才能得到智慧,接近道,所谓道不远人,道就在你身边,道就是规律,就是有正确的修正功夫,在不断的修正中达到完善的人生境界。</h3> <h3> 不能做豆芽菜,有些青年在学习中存在狭隘功利主义,好像很多东西与自己的业务无关,不愿触及,甚至连传统也不愿学习,学习方法好像“撒油花”,本来是一碗营养丰富的汤,他只是浮在表面几点能见实惠的油星,别的都舍弃了,这不是聪明而是愚蠢,张仃把这种人称“豆芽菜”,很恰当,艺术的根要扎的又深又广,才能成为参天蔽日,丰富繁衍的大树,否则真像豆芽菜,独根独苗,单薄的很。</h3> <h3> 不要结壳太早,要转艺多师,刚开始还是都要临帖,单写一种太薄,不够厚重,要打破印书体,打破馆阁体,打破布如算子,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书画欣赏要丰富的史料知识,它有它的传统原则。(一)先质而后文,(二)学问气,(三)重家数,(四)无意于佳而佳,(五)取神弃形,察之者尚精,观察帖的时间一定要从精道处看。</h3><h3><br></h3><h3> 董其昌随笔,每动笔就要随笔,关注笔尖,提高眼界,找对方法。</h3> <h3> 艺术的价值在于净化人心,净化人际关系,使我与它或他之间处在一种高尚的愉悦的氛围中。</h3><h3> 艺术具有同宗教同样功能,让人心归于澄明和至善,浮躁、功利心很强的人,急于求成,怨天尤人都不能深入到艺术的深处。</h3><h3><br></h3><h3><br></h3> <h3> 关于气韵,大家经常说笔断意连,气䪨生动,气韵是不可捉摸的,黄宾虹说气䪨是可以接触的,他对气䪨的把握来自心理学的支持。</h3><h3> 留有想象空间,是神秘的地方有意味,话说透了就没意思了。不完整的反而在脑海存在时间长,留有空间的地方就是气韵,这是格式塔心理学,也叫完型心理学。李可染说理论是天,实践是地,就是说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是检验理论。</h3> <h3> 学习古人要有敬畏之心,不能满不在乎,自以为是,李可染先生说我们是苦学派,并刻印曰:七十始知己无知”,古人云: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兴趣所至恒为贵,修身养性需读书。</h3><h3> 练字是练心的,写字要入静,一定要把自己静下来,去做一件事。</h3><h3><br></h3><h3><br></h3><h3> 強调几点:</h3><h3> 一、苦学派</h3><h3> 二、潦草不可恕</h3><h3> 三、学而时习之,</h3><h3> 四、学习要有敬畏之心</h3><h3> 五、无论学什么,都要用心去做,心诚则灵,心正则笔正</h3><h3> 六、避免浮躁心理,学习是日积月累,古人叫积学累功,凡事都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平心静气中不断的修正自己。</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