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元宵节刚过,我们与吴老师两家一行四人以半自由行的形式从2.23~3.6在缅甸完成了一次旅行,由武汉经昆明出境飞抵缅甸城市曼德勒,旅游线路为曼德勒-蒲甘-茵莱湖-仰光。</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去缅甸曼德勒市的飞机上,与中国U17女子足球队同机,她们来缅甸参加世界U17女足锦标赛分区赛。</h3> <h3>意外发现带团的是原中国女足国家队队长孙雯。她们那一代女足队员是中国女子足球的开创者,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女足世界杯亚军。孙雯本人也在2000年当选了当年的“世界足球小姐”,于是我也当了一回追星族,在取行李时与她合影,并祝中国女足取得好成绩。</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位于缅甸曼德勒东塔曼湖畔、乌本桥头的马哈伽纳扬僧院,这里有一千个僧人同时吃饭的壮观场面,这一场景也成为缅甸曼德勒的靓丽风景线。</h3> <h3>游客们慕名而来,观赏这一奇景。</h3> <h3>僧侣们进餐的“餐厅”。</h3> <h3>僧人们在安静地进餐。</h3> <h3>大街上时常可以看到化缘的僧侣,这是一队化缘的小尼姑。</h3> <h3>缅甸这里虽然收入水平很低,甚至是全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但是他们这里对佛的信仰,对宗教的虔诚是发自内心的。缅甸普通百姓的住房都很差,但据说他们有点钱首先想到的是用于修庙建塔做善事。缅甸人家以能凭自己力量修建一座佛塔为荣,所以在缅甸所到之处举目望去寺庙佛塔林立,我开玩笑形容是“三步一塔五步一庙”。</h3> <h3>目力所及,必有寺庙佛塔。</h3> <h3>在缅甸进寺庙佛塔必须脱鞋脱袜,光脚进去。</h3> <h3>走到各处常能看到这种免费提供的饮用水。导游说这是“功德水”,都是普通百姓为做善事积德而自发提供的。</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今晚品尝了一顿正宗的“缅餐”:每人一个大盘是一份米饭,然后配一份主菜(一小碗烧猪肉或牛羊肉或鱼),再配上多个酸辣苦味的小碗碟,食者将主菜拌饭,再根据个人口味选配不同味碟中的食料,就是一份餐食。吃完后上一份小吃,有花生米、油炸甜点,还有一种特别制作的茶叶也当作零食(如照片中油炸花生米旁边的格子里就是)。这顿缅餐<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平均每人折合人民币约30元,不算贵。</span></h3> <h3>缅甸石油资源比较丰富,开采出原油运输到新加坡炼成的汽油再运回来。按比值折算,这里一升92号汽油为3.58元,95号汽油为4.00元(缅甸全国不同石油公司不同地区的价格略有不同),比中国便宜太多了。</h3> <h3>三月一号从蒲甘坐了近六个小时的汽车来到茵莱湖景区。茵莱湖是一个独具水乡特色的景点,这里的房子都以立柱支撑建在水面之上。这是我们下榻的水上客舍。</h3> <h3>茵莱湖上的水上人家属于掸族人,世代居住在水上,如今居住条件仍没有根本改变,卫生条件极差,生活垃圾和污水仍是自然排放。<br></h3><h3><br></h3><h3></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群来自新加坡的摄影发烧友一大清早在廊桥边端起了“长枪短炮”在拍“作品”:花钱请了三个渔民在摆拍。</h3> <h3>日出、渔夫与摄影师,还有我——黄雀在后。[呲牙]</h3> <h3>他们又换了一个摆拍内容:小和尚、女人与花儿。[呲牙]</h3> <h3>可爱的小和尚。缅甸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可以也愿意去出家为僧,可以是长期也可以是短期,不论出家的时间长短,而是希望有这样的修行过程。</h3> <h3>第一次听说并亲眼见到抽取藕丝编织饰物这种民间工艺,而且只有缅甸茵莱湖这里才独有。<br></h3><h3><br></h3><h3></h3> <h3>用藕丝织围巾,一条纯藕丝围巾最少150美元,藕丝与蚕丝混纺的也要80美元。</h3> <h3>三月3号从茵莱湖景区乘缅甸国内航空班机飞缅甸最大最现代化的城市,也是曾经的首都——仰光。</h3> <h3>飞机上身着缅甸民族服装的空姐。</h3> <h3>缅甸人民的精神领袖,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昂山素季的住宅院落就位于仰光一条主要街道旁。这就是昂山素季院落的门,很大一个院子。现在她还住在里面,静悄悄的,没见一个警卫保安。昂山素季曾在这里面被软禁了近二十年。美国大使馆离这不远。当初军政府担心,说美国人试图从地下挖地道救走昂山素季。</h3> <h3>昂山素季很受缅甸民众的爱戴,在普通民居里总可见到挂着她以及她父亲昂山将军的画像。</h3> <h3>导游推荐我们去一家果敢人开的中餐馆吃饭,餐馆旁不远处就是中国大使馆。</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缅甸北部果敢地区总人口约25万人,其中90%人口为果敢族,为主要缅北华人聚居区。</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这家“果敢口福饭店”里吃了几种难得一见的菜:罂粟籽汤(居然堂而皇之地公开上了餐桌),一般可加点糖喝,有点浓椰子汁的感觉;炸竹虫,看着一条条的竹虫有点可怕,但吃起来并没什么怪味道,很酥脆;炒芭蕉花,很好吃,有点像新鲜黄花菜。</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参观了位于仰光的国家博物馆,其中展示的下面图片中符号从上到下是缅甸的文字中从1到10数字的写法,在缅文中是不用阿拉伯数字1~9的,计数就是这些符号的组合。</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市中心广场闲逛,碰到化缘的小和尚,给了一张200元缅币(不到1元人民币),另一个小和尚不甘心,还想要。[呲牙]</h3> <h3>在仰光的乔纳基卧佛寺参观,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寺庙里小尼姑们午餐时间。僧人们一天只吃两餐(早四点和上午十点,并严格遵守“午后不食”的规矩)。<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观看小尼姑们吃饭也是旅游参观的内容之一。</span></h3> <h3>来到缅甸最高学府——仰光大学。据介绍,仰光大学的教师待遇非常好,教授不仅可以分到独栋小洋楼住房,还给配车配家庭服务员,一般教师也都给分配宿舍。</h3> <h3>遇到一个北京外国语大学研二(缅语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当她迎面走来时,导游马上判定她不是缅甸人,是留学生。因为缅甸本国学生在校园里必须穿校服或民族服装,缅甸女孩通常不打伞遮阳,再者缅甸女孩肤色黝黑,而走过来的这个女孩这三条都不对,由此判断她是外国人。我们开口一问,果然。</h3> <h3>集体照中间是两位仰光大学教师,她们穿的是学校统一的教师装。</h3> <h3>参观仰光大学的图书馆。师生们借阅图书仍依赖传统的卡片方式。不过也有电子阅览室,只是座位和规模有限。</h3> <h3>结束了在缅甸十一天的旅游即将返回中国,旅行社老板温蒂的先生迈克特地来送我们。高大帅气的迈克是巴基斯坦血统,他很自豪娶了温蒂这个中国血统的妻子。</h3> <h3>再见!迈克!再见,缅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