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行为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和生物 (week 3)

江美美

<h3>小小探究家们在这一周的学习中迎来了一位新小朋友:刘滨锐。</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孩子们展示了懂得关爱的优秀品质,妞妞小朋友一直耐心的给小朋友介绍我们现在正在探究的话题以及我们正在进行的各种“工作”。</h3> <h3>还有的小朋友也总是友好的向新同学介绍我们的环境,熟悉大C班的生活流程。</h3> <h3>在孩子们和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看到新同学很快的融入了班级,喜欢班级和同学,最快的适应了崭新的环境。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携手,共同学习,一起进步!刘滨锐和我们一起加油吧!</h3> <h3>孩子在幼儿园跟读,指读小视频 (大班家长可以在家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孩子认读)</h3> <h3>&nbsp;新的话题开始,我们看到更多的孩子更加关注身边的环境和自己的行为了。 刘怿洋在周记中写到:“我周末的时候和小伙伴在小区里捡地上的垃圾,分了类放进了垃圾桶。” 在我们分享周记后,洋洋妈妈很高兴的告诉我们:“没有想到新话题才开始,老师说的话在孩子心目中可以起到这么大的作用,洋洋的这个行为完全是自发的……”</h3> <h3>CHARLIE说:“我在重庆坐长江索道的时候看到水面上漂了很多垃圾,要是我在水边的话,我想用渔网把垃圾捞出来。”</h3> <h3>果果周记里写到:“我周末去眉山的时候,在路上发现了视频里看到的那种很大的烟囱,对环境有污染。”</h3> <h3>我们常常感叹,孩子总是还小,他们现在无力改变环境。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很欣慰的是我们的教育可以让孩子从小去关注,去思考这些全球性的问题,在心中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等我有一天有足够的能力,必将撑得起我的理想”!</h3> <h3>同时,孩子们也从自己身边做起,去更多的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去真正“爱”和“珍惜”。</h3> <h3>从我们呼吸的空气说起,通过书籍和科学小实验,我们知道人体需要清新的空气,废气对身体的有害。</h3> <h3>孩子们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从而获得结论“泡泡就像汽车尾气一样,飘在空中。不会消失。” </h3> <h3>“虽然看不到废气,但是我们的鼻子和肺会因为这些废气生病。”</h3> <h3>“有害气体会像泡泡一样包裹在地球妈妈的周围。”</h3> <h3>“这个实验里的味道太难闻了,就像尾气一样。”</h3> <h3>空气实验小插曲------在我们第一次实验的时候,只有非常非常少的泡泡漂浮在苏打和醋的上面。我们和孩子通过再次观看实验视频反思,怎么可以让我们的实验更加成功。</h3> <h3>“是不是我们吹泡泡的时候太慢了?视频里是泡泡机在吹。”</h3> <h3>“我觉得是我们的盒子太大了。”</h3> <h3>“视频里的盒子是玻璃做的。” </h3> <h3>“醋太少了吗?”…..</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第二天,我们换了玻璃容器,尺寸也要小很多,加快了吹泡泡的速度。</h3> <h3>“我看到有泡泡漂浮了!”</h3> <h3>我们成功了吗?”(其实第二次实验也没有非常成功)。</h3> <h3>“孩子们,怎么办?我们要继续这个实验吗?还是看视频?”</h3> <h3>“我们需要继续!”</h3> <h3>“我家里有泡泡机,我可以带来。”</h3> <h3>“我也可以带一个跟视频里一样的鱼缸来做实验。”</h3> <h3>面对科学,我们发现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情绪高昂,但是,他们并没有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结果,这对他们来说也只是一种肤浅简单的娱乐而已。我们支持孩子们继续探究,改善实验环境和材料,从而体验真正的成就感。</h3> <h3>孩子们制作了《空气指数对比表》,我们选择了我们生活的城市成都和孩子们经常旅游的三亚作为对比城市,每天通过查看病记录两个地方的空气指数。“数字高的表示空气质量不好。” 孩子们还投票选出了代表空气质量的符号(健康的肺和生病的肺)运用在表格里。</h3> <h3>我们开始记录自己每天的午餐剩余情况,午餐后,我们把孩子们所剩的所有食物进行称重。(此活动会长期进行,孩子们每周通过剩余食物的重量进行反思)。</h3> <h3>记录班级午餐剩余量</h3> <h3>孩子们自发的探究活动------ -如果没有空气,人类和动物都无法生存。那如果没有土地(泥土)呢?我们提出了问题,让孩子去探究,辩论,提问和反问,获得答案。以此更加“珍惜”地球提供给我们的基本资源。孩子们从主动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关于土壤的书籍,还邀请老师每天利用circle time的时候读给大家听。我们也积极的融入孩子,展示出作为老师自身的探究精神,我们和孩子一起创设科学探究区,找来各种自然资源以及各种测量工具,孩子们更加受到鼓舞,洋洋小朋友从书上看到土壤里有很多的生物,他们会挖掘“隧道”,于是,他跟老师沟通,想利用circle time的时候,选出对隧道感兴趣的同伴,一起丰富我们的“学习之旅”,在教室的走廊处装饰老师提前绘制的“大地”。</h3>