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逝去的时光 <h3> 屏南县谢厝小学始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据老人们的回忆是新中国成立后,对于我这位80后更是遥远了。如果要从村里有学校那估计又得往前很多年,民国小学的校址是我们谢厝的谢氏宗祠。后面好像也有在“下马厅”办学过,当时九洋学校还是很有名气的,很多村庄的孩子都在我们村小学读书,就比如黄来,茗溪,后涸,达善溪,堵岭等村庄(谢氏族谱上略有记载)至于清朝或者明朝时期,肯定也有私塾。只不过历史久远,无从考证了。单单从新中国建校到我小学读书,小学毕业。时间整整隔了40多年,这其中发生过什么。其实不难想象,只要是有接触点教育的九洋人,小学都应该有记忆的,因为大家是亲历者,有些事情无人问起,自然无从说起。自然也就掩埋进历史长河中。</h3> <h3> 我一下子想到了小学曾经教过我们的吴善何老师,现在微信方便,就跟老师闲聊了一下。但毕竟吴老师在学校呆的时间不长,真问起校史,老师也为难了。我随口一说,问老师有没当年照片,如果有发些给我。果然老师微信发来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看着这些照片。眼睛突然眼泪闪动,不懂为什么,儿时的模样你们还记得吗?时光匆匆,照片里好多人都已经不在了。</h3> <h3> 这是吴善何老师与张新活老校长的合影。吴老师建议我联系一下老校长,说不定能多了解一些事情。于是报给我老校长的电话,我在中午的时候联系了张新活老校长,老校长是代溪镇洋头村的,还是那么熟悉的声音,一听到老校长的声音,他问我是谁,我报了我自己的名字,老校长居然还记得我,老校长今年已经79岁了,离开九洋已经多年。当我报上自己名字的时候,他能清楚的记得我,那一刻我哽咽了,我真的不懂说什么了,还是老校长问了我,问我什么事?我说我最近想写一篇关于九洋谢厝小学历史的文章。想请教老校长他一下,老校长感慨万千,聊起当年我在学校的一些事情。顺着说到了几位前几任校长,因为是说本地话,我清楚的记下来了,善平校长,50几岁后面就作古了,清乔校长82岁,存庚校长84岁,他们都健在。老校长建议我多问问村里的村干部,推荐我去问问桂烘,连述,桂条三位。宝二叔叔曾经也是小学老师,也教过我,他也会了解一些情况的。老校长感慨的说,离开九洋这么多年过去了,还以为再没人问到他了,想不到今天“大头”问候他。他很高兴!他也叮嘱我好好工作,有空常回家看看。然后我们挂断了电话,那一刻,我心情真不懂用什么词形容了。</h3> <h3> 这是当时做广播体操的情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认真找,说不定还能找到你自己哦,我仔细看看,还真能对上几个人。瞧瞧,还有一位没认真做操的。</h3> <h3> 看着这一大操场的孩子,相信有很多人在找自己了吧!呵呵,老照片真的很珍贵,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h3> <h3> 还记得读书的小学那几年,学校种的那些花吗?老师身后的花坛里花儿是那么的美,印象中的小学的侧柏树有好几棵,长得茂盛。只不过,现在已经早已不在了。过年回家再故地重游,看着多少有点心痛了。</h3> <h3> 这张照片应该是老师跟几位同学参加活动的照片,照片中间的女同学比较有印象,记得是从外地迁到谢厝小学就读的。好像叫胡妃妃,旁边几位也很熟悉,发现却叫不出名字。唉……</h3> <h3> 这是我小学毕业照,当时学校的规模还是挺大的,看着一张张稚嫩的脸。同学你们还好吗?你还记得你小学毕业时候的模样吗?时间都去哪啦,还没好好感受就老了,时间真的好快,好快。一晃一辈子就过去了!</h3> <h3> 这是小学食堂背后,那是当时流行的时代的口号标语。建设社会主义新谢厝!哈哈,这也许就是写给曾经就读过小学的同学们看的。所以建设新九洋看大家了!</h3> <h3> 这张照片应该是什么活动的情景,具体什么没有太多印象了。</h3> <h3> 老师带的另外一个毕业班。找找看,你在里面吗?</h3> <h3> 看着这几位老师的靓照,我很惭愧,只记得吴善何老师和韦子团老师。另外两个老师太久没有联系,一个是梨洋的刘春权老师,一个是陈孝凉老师,说实话真的模糊了。</h3> <h3> 这张是94年照的毕业照,想必更清楚了。小学承载着很多九洋孩子们的记忆,有在小学读书过的孩子,对于故乡总有一种不一样的情结。相比较现在的下一代,老家是一个遥远的地方了。</h3> <h3> 谢厝小学真正停办应该是2006年,当时生源不多,加上危房种种原因,被撤点并校了。2009年回家时候拍的照片。此时的学校已经没有往日的热闹了,冷冷清清,花坛上的花木也都干枯死去了。当时心里已经很不舒服,什么时候小学还能重新复学?在我脑中一直在回想!</h3> <h3> 这是2019年春节回家,再次故地重游,拍的照片。一晃又过去10年了,我的孩子已经6岁,要是当初也该是上小学的年纪了。可是小学看起来更破败,心中有种难以言表的思绪顿时涌上心头。小学就这么一直破败下去吗?</h3> <h3> 赤子之心,故土难离,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家乡永远是一份牵挂。俯瞰村景,家乡这些年有在慢慢改变,但比较起别的村,我们真的落后了。家乡历史也挺悠久了,故事也不会少,风景也挺不错。在当今如火如荼的文创大好形势下,我们年轻一辈人,是不是要把握机会,给自己老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小学承载着我们太多儿时的梦想,也许我们真的可以做点什么,比如把小学保护好来。把家乡宣传好来,建设好来。也许真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家乡绝对是一处宜居的养老的好地方。</h3> <h3> </h3> <h3>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有好的家乡题材可以推荐给我!我们大家一起把家乡宣传好,把家乡的文化传承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