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慕名而来,</h1><h1>看重庆人民大礼堂。</h1><h1>身临其境,</h1><h1>感受重庆人的自豪。</h1> <h1>晴天,阳光柔和,</h1><h1>大礼堂,碧彩映人,气势恢宏。</h1><h1>雨天,轻雾漫绕,</h1><h1>大礼堂,靓影如洗,平添几分神秘感。</h1> <h1>大礼堂的建造,</h1><h1>沐浴着共和国的勃勃朝气。</h1><h3><br></h3><h1>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h1><h1>相继,四川全省回到人民手中。</h1><h3><br></h3><h1>1950年1月,刘伯承、邓小平、贺龙主持西南党政軍事务。他们决定要建一座大礼堂。这三位重量级人物,都是见过大世面、打过大仗的人,替后人着想,提出建大礼堂,不能太小家子气。</h1><h1>他们从十份方案中,采纳了建筑师张家德的设计方案。</h1><h1>1954年4月,大礼堂竣工。定名为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贺龙揮毫题写了名字。</h1><h1>1955年更名为重庆人民大礼堂,四川省书法协会会长、书法家李半犁题写了名字,笔力遒劲,刚柔相济。</h1><h3><br></h3><h1>大礼堂,是老一辈革命家,给重庆人置办的一份家底。</h1> <h1>大礼堂外观采用了明清建筑风格,也吸收了西方建筑结构特色。</h1><h1>主体大厅屋面选型仿北京天坛祈年殿,中心大厅入口门楼仿天安门造型,南北两侧有配楼,轴线对称,错落有致,华丽而壮严。</h1><h3><br></h3> <h1>上面这张老照片,翻拍于重庆博物舘。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大礼堂的全貌。</h1><h3><br></h3><h1>建大礼堂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h1><h3><br></h3><h1>大礼堂建成后,本着“五年小修,十年大修”的节奏,不断维护修建完善,逐步增设了各种现代化设施,使其与时俱进。</h1><h3><br></h3><h1>重庆成为直辖市后,拆掉围墙,与人民广场连为一体,成为重庆人开会、招商、接待中外来宾和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h1> <h1>大礼堂前人民广场右侧,立有著名建筑设计师张家德的塑像。</h1><h3><br></h3><h1>1987年,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与伦敦大学编印出版的建筑经典《比较建筑史》,全面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43项著名建筑,张家德设计的重庆人民大礼堂名列第四位,张家德的名字也蜚声中外,载入经典建筑的史册。</h1> <h1>大礼堂对面,是中国三峡博物舘和重庆市博物館。</h1><h1>一地三游,领略重庆这座老城的前世今生,感受改革开放后四十年,重庆市和三峡的巨大变化,真是不虚此行了。</h1> <h1>图片,华为手机2月13日拍于重庆人民大礼堂。封面照片及夜景照片选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h1><h3><br></h3><h3><br></h3><h1>2019年3月5日于大连。</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