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年三十前夜,我们出发,…走进玄奘笔下的“达罗毗荼古国”</p> <p class="ql-block">上学时,就知道: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中国是亚欧大陆四大原生文明,</p><p class="ql-block">古老的印度河流域孕育着早期的古印度文明,五千年来,吠陀文化、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莫卧儿帝国,形成灿烂辉煌的古印度历史。</p><p class="ql-block">中国和印度,历史上来往密切。西汉称印度为“羌独”、“身毒”,至东汉,则称印度为“天竺”。</p><p class="ql-block">尤其自唐朝开始佛教的传入,使中国文化与古印度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但古印度文明到底是什么样的?对我一直是个迷。</p><p class="ql-block">由于古印度没有史学传统,除了很多神话故事,似乎没有看到过明确连贯的历史文字记载。</p><p class="ql-block">正巧,有一个由一批法国学者和专业人士组成的,名为“达罗毗荼(draviḍa)古国考查团”的行程。</p><p class="ql-block">我们要亲自走一走,看一看印度南方~玄奘笔下的“达罗毗荼古国”,看看那里的达罗毗荼人。据说,那里保留了许多最纯正的古印度文化遗迹…。(抱歉,为了便于对照,法文地图上用手写标注的中文地名。)</p> <h3>身体行走于世界,</h3><h3>灵魂随之飞扬。</h3><h3>透过文字了解世界,</h3><h3>再去用脚去认知,丈量…</h3><h3>未知的世界,</h3><h3>总是令人心迷神往…</h3><h3>探索古印度的旅途</h3><h3>就从这里起航……</h3><h3>在中国的大年三十前夜,说走就走啦!</h3> <p class="ql-block">上午十点从巴黎戴高乐机场起飞,飞行九个半小时,加上四个半小时时差,于印度时间半夜二点在南部城市泰米爾纳德邦首府金纳落地。</p><p class="ql-block">出关,取行李,一切完毕,出得机场,已是2月4日凌晨三点半,正是中国的大年三十。</p> <p class="ql-block">接我们的,是个叫Aurl(阿胡拉)的印度小伙子,达罗毗荼人,讲一口流利法语,十分爽朗健谈。</p><p class="ql-block">匆匆赶到酒店,已近4:00,只有换洗衣服的时间。8:00出发,开始了我们的“探索之旅”。</p> <h3>早上,学的第一句泰米尔语:</h3><h3>“你好~Vanakame”!<br></h3><h3>同时被自豪的告知:泰米尔语是与拉丁语一样悠久的古语,但不同的是,它仍在被使用。(“泰米尔”即“达罗毗荼”,英语“draviḍa”是一个意思)</h3><h3>顺便说一句:印度是个多民族混合联邦制国家,各个“邦”,可以自己民选“政府”,所以,正式“官方语言”,有22种。</h3> <h3>我们来到的印度南部,由印度半岛最南端的安得拉邦、卡纳塔克邦、喀拉拉邦、泰米尔纳德邦四個邦,以及拉克沙群岛组成。</h3><h3>不同于有着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北方平原,这里因中间的“德干高原”,与印度的中,北部隔开,形成了不同的“独立王国”。</h3><h3>这个印度半岛最南端的”三角区,就是玄奘笔下的“达罗毗荼古国”。</h3><h3>这是个全部由达罗毗荼人构成的“被人遗忘的角落”,历史上几乎没有被外来人占领;</h3><h3>近代没有经历社会的动乱,野蛮的工业化破坏,</h3><h3>现代又很少被旅行社“关注”。因祸得福,得以保留了“原生态”的印度灿烂古文明。</h3> <p class="ql-block">发源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虽然起源很早,几乎与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同时。但历史上二次被异族文化“斩断”:</p><p class="ql-block">一次是公元前2000年,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p><p class="ql-block">另一次是公元11世纪的伊斯兰入侵。</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所知的印度,看似相同,但实际上,不论是人种分类,文化根源,宗教信仰,民俗风情,北部和南方,都有很大的不同。</p><p class="ql-block">印度北方和中部,泰姬陵…等地建筑虽然名气大,也漂亮,但从历史时期来看,印度北方和中部,多是伊斯兰和莫卧儿王朝11世纪入侵后的遗留,或受其影响,不能算是“原汁原味”的古老印度文明。</p><p class="ql-block">那么,真正的古老印度文明在哪儿呢?这就要从“<b>达罗毗荼人</b>”说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达罗毗荼人</b></p> <p class="ql-block">远古時,非洲大陸人類始祖(黑人)跨越中東後,一部分人去了歐洲,進化成白人的祖先;</p><p class="ql-block">一部分人去了亞洲,進化成蒙古人種(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的祖先;</p><p class="ql-block">一部分人留在中亞,進化成阿拉伯人和中亞人的祖先;</p><p class="ql-block">還有極少數人延印度南方的海岸遷徙,最後定居在那里。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南方的印度人和非洲的黑人血緣最近,所以非常黑,他们是人类从非洲走出后,到达欧亚大陆定居的第一批人,是欧亚大陆最古老的人种~達羅毗荼人。</p><p class="ql-block"><br></p> <h3>北方的印度人,是中亞人波斯的一支後裔,和部分歐洲白人(亞力山大遠征时留下的后裔),加上蒙古人(莫臥兒王朝)混血後產生的獨特人種。</h3><h3>这里要说明:印度-雅利安(英语:Aryan)人,与希特勒所说的雅利安优选人种(Herrenrasse),不是一回事,应是中亚人后裔。</h3> <p class="ql-block">而真正的,叫达罗毗荼人的印度原住民,50万年以前就开始在古印度这片土地上过着刀耕火 种的生活。到了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达罗毗荼人的足迹遍布到了整个古印度。</p><p class="ql-block">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达罗毗荼人在印度河流域创造了独特的印度河文明~哈拉帕文明。(位于现在的巴基斯坦。)</p><p class="ql-block">对这个神秘的古文明,资料这样说的:</p><p class="ql-block">“考古学家对哈拉帕文明的遗址摩享佐·达罗进行了最广泛的发掘。摩享佐·达罗面积约100平方千米,分西侧的城堡和东侧的广大市街区。西侧的城堡建筑在高达10米的地基上,城堡内有砖砌的大谷仓,和被称为“大浴池”的净身用建筑等,其中最令人惊讶的是谷仓的庞大,显示了这个城市当时的富足。”</p><p class="ql-block">“市区有四通八达的街道,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各宽10余米,市民的住房家家有井和庭院,房屋的建材是烧制过的砖块。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是难以置信的,因为在其他古代文明中,砖块只用于王宫及神殿的建筑。”</p><p class="ql-block">“最令考古学家惊异的是其完整的排水系统。其完善程度就连现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现代都市,也未必能够达到。</p><p class="ql-block">二楼冲洗式厕所的水,可经由墙壁中的土管排至下水道,有的人家还有经高楼倾倒垃圾的垃圾管道。从各家流出的污水,在屋外蓄水槽内沉淀污物,再流入有如暗渠的地下水道、地下水道纵横交错,遍布整个城市。面对如此密集的地下水道,人们不禁瞠目结舌。”</p><p class="ql-block">“住宅区各处均设有岗哨。从挖掘结果看,这是一个十分注重市民生活公共设施的城市。”</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 </p><p class="ql-block">它没有宫殿,所有的住房水准又都一样,完全不同于宫殿神殿林立的古印加,美索不达米亚及国王、法老陵密布贫富悬殊的埃及。</p><p class="ql-block">(天啊!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乌托邦”吗?!)</p><p class="ql-block">“除了完善的公共设施之外,还有不少通向印度河乃至阿拉伯海的港埠,这是国内外活跃经济活动的表现。”</p><p class="ql-block">这所有的一切出于何人的规划?</p><p class="ql-block">“这个设计师可以说具有现代化的头脑。另外,整个摩亭佐·达罗没有防御系统和攻击武器,也没有精美夺目的艺术作品,这也是已知古代文明中的唯一先例。”</p><p class="ql-block">“出土人类骨骼的鉴定也表明这里的人融混了许多人种的要素,不是现在已知的某个特定民族,即,是一个完全独立而特殊的文化和民族~前達羅毗荼人。”</p><p class="ql-block">看完这些资料,我立刻被古達羅毗荼人迷住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约公元前2000年,中亚的雅利安人南迁入印度,并从印度河流域扩展至恒河流域以及整个印度次大陆。这里的原土著 “达罗毗荼人”被挤压到印度南方。</h3><h3> 被趕到次大陸南部的达罗毗荼人,逐渐接受了婆罗门教(即后来的印度教)。历史上又发展成几个著名南方古国:朱罗(Chola)、潘地亚(Pandya)、哲罗(Chera)等,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化。<br></h3><h3>11世纪,伊斯兰入侵,先是突厥人,后是蒙古人建立莫卧儿王朝。</h3><h3>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里,印度本土的佛教完全被摧毁,印度教“委曲求全”得以生存。</h3><h3>在整个印度河流域与恒河流域全部“沦陷”于伊斯兰之时,只有南方的印度教土著番王们,依靠南部的地形坚守。他们正是达罗毗荼人。</h3><h3>从某种意义上说,达罗毗荼人才是纯正印度古文化的“传承人”。</h3><h3><br></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钦奈(Chennai)</b></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的第一站<b>钦奈(Chennai</b>),曾名马德拉斯,属南印的一个罗毗荼古国~帕拉瓦(Pallavas)王朝,统治泰卢固地区和北部泰米尔地区长达约600年。最终在9世纪被朱罗王朝击败。 帕拉瓦人以石刻建筑而知名。</p><p class="ql-block">现在是冬天,这里气温30多℃,算是最凉快的季节啦!听说夏天能到40℃多,庆幸来的是时候!</p><p class="ql-block">走到钦奈大街上,第一感觉,就是与印度北方的不同。</p><p class="ql-block">这里民风古朴,淳厚,街上随便遇到的。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给你个坦诚而愉快的微笑。没有商业式的虚伪和纠缠,也没有戒备式的躲闪和怀疑,让人如沐春风,原来的一些担心和顾忌一消而散,心和笑容一起融化开啦!</p> <h3>这里的水果丰富多彩,让人每样都想尝尝。卖水果的大叔很实诚,对外国人和对当地人,一视同仁。</h3> <h3>金纳即使算大城市,但很多地方,还是像中国的五,六十年代,要到公共水站取水。但也像那时的中国,人们笑的如此友好而坦诚,整个一个“不设防”!</h3> <h3>没想到,走访的第一个文化点,竟然是由葡萄牙探险家建于1545年,1893年由英国建筑师重建的这座哥特式风格古教堂~圣.托马斯圣殿(San Thome Basilica),属罗马天主教宗座圣殿。</h3><h3>“巴西利卡”(Basilica)希腊语,原意是“王者之厅”,今天的天主教会中,纪念某位特殊圣徒的教堂才被赋予“宗座圣殿~Basilica”头衔。如梵蒂冈的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圣彼得大教堂),就是位于梵蒂冈的天主教宗座圣殿</h3> <h3>圣.托马斯是耶稣的12使徒之一,作为传教士于公元52年到达印度,公元72年被杀,后被封圣。~宗教从另一方面印证,南方自古以来,与西方的交往密切。</h3> <h3>这里亦被视为“东方的天主教圣地”,教皇让.保罗二世曾亲临拜祭。</h3> <h3>穿上印度“纱丽”的圣母,很“接地气”,受到当地信徒的爱戴和香火。</h3> <h3></h3><h3>钦奈濒临孟加拉湾,是自古以来的航海和渔业重镇。偶然“闯进”的渔村,使我们喜出望外,似乎来到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世界。</h3> <h3>海风薰薰,沙滩上布满渔网和各种用图案和颜色装饰的渔船。</h3> <h3>老妈妈晒鱼干的红毯,配上后面的渔村,好像美丽的装饰画。</h3> <h3>那些沿海岸边一望无际的船,都是船头尖尖翘起,长长的,窄窄的,五颜六色,像是晾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排排“大鱼”。</h3> <h3>据说:这是当地特有的一种古老船只“Echoués”,由长木条拼接而成,不用时,可以拆开收起。现在大多不拆了,但海边仍能看到这种最原始的船。</h3> <h3>打来的鱼,就由家里的“老奶奶”直接在路边“销售”,老人看来颇为自豪“自家的收获”。</h3><h3>…一时恍惚:千年前,也是这样的老奶奶,在路边卖着同样的鱼…,是她“穿越”到了现代?还是我“穿越”到了千年之前?…</h3> <h3>钦奈的博物馆是不能错过的,在很漂亮的红色英式建筑群内。内部拍照需交费。</h3><h3>馆藏十分丰富,可惜的是地方有限,太挤了。</h3><h3>尤其令人意外的是,它居然号称是欧洲以外拥有罗马遗物最多的博物馆。</h3><h3>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尊公元一世纪的高大女性直立雕像,几乎是古希腊的脸型和发式,衣裙垂地,手托莲花,颇有“雅典娜”女神的气势,但又配上了许多珠穗缨络,丰乳细腰,平添了古印度女神的妩媚。看来这就是著名的古印度犍陀罗式(希腊加印度风格)佛像艺术啦!</h3> <h3>除了史前的一些陶碗石器外,最丰富的是石刻雕像,从公元前200多年,到后期大量的佛教雕像,这可是最“正宗的”佛祖啊!</h3> <h3>许多佛教雕像,正襟危坐,似曾相识,完全没有中国佛像的那许多金粉粧饰,素颜天然,反生亲切之感。</h3> <h3>耆那教和佛教,都是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原生教派,以反“神造世界”和“等级制”,被称为反婆罗门教的“沙门思想”。尤其是“耆那教”的雕像,干脆就是一个赤裸裸的“人”,敢与“梵天”对抗,令人印象深刻。</h3><h3>博物馆很大,除古雕像部,自然古动物部,还有民俗风情部。</h3><h3><br></h3> <h3>有意思的是,在这里看到真正古印度的“金书铁劵”:用一张报纸大小,一公分厚的铁片制成,上刻文字,(一般是合同,条约,地契,之类)。每块铁片角打圆孔,然后用一根粗铁条串起(有点像现在的自行车长锁🔒),成厚厚一搭。(可惜拍照不清晰。)</h3><h3>中国也有过“金书铁券”,民间俗称“免死牌”,始于汉代,是天子颁发给功臣的一种凭证。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还藏有唐绍宗公元897年,赐给大臣钱缪的唯一一块金书铁券(见图),看来中国与古印度真是“相通”啊,谁学谁?就不知道了。</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印度神庙</b></p> <h3>中午时分,来到被称为千庙之城的甘吉布勒姆(Kanchipuram)。曾经是南印度巴勒法(Pallavas)王朝的首都。</h3><h3>在城西很僻静的地方,有一座建于7世纪的敬奉湿婆神的凯那斯纳塔神庙(temple Kailasanatha)dédié à Shiva~ 685 à 705年)。属甘吉布勒姆历史最悠久,也是最美丽的神庙。</h3><h3><br></h3> <h3>神庙外墙由58座小神庙组成,在这里,我们开始学习了印度神庙的基本结构和象征意义。</h3> <h3>最早的印度神庙,受佛教影响,只是很小的一座圆顶塔楼,模仿人体结构,最上面的顶尖,为头部~所以印度人毁对方的神庙,不用全拆,只需把尖顶去掉,就是把头砍了。</h3> <h3>后来规模扩大,神庙扩充,变成周围由一排小神庙构成的墙,中间是主神庙。我们所在的,就是这样的神庙。</h3> <h3>再往后,神庙再扩大,成了前有庙门(脚),中间是广场(腿),立竿(男根),祭殿(人体),最后才是主神庙(头)的格式,整个建筑群模仿躺下的人体。(如图)~看来即使是神,站累了,也得躺下啊!</h3> <h3>神庙内的雕刻极为精美,因几乎没有游人而显得十分清净,尽可细细欣赏,悠悠怀古…。</h3> <h3>离开“神”的世界,回到人间。</h3><h3>印度没有“黄背心”,但到处都有这种黄色的小三轮摩托,名为“Tuk.Tuk”,经济方便,十分受欢迎。</h3> <h3>路边的老妈妈,在自家门前串花,印度人爱花,不光为自己,也为敬神。串成长长的花链,可成盘在头发上的花冠,可成挂在脖子上的花项链,也可成为奉献给神的花环…,</h3><h3>真心觉得“香花”比国内寺庙内的“香火”,更为美丽纯洁,且经济环保,尤其可以断了那些用“香火”骗人的“假僧人”的财路!</h3> <h3>去过印度的,都知道,“牛”在印度是神圣的,牛可以在大街上为所欲为,政府首脑也都为它让路,~为什么?</h3><h3>我们的导游告诉我们说:不仅因为“牛”是大神“湿婆”的坐骑,也因为印度人多以牛乳喂孩子,对于本来就对动物“一视同仁”的印度人,也顺理成章地是把乳牛与母性,生命联系在一起,“神”加上“圣”,自然是“不可侵犯”的了。</h3><h3>后来,我们见到过一次路边被车撞死的牛,围观者甚众,问导游这种情况如何处理?答:“按交通法无罪,但众人不会轻饶,有时甚至会“私刑”处理。”</h3><h3>神庙门口见到的牛,果然品位不同,把献给神的花吃的津津有味…。</h3> <h3>下午日落时分,来到敬奉印度教三大主神的另一个“毗湿奴”的神庙~瓦拉达拉贾神庙“temple Varadaraja dédié à Vishnu”。印度的动物雕刻也和中国相似,各种想象力丰富的“神兽”让人猜不透!</h3><h3>这个龙头,羚角,孔雀脖子,狮身,剑尾,口吐洪水的动物,真不知是何方神圣!令人想起“封神榜”中的怪鸟异兽…。</h3><h3></h3> <h3>这里以千年前 雕刻精美的廊柱著称,</h3> <h3>神庙池塘周围许多祈祷的人。</h3> <h3>印度神庙多,而且敬奉的神不一样,拜庙先得搞明白神,这就得大概说说印度教:</h3><h3>所有的印度教派别都以撰于公元前1500年的《吠陀经》作为经典教义。称为吠陀教(Vedism)。</h3><h3>吠陀被认为传自上天之神,是创世之神梵天把火、风、日三个神明糅合在一起而产生,吠陀是唯一的正确认识。</h3><h3>吠陀提倡“苦行”,包括断食、凝视火、长时间独脚站立、在祭礼中唱赞歌时停止呼吸等。</h3><h3>吠陀文化后期,印度产生了婆罗门教</h3> <h3>现在的印度教,来自婆罗门教(Brahmanism)</h3><h3>它的三大特点是:</h3><h3>1,崇拜三主神、(梵天,毗湿奴,湿婆)</h3><h3>2,宣扬世袭等级制度:</h3><h3>3,相信轮回转世。</h3> <h3></h3><h3>主神之一:梵天Brahmā~创造之神。经常以四面神像出现,坐骑为孔雀(或天鹅)。</h3><h3>在梵天的神话里,当梵天从睡梦中醒来,宇宙万物就在这一刻产生,当梵天入睡,宇宙就进入毁灭,梵天的一天等于世上的43.2亿年。<br></h3><h3>他与毗湿奴、湿婆并称三主神。配偶为智慧女神辩才天女,故梵天也常被认为是智慧之神。但他的神庙南方很少,多在北印度。</h3> <h3>主神二:毗湿奴Viṣṇu~保护神。常为四臂,分别持海螺,园碟,莲花,铜锤。坐骑为金翅鸟迦楼罗(Garuḍa),</h3><h3>因其为保护之神,性格温和,对信仰虔诚的信徒施予恩惠,常化身成各种形象拯救危难的世界。</h3><h3>印度人大多信仰湿婆和毗湿奴,甚至说佛教的佛陀也是毗湿奴化身。</h3> <h3>主神三:湿婆:SHIVA(希瓦)~毁灭之神。</h3><h3>特征:多臂,手持三叉戟Trishula,额上有第三只眼,坐骑为白色公牛南迪 。配偶为雪山女神。</h3><h3>印度哲学中“毁灭”有“再生”的含义,故也担当创造(转化)的职能,是印度人最为敬畏的神之一,有地、水、火、风、空、日、月、祭祀八种化身。</h3><h3>印度教(湿婆派)信徒,视其为世界最高位的神,是宇宙世界的持有者,他的庙和信徒最多。</h3><h3>这是个最有意思的神,充满矛盾的个性魅力,(后面会专门讲他)。这个神的存在表明:古老的印度文明,已经认识到,毁灭和创造~是这个世界能得以存在的二个重要方面。</h3> <h3></h3><h3>就这样,印度教虽然没有“主”,却用“毁灭之神”,“创造之神”,“保护之神”,三权分立,构成了一个绝妙而完整的哲学体系。<br></h3> <h3>当今世界流行的“瑜伽”,来自印度教的修行方法,这里的女孩子,轻轻松松就给了我们一个“示范”!</h3> <h3>碰到来自农村的一家子,前面是奶奶,后面是妈妈,腼腆的孙女在最后。拜神是印度人的大事,都穿着崭新的“沙丽”。</h3> <h3>当地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极喜欢与外来人拍照合影,她(他)们不像有些地方,拍照是为了要付钱,而是诚心诚意的,就是愿意和你在一起留个影。只要拍完照片后,跟他们一起看看,就会各个心满意足,兴高采烈,大家一起欢笑!</h3><h3>今天是中国大年三十,应该是家人团聚之日,虽然远离家乡,但有这么乐乐融融的一大家子合影,也挺热闹,算是一解乡愁吧!</h3><h3>但还是赶紧发了个微信短信:</h3><h3>“谢谢亲们的关心,我在印度最南角,给大家拜年啦!祝大家猪年快乐,心宽体瘦,健健康康,万事如意!!!”</h3><h3>~这里网络时有时无,赶快抓紧时间发出去!”</h3> <h3>2月6日,大年初一,在印度孟加拉湾边的酒店醒来,信步来到海边,正看到人们在做清晨的瑜伽。</h3><h3>“瑜伽”原是印度教修行的一种方式,现在成为一种“时髦”,许多来自西方的人,特地到此,只为修炼“瑜伽”。</h3> <h3>印度教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冥想与苦行。在初期的吠陀文献里,就出现了“苦行”。</h3><h3>另一类型的苦行就是“瑜伽”,瑜伽不单纯是苦修,而是“苦行”加上“静观”,因此其目的不仅在于使肉体痛苦,同时也在于重视冥想的作用。</h3><h3>具体的修行方法,说来也挺神秘,灵感竟然来自“眼镜蛇”!导游特地讲解印度瑜伽和眼镜蛇的关系,令人“脑洞大开”!(见图)</h3> <p class="ql-block">从金纳沿海边向南,就到了Mahbalipuram马马拉普拉姆,属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區,是历史悠久的巴拉瓦古国(Pallavas)(5世纪~8世纪)时期,最为著名的岩石神庙群。</p><p class="ql-block">马马拉普拉姆(Mahbalipuram)的地理位置很有意思,一边是咆哮的孟加拉湾,西岸边是一片石丘。小渔村就夹在两者之间。</p><p class="ql-block">历代国王在5-9世纪之间,把此地区所有的岩石山丘,都刻雕成了神庙,佛龛和浮雕,令人震叹!如今这里是有名的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UNESCO石刻神庙群。</p><p class="ql-block">包括有:</p><p class="ql-block">1. 五车神庙群 Ratha Temples/Five Rathas</p><p class="ql-block">2. 11座石窟神庙 Mandapas</p><p class="ql-block">3. 巨石浮雕——恒河降临(又名:阿舟那之苦行) Bas Relief(The descend of Ganges/Arjuna’s penance)。</p><p class="ql-block">4. 海岸神庙 Shore Temple</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石刻神庙群</b></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访问的,是“五车庙”~Five Rathas,建于7世纪,是五个王子兄弟的陵墓,分别以古战车的形式建成。从前往后,分别敬奉:第(1)湿婆神和他妻子,第(2)湿婆神,,第(3)毗湿奴神,(4)半男半女湿婆神。(5)旁边小墓,是他们的表弟。</p><p class="ql-block">这个神庙群神奇之处在于,五座石雕建筑都是由一整块巨石,从上到下一点点雕刻出来的。石头的材质是花岗岩,比印度北部的红砂岩硬度高,考古学家估计建造这几座小小的神庙至少要动用百来个雕刻师。</p> <h3>古代戰神之車的形式是这样的。</h3> <h3>印度神庙内部没有楼梯,全凭工人从外部上下维修。而且也只用几根竹子搞定,叹为观止。</h3> <h3>如同昨天,这里也是几乎没有游客,想想国内现在的春节“闹市”,感觉成了“VIP"!</h3> <h3>圆顶神庙的建筑是受佛教的影响,上面的圆顶代表佛头。最上面的尖端,被雅利安人毁掉,表示把头砍了;后面的石象,象牙的部分有个洞,当年是装上真象牙的。</h3><h3>原本這一整座神廟群是埋在沙裡的,直到兩百年前英國人挖掘開來,才見到此壯观的神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br></h3> <h3>第四座神庙很奇特,造型如大象的背。廊柱据说受古希腊和埃及影响。</h3> <h3>最后一座,敬奉的湿婆神竟然是半男半女的。</h3><h3>追溯宗教神话,不难发现,不同宗教的教义里,将雌雄同体作为创世神和人类始祖神的情景相当普遍,是古代人表示全能、力量以及自足的体现。</h3><h3>古埃及神话里,有个长着络腮胡子的女人身的“哈比 ”(Hâpy),尼罗河潮水之神,因尼罗河潮水的双面性 —兼具养育和破坏有关。</h3><h3>古希腊也有同样的双性神~海尔玛弗狄忒(hermaphrodite),现在此词仍是“雌雄同体 ”,“两性人”的词根。</h3><h3>柏拉图更是从哲学意义上说:“人本来是雌雄同体的, 终其一生, 我们都在寻找缺失的那一半。”</h3><h3>而这个印度教的湿婆神(Ardhanarishvara),正是所有对立面的共同体:男性与女性、苦行与纵欲、毁灭与创造的化身。所以他左半身是女,右半身是男,似乎象征着阴阳能量在宇宙中,是个完整的循体,不能分割独立存在。</h3> <h3>在这里,面对一千四百年前的达罗毗荼古人留下的遗迹,正在发“怀古之悠思”之时…。</h3> <h3>突然想起,今天大年初一,别忘了,给所有的亲人朋友们发给微信拜年!</h3><h3><br></h3> <h3>此地区因为盛产石头,所以这里历来就是石刻艺术的中心。公元5世纪~7世纪,它曾是南印度巴勒法(Pallavas)王朝的一个重要海港,</h3> <p class="ql-block">多年之前,这里还是海,神庙边的灯塔,原来在海浪🌊之中,现在已成了陆地上的高塔,印证着这里的“沧海变桑田”。</p> <h3>如同所有的宗教,修行之人都喜欢找那些高山岩洞,躲开“滚滚红尘”,古印度的神庙,特别喜欢建在高大的巨岩之上。</h3> <p class="ql-block">Mandapas这里有大大小小11座石窟神庙 。爬上巨岩,才能有“神”的视野。</p> <h3>山崖上的洞穴,也成为神庙。里面的雕刻极为精美。</h3> <h3>神庙雕像,除了有神話故事,也表现當時人們的生活,这个挤奶的雕像,十分真实。当然,也是印度教中,对用牛乳喂养孩子而尊牛为神的解释。</h3> <h3>因有许多巨型岩石,因此也成了崖雕的集聚地。</h3><h3>不远处,最有名的,是一个叫“阿舟那之苦行”(Arjuna Penance)的浮雕,是以一整塊石頭雕刻而成,寬三十公尺、高十二公尺,同为七世紀建成。各种人物动物惟妙惟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兩頭大象,因巨石中间有道沟,人们通常叫它“恒河降落”。</h3> <h3>这里还有个湿婆的神话故事:相传当恒河女神从雪山天国降凡之际,湿婆为了避免水势过猛淹没众生,他亲自以头接水,让恒河在他的发绺间流转千年,经缓冲后再流到人间。<br></h3> <h3>从石雕群处下山,不远處山坡上矗立了一个圆滚滚的巨大岩石球,被称为“克利须那(黑天神)的奶油球”,</h3> <h3>这里是遊客最喜欢拍照的地方,据說那是愛情神的石頭。千百年来,巨大的石坡被磨成锃亮的“滑梯”,上去颇费力气,下来则可以一溜到底。</h3> <h3>一千多年以来,Mahabalipuram地区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说当年一共有7座神庙矗立在大海之边,它们耀眼的铜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灯塔般成为海上的地标。不过后来另六座神庙都沉入了海底,就剩下如今的这座海岸神庙还矗立不倒。</h3><h3>据说马可波罗和玄装都曾到此,这里就是玄奘笔下的达罗毗荼古国的圣地。</h3><h3>直到2004年海啸前,这些都还只是一个传说。</h3> <h3>2004圣诞节印尼大海啸抵达Mahabalipuram前一刻,整个海岸线突然向后退了500米,当时的游客看到退潮处出现了一个长条的石墙。不过巨浪 很快袭来,又淹没了石墙,却把它上面的海底沉淀物都冲走了。印度文物委员会后来根据游客的描述,来海岸边做了声纳观测,真的找到了一座6英尺高,70米长 的石墙,同时还发现了两座神庙的遗址和一个海底石窟,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在Mahabalipuram的海滩和海底 ,一定还有更多的历史遗迹有待发现</h3> <h3>我们看到的传说中的海神庙(Shore Temple)。这是一个唯美浪漫的廟宇。南印度巴拉伐(Pallava)藝術的代表作,受海風及沙侵蝕,从八世紀至今已風化斑駁,。</h3><h3>现在仍可看到当年的码头遗迹,想想都令人激动:当年玄装也曾到过这里,也在这神庙边,看过那美丽的,恒古不变的日升日落…。</h3><h3><br></h3> <h3>神庙建造在Mahabalipuram的海边,面朝孟加拉湾,汹涌的海浪拍打着它脚下的礁石。</h3><h3>不同于用石头雕刻而成的五车神庙,它是用当地切割的花岗岩石块,砌造而成的建筑。这是南印度最古老的石砌神庙了(建造于公元700-728年间)。</h3><h3>四周的沙地里还埋藏着不少石刻艺术品,考古工作还在进行中。</h3> <h3>作为Pallava王朝的一个繁忙的港口。海神庙本来是直接临海的,惊涛拍岸,气势非凡。但现在,海岸线退去,为了抵抗海潮的侵袭和进一步的腐蚀,在海神庙的外围建了保护的礁石墙。</h3> <h3>Shore Temple作为马哈巴利普兰的古迹群之一,自1984年以来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h3> <h3>我们在此遇到美丽的印度姑娘跳印度舞。更使得美景多了几分仙气。</h3> <h3>兴致所至,在美丽的海神庙,学印度姑娘一起舞将起来…。</h3> <h3>来南方之前,我们曾被告知:这里是印度,最干净,最富有,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区!当时还有点将信将疑,直到下午到达本地治里市Pondicherry。</h3> <h3>这里是台湾导演李安拍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所在地。</h3> <h3>从18世纪起,这里就是法属殖民地。</h3><h3>整个城市被一道1.25英里的海堤所保护,海堤高于海平面27尺,法国人建造于1735年,博物馆内的此油画,就是那时的城市。</h3> <h3>据说法国进入印度,是在18世纪末期,拿破仑应当地的印度番王请求,答应派军队协助抗击英国人的入侵。并达成协议,同意法国在此地建立殖民地。(当时的城市图纸)</h3><h3>英,法二国为争夺,曾在此发生多次战斗,最后归属于法国。当地人持有印度,法国双重国籍。</h3><h3>1954年,印度独立时,人们可以选择加入法籍。如今这里到处可见法国留下的遗迹,</h3> <h3>至今很多街道上经常可以看到路标上法文和英文。<br></h3> <h3>这里有圣女贞德像的花园。</h3> <h3>教堂</h3> <h3>美丽的花园洋房。</h3> <h3>中心广场</h3> <h3>法国时期的总督府,现在还是市政府所在地。</h3> <h3>卫兵如今也还是法国警服。对我们这个法国团,自然生出许多亲切感。</h3> <h3>今天法国于本地治里还设有领事馆。</h3> <h3>很多人说法文,</h3> <h3>欧式房屋街道。</h3> <h3>花园里,人们仍在玩法式“滚球”(Petanque)游戏。</h3> <h3>奥罗宾多修道院,为印度先贤政治人物、哲学家、瑜伽、教育家、民族主义诗人斯瑞·阿罗频多(英语:Sri Aurobindo Ghose)1926年建立创立,是这个城市的灵魂,支配了这座城市的生活。</h3><h3>奥罗宾多对印度教的多神崇拜仪式提出反思,主张内心修行,无论何时何地何人,均可修行,“立地成佛”。(奥罗频多,直译是“晓莲大师”或“旭莲大师”之意,Aurobindo意指一种晨间开放的莲花,为“红莲”)。他又奉米拉·阿尔法莎为“教母”,而她是一位法国女性。</h3><h3>修道院内鲜花盛开,十分静谧,圣洁。不许拍照。他的墓地,有许多人静坐,冥思。<br></h3><h3>他被印度人称为“圣哲”,与圣雄甘地,圣诗泰戈尔通称“三圣”。其生辰8月15日被定为印度独立日。</h3> <h3>据说,附近还有一个叫“奥罗城”,或称“黎明之城”的小镇。由法国建筑师罗杰·安吉在1968年设计。他构想在这里建成乌托邦式的世外桃源,建成理想的国际化的未来之城,人们在这个地球村里,可以合谐地生活在一起。…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去看看。</h3> <h3>我们乘印度的三轮车队,从这里的海边大道(也叫“英国人散步大道”)驶过,</h3> <h3>海边有圣雄甘地的青铜雕像。据说当年甘地到这里,因停车犯规,硬是被法国警察罚了款。<br></h3><h3>此城市比起其他印度城市,大不一样,确实漂亮许多。法式风情处处可见,感觉是到了个“假印度”!</h3> <h3>但并不是一切都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美好”,来到很漂亮的教堂,我们却惊讶的被告知,这是专属“贱民”的:因为城里许多教堂,“贱民”是不能进的。一切公共场合,都按严格的社会等级划分。</h3><h3>…什么?公开的种族歧视?!</h3><h3></h3><h3>不是,这是印度教的“奇葩”,至今不变的等级制度划分。</h3><h3>来源于“婆罗门教”的印度教,主要教义为:崇拜三位神;世袭等级制度;相信轮回转世。</h3><h3>前面谈了第一条:三主神,现在要说说第二条“世袭等级制度”,和第三条:“轮回转世”。</h3><h3><br></h3> <h3>“世袭等级制度”:始于婆罗门教创造出“梵天生四姓”之说,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的制度。四姓之外,就是“贱民”,属于社会最底层。</h3><h3>~婆罗门是从事宗教活动的祭司。(从梵天的口中产生。)</h3><h3>~刹帝利是王族及武士。(产于梵天的双手)</h3><h3>~吠舍是从事生产活动的农民、手工业者,平民等。(产于梵天的双腿)</h3><h3>~首陀罗则是奴隶。(产于梵天的双脚)</h3><h3>婆罗门教宣称:四种姓是为神所造,种姓世袭,婆罗门为世界之首,至上高贵。</h3><h3>~四种姓之外,即为“贱民”,属最底层,不能与之接触,否则将不能进入来生的转换,永坠地狱。</h3> <h3></h3><h3>~外国人和其他宗教人士,如果不是敌人,可按刹帝利论。<br></h3><h3>轮回转世:</h3><h3>婆罗门教认为,业报决定人的轮回,行善者成善,行恶者成恶。</h3><h3>人若崇信神明,修行吠陀,则死后投入天道。</h3><h3>人若信修吠陀,但所行次于投天道者,则死后投入祖道,转生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等。</h3><h3>人若不信奉神明,违逆忠信义务,则死后投入兽道,转生为首陀罗或动植物。…如此轮回。</h3><h3>人如不按遵守“种姓世袭等级”,就不能进入“轮回转世”!</h3> <h3>等级制度的原则是,所有生物从出生之日起,根据任务,权力,责任和能力,严格地相互区分。</h3><h3>所有的等级又可以分成很多次等级(Jatis),因此一共有2000到3000个等级。</h3><h3>尽管等级制度起源于印度教,但是其他宗教也接受并采纳了等级划分。甚至印度基督宗教中等级也很明显。如今印度许多的教会教堂中,低等级的成员必须坐在后排。</h3><h3>印度教中的低级派别贱民在社会上受到的压迫,而印度法律无能为力,只能改宗包括佛教、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在内的其他宗教。</h3> <h3>访问了当年法租界内的泰米尔人民居,相当漂亮。</h3> <h3>泰米尔当地风俗,住房外必设走廊,招待来往过客,十分慷慨。</h3> <h3>达罗毗荼人历史上曾非常富有,这里博物馆内有考古发现的大量陶罐等物,证明公元前二世纪,就和罗马帝国有大量贸易往来。如果说历史上,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横行“丝绸之路”,这就是一条南北纵向的“香料之路”!</h3><h3>据说马可波罗从中国回程时,路过此地,曾感叹说:“世界从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如达罗毗荼国如此富有。”</h3><h3>“最好的方法,是从中国赚钱,到达罗毗荼国生活…。”~当然,这是近一千年以前的事了。<br></h3><h3><br></h3> <h3>让我们沿着这条千年的“香料之路”, 继续探秘神奇的达罗毗荼古国吧!</h3>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1zarm04r?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印度南方~神话的国度(二)</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01mqsw4?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印度南方~香料之路与大航海(三)</a></p>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31kz6f0?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 contenteditable="false"><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印度南方~神妙的古国文明(终结篇)</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