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扬州打卡第一站:</h3><h3>寻找儿时舌尖上的美味——火烧</h3><h3>地点:皮市街大油火烧(网红店)</h3><h3> 昏暗小屋,五十岁夫妻俩依照古法制作火烧,整个过程安安静静充满默契。这和记忆中的场面完全不一样。</h3><h3> 记得小时候,火烧店是在上学的途中,所以常去买着吃。那家店热闹的很,无论是做火烧的,还是买火烧的,大家一起,毫无顾忌的大声说笑聊天,东家长西家短,不时还哈哈哈大笑一场,做火烧的是个30来岁的女子,嗓门大,做事特别泼辣。在裹葱花前,她总是将面皮来回摔打,面皮在案板上“啪啪”作响,一会儿就变成一张薄薄的长片,然后麻利地用手擦上薄薄的一层油,一层盐,再抓一大把葱花,掐一小团荤油,从面皮最前头慢慢裹回来,一边裹一边将两边的面皮往里压,防止葱花掉落出来,一边还把面皮继续拉长,我那时常担心她把面皮拉断,可神奇的是,从没看她失过手。接下来就是烤制了,铁板上刷上薄薄一层油,将裹好葱花的面团放在铁板上用手按成圆饼 ,几分钟后翻个面,一个个面饼在她手中翻飞如蝶,我总纳闷,她不觉得烫手吗?待面饼两面略显金黄就将铁板滑向一边,板下炉中另有玄机,将半熟的面饼围炉一圈,盖上铁板,继续烤制,中途需要刷一次油,翻个面,再刷一次油,直到烤得有些焦黄,火烧就做好了。</h3><h3> 刚出炉的火烧,一口下去,“咔擦”一声,那叫一个脆,舍不得浪费一点的我,总是猫着腰,一手拿火烧,一手等在下巴下,准确地接住伺机逃跑的每一片脆皮。除了脆,上等火烧的另外一个灵魂之处就是咸香,那个度实在太重要了, 多一分太咸,少一分就没了滋味。我记忆中的那位女子从没失过手。</h3><h3> 面前的这对老夫妻,制作的整个过程和印象中的差不多,但没有摔面皮的过程,铁板上的油也放得太多些。</h3><h3> 拿到手,我是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我太期待儿时记忆中的味道再次苏醒,可入口没有那么脆。我没死心 ,又咬了一口,慢慢嚼了嚼,感觉淡了些。咬完第三口,说实话,心有些凉了 ,我笃定了,手中的火烧完全没有记忆中的味道。脆,咸香——我认为的一个优秀火烧的灵魂它都不具备。</h3><h3> 失望的同时我迅速判断出它失败的原因,最大问题出在面身上,面太不劲道,黏在一起 ,一层一层的效果几乎没有。盐擦得太少,油给得太多。再有什么原因,大概就是儿时吃火烧的氛围和心情了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