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阅】不负重托|牢记嘱托逐梦前行 书写精彩齐鲁答卷

资深书記官

<h3><b>牢记嘱托逐梦前行 书写精彩齐鲁答卷<br></b><b><br></b></h3><h3><b>——写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b></h3><h3><b><br></b></h3><h3>历史的长河里,总有一些关键时间,会被永远铭记。</h3><h3>对山东而言,2018年3月8日就是这样一个重大时刻。当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坚定传承红色基因、树立正确政绩观等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山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h3><h3>这是中央对山东多年期许的概括深化,也为山东新时代发展划出了基本坐标。</h3><h3>又到春暖花开时,齐鲁大地响回声。一年时间很短,那些激动人心的场景仿佛仍在眼前;一年时间也足够长,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已经融入齐鲁大地底色,迸发出强大力量。</h3><h3>一年来,山东干部群众始终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将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细化为具体发展思路、工作措施和制度机制,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为目标,以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三大攻坚战、军民融合、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区域协调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八大战略布局为支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保障,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的整体发展格局。</h3><h3>一年来,山东干部群众始终激昂改革开放的主旋律,焕发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聚焦重点难点工作,迎着困难上,沉到一线干,发起一次次冲锋,炸掉一座座碉堡,攻下一个个山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真抓实干的行动,在披荆斩棘中不断开辟山东发展新境界。</h3><h3>历史的价值,在于孕育未来。重温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回顾一年来的发展,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审视过去、展望未来,一步一步把总书记的嘱托变为生动实践,一亿齐鲁儿女信心无比坚定,步伐无比豪迈。</h3><h3><br></h3><h3><b>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b></h3><h3><b>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b></h3><h3><b>推动“五个振兴”开花结果</b></h3><h3><b><br></b></h3><h3>45岁的赵世英,种了25年蔬菜大棚,但刚看到智能冬暖式大棚时还是感到一种震撼:棚高足有6米,长达235米,上方整齐排列着3种管路——白色的水管,可自动喷淋降温;黑色的电路管,负责为蔬菜供电补光;灰色的输气管,能自动调节二氧化碳浓度。用这样的大棚种西红柿,亩产达10万斤,是普通大棚的5倍,年利润可达40万元,相当于一家小型加工厂。</h3><h3>这种智能冬暖式大棚,位于寿光市田柳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内。采用“公司投资、农户租种”等模式,寿光2018年建起18个这样的农业示范园区。依托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这里制订的设施蔬菜全产业链标准正走向省外,引领全国的“菜篮子”升级换代。</h3><h3>而在60公里外的潍坊港,还有更大的变化发生。借助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政策,进口水果、冰鲜水产等将从这里上岸。潍坊海关预计,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商等政策落地后,潍坊农业将加速“买全球”“卖全球”,山东农民也将成为最早经受全球先进农业洗礼的“国际农民”。</h3><h3>这片创造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的农业沃土,用一系列崭新变化,折射出齐鲁大地乡村振兴大潮涌动的壮阔图景。</h3><h3>“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山东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h3><h3>这是山东的荣光,更是一种鞭策。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创造了诸多影响全国的经验模式,这让人们愈加期待:齐鲁大地这次勇挑重担,能否给全国带来更大惊喜?</h3><h3>省委书记刘家义表示,必须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定扛起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政治责任,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高层次发展,努力把乡村振兴这盘大棋下好下活。</h3><h3>一年来,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断求索只争朝夕。制度设计上,山东编制《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5个专项工作方案,形成了“1+1+5+N”的政策体系,搭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工作机制上,山东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机制,推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h3><h3>有了战略谋划,还要有以简驭繁的运筹策略。乡村振兴必须破解人才、土地、资金和产业等难题,山东以改革开路,闯关夺隘。</h3><h3>没有人才,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山东相继出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等政策举措,既引导各类人才流向乡村,又挖掘培育乡村本土人才。眼下的齐鲁大地,资本下乡团队、回乡创业团队、农村专业人才团队和新型职业农民相互激励,到处一片勃勃生机。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代表介绍,2018年有1.5万名农民走进山农大接受培训,山农大今年将增设智慧农业、农业园区管理等专业,培养乡村振兴急需人才。</h3><h3>土地是乡村最大的资源,用地难是很多项目推进的“堵点”。作为国家试点,德州禹城101宗1702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村头镇尾的闲置地变成了园区、工厂和服务点。山东作为全国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省份之一,99.7%的涉农村组完成清产核资,36.2%的承包地实现流转。</h3><h3>涉农资金“九龙治水”,一度带来诸多难题。山东大力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按照“能整尽整”原则,把涉农资金纳入乡村振兴“资金池”,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2018年山东统筹涉农资金340亿元,今年整合资金将达400亿元。</h3><h3>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山东抓好农业产业升级的“先手棋”。在菏泽牡丹区都司镇黄堂村,大学生孙振正在寻找闲置房屋与土地,准备发展果树种植和高端民宿。原本跟着老师来村里搞设计的孙振,眼看着村里的臭水坑变成小公园,荒废宅基地建起村史馆,下定决心留在农村发展。“山东乡村正在经历一场巨变,这里的机遇不比城市少。”孙振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h3><h3>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五个振兴”正在开花结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足音铿锵,未来可期。</h3><h3></h3>

振兴

乡村

山东

齐鲁大地

总书记

齐鲁

嘱托

潍坊

大棚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