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春天里——建宁“学习共同体”实践汇报课

建宁·课改

<h3>  在这个花木萌动,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建莲和金铙山沙龙创新项目组、第三实验小学学校安排我上一节“学习共同体”汇报课。参与观摩的有本校语文组教师和沙龙创新项目组成员代表。<br></h3><h3> 我选择了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写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选择这篇课文,是基于我几年前曾经上过这堂公开课,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还历历在目,自认为无须再备过课了。可是,真正在复原原来的教学过程时,才发现,尽管在原先的上课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可真正让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少之又少,课堂依旧是少数优秀生把控着发言权,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设计才能使课堂更精彩,怎样的过渡语才可以最大可能地达到使整个课堂浑然天成!</h3><h3> 怎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学教翻转的课堂?如何回归“儿童立场”?……杜威先生说过:“几乎理论上无人知晓,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如何把学习共同体的理论更好地付诸实践?我再一次翻阅佐藤学教授的《教师的挑战》《静悄悄的革命》;再一次重新审视教材;再一次推翻原来的教学设计,……才感觉把自己原有的经验,特别是感觉良好的经验推翻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真有点凤凰涅磐的感觉。怎么做? 教师的作用已然发生改变,转变为儿童学习设计者和服务者,为了更好发挥教师这全新的角色,我决定还是从“三单”即“预习单”、“学习单”、“作业单”入手。 </h3><h3> 预习单的设计。考虑到我只能用四十分钟的课堂,完整呈现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我加大了预习的密度,设计预习单时,还出于当前提出的“教—学—评”一致的理念。</h3> <h3>  学习单的设计。一共设计了三个问题,问题一是本课所要完成的目标,即《祖父的园子》导语里的问题;问题二是重点品读、进一步领悟作者在祖父园子里的那份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同时,感悟学习作者寄情于物的写法。三个问题的设计直指本课的重点和难点。</h3> <h3>  协同学习从检查预习开始,小组交流预习结果,一人发言,三人倾听,或用目光或点头回应,有疑问的同学请教小组同伴,小伙伴都很热心得给予解答。小组交流结束,雨乐同学提出小组遇到的困惑:“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这句是拟人还是排比?”艳玲同学马上接过话题:“我认为是拟人,我是从“愿意”这个词判断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因为“愿意”这个词原本是形容人的。”在这里,我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即使在这么多听课教师面前,也能直言“不懂”。说明了整个课堂已经能给孩子们安全感,让他们感到安全、安心。</h3> <h3>  随后的教学活动依照学习单而展开,学习单上的第一个问题:用心默读课文,想想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先划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批上自己的体会,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这样提出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诱发学生的学习,经过一学期的尝试和培养,班级只有几个学困生外,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进入真实的学习状态,在书上圈划批注。</h3><h3> </h3> <h3>  小组交流中,每一位同学都能自然而然地都参与到协同学习中,倾听—串联—反刍,孩子们围绕关键话题,展开相互倾听、交流分享、协同探究的深度学习。全班分享时,孩子们认为“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快乐的”是“无忧无虑的”是“自由的”是“幸福的”……他们争相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理由,孩子的想法相互碰撞、呼应,形成了一副副美妙的交响图。两个环节的设计比较好地体现了“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权利。</h3> <h3>  评课、议课也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以年段为小组,分六组进行。观课教师先在小组进行交流,然后进行分享。这也是我们学校从接受“学习共同体”实验班以来,对教研活动的一次全新的改革。老师们在相互交流、触发中认为:课堂润泽、安静,学生安心;教师把学习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孩子,学生在自主学习、思考和同伴交流中,思维进一步迸发,有利于孩子思辨思维的培养;让孩子,特别是每一个孩子都经历学习的全过程,而教师则借助串联、反刍来保障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质量,他们认为孩子们在课堂上协同学习,在合作、倾听、回应中一起成长……</h3><h3> </h3><h3> </h3><h3> </h3><h3> </h3> <h3>  一堂汇报课结束了,可留给我很多思考,在倾听老师们交流的同时,我也在不停反刍:怎样的“三单”设计,才能触碰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这些都将是我、是我们不断要思考,不断要深入实践的课题。</h3> <p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167efb"><b>图文:陈晓兰</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