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世系图

阜阳吕寨

<h3>人文初祖太昊帝伏羲世系</h3><h3>风姓始祖太昊伏羲帝,华胥氏长子,名方牙,号曰苍牙、苍帝,八卦与文字的创造者,木德皇,公元前4012年己巳至公元前3898年癸亥在位一百一十五年,建都宛丘(在今河南省淮阳市境内),“以龙纪官”,故中华民族有“龙的传人”之说,葬地在今河南省淮阳市太昊陵。生子:咸鸟、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大庭、阴康、栗陆……</h3><h3>2代咸鸟,伏羲之子,生乘釐。3代乘釐,生後照。4代後照,生巴人。5代巴人,封巴国,封地在今四川省三巴地区,为巴族始祖,後裔分支出土家族、土族。</h3><h3>2代皇伯,伏羲之子,任“春官青龙氏”,沿风姓,生青阳氏、青龙氏。3代青阳氏,掌春令,生太昊氏。4代太昊氏,生昊英。5代昊英,任“潜龙氏”之官,生女娲、东方氏(东方氏-支分出东户氏、东氏、户氏)。6代女娲,木德王,即娲皇、女娲娘,建都于中皇山,生有娲氏、有娇氏、女希氏。7代有娲氏,仍姓风姓,后裔有任宿氏、顼臾氏。7代有娇氏,后裔有骄福氏。7代女希氏,下传30多代夷祖渎阿普为夷(彝)族始祖。</h3><h3>2代皇仲,伏羲之子,任“夏官赤龙氏”,生祝融(见下)。</h3><h3>2代皇叔,伏羲之子,任“秋官白龙氏”,生子:蓐收。3代蓐收,生子:金氏。4代金氏,生子:少昊帝。5代少昊帝,金德王,即白帝朱宣,继苍帝帝位,都城在陈仓,葬地在今陕西省云阳少昊陵,一说在今湖南省茶陵县露水乡,生子:浑沌、伏羲氏。6代浑沌,任“降龙氏”之官,生子共工。8代共工,任水正之官,生:刑天。9代水德皇刑天帝,继少昊帝位,“以水纪官”,后裔有刑氏、葛天帝、葛氏、无怀帝。6代伏羲氏,后裔有疱牺氏、宓羲氏。宓羲氏又分出宓氏、伏氏、处氏、羲氏、密须氏。密须氏又分出宓氏、须句氏(分出须氏、句氏)。</h3><h3>2代皇季,伏羲之子,任“冬官黑龙氏”,生子:玄冥。3代玄冥,后代为玄冥氏冥氏。</h3><h3>2代皇少,伏羲之子,任“中官黄龙氏”,生子:苍牙氏。3代苍牙氏,生子:苍帝。4代苍帝,土德皇,继朱襄帝位,都城在陈仓,生子:苍龙氏。5代苍龙氏,后裔有仓颉,任黄帝史官,进一步完善文字创制,又号史皇氏。史皇氏后代分出颉氏、仓氏、史氏。史氏下传至史佚,任周王朝太史官,改姓太史氏。</h3><h3>2代大庭氏,伏羲之子,任“居龙氏”之官。</h3><h3>2代阴康氏,伏羲之子,任“土龙氏”之官。</h3><h3>2代栗陆氏,伏羲之子,任“水龙氏”之官,后裔分出奔水氏、栗陆氏。奔水氏又分出根水氏、竭水氏,后裔融合成水族。栗陆氏后代有古天子陆终帝,土德皇,继帝柱之位,都城可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h3><h3>3代祝融,皇仲之子,生:朱襄。4代朱襄,火德皇,继伏羲帝位,建都株邑,在今河南省淮阳市境内,生子:烈山氏。5至7代烈山氏。8代火德皇帝柱即赤帝祝融氏,继女娲帝位,公元前3767年甲戌至公元前3668年癸丑在位一百年,都城可能在郑州,葬地在今湖南省南岳衡山祝融峰祝融庙,生子:烈氏、有山氏、公孙氏。24代公孙少典,封有熊国,为有熊氏始祖,生:长子炎帝神农,次子少典氏(黄帝远祖)。</h3><h3>炎帝神农姜石年世系</h3><h3>公孙少典因功封有熊国(今河南省新郑县),生二子:长即炎帝神农;次以父字为氏,姓少典氏,袭封有熊国,下传17代至黄帝轩辕氏灭炎帝榆罔而登帝位。</h3><h3>姜姓始祖炎帝神农姜石年,公孙少典长子,公元前3242年己未至公元前3123年戊午在位一百二十年,生:帝哀。</h3><h3>2代炎帝姜哀, 居發鳩山,生:伯陵、女娃、灵恝。</h3><h3>3代伯陵,炎帝哀长子,与吴权妻私通三年生三子:鼓、延、殳。</h3><h3>3代女娃,炎帝哀公主, 居發鳩山,隨炎帝神農岀遊,溺死东海,后世衍化成神话故事“精卫填海”。</h3><h3>3代灵恝,炎帝哀之子,生:互人, “人面魚身”。</h3><h3>4代互人,生临魁”</h3><h3>5代第二任炎帝姜临魁,互人之子,神农氏玄孙,公元前3122年己未至公元前3043年戊寅在位八十年,生困。</h3><h3>6代姜困,生休。</h3><h3>7代姜休,生承、黎。</h3><h3>8代第三任炎帝姜承,休长子,公元前3042年己卯至公元前2983年戊寅在位六十年,生:江。</h3><h3>8代第四任炎帝姜黎,休次子,公元前2982年己卯至公元前2953年戊申在位三十年,生:浑敦。9代浑敦,帝黎之子,三苗始祖之一,生黎(耆)田氏。10代黎田氏,以祖字为氏,封黎国,封地在山西黎岑,生:邛。11代黎邛。12至16代失记。17代黎贪(蚩尤)、黎巨、黎禄、黎文、黎广、黎武、黎破、黎辅、黎弼兄弟九人,加上族兄弟七十二人,共八+-个黎氏支系部族,在炎帝姜榆罔时代东征西讨,夺取了伏羲风姓后裔九黎(夷)国领土,为中原霸主,号称“九黎国”。</h3><h3>9代姜江,帝承之子,生:明。</h3><h3>10代第五任炎帝姜明,江之子,号祝融、赤帝,公元前2952年己酉至公元前2904年丁酉在位四十九年,崩葬南岳衡山(在今湖南省)祝融峰,生:宜、黑齿、浑敦氏、祝融氏。在南方民间传说中称炎帝姜明為火帝、赤帝祝融氏,其女儿被戏称为火碳妹。</h3><h3>11代第六任炎帝姜宜,赤帝长子,公元前2903年戊戌至公元前2859年壬午在位四十五年,生:来。</h3><h3>11代黑齿,赤帝之子,后裔封巨封于封丘为封氏始祖。</h3><h3>11代祝融氏,赤帝之子,守父陵,以父号为氏。12至15代失记。16代祝融氏,任黄帝之师,生鬼臾区。17代鬼臾区,号大鸿,封鬼方国,生大挠、秃氏、区氏。18代大挠,黄帝臣,始创六十甲子纪年法,后裔大成贽,任夏禹帝的老师。</h3><h3>12代第七任炎帝姜来,宜之子,号大庭氏,公元前2858年癸未至公元前2811年庚午在位四十八年,生:里。</h3><h3>13代第八任炎帝姜里,即帝哀,帝来长子,公元前2810年辛未至公元前2768年癸丑在位四十三年,生:炎居。</h3><h3>14代炎居,生节茎、节竝。</h3><h3>15代节茎,炎居长子,生:克。</h3><h3>16代姜克,生:榆罔。</h3><h3>17代第九任炎帝姜榆罔,克之子,公元前2767年甲寅至公元前2713年戊申在位五十五年,在“阪泉之战”中被黄帝轩辕打败,被迫让位,改封潞国,为潞氏始祖,其嫡子袭封潞国,次子仍姓姜氏。</h3><h3>18代姜氏,炎帝姜榆罔次子,19至23代失记。24代姜伯夷,仕尧帝掌礼,主祀泰岳,封吕国为吕氏始祖,下接“吕国世系”及“齐国姜太公世系”。</h3><h3>15代节竝,炎居次子,生:戏器。</h3><h3>16代戏器,生祝融。17代祝融,任火正之官,生:共工。</h3><h3>18代共工,任水正之官,生三子:句龙、术器、倏。</h3><h3>19代句龙,共工长子,任土正后土之官,生:信。20代信,生伯夸父。21代伯夸父,任西方昧谷(即今甘肃秦州市西南五十里崦嵫山)观日点星象官,追逐日影而死,生:西岳。22代西岳,主祀华山,生:先龙。23代先龙,生:氐羌。24代氐羌,姜姓,氐族、羌族的共同祖先。</h3><h3>19代术器,共工次子,生:噎鸣。20代噎鸣,生“岁十有二”——十二子均以岁名,以十二地支区别长幼。21代噎鸣十二子:子岁、丑岁、寅岁、卯岁、辰岁、巳岁、午岁、未岁、申岁、酉岁、戌岁、亥岁。19代倏,共工第三子,以父名为氏,为共工氏始祖。20至23代失记。24代共工氏,任尧帝时水正之官,别称共正。25代共工氏,在舜帝时被流放到幽州(今北京市密云县故共城),后裔姓共氏,分支出洪氏、龚氏。</h3><h3>姜氏齐国世系(炎帝姜榆罔后裔)</h3><h3>始祖齐太公姜尚,即姜望、太公望、姜太公、吕太公、吕望、吕尚,本吕国宗室之後,末代炎帝姜榆罔後裔,助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大功于天下。公元前1129年壬申,周武王封于齐国,公爵,主持东岳泰山的祭祀,赐姓姜氏,以延续其先祖圣帝炎帝神农姜石年姜姓的香火祭祀,建都营丘,寿97岁。生十三子。</h3><h3>二代齐丁公姜吕伋,姜太公太子。生四子:乙公、聂氏、崔氏、丁氏。</h3><h3>二代纪国始祖姜某,姜太公次子。封纪国,封地在山东省东莞郡剧县。传至第四代纪侯,向周天子周夷王谮言诬陷齐哀公姜不辰,导致齐哀公被周天子活活烹煮而死,改立哀公之弟姜静为齐胡公。自此,纪国与宗主国齐国结仇。传至十二代纪侯,纪国被齐国吞并,宗室后裔以国号为氏,姓纪氏。</h3><h3>二代丘某,姜太公之子。以首都地名营丘之丘字为氏,为丘氏始祖。后裔传至清朝,朝廷为笼络汉族民心,以避儒教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名讳为由,强令丘氏改姓邱氏。</h3><h3>二代尚某,姜太公之子。以父字为氏,为尚氏始祖。</h3><h3>二代彰氏,姜太公之子。后去“彡”为章氏。</h3><h3>二代易氏,姜太公之子。</h3><h3>二代年氏,姜太公之子。</h3><h3>三代齐乙公姜得,齐丁公太子。生子:癸公。</h3><h3>三代聂某,齐丁公次子。封于聂邑,以邑名氏,为聂氏始祖。</h3><h3>三代崔某,齐丁公第三子。封于崔邑,以邑名为氏,为崔氏始祖。</h3><h3>三代丁某,齐丁公第四子。以父亲谥号为氏,为丁氏始祖。</h3><h3>四代齐癸公姜兹母,齐乙公太子。生三子:哀公、胡公、献公。</h3><h3>五代齐哀公姜不辰,癸公太子。因纪侯陷害,被天子周夷王活活烹杀,改立其弟姜静为齐胡公。</h3><h3>五代齐胡公姜静,癸公次子,哀公之弟。</h3><h3>五代齐献公姜山,癸公三子,胡公之弟。公元前859年壬寅至公元前851年庚戌在位九年。元年(公元前859年),齐献公将齐胡公所生诸位公子驱逐岀齐国,并将首都从营丘搬迁到临菑。生子:武公。</h3><h3>六代齐武公姜寿,献公太子。公元前850年辛亥至公元前825年丙子在位廿六年。生子:厉公。</h3><h3>七代齐厉公姜无忌,武公太子。公元前825年丙子至公元前816年乙酉在位九年。生子:文公、厉氏。</h3><h3>八代齐文公姜赤,厉公太子。公元前815年丙戌至公元前804年丁酉在位十二年。生子:成公、公子高。</h3><h3>八代厉某,厉公之子。以父亲谥号为氏,为厉氏始祖。</h3><h3>九代齐成公姜脱,文公太子。公元前803年戊戌至公元前795年丙午在位九年。生子:庄公。</h3><h3>九代齐公子高,文公之子。生子:公孙奚,食采卢邑。公孙奚生三子:长子袭封卢邑,以邑名为氏,为卢氏始祖;次子以祖父(公子高)之名为氏,为高氏始祖;三子以父名(公孙奚)之名为氏,为奚氏始祖。高氏从公子高算起,下传至第十代高柴(孔子弟子),高柴的一个儿子以父字为氏,为柴氏始祖。</h3><h3>十代齐庄公姜购,齐成公太子。公元前794年丁未至公元前731年庚戌在位六十四年。生子:厘公、夷仲年。</h3><h3>十一代齐厘公姜禄甫,庄公太子。公元前730年辛亥至公元前698年癸未在位三十三年。生子:襄公、公子纠、桓公、女(嫁鲁桓公)。</h3><h3>十一代公子夷仲年,庄公之子。生子:公孙无知。</h3><h3>十二代齐襄公姜诸儿,厘公太子。公元前697年甲申至公元前686年乙未在位十二年。八年(公元前690年)伐灭纪国。</h3><h3>十二代齐公主姜氏,厘公之女。嫁鲁国,为鲁桓公夫人。</h3><h3>十二代齐公子纠,厘公之子。</h3><h3>十二代齐桓公姜小白,厘公之子。公元前685年丙申至公元前643年戊寅在位四十三年。二年(公元前684年丁酉)伐灭郯国(谭国?)。生十多个儿子。</h3><h3>十二代齐君公孙无知,庄公之孙,公子夷仲年之子。公元前686年十二月篡位被杀。</h3><h3>十三代齐君公子无诡,齐桓公长子。公元前643年十二月继位,三个月后被杀。</h3><h3>十三代齐孝公姜昭,齐桓公之子。公元前642年己卯至公元前633年戊子在位十年。</h3><h3>十三代齐昭公姜潘,齐桓公之子。公元前632年己丑至公元前613年戊申在位二十年。生子:齐君姜舍(公元前613年戊申继位被杀)。</h3><h3>十三代齐懿公姜商人,齐桓公之子。公元前612年己酉至公元前609年壬子在位四年。</h3><h3>十三代齐惠公姜元,齐桓公之子。公元前608年癸丑至公元前599年壬戌在位十年。生子:顷公。</h3><h3>十三代齐公子雍,齐桓公之子。</h3><h3>十三代东郭氏,齐桓公庶子。居住在齐国首都临菑城东廓,以地名为氏,为东郭氏始祖。注:“郭”与“廓”为通假字。</h3><h3>十三代齐公子庆父,齐桓公之子。生子:庆某,以父字为氏,为庆氏始祖。下传至东汉安帝(107年丁未至125年乙丑在位)时,东汉侍中、江夏郡太守庆纯避汉安帝之父清河王刘庆名讳,改姓贺氏,为贺氏始祖。</h3><h3>十四代齐顷公姜无野,齐惠公太子。公元前598年癸亥至公元前582年己卯在位十七年。生子:灵公、公子樝。</h3><h3>十五代齐灵公姜环,顷公太子。公元前581年庚辰至公元前554年丁未在位廿八年。生子:庄公、景公。</h3><h3>十五代齐公子樝,顷公之子。食采樝邑,以邑名为氏,为樝氏始祖。后改查氏。</h3><h3>十六代齐庄公姜光,齐灵公太子。公元前553年戊申至公元前548年癸丑在位六年。</h3><h3>十六代齐景公姜杵臼,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公元前547年甲寅至公元前490年辛亥在位五十八年。生七子:太子、荼、寿、驹、黔、驵、阳生</h3><h3>十七代齐太子姜某,卒于齐景公五十八年(公元前490年)夏,比父亲景公死早几个月,不得继位。</h3><h3>十七代齐君晏孺子姜荼,齐景公之子。公元前489年壬子继位。</h3><h3>十七代齐公子寿,齐景公之子。</h3><h3>十七代齐公子驹,齐景公之子。</h3><h3>十七代齐公子黔,齐景公之子。</h3><h3>十七代齐公子驵,齐景公之子。</h3><h3>十七代齐悼公姜阳生,齐景公之子。</h3><h3></h3> <h3>公元前488年癸丑至公元前485年丙辰在位四年。生子:简公、平公。</h3><h3>十八代齐简公姜壬,悼公太子。公元前484年丁巳至公元前481年庚申在位四年。</h3><h3>十八代齐平公姜骜,悼公之子。公元前480年辛酉至公元前456年乙酉在位廿五年。生子:宣公。</h3><h3>十九代齐宣公姜积,平公太子。公元前455年丙戌至公元前405年丙子在位五十一年。生子:康公。四十五年(公元前411年庚午),宰相田庄子卒。次年,田庄子之子田齐继任为齐国宰相。五十一年(公元前405年),田会在廪丘造反。</h3><h3>二十代齐康公姜贷,齐宣公太子。公元前404年丁丑至公元前379年壬寅在位廿六年。十九年(公元前386乙未),宰相田齐篡夺齐国政权,自称田齐太公,建立田氏齐国,迁齐康公于海滨。齐康公在海滨生活艰难,以钭为釡(炊具),子孙中一支姓钭氏,一支姓齐氏。【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