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佛山市教研室教学视导的高明区初中英语读写课研讨

Selina

<h3><b> 3月5日上午,佛山市教研室对高明区东洲中学进行教学视导。</b></h3><h3><b> 佛山市初中英语教研员何润青老师和高明区中学英语教研员陆珊珊老师在全体高明区九年级英语备课组长与骨干教师的陪同下,对叶趣兴老师在九(3)班上题为“Module 6 Unit 2 Knives and forks are used for most Western food.”的读写课进行了观课议课。</b></h3> <h3><b>  叶老师先用一个生动的短视频作为导入,为学生展示了table manners这个主题。</b></h3> <h3><b> 整节课,学生精神面貌良好,课堂活动参与度较高。</b></h3> <h3><b>  学生非常踊跃,积极举手发言!</b></h3> <h3>  <b>学生小组合作,就“Chinese Eating Customs”进行交流和讨论。</b></h3> <h3><b>  在学生写作的整个过程中,叶老师都有巡视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b></h3> <h3>  <b>庞大的听课队伍由九所初中的九年级英语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观课非常认真、细致!</b></h3> <h3>  <b>到了对学生写作作品展示和点评的环节:这位学生的书写还算工整,是个值得学习的榜样呢!</b></h3> <h3>  <b>叶老师认真批改和点评,指出当中的错误。</b></h3> <h3>  <b>佛山市初中英语教研员何润青老师对课堂细节的观察非常严谨。她轻轻地走到学生身边,细看他们写作的过程,以得知他们的困难所在。</b></h3> <h3><b> 课后全体听课人员进行集中交流与研讨。</b></h3> <h3>   <b>何润青老师指出本节读写课的亮点:</b></h3><h3><b> 教师整体教学思路清晰明确,能适时运用竞争机制和积极的口头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亦有重视在阅读课后的输出中培养篇章意识,读后写作任务所设置的情景也真实合理。</b></h3> <h3><b>  听课老师们也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深入的反思:</b></h3><h3><b> 本节课各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什么?</b></h3><h3><b> 教学目标是否实现?</b></h3><h3><b> 读写课平时常规的做法是什么,而本节课又省略了什么过程、缺乏了什么样的教学要素?</b></h3> <h3>   <b>何润青老师提醒老师们一起去关注两个值得深思的问题:</b></h3><h3><b> 学生从阅读文本中获取了什么?</b></h3><h3><b> 课堂上所做的几个阅读活动对写作有没有帮助?</b></h3><h3><b> 事实上,教师让学生回答两个问题、填完一个表格,就马上跳到了中国饮食习俗的介绍,但是这个活动基于的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而非阅读文本,完全不能体现本节课的输入。</b></h3> <h3><b>  最后,何老师为九年级英语读写课型提出了以下宝贵的建议:</b></h3><h3><b><font color="#ed2308">一、读前所播放的视频应该与阅读文本的主题有很大程度的相关性。</font></b></h3><h3><b> 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明确教学目标是对比中西方饮食文化。或者在播放视频的同时,设计好真实的情景,布置整节课最终要输出的任务,以任务引领课堂活动的开展。</b></h3><h3><b><font color="#ed2308">二、重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前的预测,激活原有图式、建构新的图式。</font></b></h3><h3><b> 读前让学生根据标题“Do as the Romans do” 预测文本内容,譬如,以一系列的问题让他们产生好奇心、形成进一步阅读文本内容的内在动机:</b></h3><h3><b> Who are Romans? Who should do as the Romans do? </b></h3><h3><b> Why people should do as the Romans do? Do what? How to do?</b></h3><h3><b><font color="#ed2308">三、阅读课的课堂活动设计要体现:针对性、过程性和引领性。</font></b></h3><h3><b> 在阅读过程中,既要训练学生的阅读微技能(如:本课可以训练获取、筛选、处理信息,以及根据事实、找到证据来科学推断文章的出处和写作对象的阅读技能),也要帮助学生形成可迁移的学习策略(如:本课是介绍西方饮食习俗的说明文,从阅读文本可以获取该类说明文的相关语言和框架),并最终引导学生把这些策略运用到读后的写作任务当中。</b></h3><h3><b><font color="#ed2308">四、明确学生写作困难,注重过程性的指导和评价。</font></b></h3><h3><b> 本课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相对有话可说。在读后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往往缺乏的是语言和框架,而不是写作的内容。因此,必须为他们的写作搭建脚手架,提供足够的语言支助,给予更多更深入的写前指导,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如:内容的逻辑性、篇章的连贯性,以及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b></h3><h3><b><font color="#ed2308">五、重视写作过程中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的培养。</font></b></h3><h3><b> 对比中西方饮食风俗的文化差异其实是价值观的一种渗透,也就是核心素养中对文化品格的培养。</b></h3><h3><b> 如果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我们可以通过拓展训练,增加一篇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主题的阅读素材,加大语篇的输入量,以提高最终语言输出的质量。</b></h3><h3><b><font color="#ed2308">六、总体建议:</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010101">所设计的写作任务应该具备丰富的情景,要从“模仿式、套框架式”的训练,转变为“重视写作思路的形成,关注思维发展过程”的有真实交际需求的活动。</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 读后写作训练必须与前面的阅读紧密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要利用阅读的语篇对写前语言进行充分的铺垫。</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 建议教师 结合教材中的Activity 5,让学生在阅读完西方饮食风俗后,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历,评价文章哪部分比较surprising、interesting、unusual,与此同时,其实就是在与文本互动,并产生自己的思维和价值观。</font></b></h3>

学生

写作

阅读

老师

文本

读写

高明区

何润青

课堂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