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炮弹大王”甄荣典

军城•甄

<h3><b>甄荣典是从牛眼沟村走出去的英雄,是牛眼沟村的光荣与自豪。</b></h3><h3><b>他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b></h3><h3><b>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甄荣典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首长的亲切接见和宴请,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设宴与全体英模共度中秋佳节,关切地询问:“太行山的炮弹大王来了没有?”甄荣典激动不已双手举杯与毛主席碰杯共饮。这一激动人心的一幕,使这位劳动模范终生难忘。并且受邀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参加了新中国第一次国庆典礼。</b></h3><h3><b>2005年甄荣典以其杰出的贡献入选《永远的丰碑》。</b></h3><h3><b>他曾受到习总书记的高度评价。</b></h3><h3><b>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将甄荣典列为中国工人阶级和革命战争年代的劳模典范,特别指出他是“新劳动运动旗手”。</b></h3><h3><b>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他,更好地纪念他,转文如下:</b></h3> <h3><b>新劳动运动旗手</b></h3><h3><b>——“炮弹大王”甄荣典</b></h3><h3><b>杨尚军</b></h3><h3><b>甄荣典:(1916—2000)河北唐县人。 1940年入党,同年参加八路军,后调黄崖洞兵工厂工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授予“新劳动者旗手”;“一等劳动英雄”;荣获“英雄本色”锦旗;被誉为“炮弹大王”。195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5年甄荣典以其杰出的贡献入选《永远的丰碑》。</b></h3><h3><b>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将甄荣典列为中国工人阶级和革命战争年代的劳模典范,特别指出他是“新劳动运动旗手”。作为“工匠精神”的典范,在甄荣典身上,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本色,体现了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无私奉献精神,体现了忘我拼搏劳动最光荣的崇高品质。</b></h3><h3><b>“一勤天下无难事”,忘我生产创奇迹</b></h3><h3><b>甄荣典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6岁给地主当雇工,17岁被骗到湖南修铁路,受尽了地主资本家的剥削压榨。1937年9月,八路军开进晋察冀,唐县人民得到解放。21岁的甄荣典担任了村里的青年队长。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两个月后,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派他随同抗大三团的几十名青年学员赴延安,途中正好赶上百团大战爆发,八路军总部遂调他们到太行山军工部工作,甄荣典被安排到了著名的黄崖洞兵工厂。一到工厂,看到高大的厂房和锅炉、机器,再看着满地一件件崭新锃亮的枪支小炮,甄荣典无比的激动。当厂里的同志告诉他,这里每月要生产新枪300余枝,掷弹筒100多具,同时,还能生产不少的刺刀、地雷、马尾弹等其他武器,总起来年产量可装备16个团时,甄荣典不禁吐吐舌头,惊呼了起来:“呀!十六个团得有多少人啊!”一下 子就喜欢上了这里。最初,甄荣典被分配到造枪车间做车工。11月,上级根据战场需要,决定生产五〇火炮和炮弹,领导看甄荣典个高体壮,就调他去车炮弹壳。谁都知道,这是全厂最苦重的工种,一般人都不愿意去。甄荣典心想:共产党员就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这是组织对自己的信任。二话不说,就去了新岗位。</b></h3><h3><b>当时,黄崖洞虽然是八路军最大最先进的兵工厂,生产条件却也很差,全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没有动力电机,就用水车;没有传动皮带,就用麻绳;没有专用钢材,就用铁轨。生活更不用说了,吃的大多数是小米、高粱和玉米之类的粗粮。住的是石头窝棚,能源奇缺,下班回来只能摸黑休息睡觉。面对这些,甄荣典一点不觉得苦,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只恨自己学得不快,干得太差。为了多造炮弹,他的双手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茧子,吃饭拿不稳筷子,人也累瘦了一圈,但精力仍十分旺盛,全神贯注扑在岗位上。每天别人还没上班,他就早早来到工房,把准备工作做好。开始业务不熟悉,他认真向师傅们学习。不长时间,就掌握了生产技术,学会了独立操作。</b></h3><h3><b>车炮弹外圆是一种既累人又难做的活,机器是水车动力,有时还要人摇,材料是白口铁,又滑又硬,十分消耗体力和精力,有的工人干两三个月就顶不住,要求调换工种。但是,甄荣典想的却是:如果一换人,就又得从头学起,那要误多少工?少误一点工,多生产一发炮弹,前方就能多消灭几个敌人,我们的战士就会少一些流血牺牲。就这样,不管别人怎样,他从不动摇自已的信念,始终坚守自已的生产岗位,一干就是五年。</b></h3><h3><b>1942年,太行区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职工生活和生产两方面都出现严竣困难。8月1日,军工部第三届工人代表大会在黎城县西头村召开,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参会作了关于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党当前任务的报告,号召全体工人克服困难,度过黎明前的黑暗,争取两年胜利。军工部发动广大职工开展了以提高工效、多造武器、支援抗日为主要内容的军工大生产和增产节约竞赛运动。甄荣典以满腔的热情和忘我的干劲投入到劳动竞赛中。他早来晚走,加班加点,班产达到100发,超过别人正常班产60发的三分之二。在其他人赶上他后,他又利用班前工余时间整好毛坯,磨好刀具,检修好机器,提前做好一切辅助工作,班产量上升到150发。等其他人又赶上他后,他又钻研技术,改单刀车削为双刀车削,大幅度提高工效,使班产量猛增到400发。当别人向他学习,改进刀具再追上他时,他又以拼搏的精神,硬是创造出了75秒车一发炮弹外圆和班产480发的惊人纪录,始终处于领先位置。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追求产量高,而且保证质量好。通过仔细加工,认真自检,做到了件件产品都合格。工人们送他外号“飞机”、“老模范”、“炮弹王”,厂长赞叹他:“如果没有这‘炮弹王’、‘老模范’,我们的生产突击任务,就难以完成。”</b></h3><h3><b>1943年4月17日,军工部在黎城县看后村召开第四届工人代表大会,通过了开展学习甄荣典运动的决定,号召全体职工学甄荣典,赶甄荣典,争当甄荣典式的劳动模范。在甄荣典的带动下,全厂职工你追我赶,加班加点,革新技术,提高质量,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生产竞赛高潮。当月,军工部各厂生产创造新纪录,月产五〇炮弹7365发,八二迫击炮弹982发,单响手枪416支,复装枪弹86070发,手榴弹8281枚,普遍增产20%以上。甄荣典不断迈出新步伐,做出新贡献。8月,出席晋冀鲁豫边区总工会“新劳动者旗手竞选和表彰大会”,当选为“新劳动者旗手”第一名。被誉为“炮弹大王”。新华社和《新华日报》(太行版)播发了他的模范事迹,一时,甄荣典的名字伴随着电波和报纸,传遍整个太行区,飞向整个晋冀鲁豫解放区和各抗日前线后方,成为鼓舞抗战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榜样,也使日本鬼子感到十分恐惧。</b></h3><h3><b>工厂为生命,困难为考验,人民为亲人</b></h3><h3><b>黄崖洞兵工厂生产的枪炮一批一批源源不断运往前线,打得日军措手不及,惊呼“八路军在太行山上兴建了现代化兵工厂,拥有先进设备与外国专家”。历次扫荡,都把摧毁兵工厂作为重点目标,使处于后方的黄崖洞兵工厂也变成了前线。每逢日军扫荡,甄荣典总是站在战斗的最前沿。平时,他就时常琢磨怎么安全巧妙保护机器,避免敌人的破坏。经常在工作之后,一个人走到离工厂三五里外的周围,选择埋藏机器的地点。日军来了,他们把机器埋在河滩里,水渠底,甚至日军必经的大道上等敌人料想不到的地方。然后再拿起从未离开过身的“六五”步枪,变成英勇的自卫队员,冒着生命危险和敌人“捉迷藏”,每当搜索的日军走到埋藏机器的附近,他们就在周围山上向敌人开枪射击,吸引敌人离开,拼上性命保护工厂的“命根子”。</b></h3><h3><b>1940年10月10日,日军3000余人分兵多路扫荡黎城、辽县清漳河两岸,侵入黄崖洞兵工厂地区。战士们英勇顽强,凭险固守。敌人的炮弹从20里外的西井镇打出,在水腰山一带不停轰响着,越逼越近,形势非常紧急。然而,黄崖洞兵工厂却秩序井然,甄荣典和工人们怀着满腔怒火临危不惧,更加起劲地操纵着机器加急生产,决心用自己的行动,迎接面临的严峻考验。他们唯一的信念,就是和敌人抢时间,争速度,多坚持一分一秒,多生产一枪一弹,让前线的战士们多消灭一个敌人。</b></h3><h3><b>当军工部领导来到工厂传达了上级首长的命令,立即坚壁好机器设备,全部转移。一场转运机器的战斗便在全厂打响了。这时已是下午4、5点钟,天色晦暗,毛毛细雨夹着片片雪花,纷纷扬扬,浸透了人们身上的衣服,淋湿了山间崎岖狭窄的道路。搬运工作连夜进行,铣床、牛头刨、发动机、八尺车床等大设备,一件就有上千斤重,滑窄的路又容不下更多的人来推拉,只好靠4个人抬着一步一停慢慢向前挪,随时都有摔下山沟机毁人亡的危险,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甄荣典这年正好24岁,他以自己年轻体壮为理由,主动揽下了抬运大件的任务,和刘发、秦世超、李清秀3人,踏着坚实的步伐,喊着劳动号子,抬了一件又一件,终于把几部机器都分散转移到附近一带山谷里,逐一掩埋了起来。天已临近拂晓,大家刚想换换衣服吃点饭,日军的炮声陡然间又密集起来,不少炮弹就在他们身边的山谷里爆炸开了。时间刻不容缓,甄荣典带领大家迅速撤离,刚一会儿,日军就进入到兵工厂内。一见扑了空,先是气急败坏地放火烧毁了厂房,然后就向着工人们撤退的方向扑来。当时,工人们的着装统一是黑色工作服,日军称“黑八路”,远远看见了就穷追不舍。战斗中,厂部工人与负责掩护的部队失去了联系,1000多职工在军工部刘鹏副部长的指挥下,辗转在黎城、武乡和辽县交界的大山中,与敌人巧妙周旋了三天三夜。他们忍饥抗寒,临危不乱,最后一口气跑了30多里,才冲出了重围。史称“华龙山突围”。</b></h3><h3><b>日军刚刚撤退,甄荣典和工人们就返回到了黄崖洞。虽然厂房大部被烧,但由于隐藏的好,机器全保住了。罗瑞卿来到黄崖洞兵工厂视察,要求迅速恢复生产,限期40天内开工。在甄荣典带动下,工人们连明搭夜加班苦干,只用18天就重新让机器运转了起来。</b></h3><h3><b>随着前方战局的发展和日军对华北根据地“三光政策”的加剧,黄崖洞兵工厂面临的困难和考验更加艰巨。1941年11月11日至19日,日军坂垣师团出动5000余人,分多路重兵进犯黄崖洞。驻守黄崖洞的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在左权副总参谋长的指挥下英勇抗击,激战8天8夜,歼敌1000余人,以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绩取得了“黄崖洞保卫战”的胜利,掩护兵工厂安全转移。但由于日军摧毁严重,埋藏在防空洞内的机器被炸得七零八碎,没有剩下几部完整的。迫使军工部采取化整为零、分散生产的方针,黄崖洞兵工厂一分为三。甄荣典到了一分厂,地点在辽县苏公村。</b></h3><h3><b>当时,只分给他们一部相对完好的车床。剩下6部破损严重的机床没人要,上级问甄荣典他们要不要。甄荣典代表工人们回答:“破的也行,不信没有办法!”他们将炸碎的机件零碎先拼凑对接上,再用道轨上下夹持好,最后用螺丝拧紧,就修补成了。没有床脚,就用板凳代替;车床机头没法修,就用塔轮、皮带轮安上轴顶替。最大的困难是缺动力,可甄荣典他们解决的办法也想的最绝:在大磨盘当中打个四方眼,眼里穿上铁轴把,轴把上四方再安上摇把,每方俩人共8个人共同负责摇动摇把,通过连在磨盘上的皮带带动车床运转。后来他们又把工房搬到漳河边,利用水车代替人力,解放了人工。一个困难刚被解决,另一个困难就又来了,摆在甄荣典他们面前的障碍一个接一个。有了动力,可皮带磨断了怎么办?砂轮、刀具用废后哪来新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困难岂能难住英雄汉?!没有了皮带,他们就把粗麻绳涂抹上松香或淋上水变涩当皮带;没有了砂轮、刀具,就上山采来砂石制成土砂轮,道轨钢上焊上指甲大小的一块锋钢制成土刀具。总之,没有洋机具,就用土办法,一刻也没停下生产的脚步。就这样,在日军的疯狂扫荡之下和艰难困苦的环境之中,由于甄荣典和工人们的坚持,黄崖洞兵工厂分散后的生产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1942年生产五〇炮167门,弹28000多发,八二迫击炮弹1600多发;1943年生产五〇炮350门,弹48000多发,八二迫击炮弹4200多发。用理想和信念武装起来以甄荣典为代表的人民军工,以高度的政治素质和自觉的献身精神创造了战争年代武器生产史上的奇迹。</b></h3><h3><b>1943年太行区连续旱灾,职工生活变得尤为艰苦,口粮供应量减少30%,而且半数以上是高梁、玉米、黑豆等杂粮,加上缺菜少盐,不少职工得了肠胃病。甄荣典除了夜以继日,忘我生产外,还带头向灾荒作斗争,节衣缩食,为根据地人民分忧解难。本来他个高体壮,饭量比一般人大,却也与别人领一样多的口粮,一日三餐早稀、晚汤、中午拌野菜,节余粮食85公斤,相当于4个月口粮,全部上交支援了太行山区灾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甄荣典的感召下,工人们一方面省吃俭用,一方面利用工余时间开荒生产。甄荣典的同伴柴栋良,一个人开荒30亩,硬是从山下清漳河一担一担挑水上山浇灌,秋后收获蔬菜1千余斤,一斤不留全部献给了职工食堂。大家夸赞他,他说:“比起荣典差远了,都是向他学习的。”</b></h3><h3><b>1944年11月,甄荣典和军工部另外17名劳动英雄一起出席了在黎城县南委泉村召开的“太行区第一届杀敌英雄、劳动英雄暨战绩、生产展览联合大会”,大会一致选举甄荣典为一等劳动英雄。</b></h3> <h3><b>革命第一,工作第一,群众第一,他人第一</b></h3><h3><b>1945年大反攻前,军工部新成立了一座八二炮弹厂(军工部六厂),开工20多天了,产量一直很低,大家都很焦急。上级想到了甄荣典,想调他去促进工作。这时甄荣典正好刚到军工部实验所学习,领导觉得他好不容易得到这样一个机会,刚刚开始还没结束就把他调去新岗位,担心甄荣典心里不情愿。谁知派去找甄荣典谈话的指导员还未来得及开口,甄荣典就抢先向指导员提出要求说:现在前线需要更多的炮弹,我要求到生产一线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原来,新炮弹厂的情况甄荣典也听说了,内心非常不安,早就坐不住了。指导员感动的一时说不出话,握着甄荣典的手久久不松。第二天,甄荣典就到新厂报了到。</b></h3><h3><b>甄荣典来到工厂后,看到大伙的情绪都不是很高。个别工人还私下讲怪话:炮弹大王来了,咱看看他有多高的水平吧!甄荣典二话不说,接过机器就开工,第一天就造出了45发炮弹,超过一般工人一倍还多,惊得大家特别是讲怪话的人目瞪口呆,直说“炮弹大王”真是名不虚传,今天算是开眼了,一个个心服口服。然而,甄荣典想的却是: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是怎样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为此,每每下班后,甄荣典就到各宿舍和大家拉家常,谈国际国内形势,交流生产技术。工人们看到炮弹大王没有什么架子,都愿意和他接近,同他说心里话。因此,不几天就和工友们熟悉亲密起来。讲到产量低上不去的问题,一些青年工人反映从前心里有“师道尊严”的意识,认为徒弟不应该超过师傅,担心比师傅做的快了多了师傅不高兴,想的是:人家师傅一天才干20来个,如果咱当学徒的干多了超过师傅,像啥话,师傅脸上能挂得住吗?甄荣典听后,明白了原因,他想:青年工人们的这个想法和做法虽说不对,但他们的顾虑也是可以理解的。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决不能影响到师徒之间的团结,因为只有团结才能更好的生产。于是他教育青年工人们说:比技术你们虽比不过师傅,但比力气年轻人就应该走在师傅的前头。再说了,自古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只听说出状元徒弟,没听说过出状元师傅的。终于,青年工人们“师道尊严”的绳索被甄荣典一句话解开了,不该有的障碍去除了。甄荣典又主动团结工厂的老工人师傅们,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在甄荣典的带动下,全厂上下一条心,师徒拧成一股劲,生产突飞猛进,产量节节上升,人均日产量增加到了50个。甄荣典更是一马当先,日产达到80个,赢得了工人们的钦佩和信任,没多久就推选他当了厂工会主席。军工部领导高兴的合不拢嘴,赞扬他:甄荣典走到哪里,那里的工作就搞的呱呱叫!</b></h3><h3><b>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来,甄荣典和工友们十分兴奋。但很快又听到国民党蒋阎军队乘机进攻解放区的消息,又十分愤怒。前线紧张,炮弹需求激增,上级下达的突击生产任务增加了好几倍,如何才能完成呢?甄荣典想了又想,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单靠几个人,力量再大也不够。必须依靠群众,群策群力,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才行。于是,就向领导提出:这样大的任务,必须拿到群众中去讨论,把计划变成工人自己的目标才能完成。领导很同意他的意见,这样一来,就把计划任务变成了每个人的生产目标。甄荣典又在职工大会上提出挑战书:保证前线弹药供应,一定让部队有足够的炮弹歼灭敌人。工人们个个起劲,纷纷应战,生产进度提高了很多。生产中,甄荣典发现单靠水力带动机床运转慢出活少,就牺牲饭后规定的50分钟午休时间,一个人悄悄开飞车加班。他嫌车床上只有一个切槽刀太慢,又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在上面增加了一个刀具。改进工具和增加时间双管齐下,如同猛虎添翼,一下子就创造出了日车135发八二炮弹壳的又一个惊人纪录。前方捷报频传,工厂生产更加紧张,原定一个月的突击生产时间和任务都延长增加了。一天,在繁重的劳动中,为了救一个不小心的工人,甄荣典的手臂被皮带擦伤,左脚趾骨被卡盘砸折。工友们都劝他休息几天,但他想到前线战斗还在继续,强忍着疼痛,找来一个炮弹箱,将红肿的脚蹬在上面,硬是不歇工。工人们都被他这种革命第一、他人第一、忘我生产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品质深深打动,生产情绪和劳动干劲日益高涨,成千上万的炮弹被生产出来源源不断送往前线,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b></h3><h3><b>1947年,军工部开展“创造刘伯承工厂运动”,甄荣典荣立大功,获得“英雄本色”锦旗。1948年,他又以中国青工代表的身份,前往波兰华沙出席了世界青工代表会议,为中国工人阶级争了光。</b></h3><h3><b>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甄荣典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首长的亲切接见和宴请,并受邀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参加了新中国第一次国庆典礼。</b></h3><h3><b>新中国成立后,甄荣典先后任华北兵工工会主席、太原市总工会和山西省总工会副主席。甄荣典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候补代表;全国总工会第六届、第九届执行委员,第六届、第八届候补委员。</b></h3><h3><b>2000年3月5日,这位民族危机关头尽显英雄本色、国家建设时期更著劳模风范的老人,带着永远不会褪去其光芒的荣誉,在太原病逝,走完了平凡而光荣的一生。</b></h3> <h3><b>甄 荣 典 简 介</b></h3><h3><b>甄荣典同志(1916年2月24日-2000年3月5日)河北省唐县人,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调太行山黄崖洞兵工厂工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授予“新劳动者旗手”、“一等劳动英雄”,荣获“英雄本色”锦旗,被誉为“炮弹大王”。多次受到朱德、彭德怀等领导的接见和点名表扬。1948年参加了全国第六次劳动大会并以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前往波兰华沙参加了世界青工代表会议,为中国工人阶级争了光。</b></h3><h3><b>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华北兵工工会主席、太原市总工会和山西省总工会副主席。1950年9月25日,甄荣典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和宴请,并受邀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参加了新中国第一次国庆典礼。</b></h3><h3><b>甄荣典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代表;全国总工会第六、九届执行委员,第七、八届候补执行委员;第五届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1950年、1952年两次被选为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b></h3><h3><b>2005年甄荣典以其杰出的贡献入选《永远的丰碑》。</b></h3><h3><b>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座谈会上讲话中将甄荣典列为中国工人阶级和革命战争年代的劳模典范,称赞他为“新劳动运动旗手”。</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